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长治县各乡各堡的地主宅邸,门庭若市,却又气氛诡异。往日里互相串门多是攀比田亩、炫耀新收,如今却变成了压低声音的密谈和焦灼的权衡。
“老哥,你真打算卖了?”张家庄的张员外捻着胡须,眉头拧成了疙瘩,看着来访的李地主。
李地主叹了口气,端起茶碗又放下,眼神飘忽:
“不卖?
不卖怎么办?
佃户都跑光了!
剩下几个老弱,连锄头都抡不动!
眼看开春地要是荒着,租子一粒收不上来,坐吃山空?
那林县长说的债券、股票,听着是悬乎,可你看看外面,”他指了指窗棂外,似乎能穿透高墙看到那沸腾的工地,“那架势,像是要停的样子吗?工业区那边,听说又新起了两座大窑!这钱投进去,万一真成了呢?”
“万一不成呢?那可是祖宗传下来的地!”张员外声音发颤。
“祖宗传下来的地,现在没人种,就是死地!是累赘!”
李地主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丝破釜沉舟的狠劲,“与其烂在手里,不如搏一把!林永年这个人手笔大得吓人,跟着他,或许真能沾点光?”
类似的对话,在无数地主厅堂里反复上演。
疑虑、挣扎、对祖产的不舍,最终在佃户流失的冰冷现实,和林永年描绘的实业债券、公司股票那金光闪闪却又迷雾重重的诱惑面前,一点点瓦解。
晋兴银行的门槛,几乎被踏平了。
往日里门可罗雀的银行大厅,此刻挤满了穿着绸缎长袍、神情复杂的地主们。
他们或独自前来,或三五成群,手里紧紧攥着厚厚的地契文书。
银行里临时增设的柜台后面,穿着崭新制服、戴着眼镜的年轻柜员们,动作麻利却一丝不苟。
算盘珠子拨动得噼啪作响,蘸水钢笔在契约和登记簿上飞速划动。
“东城外水浇地一百二十亩,中上田,作价银元八千六百块。
张老爷,您确认无误,在此签押,按印。”
柜员声音清晰平稳,将一份《田亩转让契约》和一份《长治实业债券认购书》推到一位面色灰败的老地主面前。
老地主的手颤抖着,拿起笔,看着契约上自愿转让几个字,又看了看旁边债券书上那诱人的年息数字和领航者公司担保的字样,眼神挣扎良久,最终一咬牙,重重签下名字,按上鲜红的指印。
那枚红印,像从他心口剜下的一块肉。
“债券收好,凭此券每年六月、十二月可至本行领取息钱。
本金待债券期满或公司上市后,按章程兑付或转股。”
柜员将一叠印制精美、盖着红章的债券郑重递过。
旁边,另一位稍显年轻的地主则选择了另一条路:
“我这六百亩坡地,作价三万一千块。
其中一万存定期,剩下的全买那什么股票!
林县长不是说能优先入股工坊吗?
我要入那个五金厂!
听说那厂子造的东西,连太原府都抢着要!”
柜台后负责股权登记的专员立刻接洽,详细解释着目前可认购的工矿项目、预估分红以及未来公司上市后的股权转换规则。
年轻地主听得眼睛发亮,连连点头,仿佛已经看到了机器轰鸣、银元滚滚而来的景象。
一股无声的浪潮在涌动。
一张张承载着家族历史的地契被收走,换回的是印刷着复杂条款的债券、股权凭证或银行存单。
祖辈积累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土地,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被量化、被切割、被转化为一种全新的、充满风险却也蕴含巨大可能的资本。
与此同时,领航者公司新挂牌的土地规划与垦殖处内,一片忙碌景象。
这里没有县衙的威严,更像一个巨大的工坊调度中心。
墙上挂满了新绘制的长治县大幅地图,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和区块,清晰地划分出刚刚从地主手中收购来的、以及原本属于官府的荒地、滩涂。
每一块土地都标注了面积、土质等级、水源状况。
穿着深蓝工装、臂章上绣着“垦殖”字样的人员脚步匆匆,抱着厚厚的册子穿梭于巨大的地图和摆满文件的条桌之间。他们不再是管理佃户的老爷,而是变成了土地资源的规划师和调度员。
“王家集交割的八百亩水浇地,土质优等,靠近辛安泉引水渠支线,划入甲字一号粮作区!”
