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山下,淮水滔滔,浑浊的河水裹挟着断枝残骸奔流而下,仿佛在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一叶小舟破开波浪,缓缓靠向南岸。
刘亮拢了拢被江风吹乱的白色儒衫,踏上了梁军的领地。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混杂着草药与腐臭的刺鼻气味,他下意识地用衣袖掩住口鼻,眉头微蹙。
放眼望去,梁军营寨内哀嚎遍野。面色灰败的士兵或躺或坐,手脚上满是溃烂的疮口。几个军医打扮的人穿梭其间,却显得无能为力。路边,几个士兵正用树枝挑着一只死老鼠丢进火堆,发出"吱吱"的燃烧声,空气中顿时弥漫开一股令人作呕的焦糊味。
"军师祭酒大人,请随我来。"引路的梁军小校声音嘶哑,眼中布满血丝,显然也多日未眠。
刘亮微微颔首,心中暗道:"大哥果然料事如神,梁军当真爆发了瘟疫。"他跟随小校穿过营区,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沾染上什么不洁之物。几个梁兵抬起头,用仇视的目光盯着这个汉国使者,却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
"汉国使者到!"
随着一声通报,刘亮被引入中军大帐。帐内光线昏暗,药香浓郁,却掩不住那股若有若无的腐败气息。主位上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是威震天下的"白袍将军"陈庆之。
与传闻中英姿勃发的形象不同,此刻的陈庆之眼窝深陷,面色蜡黄,瘦削的身躯在宽大的战袍中更显单薄。唯有那双眼睛依然锐利如鹰,透着一代名将的不屈意志。
"汉国军师祭酒刘亮,奉汉王之命,特来拜见梁国征北将军陈庆之。"刘亮躬身行礼,声音清朗有力,在这死气沉沉的营帐中格外清晰。
帐内众将闻言,纷纷强打精神挺直腰板。柳仲礼握紧了腰间佩剑,眼中满是敌意;兰钦咳嗽了几声,用布巾掩住口鼻;陆法和与黄法氍匆匆从侧帘进入,站在陈庆之身侧,警惕地打量着来使。
"原来是玄德之弟。"陈庆之的声音沙哑却依然有力,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久仰贤名,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刘祭酒请坐。"
刘亮环视一周,向众将一一拱手。柳仲礼冷哼一声,别过脸去。刘亮不以为意,在陈庆之对面落座,目光平静地注视着这位传奇老将。
"这次奉汉王之命前来,是想与陈将军商议结束这场战争。"刘亮开门见山,"我家汉王宽仁为怀,不愿再造杀戮..."
"水淹鸡鸣山,淹死我数万将士,还敢自诩宽仁?"柳仲礼猛地拍案而起,眼中怒火几乎要喷薄而出,"刘亮,你汉国使这等毒计,就不怕天谴吗?"
帐内气氛骤然紧张,几个将领的手按上了剑柄。刘亮却神色不变,缓缓坐直身体,目光如剑直视柳仲礼:"请柳将军明白,两军交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运用天时地利,不战而屈人之兵,古来战例不胜枚举。"他顿了顿,声音提高,"若梁军计成,水淹义阳,柳将军可会有悲天悯人之心?"
柳仲礼冷笑:"我不会有悲天悯人之心,但也不会假惺惺自称慈悲!杀就杀了,何必装模作样?"
刘亮摇头叹息:"萤火之光,安比皓月之明?我家汉王悲悯苍生之心,岂是沙场武将所能理解?"他转向陈庆之,"若柳将军不信,不妨请教贵国陛下,看看何为真正的慈悲。"
老将兰钦见气氛剑拔弩张,连忙打圆场:"刘祭酒远道而来必有要事,如今我军处境艰难,还请言归正传。"
柳仲礼铁青着脸坐下,拳头捏得咯咯作响。刘亮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卷帛书,缓缓展开。
"汉王有两条路供贵军选择。"刘亮的声音平静如水,"一武一文。"
陈庆之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武又如何?文又如何?"
