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卢宁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在回崤县的官道上,铠甲上沾满了干涸的血迹和泥土,头盔早已不知去向,凌乱的发髻中夹杂着几缕染血的发丝。他的后背被简易包扎过,隐隐渗出的鲜血染红了绷带。身后跟着的几个收拢的残兵,个个垂头丧气,步履蹒跚。
"将军,马上就回崤县了。"幢主元斌驱马靠近,声音低沉。豆卢宁抬头望去,远处城墙的轮廓在夕阳下显得格外萧索。他不断思考着汉军大将杨宽对自己说的话。
"传令下去,"豆卢宁清了清沙哑的嗓子,"所有人不得提及战败之事。就说我们与崤县叛贼激战一场,虽损失惨重,但已取得胜利。"
元斌眉头微皱:"将军,这..."
"这是军令!"豆卢宁猛地转头,眼中闪过一丝凌厉,随即又软化下来,"宇文大冢宰正在筹划对贺拔岳的大战,此时若传出我们战败的消息,军心必乱。"
元斌低头称是,但豆卢宁分明看到他眼中闪过的不解。他何尝不明白这是欺君之罪?但杨宽的话如重锤般敲击着他的心:"豆卢刺史,看看你的士兵,他们中有多少是被强征来的百姓?你可曾问过他们是否愿意打仗??"
入城后,豆卢宁独自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炊烟袅袅的村庄。曾几何时,他也是个满怀报国之志的热血青年,如今却成了百姓眼中的"征兵阎王"。他又杨宽的话,上面只有寥寥数语:"将军乃名门之后,当知民心所向。强征之兵,终难成军。"
"将军,征兵名册已备好,明日是否按计划前往各村?"元斌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豆卢宁迅速收起信件,转身时已恢复了一贯的冷峻:"暂缓。将士们刚经历大战,需要休整。况且..."他顿了顿,"崤县周边已无多少壮丁可征。"
元斌眼中闪过一丝诧异:"可宇文大冢宰的命令..."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豆卢宁打断他,"我会亲自向大冢宰解释。你先去安顿士兵,加强城防,防备汉军偷袭。"
待元斌离去,豆卢宁长舒一口气。他知道自己在冒险,但那些被强征入伍的农夫惊恐的眼神,那些妻离子散的哭喊声,已经让他夜不能寐。
与此同时,五百里外的濮阳大营中,南魏大冢宰宇文泰正站在沙盘前,目光如炬。他身着紫色锦袍,腰佩玉带,虽仅有二十五岁,但挺拔的身姿和锐利的眼神仍透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贺拔岳这个老贼,以为占了泰山天险就能高枕无忧?"宇文泰冷笑一声,手指重重按在沙盘上代表泰山的模型上。
军师杨侃捋着长须道:"大冢宰,我军虽众,但多为新征之兵,恐难敌贺拔岳的精锐。不如..."
"不如什么?"宇文泰锐利的目光扫来,"杨军师莫非以为本公不知兵?"
卢辩见状连忙打圆场:"大冢宰息怒,杨公的意思是,可先派一支奇兵绕道敌后,断其粮道,再正面强攻。"
宇文泰神色稍霁:"李弼已在路上,率五万大军进驻泰山西侧。等李弼入驻,我等立刻出发。寇洛领四万兵守东侧,地势艰险,此战必须速战速决!"
杨侃欲言又止,最终只是深深一揖。他心中忧虑,这些强征来的士兵未经训练,如何能是贺拔岳麾下百战之师的对手?但看宇文泰志在必得的样子,他终究没敢再劝。
夜深了,豆卢宁独自在营帐中饮酒。酒过三巡,他回想起杨宽的话,苦笑道:"你在洛州为官时,曾减免赋税,修桥铺路,并非一个恶官。杨宽说的对啊,想我豆卢家世代为官,如今却成了百姓眼中的豺狼。"
帐外突然传来脚步声,豆卢宁警觉地收起信件。元斌掀开帐帘,脸色凝重:"将军,刚收到消息,宇文大冢宰已命李弼将军率五万大军向泰山进发,准备与贺拔岳决战。"
豆卢宁手中的酒杯一顿:"这么快?"
