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西郊,枯树林钢铁基地。
钢铁丛林的心脏地带,基地行政楼附属的小厨房里,却弥漫着一种与外部世界截然不同的、令人心旷神怡的暖香。
这香气,纯净、细腻,带着阳光和田野的温柔,顽强地抵御着工业气味的入侵,仿佛一片小小的、倔强的绿洲。
厨房里,气氛严肃而专注。
身着基地常见工装、但浆洗得格外干净的李月娥,正站在一张宽大的不锈钢操作台前。
她对面,是一位身材高大、金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穿着雪白笔挺厨师服的中年外国人——卡尔·霍夫曼(KarlHoffa),丰泰公司不惜重金从青岛礼聘来的德国总厨。
而操作台旁,垫着脚才能勉强看到台面的,正是穿着小号蓝色工装、一脸认真专注的林砚。
操作台上,主角赫然在列。
左边,是装在印着靛蓝晋雪大字和金色麦穗特制麻袋里的顶级面粉,袋口敞开,露出里面雪白细腻、如同初雪般的粉末。
右边,则是一个稍小的、密封性极好的玻璃罐,里面盛放着色泽金黄、颗粒饱满的小米,正是那蕴藏着天然兰香奥秘的林家村新出的小米。
旁边还散落着精致的电子秤、温度计、量杯、各种规格的筛网、搅拌碗,以及几块刚刚烤好、还散发着热气的试验品。
“霍夫曼先生,”李月娥指着玻璃罐里的小米,声音在厨房特有的安静(相对于外面的轰鸣)中显得格外清晰,“这就是我们林家村特产的兰香小米。
它的香气,您已经感受过了。
现在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高温烘焙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保留住这份天然的馈赠,并且让它与晋雪面粉完美融合,产生令人愉悦的舒适感,而不仅仅是香气。”
霍夫曼点了点头,表情是德国人特有的严谨。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玻璃罐的密封盖,用一把小银勺舀出少许小米,凑近鼻尖,深深地、缓慢地吸了一口气。
他那双锐利的蓝眼睛微微眯起,仿佛在捕捉香气分子最细微的轨迹。
半晌,他才放下勺子,用带着浓重德语口音、但相当流利的中文说道:
“李经理,林先生,”他看了一眼旁边小小的林砚,也给予了同等的尊重,“这小米的香气,确实令人惊叹。
它的兰香基调非常清晰、纯净,绝非后天添加。
但是,香气物质,尤其天然挥发性芳香烃,非常脆弱。高温,是它们最大的敌人。
我们在青岛做的初步测试也印证了这一点,简单的磨粉加入面团,在180度以上的烤箱里,超过15分钟,香气损失超过70%,变得非常微弱。”
他拿起操作台上的一块小饼干,这是他们上一轮的试验品之一。
一款用晋雪面粉做基底,掺入了少量普通研磨兰香小米粉的黄油曲奇。
饼干烤得色泽金黄,形状完美,口感也继承了晋雪一贯的细腻酥脆。
霍夫曼将其掰开,递给李月娥和林砚各一小块。
李月娥放入口中,细细咀嚼。
饼干的奶香和黄油的醇厚在晋雪的衬托下无可挑剔,口感绝佳。然而,那缕期待中的清雅兰香,却如同游丝般微弱,几乎被浓郁的黄油味完全掩盖,只在吞咽后,舌尖残留一丝极其缥缈的回味。
至于那种吃完后身体微微发热、精神放松的舒适感,更是微乎其微。
“香气太淡了。”李月娥微微蹙眉,看向林砚,“小砚,你觉得呢?”
林砚小口地吃着饼干,眉头也皱了起来。
他咽下饼干,又拿起水杯喝了一小口水,似乎在仔细体会。
过了一会儿,他才抬起头,直接说道:
“二婶,霍夫曼伯伯,香气跑掉啦!
就像刚蒸好的小米饭,盖子一掀开,香喷喷的味道呼地一下飞走好多!
