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长安十二时辰(四)-《北魏谋国:这个玄德太强了》

  卯时已过半,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距离十二时辰的截止时间,还有不到三个时辰。绣衣卫大堂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沉重的呼吸声此起彼伏,夹杂着偶尔的啜泣和叹息。

  盛子新背靠廊柱,冷眼旁观着这些名门子弟的丑态。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刀柄上的纹路,感受着那冰冷的金属质感。二十多位士子中,有人瘫坐在地,双目无神;有人来回踱步,像困兽般焦躁;还有人抱头痛哭,泪水浸湿了华贵的锦袍。

  "放我们出去!你们这是非法拘禁!"万年赵氏之子赵志突然冲到门前,用力拍打着厚重的木门,声音嘶哑如裂帛。他的发冠早已歪斜,几缕散发黏在汗湿的额头上,显得狼狈不堪。

  守在门外的绣衣使者纹丝不动,仿佛没听见一般。赵志的拳头渐渐渗出血丝,在门板上留下暗红的印记,最终无力地滑坐在地。

  "省省力气吧,"蓝田白氏的白敏冷笑道,他靠在窗边,月光映照着他那张棱角分明的脸,"绣衣卫既然敢抓人,就不会在乎什么王法。"

  盛子新暗自打量这个年轻人。白敏是少数几个还能保持镇定的士子之一,虽然脸色苍白,但眼神依然锐利如刀。盛子新在绣衣卫中见过这样的眼神——那是明知必死却仍要拼死一搏的战士才有的眼神。

  "胡说!"韦艺猛地站起,锦袍上沾满了灰尘和酒渍,"这都是刘璟的阴谋!他要借机铲除我们关陇士族!"他的声音因愤怒而颤抖,右手紧握成拳,拇指上的翡翠扳指在烛光下泛着幽冷的光。

  盛子新眉头微皱。这个韦艺,到这时候还敢直呼汉王名讳,真是狂妄至极。但不知为何,他心里又隐隐生出一丝敬佩——在生死关头仍能保持骨气的人,无论敌友,都值得尊重。

  "韦兄慎言!"赵志急忙拉住韦艺的衣袖,低声道,"隔墙有耳啊!"

  韦艺甩开赵志的手,冷笑道:"怕什么?横竖都是死,难道还要像狗一样摇尾乞怜吗?"他的目光扫过那些已经选择妥协的士子,眼中满是轻蔑。

  盛子新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大堂角落里,十几位士子聚在一起,窃窃私语。他们时不时瞥向韦艺这边,眼神中既有羞愧,又有一种诡异的释然——那是已经做出选择的人特有的神情。

  "我父亲绝不会谋逆!"韦艺突然转向盛子新,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盛参军,你们绣衣卫栽赃陷害,就不怕遭天谴吗?"

  盛子新面无表情地回望他:"韦公子,证据确凿。令尊在明月楼的言论,有多位家主可以作证。"

  "那是酒后胡言!"韦艺激动地向前一步,却被两名绣衣使者拦住。

  "是不是胡言,汉王自有圣断。"盛子新淡淡道,转身走向门口。他需要透口气——大堂内弥漫的绝望气息几乎令人窒息。

  刚走出大堂,盛子新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匆匆而来——韦孝宽,韦夐的弟弟,韦艺的叔父。这位刚过二十的将军身着便服,但腰杆笔直,步伐沉稳,已经初具名将之姿。

  "盛参军!"韦孝宽快步上前,眼中满是焦虑,"请让我见见家兄和侄儿!"

  盛子新抬手拦住他:"韦将军,恕难从命。汉王有令,除非他们自己认罪悔过,否则任何人不得相见。"

  韦孝宽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盛参军,他们父子性格固执,不如让我劝一劝…"

  盛子新看着这位在威震河东的将军,心中一阵刺痛。他压低声音道:"韦将军,我敬您是沙场名宿,但此事已非我能左右。杨统领亲自督办,汉王亲自过问..."

  "杨檦那个屠夫!"韦孝宽咬牙切齿,眼中闪过一丝杀意,随即又软下语气,"盛参军,还请通融一次..."

  盛子新内心挣扎。韦孝宽在玉壁戍守大破高欢,使河东免遭生灵涂炭,这份恩情他一直铭记。但职责所在...

