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古老的东风祭坛-《难逃懿劫》

  与此同时,在蜀国的益城皇宫之内,刘禅与诸葛亮正凝视着手中的书信,陷入深深的沉思。

  刘禅身着明黄龙袍,目光中透露出几分忧虑,他抬头望向诸葛亮,轻声问道。

  “相父,东吴之言,可信否?”

  诸葛亮手持一柄蓝色羽扇,轻轻摇曳,目光在书信上缓缓游移。

  书信内容大致是说:吴国已洞察蜀国当前的困境——粮食短缺,经济濒临崩溃。为表同盟之诚意,吴国君主孙坚不久将亲赴蜀国,赠予大量粮食与钱财,以加固两国联盟,共谋伐魏大计。望蜀国不计前嫌,接纳此份诚意,携手共抗魏国。书信末尾,署名孙坚,字迹铿锵有力。

  诸葛亮那双深邃的蓝色眼眸,凝视着书信,沉思片刻后,缓缓言道。

  “此书信所言,应属可信。值此危难之际,东吴已无理由再行欺骗,那对他们而言,并无益处。吴国君主孙坚,深明大义,是非分明,深知何时当为何事。且我坚信,此举必是周瑜所劝。周瑜,乃我蜀吴联盟之坚定支持者,智慧超群,定知我两国唯有结盟,方能共抗强魏。”

  言罢,诸葛亮目光转向窗外,仿佛在透过重重云雾,眺望那远方的魏国疆土。

  “魏国地域辽阔,钱粮丰足,兵马众多,底蕴深厚。即便有所损失,亦能迅速恢复。反观我蜀吴两国,虽各有所伤,但若能同心协力,将两国之力合二为一,则魏国虽强,亦难挡我之锋芒。”

  刘禅听后,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那么,相父以为,我蜀国当如何应对?”

  诸葛亮羽扇轻摇,智慧的光芒在眼中闪烁。

  “书信中提及,吴国君主孙坚将亲自护送粮草。此乃重中之重,不可有丝毫懈怠。若孙坚在我蜀国境内有失,恐将再起两国纷争,届时魏国只需坐观虎斗,便可坐收渔利。故需派遣一支精锐之师,前去接应,确保万无一失。”

  言罢,诸葛亮高声唤道。

  “来人!速取地图来!”

  一旁的蜀兵应声领命,迅速将地图铺展在刘禅面前的桌案上。诸葛亮手持羽扇,在地图上轻轻比划,目光如炬。

  “依我推断,吴国水军将自其国内水路启航,逆流而上,直抵我蜀国。”

  刘禅闻言,面露疑惑。

  “相父,此为何故?我国位于上游,吴国在下游,他们逆流而上,岂非更慢?”

  诸葛亮轻轻摇头,羽扇轻摇,风度翩翩。

  “陛下,切莫小觑了吴国水军。他们的船只,远比我们的先进得多。吴国乃三国之中,唯一掌握航海技术的国家,水域作战,他们经验丰富,船只先进。即便是逆流而上,他们的船只速度,亦非我等所能及。”

  刘禅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诸葛亮继续在地图上比划。

  “依我推断,他们将在此处下船,改用陆军运粮,穿过此山谷,便可直达我国境内。”

  令人惊奇的是,诸葛亮所指之处,竟与司马懿曾为曹操在地图上所指之处,几乎一模一样。刘禅见状,不禁皱眉。

  “此山谷狭窄难行,坑洼众多,运粮车恐难以顺利通过。”

  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坚定。

  “确实如此,但走此路线,乃是他们认为最快的选择。粮食在运输过程中,损耗巨大,故需尽快送达。至于山谷之难,我等自当派兵护送,确保粮草安全无虞。”

  言罢,诸葛亮又言。

  “然我更担心的是,曹操那边定会察觉到吴国如此大规模的粮食运输。他定会派兵前来抢夺,为防孙坚有失,我们必须派兵接应,确保万无一失。”

  刘禅听后,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相父所言极是,我蜀国当全力以赴,确保此行顺利。”

  诸葛亮羽扇轻摇,智慧的光芒在眼中愈发璀璨。

  此时,刘禅面带疑惑,向诸葛亮询问道。

  “那么相父,您觉得派谁去接应更为妥当呢?”

