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冽的北风卷着细雪,抽打着太原城灰蒙蒙的街道。
正太街一处不甚起眼的二层青砖灰瓦小楼前,挂上了崭新的晋兴银行太原分行铜牌。相比于柳巷、钟楼街那些气派的钱庄票号,这里显得局促而临时。
分行内,炭火烧得正旺,驱散着深冬的寒意,却驱不散空气中弥漫的紧张与忙碌。
苏婉贞脱下了厚重的貂绒斗篷,露出一身剪裁利落的深紫色锦缎旗袍,外罩一件同色系的薄呢短外套。她秀美的脸上此刻没有半分柔弱,眉宇间凝着银行家特有的锐利与专注。
“账册核对完毕了吗?与省财政厅对接的预留印鉴备好了几份?承销公告的措辞,再请孙先生推敲一遍,务必严谨,无懈可击!”她的声音不高,却清晰有力,如同珠玉落盘,在略显嘈杂的分行营业厅里穿透出来。
几位从晋城总行抽调来的精干人员——账房、文书、跑街(业务员),个个屏息凝神,手脚麻利地执行着她的指令。
成捆的空白债券凭证被小心地从保险柜中取出,散发着新纸特有的油墨气息;算盘珠子拨动的声音清脆密集;几个年轻的跑街正对着太原城的地图和富户名录低声商议着拜访路线。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大战将至的凝重与兴奋。
这支由苏婉贞亲自带领的晋兴银行精锐小队,肩负着在太原打响第一炮、募集巨额公债的重任。
每一个环节都关乎成败。
就在这紧张有序的氛围中,一个小小的身影却显得格格不入。
林砚裹着一件厚厚的银鼠皮小袄,戴着顶绒线帽,只露出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
他百无聊赖地坐在角落一张太师椅上,两条小腿悬空晃荡着。
母亲和银行职员们讨论的那些专业术语、数字、流程,他似乎全然不感兴趣,只是偶尔抬起眼皮,安静地扫视一圈。
苏婉贞忙碌的间隙,目光扫过儿子,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和无奈。
她深知儿子心智远超常人,但此刻银行的琐碎事务显然引不起他的兴趣。
她招了招手,唤来一位随行护卫的、穿着便装但腰杆挺直的年轻军官——这是阎长官特意指派给林砚的四名贴身警卫之一,姓陈,为人机警沉稳。
“陈副官,劳烦你带砚儿出去透透气,就在附近走走,别走远,注意安全。”苏婉贞低声吩咐。
“是,夫人!”陈副官啪地一个立正,动作干净利落。
林砚闻言,眼睛一亮,小脸上立刻露出笑容,利落地从椅子上滑下来。
于是,太原城冬日萧瑟的街道上,出现了一幅略显奇特的景象:
一个粉雕玉琢、穿着华贵的小男孩,背着小手,迈着不紧不慢的步子,像个小大人似的在街头闲逛。他身后几步远,跟着四个身形精悍、目光如鹰隼般警惕扫视四周的便装青年。
这组合引得路人纷纷侧目,暗自猜测这是哪位大人物家的公子哥出游。
林砚对周遭的目光恍若未觉。
他的闲逛似乎毫无目的,东瞅瞅西看看,一会儿在卖糖葫芦的老汉摊前驻足,买上几串分给警卫;一会儿又钻进一家旧书铺,翻看那些蒙尘的线装书。
陈副官等人紧绷着神经,不敢有丝毫懈怠,却完全摸不清这位小少爷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就这样晃荡了两天,第三天下午,林砚的脚步停在了一条相对僻静、却紧邻着一条稍显繁华支路(通往开化寺市场方向)的巷口。巷子深处,一座深宅大院的门墙映入眼帘。
这座宅院气象不凡。高大的青砖门楼虽略显陈旧,但飞檐斗拱的规制犹存,显示着昔日主人的显赫。厚重的朱漆大门紧闭着,门环上的铜兽首在冬日阳光下泛着幽光。院墙绵延很长,几乎占了小半条巷子,墙头探出几株虬劲的老树枝桠。最难得的是,它临街的一面,竟有数间铺面似的门脸,虽然现在都关着门板,但位置极佳。