"大冢宰催要增援,要求我们尽快补充兵员后前往会合。"元斌犹豫了一下,"还有...崤县战报,是否需要如实上报?"
豆卢宁沉默良久,眼前浮现出那些被强征入伍的农夫惊恐的面容,又想起杨宽临别时说的话:"战争终究是为了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按我之前说的报。"豆卢宁最终道,"另外,明日我亲自去各村看看,能征多少是多少。"
元斌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拱手退下。豆卢宁知道这个跟随自己多年的副将起了疑心,但他已顾不得这许多了。
第二天黎明,豆卢宁只带了几个亲信出城。他们没有去那些还有壮丁的村落,而是转向了深山中的几个小村庄——那里早有人报信说已无壮丁可征。
"将军,这..."亲信不解地看着他。
豆卢宁望着远处升起的炊烟,轻声道:"今日我们只是来巡视,不必惊扰百姓。"
与此同时,泰山脚下,李弼的大军已安营扎寨。这位以勇猛着称的将军站在高处,望着对面山头上贺拔岳军的旗帜,眉头紧锁。
"将军,探马来报,敌军统帅是寇洛,此人用兵谨慎,怕是不好对付。"副将低声道。
李弼冷笑:"四万对五万,优势在我。传令下去,明日拂晓发起进攻!"
而在泰山另一侧,寇洛正与部下商议对策。他年约三十五六,面容沉稳,举手投足间透着儒将风范。
"宇文泰派李弼来,是想速战速决。"寇洛指着地图道,"我军只需守住要道,待其粮草不济,自会退兵。"
小将刘淇忍不住道:"将军,我军为何不主动出击?"
寇洛摇头:"宇文泰强征百姓为兵,看似人多势众,实则军心不稳。时日一长,必有变故。楚王有令,此战以守为主。"
两军对峙之际,豆卢宁却在深山中遇到了一群逃役的百姓。他们跪在地上,瑟瑟发抖,以为这次难逃一劫。
"将军饶命啊!我家里还有七十老母无人照料..."
"我媳妇刚生了孩子,不能没有丈夫啊..."
豆卢宁看着这些面黄肌瘦的百姓,心中一阵酸楚。他想起自己年少时,父亲曾教导他:"为将者,当以保家卫国为己任,而非陷民于水火。"
"都起来吧。"豆卢宁叹了口气,"本将军今日就当没看见你们。但记住,别再回村子,去深山躲一阵子。"
百姓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连连叩首。豆卢宁转身离去时,听到身后传来压抑的哭声。他握紧拳头,心中已有了决断。
回到崤县,元斌匆匆迎上来:"将军,大冢宰又派使者来催兵了!"
豆卢宁神色平静:"就说崤县刚经战乱,壮丁稀少,我们正在尽力征召。"
元斌压低声音:"将军,您这两日的行踪...若被有心人知道..."
"元斌。"豆卢宁直视副将的眼睛,"你跟了我多少年了?"
"五年有余。"
"那你应该知道,我豆卢宁行事,向来问心无愧。"豆卢宁拍了拍他的肩膀,"去准备吧,三日后我们启程去与大冢宰会合——带着现有的兵力。"
元斌脸色变了变,最终深深一揖:"末将明白了。"
当夜,豆卢宁写了一封密信,派心腹送往杨宽处,请他帮忙代为看顾宜安百姓。他不知道这个决定会带来什么后果,但他知道,自己再也无法像从前那样,对宇文泰的暴政视而不见了。
而在濮阳,宇文泰正对着地图沉思。他隐约感到事情有些不对——豆卢宁的军报太过简略,李弼的前线消息也迟迟未到。但自负如他,仍坚信胜利在望。
"贺拔岳,中原只能有一个声音!”宇文泰一拳砸在地图上,眼中燃烧着野心的火焰。
"将军,马上就回崤县了。"幢主元斌驱马靠近,声音低沉。豆卢宁抬头望去,远处城墙的轮廓在夕阳下显得格外萧索。他不断思考着汉军大将杨宽对自己说的话。
"传令下去,"豆卢宁清了清沙哑的嗓子,"所有人不得提及战败之事。就说我们与崤县叛贼激战一场,虽损失惨重,但已取得胜利。"
元斌眉头微皱:"将军,这..."