"武,明日我军放火烧山,灭绝瘟疫。"刘亮的声音依然平静,却让帐内众将毛骨悚然,"文,我军可允许梁主以金银赎回校尉以上军官,但军队必须留下。"他环视一周,补充道,"另外,梁军杀我左威卫将军侯莫陈悦,汉王有言:需杀梁军一将祭奠。"
"放肆!"柳仲礼再次暴起,其余将领也纷纷怒目而视,有人甚至拔出了佩剑。帐内顿时杀气弥漫。
刘亮岿然不动,只是静静地看着陈庆之。老将军抬手示意众人安静,脸上看不出喜怒。
"刘祭酒的条件,老夫听明白了。"陈庆之的声音出奇地平静,"若一时难以决断呢?"
刘亮起身行礼:"若陈将军需要时间考虑,我明日再来。"
帐内众将心知肚明——所谓"明日再来",恐怕就是汉军大举进攻之时。
陈庆之闭目沉思片刻,突然睁眼道:"请祭酒禀报汉王,两个时辰后,老夫想与他在水上相会。"
刘亮闻言一怔,随即点头:"陈将军之请,我必转达。"他再次行礼,转身离去,白衣在昏暗的帐中划出一道清冷的光。
——————
待刘亮离去,陈庆之挥手遣散众将,只留下军师陆法和、大将胡僧佑与黄法氍。
帐内一时寂静,唯有灯芯燃烧的"噼啪"声。陈庆之望着跳动的火焰,仿佛看到了自己即将熄灭的生命。
"军师。"他率先打破沉默,握住陆法和的手,"我已有决断,还请军师看顾全军,勿生激变。"
陆法和眼中含泪,重重点头。这位精通奇门遁甲的军师早已看出端倪——陈庆之命数将尽,眉间那股死气已经再明显不过。
"将军..."胡僧佑声音哽咽,这位身经百战的猛将此刻像个无助的孩子,"末将愿率亲卫护将军突围!"
陈庆之拍拍他的肩膀,转向黄法氍:"胡将军、黄将军。刘璟乃我故友,虽各为其主,却惺惺相惜。"他深吸一口气,胸腔中传来不祥的嗡鸣声,"刘璟是仁义之君,必会善待二位。望二位投身汉国,为华夏一统尽力。"
胡僧佑再也忍不住,跪地痛哭:"将军何出此言!末将愿随将军赴死!"
黄法氍也泪流满面:"将军,我们拼死突围,未必没有生机!"
陈庆之摇头苦笑,指了指帐外:"听听那些哀嚎的士兵。瘟疫横行,粮草断绝,如何突围?"他扶起胡僧佑,"我陈庆之一生征战,从不畏死。但求死得其所,不负陛下所托。"
陆法和突然开口:"将军决意与汉王水上相会,是要..."
"不错。"陈庆之打断他,"我与玄德,是时候做个了断了。这些年来,我们虽为敌手,却彼此敬重。如今我命不久矣,不如以这残躯,为将士们谋一条生路。"
帐内再次陷入沉默。远处传来士兵痛苦的呻吟声,提醒着他们时间的紧迫。
"好了,莫作儿女态。"陈庆之强打精神,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这封信,请军师日后转交六皇子,托六皇子转交给陛下,就说...陈庆之有负所托,唯以一死谢罪。"
陆法和接过信,小心收好。他知道,这不仅是陈庆之的绝笔,更是一代名将最后的忠诚。
"报!"亲兵在帐外高呼,"汉军使者已离营,汉王船队正向鸡鸣山驶来!"
陈庆之点点头,让黄法氍帮自己卸下甲胄,整了整衣冠,突然问道:"我看起来如何?"