林砚在宅院对面站定,仰着小脸,仔细打量着。他的目光扫过高墙,扫过紧闭的大门,最终落在那几间临街的门脸上,清澈的眸子里闪过一丝了然。
“就是这里了。”他轻声说道,语气笃定,仿佛早已考察清楚。
“少爷,这里是?”陈副官上前一步,低声询问。他这几天跟着林砚瞎转,一直摸不着头脑。
“晋兴银行未来的太原总行。”林砚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
陈副官和另外三名警卫闻言都愣住了。
总行?眼前这座深宅大院?看起来像是某位没落大官的府邸啊。
林砚不再解释,迈步走向那扇紧闭的朱漆大门,踮起脚尖,抓住冰冷的铜门环,哐哐哐地敲了起来。
沉重的敲门声在寂静的巷子里回荡。
过了好一会儿,大门旁边一扇不起眼的角门吱呀一声开了条缝,一个穿着臃肿棉袄、须发花白的老门房探出头来,浑浊的眼睛警惕地打量着门外这一小四大的奇怪组合。
“你们找谁?”老门房的声音沙哑。
“找能做主的人,谈笔买卖。”林砚仰着小脸,语气平静得像在说今天天气不错。
老门房显然被这阵仗和这孩童老气横秋的语气弄懵了,迟疑了一下:“主家现在不常在太原。宅子是老舅爷……呃,是外家老爷代管着。”
“无妨,烦请通禀能做主的外家老爷,就说有买家,诚心要买这座宅子。”林砚从怀里摸出一张印制精美的晋兴银行名刺,递了过去,“价钱,好商量。”
老门房接过名刺,看到上面晋兴银行几个烫金大字,又看看林砚身后那四个气势不凡的护卫,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惊疑,不敢怠慢:“那请几位稍候,老朽这就去禀报!”说完,缩回头,匆匆关上了角门。
等待的时间并不长。约莫一炷香的功夫,角门再次打开,一个穿着绸面棉袍、身材微胖、留着两撇鼠须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脸上堆着生意人惯有的笑容,眼神却透着精明和审视。他身后跟着刚才那个老门房。
“鄙人姓胡,是这宅子主家外甥,受舅父所托,代管此宅。”
胡姓男子拱了拱手,目光在衣着不凡的林砚和他身后明显是护卫的四人身上转了一圈,“是这位小公子要买宅子?”他的语气带着明显的怀疑。一个孩子买这么大宅子?闻所未闻。
“是我。”林砚点点头,开门见山,“胡老板,这宅子,晋兴银行要了。临街铺面位置极好,正合用。开个价吧。”
胡老板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搓着手,试探着说:“小公子真是爽快人!实不相瞒,这宅子是我舅父祖上一位大员留下的产业,规制用料都是顶好的!您看这地段,闹中取静,再看这气派……”
“胡老板,”林砚打断了他的套话,清澈的目光直视对方,“晋兴银行买宅子,是做生意,不是听故事。您直接说个数。只要不离谱,我们不还价。”
“不…不还价?”胡老板被这孩子的气势和话语震住了,心里飞快地盘算着。这宅子位置虽不错,但毕竟有些年头了,主家又出了事,晦气,一直没找到合适买主。
如今这兵荒马乱的,能脱手换成现钱才是正经!看对方这架势,似乎真不差钱?
他心一横,报了个在他自己看来都高得离谱的天价:“这个数!三万……不,三万五千大洋!”报完价,他紧张地盯着林砚的小脸,准备迎接对方的嗤笑或还价。
然而,林砚脸上没有任何波澜,只是平静地点点头:“可以。”
“可以?”胡老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连他身后的老门房都张大了嘴。
“对,可以。”林砚语气肯定,“但有两个条件。”
“您说!您说!”胡老板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只要对方真肯出这个价,别说两个条件,二十个都行!