"这是军令!"豆卢宁猛地转头,眼中闪过一丝凌厉,随即又软化下来,"宇文大冢宰正在筹划对贺拔岳的大战,此时若传出我们战败的消息,军心必乱。"
元斌低头称是,但豆卢宁分明看到他眼中闪过的不解。他何尝不明白这是欺君之罪?但杨宽的话如重锤般敲击着他的心:"豆卢刺史,看看你的士兵,他们中有多少是被强征来的百姓?你可曾问过他们是否愿意打仗??"
入城后,豆卢宁独自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炊烟袅袅的村庄。曾几何时,他也是个满怀报国之志的热血青年,如今却成了百姓眼中的"征兵阎王"。他又杨宽的话,上面只有寥寥数语:"将军乃名门之后,当知民心所向。强征之兵,终难成军。"
"将军,征兵名册已备好,明日是否按计划前往各村?"元斌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豆卢宁迅速收起信件,转身时已恢复了一贯的冷峻:"暂缓。将士们刚经历大战,需要休整。况且..."他顿了顿,"崤县周边已无多少壮丁可征。"
元斌眼中闪过一丝诧异:"可宇文大冢宰的命令..."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豆卢宁打断他,"我会亲自向大冢宰解释。你先去安顿士兵,加强城防,防备汉军偷袭。"
待元斌离去,豆卢宁长舒一口气。他知道自己在冒险,但那些被强征入伍的农夫惊恐的眼神,那些妻离子散的哭喊声,已经让他夜不能寐。
与此同时,五百里外的濮阳大营中,南魏大冢宰宇文泰正站在沙盘前,目光如炬。他身着紫色锦袍,腰佩玉带,虽仅有二十五岁,但挺拔的身姿和锐利的眼神仍透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贺拔岳这个老贼,以为占了泰山天险就能高枕无忧?"宇文泰冷笑一声,手指重重按在沙盘上代表泰山的模型上。
军师杨侃捋着长须道:"大冢宰,我军虽众,但多为新征之兵,恐难敌贺拔岳的精锐。不如..."
"不如什么?"宇文泰锐利的目光扫来,"杨军师莫非以为本公不知兵?"
卢辩见状连忙打圆场:"大冢宰息怒,杨公的意思是,可先派一支奇兵绕道敌后,断其粮道,再正面强攻。"
宇文泰神色稍霁:"李弼已在路上,率五万大军进驻泰山西侧。等李弼入驻,我等立刻出发。寇洛领四万兵守东侧,地势艰险,此战必须速战速决!"
杨侃欲言又止,最终只是深深一揖。他心中忧虑,这些强征来的士兵未经训练,如何能是贺拔岳麾下百战之师的对手?但看宇文泰志在必得的样子,他终究没敢再劝。
夜深了,豆卢宁独自在营帐中饮酒。酒过三巡,他回想起杨宽的话,苦笑道:"你在洛州为官时,曾减免赋税,修桥铺路,并非一个恶官。杨宽说的对啊,想我豆卢家世代为官,如今却成了百姓眼中的豺狼。"
帐外突然传来脚步声,豆卢宁警觉地收起信件。元斌掀开帐帘,脸色凝重:"将军,刚收到消息,宇文大冢宰已命李弼将军率五万大军向泰山进发,准备与贺拔岳决战。"
豆卢宁手中的酒杯一顿:"这么快?"