  诸葛亮闻言,嘴角微扬,轻摇手中羽扇,悠然唤道。

  “子龙,进来吧!”

  话音刚落,赵云迈着稳健的步伐,龙胆亮银枪紧握手中,青釭剑别于腰间,英姿飒爽地步入殿内。

  刘禅见状,喜上眉梢,连忙从座上起身,快步迎上前去,关切地问道。

  “赵叔,您的伤势如何了?”

  赵云摆了摆手,声音铿锵有力。

  “多亏了少主的恩赐,用了那秘制疗伤药,我的伤势已基本痊愈。这药,本是君主专用,少主却慷慨赐予,我感激不尽。”

  言罢,他便要向刘禅行礼。

  刘禅连忙扶起赵云,笑道。

  “赵叔,何必如此客气?那药虽珍贵,但在我看来,不过是些身外之物。我老爹那里还有许多,配置虽不易,但为了救治像您这样的蜀国栋梁,我又怎会吝啬呢?”

  原来,刘禅给赵云用的,正是蜀国君主专用的秘制疗伤药,其疗效显着,见效极快。

  平日里,刘备只允许将此药赐予关羽、张飞这样的亲兄弟,或是刘禅这样的亲儿子,即便是赵云、黄忠这样的名将,也无缘享用。

  哪怕药库中已堆积如山,刘备也依旧吝啬,不肯轻易赐予他人。

  然而,此刻刘备因蛊毒缠身,这些治疗外伤的药粉对他已无济于事。

  刘禅见状,便从药库中取出大量药粉,赠予赵云使用。效果出奇地好,赵云竟如此迅速地完全康复了。

  赵云笑着点头,心中对刘禅的慷慨大度赞叹不已,觉得他比刘备要大度得多。

  此时,诸葛亮望着刘禅的背影,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对二人说道。

  “你们先别急着叙旧,子龙,恐怕你无法休息了,现在有紧急任务。”

  二人闻言,立刻回到诸葛亮身边。诸葛亮用羽扇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山谷说道。

  “子龙,不久之后,吴国君主孙坚将亲自为我国运送大批粮食和钱粮,他们必会经过此地。但此山谷地势险峻,山路难行,极易埋伏。想必魏军已收到情报,他们极有可能已在山峦两侧设下埋伏。你速带一千精兵前往接应,务必确保吴国君主孙坚的安全,这关系到我们两国的同盟关系,切不可有误。”

  赵云立刻抱拳行礼,应声领命。

  “是!”

  这时,刘禅有些担忧地问道。

  “唉,等一下,一千精兵够吗?魏国军队人数众多,一千精兵恐怕难以应对,要不我再给赵叔加两千精兵如何?”

  听到这里,赵云和诸葛亮同时哈哈大笑起来。刘禅不解地问道。

  “相父、赵叔,你们笑什么?我这不也是为了赵叔的安全考虑吗?”

  诸葛亮用扇子挡着嘴,笑了笑后说道。

  “阿斗呀,你还是多虑了。不用担心你赵叔,这一千精兵对他来说已是绰绰有余。”

  赵云也呵呵大笑,说道。

  “少主,别说一千精兵了,你就是只给我一百个普通士兵,我也能顺利完成任务。你和军师大人就在家里等我的好消息吧。”

  随后,赵云紧握龙胆亮银枪,缓缓走出了蜀国皇宫。刘禅望着赵云的背影,默默地点了点头,笑道。

  “赵叔真乃神人也,只可惜我父亲好像不怎么重用他,不然也不会一直把他安排在相父您身边当个护卫。他要是能统兵斩将,一定能在战场上大放异彩。”