“第一,即刻交割。晋兴银行的人马上会带银票过来,签契过户,今日办妥。所有家具陈设,一草一木,皆包含在内,原样不动。”林砚条理清晰。
“没问题!没问题!”胡老板忙不迭地点头。
“第二,”林砚的目光扫过宅院深处,“带我们看看宅子的全貌,特别是地窖、库房之类的隐秘地方。银行重地,需知根知底。”
胡老板只当是买家谨慎,查看仓储条件,满口答应:
“应该的!应该的!小公子放心,这宅子房,放些杂物,都带您看!”
他心中暗喜,地窖库房能值几个钱?白送都行!
很快,晋兴银行太原分行的账房先生带着几名护卫和厚厚一沓山西官钱局见票即付的巨额银票赶到了。
在胡老板难以置信的狂喜和殷勤配合下,地契交割、过户文书签署,一切以惊人的速度完成。
宅子确实气派,虽然有些陈旧,但雕梁画栋,庭院深深,回廊曲折。前院、中庭、后宅,布局严谨。
胡老板殷勤地带着他们参观了宽敞的正厅、偏厅、书房、花厅,最后来到了后院一处偏僻的角落,指着一扇嵌在地面、覆盖着厚厚灰尘的厚重铁板门。
“小公子,这就是那个大地窖入口了。以前存冰用的,深着呢,冬暖夏凉。”
胡老板费力地拉开锈迹斑斑的铁门栓,一股带着泥土和陈腐气息的凉风从黑黢黢的洞口涌出。
林砚走到洞口边缘,探头向下望去。
借着微弱的光线,能看到一道陡峭的石阶向下延伸,没入深沉的黑暗。
地窖的规模似乎比胡老板描述的还要大。
他并未立刻下去,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目光深邃地凝视着那片黑暗,小小的身影在巨大的地窖入口前显得格外渺小。
陈副官等人警惕地围在他身边,手不自觉地按在了腰间隐藏的枪柄上。这突如其来的寂静和少爷专注的神情,让他们感到一丝不同寻常。
林砚看了片刻,收回了目光,脸上依旧平静无波,仿佛只是随意查看了一处普通的地窖。他转向旁边一间同样不起眼的小屋:“库房是这里?”
“对对,就是这间,放些旧家具杂物的。”胡老板忙道。
林砚推开门看了看,里面堆满了灰尘仆仆的旧桌椅箱笼,并无特别。他点点头,不再多看。
“好了,辛苦胡老板。”林砚转过身,语气平淡,“此地现在归晋兴银行所有。无关人等,可以离开了。”
胡老板如蒙大赦,又说了几句恭维话,赶紧带着自己的人离开了这座如今已换了主人的深宅。
当厚重的朱漆大门在身后缓缓关上,隔绝了外面的世界,偌大的宅院里只剩下林砚和四名警卫。深冬的寒风在空旷的庭院里打着旋,发出呜呜的声响。
林砚站在前院的青石板上,环视着这座刚刚易主、空旷而沉寂的宅院。
他的目光最后落向后院那扇重新关闭的地窖铁门方向,清澈的眸子里,闪过一丝与年龄绝不相符的、若有所思的微光。
“陈副官,”他忽然开口,声音在寂静的庭院里格外清晰,“调几个人手过来,先守着这宅子。尤其是后院那地窖入口,没我的允许,任何人不得靠近。”
“是,少爷!”陈副官虽然满心疑惑,但军令如山的本能让他立刻应下。
他隐隐感觉到,少爷花天价买下这座大宅,恐怕不仅仅是为了那个临街铺面。
那深藏地下、散发着陈腐气息的地窖里,或许藏着少爷真正在意的东西。
这个念头让他心头一凛,看向那地窖入口的目光,也带上了几分凝重。
正太街一处不甚起眼的二层青砖灰瓦小楼前,挂上了崭新的晋兴银行太原分行铜牌。相比于柳巷、钟楼街那些气派的钱庄票号,这里显得局促而临时。
分行内,炭火烧得正旺,驱散着深冬的寒意,却驱不散空气中弥漫的紧张与忙碌。
苏婉贞脱下了厚重的貂绒斗篷,露出一身剪裁利落的深紫色锦缎旗袍,外罩一件同色系的薄呢短外套。她秀美的脸上此刻没有半分柔弱,眉宇间凝着银行家特有的锐利与专注。