饼干里只剩下一点点影子了。
而且,好像没有在村里吃刚出锅的小米糕那么舒服。”
他摸了摸自己的小肚子,似乎在回忆那种暖融融的感觉。
霍夫曼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显然很欣赏林砚敏锐的感官描述。
他拿起那块饼干,对着灯光仔细看了看断面结构,又闻了闻:
“林小朋友的感觉非常准确。
香气损失严重,且未能与面粉基质深度结合。
普通的研磨和直接添加,无法锁住这份自然的精灵。”
他转向操作台,目光锐利地扫过那些设备,“我们需要新的策略。更精细的加工,更温和的工艺,也许,还需要一点载体。”
他拿起那个装着晋雪面粉的袋子,手指捻起一小撮洁白的面粉,感受着那细腻如丝绸的触感:
“晋雪面粉,它的纯净度、细腻度和强大的吸水性、包容性,是我们宝贵的优势。
它应该能成为承载香气的绝佳画布,而不是破坏者。
关键是如何让小米的香气分子,在烘焙的战火中存活下来,并牢牢附着在这画布上。”
霍夫曼陷入了沉思,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不锈钢台面。
李月娥也凝神思索。
厨房里一时只剩下外面隐约传来的工业噪音。
林砚看看陷入思考的大人,又看看桌上的小米罐和面粉袋。
他踮起脚,小手伸向那个装着兰香小米的玻璃罐,轻轻晃了晃。
金黄的米粒发出沙沙的轻响,一股纯净的兰香再次幽幽散开。
他小声地、仿佛自言自语地说:“要是能让香气藏起来,等吃到嘴里再出来就好了,像包饺子那样。”
这句童言稚语,却像一道微弱的闪电,划过霍夫曼的脑海!
“藏起来,等吃到嘴里再出来。”霍夫曼猛地抬头,湛蓝的眼睛里爆发出强烈的光彩,“Ecapsutio!(包埋技术!)是的!包埋!林小朋友,你是个天才!”他激动地差点想揉揉林砚的脑袋,但看到孩子认真的小脸,又克制住了。
他转向李月娥,语速因为兴奋而加快:
“李经理!我们或许可以尝试将小米进行更精细的、低温的研磨,得到超细粉末。
然后,利用晋雪面粉中天然存在的高比例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作为壁材,通过特定的水合、乳化工艺,将富含香气的小米粉微粒包裹起来,形成微小的胶囊!
这些微胶囊在烘焙过程中,外壁的蛋白质受热凝固,形成保护层,保护内部的香气物质免受高温破坏。
只有当成品被消费者放入口中咀嚼时,唾液和机械力破坏胶囊壁,香气才会瞬间释放!达到林小朋友说的吃到嘴里再出来的效果!”
李月娥也是商海沉浮的聪明人,立刻明白了其中关窍,眼中也闪起亮光:
“就像把香气锁在小小的保险箱里,只有正确的钥匙(咀嚼)才能打开?
这不仅能最大程度保留香气,还能让香气的爆发更集中、更强烈!
而且,这种瞬间释放,结合晋雪本身带来的舒适口感和可能存在的滋养效果,或许就能强化那种身心愉悦的整体感受!”
“Exactly!(正是如此!)”霍夫曼用力点头,立刻走到操作台前开始行动,“我们需要更精密的研磨设备,确保小米粉足够细。
温度控制是关键,整个研磨过程必须保持低温!