  "韦将军,"盛子新最终硬起心肠,"正因敬重您,我才不能放行。只有他们自己想通了错在哪里,将来才有可能改过自新。您现在进去,只会害了他们。"

  韦孝宽浑身一震,眼中的光芒渐渐暗淡。他长叹一声,转身离去,背影佝偻得像个老人。盛子新望着他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回到大堂,气氛更加凝重。时间流逝,距离午时只剩一个多时辰了。突然,那十几位聚在一起的士子齐刷刷站了起来,互相交换着决绝的眼神。

  "盛参军!"领头的王远高声喊道,"我们已经劝服家父写下口供,请求面见杨统领!"

  大堂内顿时一片哗然。韦艺猛地站起,眼中满是不可置信:"王远!你...你们竟然..."

  王远避开韦艺的目光,声音有些发抖:"韦兄,识时务者为俊杰。汉王仁慈,给我们一条生路..."

  "懦夫!"白敏厉声喝道,"你们这是亲手毁掉家族的百年清誉。"

  盛子新没有理会他们的争执,只是冷静地打开大门:"交出供词,随我来。"

  十七八个士子如蒙大赦,争先恐后地涌向门口,仿佛身后有恶鬼追赶。盛子新注意到,他们中不少人手中都攥着血迹斑斑的布条——想必是从衣袍上撕下,用来写供词的。

  侧堂内,杨檦早已等候多时。他端坐在案几后,烛光映照着他那张棱角分明的脸。

  "呈上来。"杨檦淡淡道。

  士子们战战兢兢地递上供词。盛子新站在一旁,看着杨檦逐一检视。那些供词有的写在衣料上,有的写在墙皮上,甚至有人咬破手指用血书写——足见当时情势之紧迫。

  "很好。"杨檦终于抬头,嘴角勾起一抹冷酷的笑意,"依照汉王之令,你们家族产业充公,全族礼送南梁。即刻启程,不得延误。"

  士子们如释重负,有人甚至喜极而泣。盛子新却注意到王远眼中闪过一丝愧疚——他大概在想,自己亲手将王氏的清誉毁于一旦。

  当这批人离开后,大堂内只剩下韦艺、白敏和赵志三人。盛子新回到大堂时,发现他们三人已聚在一起,神情各异。

  韦艺依然挺直腰杆,但眼中的愤怒已被疲惫取代;白敏靠在墙边,闭目养神,仿佛对即将到来的命运毫不在意;赵志则蜷缩在角落,浑身发抖,口中念念有词,像是在祈祷。

  "还剩一个时辰。"盛子新沉声道,"这是最后的机会。"

  韦艺冷笑一声:"盛参军何必假惺惺?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白敏睁开眼睛,淡淡道:"韦兄,不必与他们废话。大不了一死,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赵志却突然扑到盛子新脚下,抱住他的腿哭求道:"盛参军!求求您...我不想死...我父亲...他一定是被冤枉的..."

  盛子新低头看着这个涕泪横流的年轻人,心中一阵厌恶,又一阵怜悯。他轻轻挣脱赵志的手:"赵公子,时间不多了。劝劝令尊吧,这是唯一的生路。"

  赵志瘫软在地,眼神涣散。盛子新知道,这个人已经崩溃了。

  转身离开时,盛子新听到韦艺低声对白敏说:"白兄,我连累你了。"

  白敏轻笑一声:"韦兄何出此言?我白敏岂是贪生怕死之辈?"

  盛子新脚步微顿。他忽然想起在边关时,那些明知必死却仍冲锋陷阵的将士。原来在这群纨绔子弟中,也有如此血性之人。

  走出大堂,盛子新深吸一口寒冷的空气。雪已经停了,但天空依然阴沉。他望向绣衣卫大牢的方向——那里关押着韦夐等家主。不知此刻,他们是否也在经受着同样的煎熬?

  "子新。”一个低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杨檦不知何时已站在他身后,眼中闪烁着莫测的光芒,"你觉得,最后那三人会如何选择?"

  盛子新沉默片刻,如实答道:"韦艺和白敏宁死不屈,赵志...可能会屈服。"

  杨檦意味深长地笑了:"有意思。你似乎很欣赏那两个小子?"

  盛子新心头一紧,急忙道:"属下只是据实而言。"

  "不必紧张。"杨檦拍拍他的肩,"有时候,敌人也值得尊重。但..."他的眼神骤然转冷,"绝不能手软。"

  盛子新低头称是,心中却翻涌着复杂的情绪。

  最后一个时辰的沙漏,已经开始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