“账册核对完毕了吗?与省财政厅对接的预留印鉴备好了几份?承销公告的措辞,再请孙先生推敲一遍,务必严谨,无懈可击!”她的声音不高,却清晰有力,如同珠玉落盘,在略显嘈杂的分行营业厅里穿透出来。
几位从晋城总行抽调来的精干人员——账房、文书、跑街(业务员),个个屏息凝神,手脚麻利地执行着她的指令。
成捆的空白债券凭证被小心地从保险柜中取出,散发着新纸特有的油墨气息;算盘珠子拨动的声音清脆密集;几个年轻的跑街正对着太原城的地图和富户名录低声商议着拜访路线。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大战将至的凝重与兴奋。
这支由苏婉贞亲自带领的晋兴银行精锐小队,肩负着在太原打响第一炮、募集巨额公债的重任。
每一个环节都关乎成败。
就在这紧张有序的氛围中,一个小小的身影却显得格格不入。
林砚裹着一件厚厚的银鼠皮小袄,戴着顶绒线帽,只露出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
他百无聊赖地坐在角落一张太师椅上,两条小腿悬空晃荡着。
母亲和银行职员们讨论的那些专业术语、数字、流程,他似乎全然不感兴趣,只是偶尔抬起眼皮,安静地扫视一圈。
苏婉贞忙碌的间隙,目光扫过儿子,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和无奈。
她深知儿子心智远超常人,但此刻银行的琐碎事务显然引不起他的兴趣。
她招了招手,唤来一位随行护卫的、穿着便装但腰杆挺直的年轻军官——这是阎长官特意指派给林砚的四名贴身警卫之一,姓陈,为人机警沉稳。
“陈副官,劳烦你带砚儿出去透透气,就在附近走走,别走远,注意安全。”苏婉贞低声吩咐。
“是,夫人!”陈副官啪地一个立正,动作干净利落。
林砚闻言,眼睛一亮,小脸上立刻露出笑容,利落地从椅子上滑下来。
于是,太原城冬日萧瑟的街道上,出现了一幅略显奇特的景象:
一个粉雕玉琢、穿着华贵的小男孩,背着小手,迈着不紧不慢的步子,像个小大人似的在街头闲逛。他身后几步远,跟着四个身形精悍、目光如鹰隼般警惕扫视四周的便装青年。
这组合引得路人纷纷侧目,暗自猜测这是哪位大人物家的公子哥出游。
林砚对周遭的目光恍若未觉。
他的闲逛似乎毫无目的,东瞅瞅西看看,一会儿在卖糖葫芦的老汉摊前驻足,买上几串分给警卫;一会儿又钻进一家旧书铺,翻看那些蒙尘的线装书。
陈副官等人紧绷着神经,不敢有丝毫懈怠,却完全摸不清这位小少爷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就这样晃荡了两天,第三天下午,林砚的脚步停在了一条相对僻静、却紧邻着一条稍显繁华支路(通往开化寺市场方向)的巷口。巷子深处,一座深宅大院的门墙映入眼帘。
这座宅院气象不凡。高大的青砖门楼虽略显陈旧,但飞檐斗拱的规制犹存,显示着昔日主人的显赫。厚重的朱漆大门紧闭着,门环上的铜兽首在冬日阳光下泛着幽光。院墙绵延很长,几乎占了小半条巷子,墙头探出几株虬劲的老树枝桠。最难得的是,它临街的一面,竟有数间铺面似的门脸,虽然现在都关着门板,但位置极佳。
林砚在宅院对面站定,仰着小脸,仔细打量着。他的目光扫过高墙,扫过紧闭的大门,最终落在那几间临街的门脸上,清澈的眸子里闪过一丝了然。
“就是这里了。”他轻声说道,语气笃定,仿佛早已考察清楚。
“少爷,这里是?”陈副官上前一步,低声询问。他这几天跟着林砚瞎转,一直摸不着头脑。