然后,我们需要设计一个精确的配方和工艺,利用晋雪面粉本身的蛋白质特性来形成稳定的微胶囊。
这需要大量的试验,调整水粉比例、乳化剂的选择、搅拌速度和时间、以及烘焙的温度曲线。”
他一边飞快地说着,一边已经开始称量新的晋雪面粉和一小份兰香小米。
他示意助手启动旁边一台小型的、连接着冰水循环系统的实验级研磨机,小心翼翼地将小米倒入进料口。
机器发出低沉平稳的嗡鸣,在低温环境下开始了精细研磨。
林砚安静地站在一旁,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霍夫曼熟练而专注的操作。
他看到金黄的米粒被吸入机器,经过特殊的处理,最终在出口处得到了一小撮色泽淡金、细腻得如同烟雾般的小米粉。
霍夫曼用指尖捻起一点,放在鼻下,闭目深嗅,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低温研磨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生米的清香。
接下来的步骤更加复杂。
霍夫曼将研磨好的小米粉与精确称量的冰水混合,小心翼翼地搅拌成均匀的悬浊液。
然后,他取出一部分晋雪面粉,用另一份冰水缓缓调和,耐心地揉捏、摔打,直至形成光滑、细腻、富有弹性的面团。
他像一个严谨的化学家,将小米悬浊液缓缓滴入正在搅拌的面团中,同时加入微量的天然卵磷脂作为乳化助剂。
搅拌机的速度被精确控制,确保小米粉微粒能均匀分散并被逐渐形成的面筋网络包裹。
厨房里只剩下机器低沉的搅拌声和霍夫曼偶尔发出的简洁指令。
李月娥屏息凝神地看着。
林砚则搬了个小凳子坐在旁边,双手托着下巴,专注地看着那团在搅拌缸里不断变化的面糊,小鼻子时不时抽动一下,似乎在捕捉空气中细微的香气变化。
面糊调制完成,被霍夫曼小心地装入裱花袋。
他在铺了烘焙纸的烤盘上,挤出一个个小巧精致的曲奇花型。
同时,他启动了旁边的精密烤箱,仔细地设置着预热温度和烘焙程序。
他决定采用分段升温法:先用较低温度(150度)让面糊定型、微胶囊壁初步凝固,锁住香气;再短暂提升到目标温度(170度)完成烤制上色;最后阶段再略微降温,避免过度烘烤破坏结构。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烤箱内,热量在精准地作用着。
厨房里弥漫开一种混合了优质黄油、面粉烘烤特有的醇香、以及一丝丝被牢牢锁住、若有若无的兰花香。
这香气比之前直接烘焙时明显要稳定、持久得多!
当烤箱发出“叮”的一声提示音时,三个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霍夫曼戴上厚手套,迅速而平稳地拉出烤盘。
烤盘上,新一批曲奇呈现出完美的淡金黄色,形态饱满,边缘微微焦黄。
最令人惊喜的是,那清雅的兰花香,并未像上次那样在高温下消散无踪,而是如同被封印在饼干内部,随着热气的散发,持续地、稳定地释放出来,虽然不如生米那般浓烈,却清晰可辨,纯净依旧!
霍夫曼小心地拿起一块,放在鼻下。
他闭着眼,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又极度满足的笑容:“香气保留度预估超过60%!而且非常稳定!”
他迫不及待地将饼干掰开,一股更加集中的、温热的兰花香混合着烤制面点的暖香瞬间涌出!
他分给李月娥和林砚一人半块。
李月娥将温热的半块饼干放入口中。
牙齿轻轻咬下。
“咔嚓…”
极其酥脆的口感,是晋雪面粉的杰作。
紧接着,就在咀嚼的瞬间!
一股清新、高雅、纯净的兰花香,如同被禁锢的花精灵骤然挣脱束缚,轰然在口腔中绽放开来!
这香气是如此集中、如此鲜活,瞬间压过了黄油和面粉的底味,占据了全部的感官!
它不再是缥缈的背景,而是绝对的主角!
随着咀嚼和吞咽,那熟悉的、令人身心愉悦的舒适感,也如约而至。
一股温和的暖流从胃部升起,迅速驱散了钢铁基地环境带来的些许压抑感,精神也为之一振。这
舒适感,似乎也因香气的完美呈现而被同步放大了!
“成了!”李月娥激动地低呼,眼中闪烁着狂喜的光芒,“就是这个感觉!香气!还有这这舒坦劲儿!都出来了!”
林砚也开心地眯起了眼睛,小嘴快速地嚼着,含糊不清地说:“嗯!香!藏在里面的香气跑出来啦!肚子也暖暖的!”
霍夫曼仔细品味着,感受着香气在口中的释放曲线和那独特的舒适感,严谨地点评道:
“初步成功!香气释放的时机和强度非常理想,与咀嚼动作完美同步。
舒适感的反馈也很明确。
但是,”他话锋一转,拿起笔记本和笔,“还需要优化。微胶囊的包裹效率和稳定性可以再提高,香气保留度还有上升空间。
烘焙的温度曲线,尤其是最后阶段的降温时机,需要更精确的控制,以防止香气物质在高温尾段少量逸散。
另外,舒适感的具体生理机制虽然不明,但口感的愉悦和香气的完美结合,无疑极大提升了整体的幸福指数。
这将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他看向李月娥和林砚,眼中充满了挑战的兴奋:
“李经理,林先生,我们找到了方向!