  诸葛亮闻言,点了点头,望着赵云离去的背影说道。

  “确实如此,子龙在我身边当个小护卫,对他来说真是大材小用了。他本应是一员统领千军万马的大将,却因种种原因,只能在我身边担任护卫之职,真是令人惋惜。”

  刘禅也深以为然,他望着赵云离去的方向,心中充满了对这位蜀国名将的敬意和期待。他知道,赵云此去定能不负众望,顺利完成任务,为蜀国再立新功。

  而他,也将继续努力,学习如何更好地治理国家,如何更好地重用这些蜀国的栋梁之才,让蜀国更加繁荣昌盛。

  此刻,刘禅焦急地向诸葛亮询问。

  “相父,我父亲以及关叔、张叔的病情究竟如何了?”

  诸葛亮轻摇羽扇,眉宇间流露出深深的无奈,他沉声说道。

  “他们所患的,乃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蛊毒。我们对此毒的了解寥寥无几,根本无法对症下药。目前,我们只能尽力延缓蛊毒对他们身体的侵蚀,然而这只是权宜之计。要想彻底根治,我们必须另寻他法。”

  刘禅闻言,面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他急切地问道。

  “那相父,您有何高见?”

  诸葛亮轻叹一声,摇了摇头。

  “我已遍阅群书,却仍未找到解蛊之法。我们的军医和医疗兵对此束手无策,单凭我们自身的力量,恐怕难以解除这蛊毒。”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

  “因此,我已在全国范围内发布告示,重金悬赏能解此蛊毒者。希望天可怜见,能有神人出世,助我们渡过此劫。”

  刘禅听罢,不禁黯然神伤。他长叹一声,说道。

  “看来,目前也只能如此了。相父若有任何需要,尽管向我开口,我定会竭尽全力满足。”

  诸葛亮微笑着点了点头。

  “如此,便多谢阿斗了。”

  此时,诸葛亮用羽扇轻掩面庞,眼中闪烁着智慧而又略显诡异的光芒。他嘴角微扬,向刘禅询问道。

  “阿斗呀,我近日得知一事,曹操似乎对你们的传国玉玺垂涎已久,一直企图将其夺走。”

  刘禅闻言大惊失色,难以置信地问道。

  “他竟敢如此?传国玉玺乃我国之圣物,他怎敢有此非分之想?”

  诸葛亮冷笑一声,说道。

  “曹操野心勃勃,一直想要吞并这三分天下。你们拥有如此宝物,他岂能不动心?”

  刘禅点了点头,深觉有理。他连忙向诸葛亮请教对策。

  “那相父,我们该如何应对?”

  诸葛亮轻摇羽扇,从容不迫地说道。

  “当务之急,是要保持冷静,不可打草惊蛇。在敌方尚未有所行动之前,我们亦不可轻举妄动。以不变应万变,方为上策。况且,传国玉玺所藏之处极为隐秘,不是吗?”

  刘禅连忙点头称是。

  “确实如此。我父亲一直将此物视为重中之重,生怕有所闪失,一直将其藏匿于床榻之下,不许任何人触碰。”

  听到这里,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笑意。他轻摇羽扇,说道。

  “如此甚好,安全无忧矣。”

  言罢,夜幕已悄然降临。诸葛亮回到府中,径直走入自己的房间。

  他从一旁的书柜上取出一本古老的书籍,轻轻放在桌上。随后他坐到桌前,熟练地翻开了书页。只见上面赫然写着四个大字——“东风祭坛”。

  诸葛亮微微一笑,仔细端详着上面的字迹。书中描述道:长江之上、峭壁之巅,千百年来屹立着一座庄严庞大的建筑——东风祭坛。

  这座祭坛源自上古时期,汲取了天地间的无穷能量,内蕴神力无穷。

  若能获得这祭坛的力量,便可成为无限接近于神的存在。

  然而想要开启祭坛、获得力量,必须寻得一种名为“钥匙石”的神秘之物插入祭坛中心方可。

  当诸葛亮急切地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钥匙石”的信息时,却失望地发现书中并无任何相关记载。

