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全网都在帮前任诈尸-《这个导演睚眦必报》

  陈默的这波“13年之约”的宣传策划,彻底引爆了人们的情怀记忆。

  人生在世,有些东西是很难忘记的。

  特别是关于爱情。

  同时《十年》这首歌,突然又因为这波活动而爆火。

  无数网友在网络上晒出了当年观影的票根,其实很多票都找不到了,但是当年还是有不少人保存下来了照片。

  当陈默的“十三年之约”话题持续发酵时,两个沉寂多年的情感地标突然被流量飓风唤醒——爱情银行与失恋博物馆的服务器在凌晨三点同时崩溃。

  全国各地的十三年前为了宣传《失恋33天》而打造的“爱情银行”和“失恋博物馆”再次泛发了新春。

  让很多人都感慨,陈默果然还是那个陈默,当年的手笔,居然延续到了现在。

  在沪上某栋写字楼里,32岁的林律师,如今依然孑然一身,家里催相亲是年年催。

  而她也相过好几个,可是因为心里一直记挂着当年的哪个TA,所以至今依然没有任何结果。

  父母都愁白了头。

  看到陈默的“十三年之约”之后,她蓦然想起了当年。

  打开“爱情银行”的官方网站,她突然就对着电脑屏幕哽咽。

  因为她刚刚通过人脸识别解锁了2011年11月11日存入的“爱情保险箱”,全息投影里跳出来的是段像素模糊的短视频——大学男友举着《失恋33天》票根对她喊话:“等我们结婚时,要把这个和黄小仙同款的碎纸机买回家!”

  视频下方静静躺着份电子凭证,显示她当年存入的“1314元爱情基金”已按复合利率增值至5201.31元。最让她颤抖的是备注栏里那行小字:“2024年11月11日可提取,建议用于马尔代夫双人游。”

  她不由地回想起当年他们分手的时候,那个手机号码其实一直都存在了她的手机里,可是几年过去了,每每情人节,七夕,双十一这样的日子,她总是会忍不住翻开通讯录,可是每次都没有能够鼓起勇气拨出那个号码。

  她不知道他现在是否和自己一样单身,突然她鼓起勇气拨了那个曾经熟悉无比的号码。

  可是结果却听到了机械的声音播报:“对不起,您所拨打的号码是空号!请”

  她泪如雨下。

  她打开微博人忍不住发了一条信息:“分手七年了,第一次鼓起勇气拨打了那个久违的号码,可是却是空号!”

  她本以为一切到此为止,可是没想到,临到下班的时候。

  手机突兀的响了起来。

  号码是个陌生的号码。

  她犹豫了一下,接了起来。

  电话接通了,电话那头却久久没有出声。

  可是她整个人却颤了一下,因为直觉告诉她,电话的那头,就是他!

  她颤抖着声音问道:“是你吗?”

  她攥着手机的指节发白,听筒里传来轻微的电流杂音。七年没听见的声音穿过时光隧道突然在耳畔响起:“嗯,是我。”

  办公室的落地窗外,暮色正在吞噬最后一缕夕阳。她看见玻璃上倒映的自己——口红早在下午的会议上被抿掉了,睫毛膏因为刚才的哭过有些晕染。多年职场打磨出的精英外壳,此刻正在一寸寸龟裂。

  她喉咙发紧:“你怎么,怎么会打过来?”

  电话那头传来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像当年他熬夜写方案时,她躺在宿舍床上听到的背景音。

  “刚才爱情银行给我发信息了,嗯,我也看到你微博了。”

  他的声音带着几分电子传输造成的失真:“那个号码.三年前公司重组时注销的。”

  茶水间的咖啡机突然发出“滴”的提示音,惊得她差点摔了手机。恍惚间想起他们分手那天,也是这样的冬日黄昏,写字楼下的星巴克放着《十年》,他把她落在公司的马克杯放进纸箱,杯底还粘着没洗干净的咖啡渍。

  “我换过四次工作”

  他的声音突然清晰起来:“但一直用着XX邮箱。”

  这是他们当年共用的情侣邮箱前缀,她指甲无意识地在办公桌划出浅浅白痕。行政部的李姐抱着文件经过,诧异地看了眼这个平日雷厉风行的林律师红着眼眶的样子。

  电话里突然传来机场广播的登机提示。“要出差?”她脱口而出,说完就咬住嘴唇。这种熟稔的关心太过危险,像揭开结痂伤口的创可贴。

  “嗯,去深城。”短暂的沉默后,他忽然说:“其实上周我路过你们公司楼下。”

  她看见玻璃倒影里的自己猛地坐直了身体。

  听到电话里面的声音继续道:“那家奶茶店还在,你以前最爱喝的芋泥波波.”