下一步,是大量的重复试验,找到最稳定的工艺参数!
我们有最好的原料,晋雪和兰香小米,再加上科学的方法,我有信心,将这份来自土地的舒适奇迹,稳定地、完美地呈现在世界面前!”
这小小的厨房里,一缕源自田野的天然兰香,正借助着最精密的现代食品工艺和最顶级的谷物原料,顽强地孕育着一种足以打动最挑剔味蕾和身心的全新可能。
钢铁丛林的心脏地带,基地行政楼附属的小厨房里,却弥漫着一种与外部世界截然不同的、令人心旷神怡的暖香。
这香气,纯净、细腻,带着阳光和田野的温柔,顽强地抵御着工业气味的入侵,仿佛一片小小的、倔强的绿洲。
厨房里,气氛严肃而专注。
身着基地常见工装、但浆洗得格外干净的李月娥,正站在一张宽大的不锈钢操作台前。
她对面,是一位身材高大、金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穿着雪白笔挺厨师服的中年外国人——卡尔·霍夫曼(KarlHoffa),丰泰公司不惜重金从青岛礼聘来的德国总厨。
而操作台旁,垫着脚才能勉强看到台面的,正是穿着小号蓝色工装、一脸认真专注的林砚。
操作台上,主角赫然在列。
左边,是装在印着靛蓝晋雪大字和金色麦穗特制麻袋里的顶级面粉,袋口敞开,露出里面雪白细腻、如同初雪般的粉末。
右边,则是一个稍小的、密封性极好的玻璃罐,里面盛放着色泽金黄、颗粒饱满的小米,正是那蕴藏着天然兰香奥秘的林家村新出的小米。
旁边还散落着精致的电子秤、温度计、量杯、各种规格的筛网、搅拌碗,以及几块刚刚烤好、还散发着热气的试验品。
“霍夫曼先生,”李月娥指着玻璃罐里的小米,声音在厨房特有的安静(相对于外面的轰鸣)中显得格外清晰,“这就是我们林家村特产的兰香小米。
它的香气,您已经感受过了。
现在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高温烘焙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保留住这份天然的馈赠,并且让它与晋雪面粉完美融合,产生令人愉悦的舒适感,而不仅仅是香气。”
霍夫曼点了点头,表情是德国人特有的严谨。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玻璃罐的密封盖,用一把小银勺舀出少许小米,凑近鼻尖,深深地、缓慢地吸了一口气。
他那双锐利的蓝眼睛微微眯起,仿佛在捕捉香气分子最细微的轨迹。
半晌,他才放下勺子,用带着浓重德语口音、但相当流利的中文说道:
“李经理,林先生,”他看了一眼旁边小小的林砚,也给予了同等的尊重,“这小米的香气,确实令人惊叹。
它的兰香基调非常清晰、纯净,绝非后天添加。
但是,香气物质,尤其天然挥发性芳香烃,非常脆弱。高温,是它们最大的敌人。
我们在青岛做的初步测试也印证了这一点,简单的磨粉加入面团,在180度以上的烤箱里,超过15分钟,香气损失超过70%,变得非常微弱。”
他拿起操作台上的一块小饼干,这是他们上一轮的试验品之一。
一款用晋雪面粉做基底,掺入了少量普通研磨兰香小米粉的黄油曲奇。
饼干烤得色泽金黄,形状完美,口感也继承了晋雪一贯的细腻酥脆。
霍夫曼将其掰开,递给李月娥和林砚各一小块。
李月娥放入口中,细细咀嚼。
饼干的奶香和黄油的醇厚在晋雪的衬托下无可挑剔,口感绝佳。然而,那缕期待中的清雅兰香,却如同游丝般微弱,几乎被浓郁的黄油味完全掩盖,只在吞咽后,舌尖残留一丝极其缥缈的回味。
至于那种吃完后身体微微发热、精神放松的舒适感,更是微乎其微。
“香气太淡了。”李月娥微微蹙眉,看向林砚,“小砚,你觉得呢?”
