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景王叛逃出京-《陆小凤后传之赤血剑》

  烈阳,高照;

  这也许是在这渐渐变冷的秋天,给人留下的最后一丝温暖吧!

  京城的大街上,依然很是喧哗,就算到了冬日,日子还是要过的。

  李逍遥奔走在街头,轻轻拢了拢身上的白色裘服。

  天气渐渐变冷,需要重新置办衣衫了。

  想想怀中那所剩不多的银子,一股悲哀之气涌上心头。

  银子啊!

  世上有几人不为银子发愁。

  没银子的,想要银子;

  有银子的,还想要很多的银子。

  权利也是一样。

  人的欲望,总是能无限的变大。

  只是很少都有明白。

  有欲望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能不能吃的下,已经有很多人,撑死在欲望的旋涡中!

  快步走出青龙大街,转入一条巷子之中。

  青龙大街位处东方。

  它的尽头可都是王府之地,很少有人敢来这里。

  景王府,就坐落在其中。

  景王是前朝太子,原来住在皇城的太子宫。

  自从被废太子之位,才有了现在的景王府。

  景王府不是很奢华。

  这么多年来,景王一直居住在京城,虽然无兵无权,日子倒也过得安宁。

  没人轻易打扰他,也无人敢小瞧于他!

  做十几年的太子,手中的能量,就是太后也要忌惮三分。

  “是你!”

  两位银甲将军在门口将他拦下,神情有些震撼。

  景王带他们回京,不止要交出手中的兵权,重要的是保住景王的命。

  他们十个人俱是景王生死之交,若不是当初景王苦苦哀求,他们早就卸甲归田了。

  景王是太子时。

  他们俱是麾下大将,曾为朝廷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

  后来被封州府都督,手握重兵,拱卫京师。

  景王被废太子位。

  他们俱是心中气愤,曾想联名上奏,哪怕要他们交出兵权也可。

  可巧的是。

  先帝不到一年便驾崩,太后扶持她的大儿子登基为帝。

  群将愤怒,曾密谋起事,重新辅佐景王复位。

  景王把他们全劝住了,并以死相逼。

  新朝确立。

  太后自然对他们,这些太子旧部心生忌惮,曾一度想秘密处死。

  景王进宫,跟皇帝侧夜密谈,不知以何条件,留住他们的性命。

  恍恍惚惚二十年。

  他们虽然平安无事,却每天过得提心吊胆。

  太后再没有难为他们,依旧留他们用于重用。

  新朝刚立。

  天下各地局势不稳,景王要求他们一定为国尽力,拱卫京师安危。

  他们俱是拼命。

  在几次藩王叛乱中,屡立战功,为朝廷化解一次次的危机。

  景王也安居京城,做了个逍遥的王爷。

  那一日。

  他们接到常太仆的密信,说景王有性命之忧,要他们带兵回京。

  他们俱是不信。

  没有景王亲令,他们不会相信任何人。

  后来又有人告知。

  说景王落在他们手中,要他们带兵入京,夺取皇宫,届时定扶持景王重新登基。

  他们畏惧了。

  景王从被废太子位,就无心在登上那至尊之位,这是他们一直都懂的。

  可现在有人用景王的性命威胁,让他们举兵谋反,真的是进退两难。

  正当他们一筹莫展时。

  景王来了。

  景王告诉众将,这一切不过是有人,密谋挑起皇家内乱,企图颠覆皇家政权。

  而今皇帝被人下毒昏迷不醒,让他们务必不可轻举妄动,必要时回京勤王。

  他们答应了。

  兄弟重逢本是高兴之事,可景王的头发没了。

  众将看到景王头上的戒疤,似乎明白了一切。

  有人利用了景王,威胁了景王。

  他们不敢杀景王,但会一直胁迫于他。

  景王无奈,剃发为僧,彻底断了他们的念头。

  一个亲王落发为僧,就算是前太子,于他们已没有任何的作用了!

  可众将的威胁还在。

  景王一天不死,皇家就会一天不得安静。

  所以他们一致决定,陪景王回京。

  以手中的兵权,换景王的安危,还有太后的安心。

  这也是景王最初的谋划。

  那群人在景王府劫持景王,他已经想好了后面的一切,不然早就一死了之了。

  十将回京,自然要选个好时候。

  厉王被害,天下皆知!

  景王决定带他们回京,彻底了却所有的事。

  厉王府,厉王灵前。

  他们看到了这位少年。

  这是一位江湖中人,而且年纪不大,却游走在各位亲王之间。

  他们不知道,厉王灵前到底发生了什么,景王却是改变了主意。

  厉王大葬以后。

  他们陪景王回到了景王府。

  朝廷没有任何动静,就连一道圣旨都没有,好像他们不存在一般。

  景王只要求他们守在府中,任何人不得轻易离开王府。

  并责令他们俱要传信回领地,安抚好麾下兵马。

  这都几日过去了。

  他们一直在疑惑中度过,心中每日都不安宁,也曾问过景王,只是景王始终闭口不谈。

  今天看到这个少年,他们心中似乎明白点什么。

  “两位将军好,京城还待的习惯吗?”