“晋兴银行未来的太原总行。”林砚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
陈副官和另外三名警卫闻言都愣住了。
总行?眼前这座深宅大院?看起来像是某位没落大官的府邸啊。
林砚不再解释,迈步走向那扇紧闭的朱漆大门,踮起脚尖,抓住冰冷的铜门环,哐哐哐地敲了起来。
沉重的敲门声在寂静的巷子里回荡。
过了好一会儿,大门旁边一扇不起眼的角门吱呀一声开了条缝,一个穿着臃肿棉袄、须发花白的老门房探出头来,浑浊的眼睛警惕地打量着门外这一小四大的奇怪组合。
“你们找谁?”老门房的声音沙哑。
“找能做主的人,谈笔买卖。”林砚仰着小脸,语气平静得像在说今天天气不错。
老门房显然被这阵仗和这孩童老气横秋的语气弄懵了,迟疑了一下:“主家现在不常在太原。宅子是老舅爷……呃,是外家老爷代管着。”
“无妨,烦请通禀能做主的外家老爷,就说有买家,诚心要买这座宅子。”林砚从怀里摸出一张印制精美的晋兴银行名刺,递了过去,“价钱,好商量。”
老门房接过名刺,看到上面晋兴银行几个烫金大字,又看看林砚身后那四个气势不凡的护卫,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惊疑,不敢怠慢:“那请几位稍候,老朽这就去禀报!”说完,缩回头,匆匆关上了角门。
等待的时间并不长。约莫一炷香的功夫,角门再次打开,一个穿着绸面棉袍、身材微胖、留着两撇鼠须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脸上堆着生意人惯有的笑容,眼神却透着精明和审视。他身后跟着刚才那个老门房。
“鄙人姓胡,是这宅子主家外甥,受舅父所托,代管此宅。”
胡姓男子拱了拱手,目光在衣着不凡的林砚和他身后明显是护卫的四人身上转了一圈,“是这位小公子要买宅子?”他的语气带着明显的怀疑。一个孩子买这么大宅子?闻所未闻。
“是我。”林砚点点头,开门见山,“胡老板,这宅子,晋兴银行要了。临街铺面位置极好,正合用。开个价吧。”
胡老板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搓着手,试探着说:“小公子真是爽快人!实不相瞒,这宅子是我舅父祖上一位大员留下的产业,规制用料都是顶好的!您看这地段,闹中取静,再看这气派……”
“胡老板,”林砚打断了他的套话,清澈的目光直视对方,“晋兴银行买宅子,是做生意,不是听故事。您直接说个数。只要不离谱,我们不还价。”
“不…不还价?”胡老板被这孩子的气势和话语震住了,心里飞快地盘算着。这宅子位置虽不错,但毕竟有些年头了,主家又出了事,晦气,一直没找到合适买主。
如今这兵荒马乱的,能脱手换成现钱才是正经!看对方这架势,似乎真不差钱?
他心一横,报了个在他自己看来都高得离谱的天价:“这个数!三万……不,三万五千大洋!”报完价,他紧张地盯着林砚的小脸,准备迎接对方的嗤笑或还价。
然而,林砚脸上没有任何波澜,只是平静地点点头:“可以。”
“可以?”胡老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连他身后的老门房都张大了嘴。
“对,可以。”林砚语气肯定,“但有两个条件。”
“您说!您说!”胡老板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只要对方真肯出这个价,别说两个条件,二十个都行!