  仿佛这个所谓的“钥匙石”根本就不存在一般。

  然而诸葛亮并未因此气馁,他淡然一笑、摇了摇头,似乎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他起身将书放回原处,又从书架上取下了大量的资料。

  这些都是他费尽心思从古籍中搜集来的关于“钥匙石”的线索。

  经过仔细的阅读、思考和审查,诸葛亮终于将所有的线索串联在了一起。

  他惊讶地发现原来这所谓的“钥匙石”竟然就是蜀国的传国玉玺!

  这一刻他脸上露出了计谋得逞的笑容,喃喃自语道。

  “呵呵呵,果然不出我所料,计划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呢!”

  而在同一时刻,曹丕的寝宫内,烛火摇曳,映照出一幅紧张而微妙的画面。

  曹植、曹丕与司马懿三人围坐在一张圆桌旁,气氛显得既庄重又带着几分不寻常的张力。

  曹植与曹丕这对兄弟面对面坐着,司马懿则稳坐其间,犹如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岳。

  桌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佳肴,旁边是一坛坛散发着诱人香气的美酒,其中几坛已空,似乎在诉说着先前的欢愉与放纵。

  甄姬,这位温婉的女子,正怀抱酒坛,跪坐在一旁,她的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每当有人的酒杯见底,她便及时为其斟满,举止间尽显贤淑。

  此时,她正微笑着,温柔的声音如同春风拂面,对曹植说道。

  “三皇子殿下,请慢用。”

  然而,曹植似乎已沉浸在酒意之中,眼神迷离,心思早已不在酒上,而是飘向了身旁的甄姬。他故意将身子贴近甄姬,仿佛想要与她有更亲密的接触,手也不经意间想要触碰甄姬,借着酒劲,他咯咯笑道。

  “嫂子,要不你也来尝尝这美酒?我兄长的酒,可是世间难得的佳酿,一口下去,定能让你飘飘欲仙。”

  说着,他竟要将酒杯递到甄姬唇边,强迫她饮下。

  甄姬的脸上虽未显露出丝毫异样,但心中却充满了抗拒,她那冰蓝色的眼眸,有意无意地投向了司马懿,寻求着某种无形的庇护。

  曹丕目睹这一幕,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寒意,脸色煞白,冷汗直冒,他的眼睛惊恐地瞪大,望向司马懿。

  只见司马懿周身散发出一股阴冷的气息,仿佛有黑气缭绕,那是他武功深厚的象征,也是他愤怒的预兆。

  他的双眼猩红,死死地盯着曹植,手中的酒杯已被他捏得变形,似乎随时都会破碎。

  曹植因酒意而未能察觉到这股危险的气息,他本就不会武功,自然无法看到司马懿身上那股代表着武功力量的黑气。

  但曹丕不同,他精通武艺,能清晰地感受到那股压迫感,如果不是此刻正坐着,恐怕他早已跪倒在地,向司马懿求饶。

  司马懿的目光缓缓转向曹丕,那眼神中充满了杀意与威胁,仿佛在说。

  “你若不有所行动,后果自负!”

  曹丕心中惊骇万分,他深知司马懿的脾气,若再任由曹植胡闹下去,恐怕两人都将性命不保。

  于是,他强颜欢笑,试图化解这紧张的气氛。

  “唉,老弟呀,你嫂子她不善饮酒,就别为难她了。来来来,咱们哥俩继续喝,今天定要喝个痛快,明日一早,我们全军出击,定能旗开得胜!”