"大冢宰催要增援,要求我们尽快补充兵员后前往会合。"元斌犹豫了一下,"还有...崤县战报,是否需要如实上报?"
豆卢宁沉默良久,眼前浮现出那些被强征入伍的农夫惊恐的面容,又想起杨宽临别时说的话:"战争终究是为了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按我之前说的报。"豆卢宁最终道,"另外,明日我亲自去各村看看,能征多少是多少。"
元斌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拱手退下。豆卢宁知道这个跟随自己多年的副将起了疑心,但他已顾不得这许多了。
第二天黎明,豆卢宁只带了几个亲信出城。他们没有去那些还有壮丁的村落,而是转向了深山中的几个小村庄——那里早有人报信说已无壮丁可征。
"将军,这..."亲信不解地看着他。
豆卢宁望着远处升起的炊烟,轻声道:"今日我们只是来巡视,不必惊扰百姓。"
与此同时,泰山脚下,李弼的大军已安营扎寨。这位以勇猛着称的将军站在高处,望着对面山头上贺拔岳军的旗帜,眉头紧锁。
"将军,探马来报,敌军统帅是寇洛,此人用兵谨慎,怕是不好对付。"副将低声道。
李弼冷笑:"四万对五万,优势在我。传令下去,明日拂晓发起进攻!"
而在泰山另一侧,寇洛正与部下商议对策。他年约三十五六,面容沉稳,举手投足间透着儒将风范。
"宇文泰派李弼来,是想速战速决。"寇洛指着地图道,"我军只需守住要道,待其粮草不济,自会退兵。"
小将刘淇忍不住道:"将军,我军为何不主动出击?"
寇洛摇头:"宇文泰强征百姓为兵,看似人多势众,实则军心不稳。时日一长,必有变故。楚王有令,此战以守为主。"
两军对峙之际,豆卢宁却在深山中遇到了一群逃役的百姓。他们跪在地上,瑟瑟发抖,以为这次难逃一劫。
"将军饶命啊!我家里还有七十老母无人照料..."
"我媳妇刚生了孩子,不能没有丈夫啊..."
豆卢宁看着这些面黄肌瘦的百姓,心中一阵酸楚。他想起自己年少时,父亲曾教导他:"为将者,当以保家卫国为己任,而非陷民于水火。"
"都起来吧。"豆卢宁叹了口气,"本将军今日就当没看见你们。但记住,别再回村子,去深山躲一阵子。"
百姓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连连叩首。豆卢宁转身离去时,听到身后传来压抑的哭声。他握紧拳头,心中已有了决断。
回到崤县,元斌匆匆迎上来:"将军,大冢宰又派使者来催兵了!"
豆卢宁神色平静:"就说崤县刚经战乱,壮丁稀少,我们正在尽力征召。"
元斌压低声音:"将军,您这两日的行踪...若被有心人知道..."
"元斌。"豆卢宁直视副将的眼睛,"你跟了我多少年了?"
"五年有余。"
"那你应该知道,我豆卢宁行事,向来问心无愧。"豆卢宁拍了拍他的肩膀,"去准备吧,三日后我们启程去与大冢宰会合——带着现有的兵力。"
元斌脸色变了变,最终深深一揖:"末将明白了。"
当夜,豆卢宁写了一封密信,派心腹送往杨宽处,请他帮忙代为看顾宜安百姓。他不知道这个决定会带来什么后果,但他知道,自己再也无法像从前那样,对宇文泰的暴政视而不见了。
而在濮阳,宇文泰正对着地图沉思。他隐约感到事情有些不对——豆卢宁的军报太过简略,李弼的前线消息也迟迟未到。但自负如他,仍坚信胜利在望。
"贺拔岳,中原只能有一个声音!”宇文泰一拳砸在地图上,眼中燃烧着野心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