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汉军未尽全功-《北魏谋国:这个玄德太强了》

  三天后———

  胡龙牙勒住缰绳,抬手示意全军停止前进。他眯起眼睛望向远处起伏的山峦,汗水顺着他的太阳穴滑落,浸湿了鬓角。

  "将军,为何停下?"副将柳仲礼驱马靠近,年轻的面庞上写满不耐,眉宇间尽是傲气。

  胡龙牙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从怀中掏出一块汗巾,慢条斯理地擦拭着额头的汗水。

  "传令下去,全军休整半个时辰。"胡龙牙终于开口,声音沙哑如磨砂,"斥候可有回报?"

  柳仲礼撇了撇嘴:"汉军骑兵早已不见踪影,我们已出南阳地界三日,将军未免太过谨慎。"

  "谨慎才能活得久。"胡龙牙冷哼一声,翻身下马。他的膝盖发出不堪重负的咯吱声,这具身体已经经不起太多折腾了。

  前南阳太守贺琛从队伍中走出,这位文官出身的太守此刻甲胄在身,显得格外不协调。他脸色苍白,眼下挂着浓重的青黑,显然多日未曾安眠。

  "胡将军,"贺琛拱手行礼,"前方就是博望坡了,是否要派斥候先行查探?"

  柳仲礼嗤笑一声:"贺太守这是被汉军吓破了胆?我们都走到这了,能有什么危险?"

  贺琛眉头紧锁:"柳将军,兵者诡道也。汉军狡诈,不得不防。"

  "够了!"胡龙牙打断两人的争执,"传令斥候小队先行探路,其余人就地休整。"他心中暗叹,这支败军之师本就士气低迷,将领之间还如此不和,实在令人忧心。

  士兵们听闻休整命令,如蒙大赦般瘫坐在地。有人解开甲胄透气,有人直接仰面躺倒,更多人则取出所剩无几的干粮和水囊,小心翼翼地分配着。这支从南阳败退的梁军已经连续行军四日,人人疲惫不堪。

  胡龙牙坐在一块石头上,取出水囊抿了一小口。他望着远处蜿蜒的山路,心中盘算着接下来的路程。从南阳到新野,再到襄阳,至少还需五日行程。若是汉军追击...

  "将军!"斥候的喊声打断了他的思绪,"博望坡...博望坡..."

  斥候面色惨白,嘴唇颤抖得说不出完整的话来。胡龙牙心头一紧,立刻起身:"带路!"

  当胡龙牙带领亲兵登上博望坡时,眼前的景象让他胃部一阵抽搐。山坡上横七竖八地躺着无数梁军尸体,有的被长矛钉在地上,有的身首异处,更多的则是被马蹄践踏得面目全非。鲜血已经干涸,在阳光下呈现出诡异的黑褐色,空气中弥漫着腐臭与死亡的气息。

  "这...这..."贺琛踉跄着后退两步,扶着一棵树干呕起来。作为文官,他何曾见过如此惨烈的战场?

  胡龙牙强忍不适,仔细观察着战场。从尸体的分布和伤口来看,这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他估算着死亡人数,至少数万。这意味着梁军几乎全军覆没。

  "汉军实在太凶残了..."贺琛终于直起身,声音颤抖,"这里至少死伤了数万人。"

  柳仲礼冷笑一声,用马鞭随意拨弄着一具无头尸体:"战场无情,太守大人这种心怀慈悲之人,还是少看为妙!"

  贺琛猛地转身,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柳将军!这些都是我大梁的将士!他们也有父母妻儿!你怎能如此冷漠?"

  "冷漠?"柳仲礼挑眉,"若不是我果断建议放弃南阳撤退,现在躺在这里的就是我们了!贺太守若有慈悲之心,不如想想如何保全活人!"

  "你——"贺琛气得浑身发抖。

  "够了!"胡龙牙厉声喝止,"此地不详,快快通过!全军加速前进,务必在天黑前通过博望坡!"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疲惫的士兵们不得不重新整队出发。当他们经过那片死亡之地时,许多人忍不住别过脸去,更有胆小的士兵低声啜泣起来。恐惧如同瘟疫一般在军中蔓延。

  胡龙牙骑在马上,神经紧绷。他不断回头张望,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将军多虑了,"柳仲礼似乎看出了他的担忧,"汉军若真有埋伏,早该出现了。"

  胡龙牙没有回应,只是催促部队加快速度。就在大军即将通过博望坡最狭窄处时,后方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敌袭!汉军骑兵!"

  胡龙牙心头巨震,猛地回头。只见远处尘土飞扬,一支黑色铁骑如洪流般涌来,为首的将领高举长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刺目的寒光。

  "列阵!迎敌!"胡龙牙本能地大喊,但为时已晚。

  梁士彦和王僧辩率领的五千汉军轻骑已经如尖刀般插入梁军后阵。铁蹄践踏,长刀挥舞,毫无准备的梁军后队瞬间崩溃。士兵们丢盔弃甲,四散奔逃,惨叫声此起彼伏。

  "将军!后军已乱!"一名亲兵满脸是血地跑来报告。

  胡龙牙握紧缰绳的手微微发抖。他太清楚了,以目前部队的士气和体力,根本不可能组织有效抵抗。一瞬间,多年征战的经验告诉他只有一个选择。

  "传令全军,向南突围!不要恋战!"胡龙牙一把抓住柳仲礼的手臂,"跟我走!"