  说着,他又慌张地向甄姬招手,示意她过来为自己斟酒。

  甄姬聪明绝顶,立刻明白了这是司马懿在暗示曹丕采取行动,她连忙点头答应,优雅地起身,抱着酒坛离开了曹植的身边。

  曹植还想伸手去抓甄姬那纤纤玉手,却因酒醉而未能如愿,差点跌倒在地,脸上仍挂着醉意朦胧的笑容。

  甄姬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司马懿与曹丕之间,她偷偷地抱起另一坛酒,为两人斟满。

  不过,她给曹植倒的是真正的佳酿,而给司马懿与曹丕倒的则是清水,两者颜色相近,难以分辨。

  斟满酒后,甄姬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

  “两位,请慢用。”

  司马懿点了点头,曹丕的心里早就提到了嗓子眼儿了,心中暗自庆幸曹植未因一时冲动而酿成大祸。

  他嬉皮笑脸地对曹植说道。

  “老弟,军师大人,来来来,咱们继续喝,祝明日之战,我们马到成功,旗开得胜!”

  此时,曹植才缓缓从酒意中清醒过来几分,他脸上带着醉意朦胧的笑容,举起酒杯,附和道。

  “啊,对对对!兄长说得对,咱们继续喝。”

  于是,三人将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曹植更是大口哈气,酒意又浓了几分。

  此时,甄姬不动声色地为曹丕与司马懿斟上一杯清水,而一旁的曹植却浑然未觉,甄姬为他倒上的,实则是货真价实的佳酿。

  这一切皆是司马懿的精心布局,意在借此次酒宴将曹植灌得酩酊大醉,好让他因贪杯而误了大事,司马懿与曹丕自然要保持清醒,不可有丝毫懈怠。

  宴席初启,司马懿与曹丕确实与曹植共饮了几杯醇酒,但见曹植已然微醺,难以辨清酒水之际,司马懿便向甄姬使了个眼色,示意她仅给曹植斟酒,而他们二人则以水代酒。

  如此一来,曹植越饮越醉,而他们二人却始终清醒如初,计划得以稳步推进。

  曹丕笑靥如花,对曹植说道。

  “老弟啊!明日你我兄弟便要并肩上阵,共赴沙场,你身负重任,担子更重于我。这一杯,兄长敬你,愿你大获全胜,上天保佑你。来!喝!”

  曹植醉眼朦胧,笑容可掬,言语断断续续。

  “兄……兄长呀!你你你你……对我真是好极了!为我准备了如此多的佳酿……我我我……感激不尽……来……兄长!我们……我们干杯……”

  言罢,两人酒杯相碰,一饮而尽,甄姬随即为他们续上。

  司马懿再次向曹丕使了个眼色,曹丕抹去额头上的冷汗,连忙点头,随后笑着对曹植说道。

  “贤弟才情出众,我望尘莫及。”

  曹植醉意沉沉,回应道。

  “不敢不敢……我哪能与兄长相提并论呢……”

  曹丕再次端起酒杯,对曹植说道。

  “我这一杯,祝贤弟马到成功!”

  曹植醉眼迷离,笑容满面。

  “来谢谢兄长,谢谢兄长!我们干杯!”

  两个酒杯再次相碰,一饮而尽,甄姬再次为他们斟满。

  曹植醉意朦胧,眼神中带着几分不轨,直勾勾地盯着甄姬那张绝美的脸庞,身子时不时地向甄姬靠拢,手也缓缓向甄姬伸去,仿佛下一秒就要将她揽入怀中。

  此时,曹植借着酒劲,对曹丕笑道。

  “呃,嘿嘿!兄……兄长,今晚如此欢愉,我见嫂子容颜绝美,想必才艺也是非凡,何不……何不让嫂……嫂子为我们表演一番,助助兴……如何?”

  此言一出,曹丕险些将刚喝下的水吐出,难以置信地望了曹植一眼,心中暗道:这家伙怕不是想害死我吧!

  他又看了看司马懿,只见司马懿眼神中透露出杀意,紧紧盯着自己,仿佛在威胁、在警告自己必须迅速行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曹丕心中再次将曹植骂了个遍,心想这曹植怎会如此不识时务,一味调戏甄姬,这不是将自己往火坑里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