“第一,即刻交割。晋兴银行的人马上会带银票过来,签契过户,今日办妥。所有家具陈设,一草一木,皆包含在内,原样不动。”林砚条理清晰。
“没问题!没问题!”胡老板忙不迭地点头。
“第二,”林砚的目光扫过宅院深处,“带我们看看宅子的全貌,特别是地窖、库房之类的隐秘地方。银行重地,需知根知底。”
胡老板只当是买家谨慎,查看仓储条件,满口答应:
“应该的!应该的!小公子放心,这宅子房,放些杂物,都带您看!”
他心中暗喜,地窖库房能值几个钱?白送都行!
很快,晋兴银行太原分行的账房先生带着几名护卫和厚厚一沓山西官钱局见票即付的巨额银票赶到了。
在胡老板难以置信的狂喜和殷勤配合下,地契交割、过户文书签署,一切以惊人的速度完成。
宅子确实气派,虽然有些陈旧,但雕梁画栋,庭院深深,回廊曲折。前院、中庭、后宅,布局严谨。
胡老板殷勤地带着他们参观了宽敞的正厅、偏厅、书房、花厅,最后来到了后院一处偏僻的角落,指着一扇嵌在地面、覆盖着厚厚灰尘的厚重铁板门。
“小公子,这就是那个大地窖入口了。以前存冰用的,深着呢,冬暖夏凉。”
胡老板费力地拉开锈迹斑斑的铁门栓,一股带着泥土和陈腐气息的凉风从黑黢黢的洞口涌出。
林砚走到洞口边缘,探头向下望去。
借着微弱的光线,能看到一道陡峭的石阶向下延伸,没入深沉的黑暗。
地窖的规模似乎比胡老板描述的还要大。
他并未立刻下去,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目光深邃地凝视着那片黑暗,小小的身影在巨大的地窖入口前显得格外渺小。
陈副官等人警惕地围在他身边,手不自觉地按在了腰间隐藏的枪柄上。这突如其来的寂静和少爷专注的神情,让他们感到一丝不同寻常。
林砚看了片刻,收回了目光,脸上依旧平静无波,仿佛只是随意查看了一处普通的地窖。他转向旁边一间同样不起眼的小屋:“库房是这里?”
“对对,就是这间,放些旧家具杂物的。”胡老板忙道。
林砚推开门看了看,里面堆满了灰尘仆仆的旧桌椅箱笼,并无特别。他点点头,不再多看。
“好了,辛苦胡老板。”林砚转过身,语气平淡,“此地现在归晋兴银行所有。无关人等,可以离开了。”
胡老板如蒙大赦,又说了几句恭维话,赶紧带着自己的人离开了这座如今已换了主人的深宅。
当厚重的朱漆大门在身后缓缓关上,隔绝了外面的世界,偌大的宅院里只剩下林砚和四名警卫。深冬的寒风在空旷的庭院里打着旋,发出呜呜的声响。
林砚站在前院的青石板上,环视着这座刚刚易主、空旷而沉寂的宅院。
他的目光最后落向后院那扇重新关闭的地窖铁门方向,清澈的眸子里,闪过一丝与年龄绝不相符的、若有所思的微光。
“陈副官,”他忽然开口,声音在寂静的庭院里格外清晰,“调几个人手过来,先守着这宅子。尤其是后院那地窖入口,没我的允许,任何人不得靠近。”
“是,少爷!”陈副官虽然满心疑惑,但军令如山的本能让他立刻应下。
他隐隐感觉到,少爷花天价买下这座大宅,恐怕不仅仅是为了那个临街铺面。
那深藏地下、散发着陈腐气息的地窖里,或许藏着少爷真正在意的东西。
这个念头让他心头一凛,看向那地窖入口的目光,也带上了几分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