胡僧佑含泪答道:"将军风采依旧。"
陈庆之大笑,笑声中却带着几分凄凉:"好!那就让我以最好的状态,去见这位故友最后一面。"
他步出大帐,望向水面上渐渐驶近的汉王座船。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滔滔淮水上,泛起一片血红。
"玄德,多年不见,想不到竟是在这等情形下重逢。"陈庆之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刘亮拢了拢被江风吹乱的白色儒衫,踏上了梁军的领地。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混杂着草药与腐臭的刺鼻气味,他下意识地用衣袖掩住口鼻,眉头微蹙。
放眼望去,梁军营寨内哀嚎遍野。面色灰败的士兵或躺或坐,手脚上满是溃烂的疮口。几个军医打扮的人穿梭其间,却显得无能为力。路边,几个士兵正用树枝挑着一只死老鼠丢进火堆,发出"吱吱"的燃烧声,空气中顿时弥漫开一股令人作呕的焦糊味。
"军师祭酒大人,请随我来。"引路的梁军小校声音嘶哑,眼中布满血丝,显然也多日未眠。
刘亮微微颔首,心中暗道:"大哥果然料事如神,梁军当真爆发了瘟疫。"他跟随小校穿过营区,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沾染上什么不洁之物。几个梁兵抬起头,用仇视的目光盯着这个汉国使者,却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
"汉国使者到!"
随着一声通报,刘亮被引入中军大帐。帐内光线昏暗,药香浓郁,却掩不住那股若有若无的腐败气息。主位上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是威震天下的"白袍将军"陈庆之。
与传闻中英姿勃发的形象不同,此刻的陈庆之眼窝深陷,面色蜡黄,瘦削的身躯在宽大的战袍中更显单薄。唯有那双眼睛依然锐利如鹰,透着一代名将的不屈意志。
"汉国军师祭酒刘亮,奉汉王之命,特来拜见梁国征北将军陈庆之。"刘亮躬身行礼,声音清朗有力,在这死气沉沉的营帐中格外清晰。
帐内众将闻言,纷纷强打精神挺直腰板。柳仲礼握紧了腰间佩剑,眼中满是敌意;兰钦咳嗽了几声,用布巾掩住口鼻;陆法和与黄法氍匆匆从侧帘进入,站在陈庆之身侧,警惕地打量着来使。
"原来是玄德之弟。"陈庆之的声音沙哑却依然有力,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久仰贤名,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刘祭酒请坐。"
刘亮环视一周,向众将一一拱手。柳仲礼冷哼一声,别过脸去。刘亮不以为意,在陈庆之对面落座,目光平静地注视着这位传奇老将。
"这次奉汉王之命前来,是想与陈将军商议结束这场战争。"刘亮开门见山,"我家汉王宽仁为怀,不愿再造杀戮..."
"水淹鸡鸣山,淹死我数万将士,还敢自诩宽仁?"柳仲礼猛地拍案而起,眼中怒火几乎要喷薄而出,"刘亮,你汉国使这等毒计,就不怕天谴吗?"
帐内气氛骤然紧张,几个将领的手按上了剑柄。刘亮却神色不变,缓缓坐直身体,目光如剑直视柳仲礼:"请柳将军明白,两军交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运用天时地利,不战而屈人之兵,古来战例不胜枚举。"他顿了顿,声音提高,"若梁军计成,水淹义阳,柳将军可会有悲天悯人之心?"
柳仲礼冷笑:"我不会有悲天悯人之心,但也不会假惺惺自称慈悲!杀就杀了,何必装模作样?"
刘亮摇头叹息:"萤火之光,安比皓月之明?我家汉王悲悯苍生之心,岂是沙场武将所能理解?"他转向陈庆之,"若柳将军不信,不妨请教贵国陛下,看看何为真正的慈悲。"
老将兰钦见气氛剑拔弩张,连忙打圆场:"刘祭酒远道而来必有要事,如今我军处境艰难,还请言归正传。"
柳仲礼铁青着脸坐下,拳头捏得咯咯作响。刘亮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卷帛书,缓缓展开。
"汉王有两条路供贵军选择。"刘亮的声音平静如水,"一武一文。"
陈庆之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武又如何?文又如何?"