  柳仲礼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但很快会意,两人带着亲兵队开始向南狂奔。主帅的逃跑如同瘟疫,迅速传染给全军。梁军士兵纷纷丢弃武器和盔甲,只为跑得更快一些。

  贺琛在混乱中被冲散,他徒劳地呼喊着试图组织抵抗,但无人理会。一名汉军骑兵从他身边掠过,刀光一闪,贺琛只觉肩膀剧痛,随即跌落马下。他挣扎着想要爬起,却被另一匹战马踢中胸口,眼前一黑,失去了知觉。

  胡龙牙头也不回地狂奔,耳边充斥着士兵的惨叫和汉军的喊杀声。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活下去。什么将军尊严,什么军人荣誉,在死亡面前都不值一提。

  "快!再快些!"他嘶哑地吼叫着,鞭打着坐骑。柳仲礼紧随其后,年轻的面庞因恐惧而扭曲。

  梁军将士在求生本能的驱使下,爆发出了惊人的速度。他们丢掉了所有负重,甚至有人脱掉了靴子,赤足狂奔。汉军骑兵起初还能轻松追杀,但随着距离拉长,他们的马匹渐渐力竭,不得不放慢速度。

  当新野城的轮廓终于出现在视野中时,胡龙牙几乎喜极而泣。他回头望去,原本一万人的部队,如今只剩不到半数。但无论如何,他们活下来了。

  城头上,"兰"字大旗迎风飘扬。胡龙牙认出了那是镇北将军兰钦的旗帜,心中稍安。兰钦是梁国名将,有他在,新野应该安全了。

  "开城门!我是安南将军胡龙牙!"胡龙牙在城下大喊。

  城门缓缓开启,胡龙牙和残兵蜂拥而入。一进城,他就看到兰钦站在城楼上,面色凝重地观察着远处的汉军骑兵。

  胡龙牙和柳仲礼慌忙登上城楼,单膝跪地:"感谢兰将军救命之恩!"

  兰钦转过身,目光锐利如刀:"二位将军请起。贺琛太守何在?"

  柳仲礼眼珠一转,突然泪如雨下:"贺太守...贺太守为我们殿后,已经陷在了敌阵中,生死未卜啊!"

  胡龙牙立刻会意,也装出一副悲痛模样:"是啊,贺太守高义,可惜了..."他抬手擦了擦并不存在的泪水。

  兰钦眉头微皱,目光在两人脸上来回扫视。他久经沙场,岂会看不出其中蹊跷?但眼下大敌当前,不是追究的时候。

  "二位将军不必如此,"兰钦淡淡道,"我们休整一下,立刻返回襄阳吧。"

  "理当如此!"胡柳二人异口同声,瞬间换了一副面孔,仿佛刚才的悲痛从未存在过。

  与此同时,城外的密林中,梁士彦愤怒地一拳砸在树干上:"该死!让他们跑了!"

  王僧辩冷静地观察着城防:"梁将军,此城主将已换,应该是梁国镇北将军兰钦。不可轻举妄动。"

  "兰钦又如何?"梁士彦不屑道,"一样挡不住我汉军的兵锋!"

  "兰钦曾经在淮南多次跟魏军作战,履立军功,不是那种无能之辈。"王僧辩耐心解释,"他出任镇北将军,手上至少有三万兵马。我军兵少,不可以卵击石。"

  梁士彦握紧拳头,青筋暴起。他渴望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来证明自己,但理智告诉他王僧辩是对的。主帅慕容绍宗最恨的就是无谓的牺牲。

  "撤!"梁士彦最终咬牙下令,转身时看到士兵们押着一个文官打扮的俘虏走来,"这是谁?"

  "禀将军,此人自称是前南阳太守贺琛。"

  梁士彦打量着这个满脸血污却仍保持气节的文官,突然笑了:"带回去,或许有用。"

  在返回南阳的路上,贺琛被五花大绑地押在马背上。他望着远处新野城墙上飘扬的旗帜,心中五味杂陈。他清楚地记得柳仲礼和胡龙牙是如何抛弃部队独自逃命的,也记得他们刚才在城楼上那拙劣的表演。

  "梁国啊..."贺琛在心中叹息,一滴泪水无声滑落。

  (兰钦是南朝梁名将,字休明,中昌魏人。以下是具体介绍:

  ? 家世背景:父亲兰子云,梁天监年间因军功官至云麾将军、冀州刺史。

  ? 早期经历:兰钦幼年时便处事果决,矫健敏捷超过常人,随父北征后,授官东宫直阁。

  ? 军事生涯:大通元年,兰钦攻打魏萧城,将其攻克,接着打败彭城别将郊仲,又接连攻破拟山城、笼城等地,还斩杀了魏将曹龙牙。后来,他都督衡州三郡兵,平定了桂阳、阳山、始兴等地反叛的蛮人。之后,兰钦又奉命救援被围的衡州刺史元庆和,大破敌军。北魏将领拓跋胜进犯襄阳时,他前往救援,因功升任梁、南秦二州刺史。他还曾擒获俚帅陈文彻兄弟,在高桥城大破魏都督董绍、张献,百日内两破魏军,威振邻国。

  结局:兰钦到广州刺史任所后,被前刺史南安侯密遣厨人在食物中下药,中毒而死,时年四十二岁。诏赠侍中、中卫将军,鼓吹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