“李堡那片三百亩坡地,土质中等偏下,但光照充足,标记为丁字七号经济作物试验区,准备试种砚哥儿提供的改良蓖麻品种!”
“城西那片盐碱滩涂,面积一千二百亩,水源有保障但需改良。调拨土壤改良组优先处理!石灰、石膏、腐殖土需求清单立刻下到工业区原料科!”
“所有新划入土地,原有田埂、地界标记,三天内全部推平!统一按照新规划田亩图,重新丈量定界!水利组同步跟进,按图开挖支渠毛渠!”
命令清晰、简洁、高效。
没有讨价还价,没有地界纠纷,一切都在统一的蓝图下迅速推进。
大量手持铁锹、十字镐的力字牌工人,开始出现在那些刚刚易主的土地上。
曾经分割得支离破碎、标志着各家私产的田埂、界石被无情地推倒、铲平。
大地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抚平了褶皱,露出了它本应辽阔的胸膛。
空气中弥漫着新鲜泥土的气息、石灰粉的味道,以及一种前所未有的、属于集体力量改造自然的勃勃生机。
大型畜力深耕犁(由工业区五金厂新制)被套在健壮的驮马身上,在规划好的巨大田块里,拉出一道道深翻的、散发着肥沃气息的黑色泥浪。
几个远远站在地头高坡上观望的原先地主,看着自家(曾经)的土地上那热火朝天的景象,看着那熟悉的地界被彻底抹平,融入一片望不到边的、整齐划一的新田畴,心情复杂难言。
有失落,有空虚,但看着手中那叠崭新的债券或股权凭证,又隐隐生出一丝自己也参与其中的奇异感觉。
长治县的土地,第一次摆脱了千百年来小农经济的细碎分割,在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驱动下,被整合、被规划、被唤醒,准备迎接一个规模空前、也寄托着无数人安家立业梦想的春耕。
“老哥,你真打算卖了?”张家庄的张员外捻着胡须,眉头拧成了疙瘩,看着来访的李地主。
李地主叹了口气,端起茶碗又放下,眼神飘忽:
“不卖?
不卖怎么办?
佃户都跑光了!
剩下几个老弱,连锄头都抡不动!
眼看开春地要是荒着,租子一粒收不上来,坐吃山空?
那林县长说的债券、股票,听着是悬乎,可你看看外面,”他指了指窗棂外,似乎能穿透高墙看到那沸腾的工地,“那架势,像是要停的样子吗?工业区那边,听说又新起了两座大窑!这钱投进去,万一真成了呢?”
“万一不成呢?那可是祖宗传下来的地!”张员外声音发颤。
“祖宗传下来的地,现在没人种,就是死地!是累赘!”
李地主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丝破釜沉舟的狠劲,“与其烂在手里,不如搏一把!林永年这个人手笔大得吓人,跟着他,或许真能沾点光?”
类似的对话,在无数地主厅堂里反复上演。
疑虑、挣扎、对祖产的不舍,最终在佃户流失的冰冷现实,和林永年描绘的实业债券、公司股票那金光闪闪却又迷雾重重的诱惑面前,一点点瓦解。
晋兴银行的门槛,几乎被踏平了。
往日里门可罗雀的银行大厅,此刻挤满了穿着绸缎长袍、神情复杂的地主们。
他们或独自前来,或三五成群,手里紧紧攥着厚厚的地契文书。
银行里临时增设的柜台后面,穿着崭新制服、戴着眼镜的年轻柜员们,动作麻利却一丝不苟。
算盘珠子拨动得噼啪作响,蘸水钢笔在契约和登记簿上飞速划动。
“东城外水浇地一百二十亩,中上田,作价银元八千六百块。
张老爷,您确认无误,在此签押,按印。”
柜员声音清晰平稳,将一份《田亩转让契约》和一份《长治实业债券认购书》推到一位面色灰败的老地主面前。
老地主的手颤抖着,拿起笔,看着契约上自愿转让几个字,又看了看旁边债券书上那诱人的年息数字和领航者公司担保的字样,眼神挣扎良久,最终一咬牙,重重签下名字,按上鲜红的指印。
那枚红印,像从他心口剜下的一块肉。
“债券收好,凭此券每年六月、十二月可至本行领取息钱。
本金待债券期满或公司上市后,按章程兑付或转股。”
柜员将一叠印制精美、盖着红章的债券郑重递过。
旁边,另一位稍显年轻的地主则选择了另一条路:
“我这六百亩坡地,作价三万一千块。
其中一万存定期,剩下的全买那什么股票!