  话尾消散在电流里,却在她心里炸开漫天烟花。七年足够让奶茶店改朝换代三回,他怎么会知道?除非除非他查过,像她偷偷搜索他领英主页那样。

  “那个.我登机了。”背景音里行李箱轮子滚动的声音越来越远。

  就在她以为通话要结束时,听筒里突然传来很轻的一句:“微博私信你了。”

  电话挂断的忙音里,她手忙脚乱点开通知栏——是两张当年的《失恋33天》的电影票截图以及两张《海洋婚礼》的照片。

  她突然喜极而泣!

  类似的故事在全国各地上演。

  只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因为这次的活动,重新走到了一起,也有人默默地看着当年的照片,寻找曾经失去的回忆,还有人.

  还有失恋博物馆也迎来了一波热潮。

  京城798艺术区,连夜加班的策展人小王正指挥工人搬运突然爆仓的展品。玻璃展柜里,那把“打开心门的钥匙”旁新增了捐赠者的留言卡:“2024年得知他病逝前立遗嘱把房产留给了我,原来心门从来不用钥匙。”

  最引人注目的是新增的“十三年对比区”:

  2011年那箱“舍不得扔的礼物”旁,贴着主人新寄来的婚纱照:“今天终于清空储物间,发现最该保留的是现任送我的断舍离指南”;

  当年听黑胶唱片疗伤的老奶奶,寄来了与初恋男友在养老院的合影:“唱片捐给你们,把助听器还给我”。

  而最令人揪心的是“寻人启事墙”。

  无数人在这里寻找十三年前与自己同时刻捐赠展品的陌生人:“2011.11.11下午3点捐蓝毛衣的姑娘,我在监控里看到你哭得太伤心,往捐赠箱塞了包纸巾——现在你学会爱自己了吗?”

  “找当年在失恋博物馆偷走我展品(半盒烟)的男生,烟盒里那张‘借走你的伤心’纸条我留了十三年,最近戒烟成功才看懂拼音缩写是你电话号码!”

  同时网络上许多网友也在分享自己的故事。

  堪称比电影剧本更加精彩!

  在陈默发起的#十三年爱情流水账#话题下,各种人生剧本以每分钟上千条的速度更新。

  有喜剧的,让人啼笑皆非的:“当年和闺蜜打赌谁先脱单就承包对方婚礼酒水,昨天我们同时晒出结婚证,发现新郎是同一人!”(附2011年赌约照片与2024年三人合影)

  “什么意思?为什么每个字我都认识,可是组合起来却有些看不懂了?”

  “新郎是同一人?这波剧情,是真的电影都不敢这么拍啊!”

  还有更离谱的:“2011年看完电影立志要当王小贱那样的毒舌gay蜜,2024年妇科检查发现主治医师正是被我掰直的发小”(配图:两张电影票与结婚证对比)

  当然更多的是悲剧。

  毕竟,十三年的跨度,有人可能早就已经有了N个TA了。

  “我感觉我自己就是个笑话,这十三年间我居然用不同身份给同一个男人当了四次伴娘!”

  “当年他模仿王小贱给我同事难堪,现在成了我离婚诉讼案的对方律师”(附法庭旁听席照片)

  “2011年11月11日,我们在《失恋33天》的电影院认识的,2013年11月11日我们结婚了,2018年12月,他永远离开了我!呜呜呜!”

  同时网络上的寻人启事也开始莫名地火爆起来。

  当大数据都束手无策时,人类开始用最原始的方式大海捞针:

  “找2011年光棍节在蓉城影院3号厅6排9座的小哥,你借我的纸巾上写的开头出版了,版税分你一半!”

  “当年在沪上失恋博物馆偷拍我的姑娘,你镜头里我哭花的妆容现在成了网红仿妆教程,请联系我支付肖像权使用费!”

  “寻京城爱情银行值班员小姐姐,你当年说“存够十年能兑换真爱”时翻的白眼,治好了我的恋爱脑!”

  可以说,这一波情怀杀,彻底引爆了话题。

  让人无语的是,某二手交易平台,突然涌现大量“《失恋33天》原味票根”,标价从999到6666不等。

  有网友晒出对话截图,卖家信誓旦旦保证:“绝对2011年影院原版,上面还有当年我的泪渍!”

  买家:“那你为什么还要卖?”

  卖家:“当年一起看电影的女人,现在是三个孩子的妈,而我却不是他们的爸!”

  买家:“6!”

  卖家:“那你为什么要买?”

  买家:“因为我又找回了当年的那个她,可惜我弄丢了当年的票根!”

  卖家:“6!(表情:哭泣!)”

  买家:“能便宜点吗?”

  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