  李逍遥微笑着说道。

  “托您的福,暂时还死不了。”

  两位银甲将军,实在对他没什么好感。

  “别那么大怨气嘛!你们都是威震州府的都督,跟我一个毛头小子赌什么气了。”

  他轻笑着,缓缓走入王府,犹如回自己家一般。

  “我们可不敢,听说他们都叫你少侠呢!”

  “虚名!虚名!”

  一个少年打着哈哈,两位将军含沙射影,这情景甚是滑稽。

  “你再不来,老衲可就快圆寂了。”

  一位素衣王爷缓缓走出前厅。

  虽然头上依然戴着假发,却一身素衣,手持佛珠,面色无比的平静。

  “看您说的,您怎么会老呢!”

  李逍遥微笑着,急忙躬身行礼。

  王爷已不是王爷;

  他只会遵从王爷的意愿,王爷的称号也就随风而去吧!

  景王皈依佛门。

  整个皇城之中,只有四个人知道。

  两位亲王,一个太后,还有一个少年。

  如今一个亲王被囚禁后宫,一个王爷却密谋造反,太后急火攻心,而少年只能过来求助。

  “时机到了吗?”

  景王微笑着问道。

  十位银甲将军,俱是来到前厅,面色很不友善。

  “您看看他们,非要这么吓唬我不可吗?”

  李逍遥随便在一张茶桌旁坐下,神情哪有一丝恐惧之意。

  “那你给他们赏些银子,卸甲归田后日子会好过点。”

  “就他们这样还想卸甲归田?做梦吧!”

  “你……”

  十将齐齐上前,一股凌厉的威压,充斥在空中。

  “呵呵,李逍遥逗你们呢,放轻松些。”

  景王微微一笑,轻轻摆手,与他并排而坐。

  “虽然没到时机,却是逼不得已。”

  李逍遥端起茶碗,轻轻压上一口。

  “噢,有人竟然将你逼到如此地步?不容易啊!”

  “您还笑?还不是都是您的那些弟弟们不安分。”

  他将茶碗重重放下,从怀中掏出一枚玉佩放于茶桌之上。

  “终于沉不住气!”

  景王望着那枚玉佩,面色瞬间变得凝重。

  他带十将回京,不单单要消除太后的疑虑,也是为了警告那背后之后。

  皇朝已确立多年,现在还觊觎那至尊之位,实在是没有多大的意义!

  虽然他并不知道到底是何人,但可以确定必是八王之一。

  现在看到这枚玉佩,他也就全明白了!

  手握文武百官,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还要如何?

  那把龙椅,真就那么诱人吗?

  “您还管不管?”

  李逍遥猛然起身,面带委屈之色,一副无赖之相。

  “老衲要怎么做?”

  景王缓缓站起,眼中浮现一丝凌厉。

  这事关乎皇家血脉,他不可能置身事外。

  “您在当回叛逆!”

  李逍遥快步走到景王身边,微笑着轻声说着什么。

  少年走了。

  留下一屋子,神情震撼的人。

  那可是一位亲王,十位护府都督啊!

  斜阳,西照;

  天地间最后一丝温暖,也在慢慢地散去。

  京城的大街上。

  人群在渐渐变少,城门口却是越聚越多。

  等到夕阳落下,京城就该禁夜了,还是赶早一点出城好。

  “都别挤慢慢来,天色还早。”

  护城军们高声吆喝着。

  这个时辰,也是他们最最头疼的时刻!

  驾驾驾!

  十几匹骏马突然从街上冲出来,带起一阵阵咒骂声。

  可看见那闪亮的银甲,俱是赶紧的躲闪。

  这不知是哪支军队,这么着急,一定是有重大军情吧!

  “站住!你们是哪部分的?”

  城门的护城军虽然有些胆怯,却还是举枪上前查问。

  军士入城,出城需有令牌,这要是细作他们可担待不起。

  “找死,景王不认识吗?”

  一位银甲将军挥动马鞭,将几支长枪打开。

  “景……景王?”

  护城军们有些退缩。

  中间一人,身穿一身白色素衣,面容确实有些熟悉。

  “可有皇令?”

  一位护城军大着胆子,高声问道。

  景王反出京城人人皆知,不想前几日回来,已经引起满城动乱。

  现在却又着急出城,还在城门快要关闭之时,这可让人好生怀疑的。

  “大胆,滚开!”

  一位将军猛勒马缰。

  骏马嘶鸣,前蹄腾空而起,一道威严大气势瞬间蔓延。

  人群纷纷避让,目露惊恐之色。

  “你…你们…想干嘛?”

  护城军纷纷举起长枪,虽然很是惊恐,却也没有太多的畏惧。

  京城重地,城门之前。

  就算是亲王,也不敢太过放肆。

  “滚开,护景王出城!”

  十几匹骏马齐声嘶鸣,一道道寒光闪出。

  “有人闯城,关闭吊桥!”

  护城军们高声喊着,长枪快速刺出。

  只是城门的人实在太多,而且俱是普通百姓,骏马奔腾,他们又怎能拦住?

  城墙上的护城军听到呼喊,已经快速绞起绳索,企图升起吊桥,弓箭手也已经拉弓上箭。

  嗖嗖……

  几十道破空声响起,不过全都射入空中。

  骏马飞奔,景王已经出了吊桥,扬长而去。

  “景王叛逃了!”

  不知是谁的一声惊呼,城门瞬间一片哗然。

  很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