林县长不是说能优先入股工坊吗?
我要入那个五金厂!
听说那厂子造的东西,连太原府都抢着要!”
柜台后负责股权登记的专员立刻接洽,详细解释着目前可认购的工矿项目、预估分红以及未来公司上市后的股权转换规则。
年轻地主听得眼睛发亮,连连点头,仿佛已经看到了机器轰鸣、银元滚滚而来的景象。
一股无声的浪潮在涌动。
一张张承载着家族历史的地契被收走,换回的是印刷着复杂条款的债券、股权凭证或银行存单。
祖辈积累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土地,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被量化、被切割、被转化为一种全新的、充满风险却也蕴含巨大可能的资本。
与此同时,领航者公司新挂牌的土地规划与垦殖处内,一片忙碌景象。
这里没有县衙的威严,更像一个巨大的工坊调度中心。
墙上挂满了新绘制的长治县大幅地图,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和区块,清晰地划分出刚刚从地主手中收购来的、以及原本属于官府的荒地、滩涂。
每一块土地都标注了面积、土质等级、水源状况。
穿着深蓝工装、臂章上绣着“垦殖”字样的人员脚步匆匆,抱着厚厚的册子穿梭于巨大的地图和摆满文件的条桌之间。他们不再是管理佃户的老爷,而是变成了土地资源的规划师和调度员。
“王家集交割的八百亩水浇地,土质优等,靠近辛安泉引水渠支线,划入甲字一号粮作区!”
“李堡那片三百亩坡地,土质中等偏下,但光照充足,标记为丁字七号经济作物试验区,准备试种砚哥儿提供的改良蓖麻品种!”
“城西那片盐碱滩涂,面积一千二百亩,水源有保障但需改良。调拨土壤改良组优先处理!石灰、石膏、腐殖土需求清单立刻下到工业区原料科!”
“所有新划入土地,原有田埂、地界标记,三天内全部推平!统一按照新规划田亩图,重新丈量定界!水利组同步跟进,按图开挖支渠毛渠!”
命令清晰、简洁、高效。
没有讨价还价,没有地界纠纷,一切都在统一的蓝图下迅速推进。
大量手持铁锹、十字镐的力字牌工人,开始出现在那些刚刚易主的土地上。
曾经分割得支离破碎、标志着各家私产的田埂、界石被无情地推倒、铲平。
大地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抚平了褶皱,露出了它本应辽阔的胸膛。
空气中弥漫着新鲜泥土的气息、石灰粉的味道,以及一种前所未有的、属于集体力量改造自然的勃勃生机。
大型畜力深耕犁(由工业区五金厂新制)被套在健壮的驮马身上,在规划好的巨大田块里,拉出一道道深翻的、散发着肥沃气息的黑色泥浪。
几个远远站在地头高坡上观望的原先地主,看着自家(曾经)的土地上那热火朝天的景象,看着那熟悉的地界被彻底抹平,融入一片望不到边的、整齐划一的新田畴,心情复杂难言。
有失落,有空虚,但看着手中那叠崭新的债券或股权凭证,又隐隐生出一丝自己也参与其中的奇异感觉。
长治县的土地,第一次摆脱了千百年来小农经济的细碎分割,在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驱动下,被整合、被规划、被唤醒,准备迎接一个规模空前、也寄托着无数人安家立业梦想的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