第356章 分科取士,大夏科举开考-《大夏召唤:登基后开始称霸诸天》

  温乾闻言,眼中带着赞许。

  “你说这个大夏有可能是从太初古战场中出来的?”

  “这太初古战场中,进去的人可就没出来过。”

  “这个大夏从这里面出来的,有何依据?”

  温华闻言,顿了一下。

  “父皇,儿臣以为,只有这个推测是最合理的。”

  “至于太初古战场中有没有生命,没人出来过,如何能够知晓。”

  “我们就算是连这个太初古战场有多大都不知道。”

  “又怎敢肯定这里面没有生命呢!”

  “不过这个大夏现如今已经和我们结为了同盟。”

  “儿臣以为,大夏自然是越强越好。”

  “只有大夏越强,咱们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

  温乾听着自己儿子的话,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这次的大夏晋升皇朝,你认为我们灵蕴皇朝去还是不去?”

  温华闻言,眉眼之间带着笑意。

  言语无比肯定的摇了摇头。

  “去,当然要去!”

  “这大夏虽然没有明说要邀请各方势力前去观礼。”

  “但是这日期却是公布了出来。”

  “既然如此,也就证明大夏并不会将观礼之人拒之门外。”

  “咱们灵蕴皇朝作为大夏现在的盟友。”

  “如此大事,自然是要前去祝贺的,不但要去,还得备重礼前去。”

  温乾听着自己这个好大儿的话,赞同的点了点头。

  毕竟他也是这么想的。

  “好,既然如此,就按照你的想法来做。”

  “这样吧,这一次就你和灵儿一起去,祝贺大夏的同时。”

  “也顺带再摸摸他们的底。”

  “上次你三妹去了一趟,这个大夏的确有些不同。”

  温华听着自己父皇的话。

  一脸正色的点了点头。

  “儿臣领旨!”

  “那儿臣就下去准备了!”

  温乾听着这话,摆了摆手。

  “嗯,你先下去吧!”

  听见这话后,温华就退了出去。

  只留下了一脸若有所思的温乾。

  与此同时。

  抱着这种想法的势力不在少数。

  几乎都是和灵蕴皇朝一样的做法。

  其中人族势力为多数,还有极个别的妖族和其他种族。

  可以预见的是。

  大夏这三个月里,将会再次迎来一波域外来客。

  现在大夏各地的传送阵,已经覆盖了全境。

  想要走遍现在的大夏疆域。

  乘坐传送阵的话,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走遍大夏全境。

  ……………………

  半个月后。

  大夏的科举正式开始。

  率先开始的就是第一场童试。

  第一场开始的就是最为简单的。

  基本都是在核实一遍考生的情况。

  核实过后,就可以参加入考试。

  童试考过者,就会被赋予童生的身份。

  只有童生才可以参加接下来的县试。

  县试过后,合格者称为秀才。

  只有秀才,才能参加接下来的解试。

  解试通过者,统称为贡士,第一名还会被赋予解元称号。

  而贡士就前往长安参加接下来由礼部主持的省试了。

  省试合格者,就会被授予进士称号。

  而省试的第一名就成为会元。

  接下来就是科举的最后一项。

  殿试。

  这场考试就是将大夏境内所有筛选出来的天才。

  全部聚集到长安中。

  再从这些人中选取三甲。

  其中的一甲有三人。

  第一名就是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这就是这次大夏科举的全部步骤。

  而只要是通过童试的人,就会是大夏的预备官员。

  在审查合格后,就会被大夏吏部记录在案。

  日后若是有地方官员空缺。

  就会优先在这群人中选拔。

  到时候就会按照其能力,分配到各个地方。

  这次大夏的童试,考场就是在各地的分院内。

  而后面的县试、解试,都是在当地的分院内进行。

  省试的考场就设置在了长安的稷下学宫中。

  最后一步的殿试。

  考场则是在皇城之中。

  在太和殿后面的保和殿内。

  而只有在省试中各科的前三百名可以进入皇城参加最后的殿试。

  竞争不可谓是不激烈。

  所以这一次整个大夏境内有想法的。

  都在铆足了劲往死学。

  没办法,逆天改命就在眼前。

  这要是不能把握住,下一次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了。

  ……………………

  冀州。

  一处大陆。

  某学院外。

  “当当当当——”

  伴随着一阵敲击声。

  陆陆续续有人从戒备森严的分院中走了出来。

  有人欢喜有人愁。

  大部分人脸上带着笑容。

  还剩下的则是垂头丧气。

  一看就知道。

  这次肯定是没考好。

  凑近过去,隐隐约约还能听见一阵阵的叹息声。

  “哎,完了,逆天改命的机会就这么没了。”

  “别说你了,咱们好多怕是都要完了。”

  “是啊,谁能想到,这次的考试竟然这么难啊!”

  “是啊,这才是第一场,咱们就被这么狼狈,接下来的怕是会更加的难啊!”

  “哎,谁能想得到是这样的考题啊。”

  “对啊,我的考题是如何在三年内将一方落后的县发展起来,还是要综合发展,要将当地的税收,人口,修士数量,还有一系列的民生都要考虑进去。”

  “这次虽然没有说合格的标准,但是我好像听说,是要在每一个考场各科中选出前三成的人。”

  “你这么一说,咱们文举中,这么多人里面,只有三千人能获得童生的称号?”

  刚才那人听见周围人的问话,默默的点了点头。

  “就是如此,咱们这考场内差不多文考的有一万人。”

  “按照这个比例,只有三千人能够成功。”

  听见这话的众人,纷纷叹了口气。

  仅仅是第一场的童试就这么严格。

  后面的县试、解试,省试怕是会更加的难。

  就在这时。

  学院门口再次张贴出了一张告示。

  同时还有一阵阵的鸣啰声响起。

  “下一场县试在七日后开考,考点还是此处。”

  “通过童试之学子名单。”

  “会在今日酉时张榜公示!”

  众人听见这话,落寞的摇了摇头。

  “哎,走吧,咱们回去继续备考。”

  “以前是不知道考题是什么,现在既然考过一次了,咱们就往这边学习吧。”

  众人说着就朝着各自的家中走去。

  同样的一幕。

  发生在大夏各处。

  只要是开设有开场的城池中。

  今天到处都能看见来参加考试的学子。

  其中有年轻人,也有耄耋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