"武,明日我军放火烧山,灭绝瘟疫。"刘亮的声音依然平静,却让帐内众将毛骨悚然,"文,我军可允许梁主以金银赎回校尉以上军官,但军队必须留下。"他环视一周,补充道,"另外,梁军杀我左威卫将军侯莫陈悦,汉王有言:需杀梁军一将祭奠。"
"放肆!"柳仲礼再次暴起,其余将领也纷纷怒目而视,有人甚至拔出了佩剑。帐内顿时杀气弥漫。
刘亮岿然不动,只是静静地看着陈庆之。老将军抬手示意众人安静,脸上看不出喜怒。
"刘祭酒的条件,老夫听明白了。"陈庆之的声音出奇地平静,"若一时难以决断呢?"
刘亮起身行礼:"若陈将军需要时间考虑,我明日再来。"
帐内众将心知肚明——所谓"明日再来",恐怕就是汉军大举进攻之时。
陈庆之闭目沉思片刻,突然睁眼道:"请祭酒禀报汉王,两个时辰后,老夫想与他在水上相会。"
刘亮闻言一怔,随即点头:"陈将军之请,我必转达。"他再次行礼,转身离去,白衣在昏暗的帐中划出一道清冷的光。
——————
待刘亮离去,陈庆之挥手遣散众将,只留下军师陆法和、大将胡僧佑与黄法氍。
帐内一时寂静,唯有灯芯燃烧的"噼啪"声。陈庆之望着跳动的火焰,仿佛看到了自己即将熄灭的生命。
"军师。"他率先打破沉默,握住陆法和的手,"我已有决断,还请军师看顾全军,勿生激变。"
陆法和眼中含泪,重重点头。这位精通奇门遁甲的军师早已看出端倪——陈庆之命数将尽,眉间那股死气已经再明显不过。
"将军..."胡僧佑声音哽咽,这位身经百战的猛将此刻像个无助的孩子,"末将愿率亲卫护将军突围!"
陈庆之拍拍他的肩膀,转向黄法氍:"胡将军、黄将军。刘璟乃我故友,虽各为其主,却惺惺相惜。"他深吸一口气,胸腔中传来不祥的嗡鸣声,"刘璟是仁义之君,必会善待二位。望二位投身汉国,为华夏一统尽力。"
胡僧佑再也忍不住,跪地痛哭:"将军何出此言!末将愿随将军赴死!"
黄法氍也泪流满面:"将军,我们拼死突围,未必没有生机!"
陈庆之摇头苦笑,指了指帐外:"听听那些哀嚎的士兵。瘟疫横行,粮草断绝,如何突围?"他扶起胡僧佑,"我陈庆之一生征战,从不畏死。但求死得其所,不负陛下所托。"
陆法和突然开口:"将军决意与汉王水上相会,是要..."
"不错。"陈庆之打断他,"我与玄德,是时候做个了断了。这些年来,我们虽为敌手,却彼此敬重。如今我命不久矣,不如以这残躯,为将士们谋一条生路。"
帐内再次陷入沉默。远处传来士兵痛苦的呻吟声,提醒着他们时间的紧迫。
"好了,莫作儿女态。"陈庆之强打精神,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这封信,请军师日后转交六皇子,托六皇子转交给陛下,就说...陈庆之有负所托,唯以一死谢罪。"
陆法和接过信,小心收好。他知道,这不仅是陈庆之的绝笔,更是一代名将最后的忠诚。
"报!"亲兵在帐外高呼,"汉军使者已离营,汉王船队正向鸡鸣山驶来!"
陈庆之点点头,让黄法氍帮自己卸下甲胄,整了整衣冠,突然问道:"我看起来如何?"
胡僧佑含泪答道:"将军风采依旧。"
陈庆之大笑,笑声中却带着几分凄凉:"好!那就让我以最好的状态,去见这位故友最后一面。"
他步出大帐,望向水面上渐渐驶近的汉王座船。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滔滔淮水上,泛起一片血红。
"玄德,多年不见,想不到竟是在这等情形下重逢。"陈庆之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