林砚小口地吃着饼干,眉头也皱了起来。
他咽下饼干,又拿起水杯喝了一小口水,似乎在仔细体会。
过了一会儿,他才抬起头,直接说道:
“二婶,霍夫曼伯伯,香气跑掉啦!
就像刚蒸好的小米饭,盖子一掀开,香喷喷的味道呼地一下飞走好多!
饼干里只剩下一点点影子了。
而且,好像没有在村里吃刚出锅的小米糕那么舒服。”
他摸了摸自己的小肚子,似乎在回忆那种暖融融的感觉。
霍夫曼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显然很欣赏林砚敏锐的感官描述。
他拿起那块饼干,对着灯光仔细看了看断面结构,又闻了闻:
“林小朋友的感觉非常准确。
香气损失严重,且未能与面粉基质深度结合。
普通的研磨和直接添加,无法锁住这份自然的精灵。”
他转向操作台,目光锐利地扫过那些设备,“我们需要新的策略。更精细的加工,更温和的工艺,也许,还需要一点载体。”
他拿起那个装着晋雪面粉的袋子,手指捻起一小撮洁白的面粉,感受着那细腻如丝绸的触感:
“晋雪面粉,它的纯净度、细腻度和强大的吸水性、包容性,是我们宝贵的优势。
它应该能成为承载香气的绝佳画布,而不是破坏者。
关键是如何让小米的香气分子,在烘焙的战火中存活下来,并牢牢附着在这画布上。”
霍夫曼陷入了沉思,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不锈钢台面。
李月娥也凝神思索。
厨房里一时只剩下外面隐约传来的工业噪音。
林砚看看陷入思考的大人,又看看桌上的小米罐和面粉袋。
他踮起脚,小手伸向那个装着兰香小米的玻璃罐,轻轻晃了晃。
金黄的米粒发出沙沙的轻响,一股纯净的兰香再次幽幽散开。
他小声地、仿佛自言自语地说:“要是能让香气藏起来,等吃到嘴里再出来就好了,像包饺子那样。”
这句童言稚语,却像一道微弱的闪电,划过霍夫曼的脑海!
“藏起来,等吃到嘴里再出来。”霍夫曼猛地抬头,湛蓝的眼睛里爆发出强烈的光彩,“Ecapsutio!(包埋技术!)是的!包埋!林小朋友,你是个天才!”他激动地差点想揉揉林砚的脑袋,但看到孩子认真的小脸,又克制住了。
他转向李月娥,语速因为兴奋而加快:
“李经理!我们或许可以尝试将小米进行更精细的、低温的研磨,得到超细粉末。
然后,利用晋雪面粉中天然存在的高比例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作为壁材,通过特定的水合、乳化工艺,将富含香气的小米粉微粒包裹起来,形成微小的胶囊!
这些微胶囊在烘焙过程中,外壁的蛋白质受热凝固,形成保护层,保护内部的香气物质免受高温破坏。
只有当成品被消费者放入口中咀嚼时,唾液和机械力破坏胶囊壁,香气才会瞬间释放!达到林小朋友说的吃到嘴里再出来的效果!”
李月娥也是商海沉浮的聪明人,立刻明白了其中关窍,眼中也闪起亮光:
“就像把香气锁在小小的保险箱里,只有正确的钥匙(咀嚼)才能打开?
这不仅能最大程度保留香气,还能让香气的爆发更集中、更强烈!
而且,这种瞬间释放,结合晋雪本身带来的舒适口感和可能存在的滋养效果,或许就能强化那种身心愉悦的整体感受!”
“Exactly!(正是如此!)”霍夫曼用力点头,立刻走到操作台前开始行动,“我们需要更精密的研磨设备,确保小米粉足够细。
温度控制是关键,整个研磨过程必须保持低温!
然后,我们需要设计一个精确的配方和工艺,利用晋雪面粉本身的蛋白质特性来形成稳定的微胶囊。
这需要大量的试验,调整水粉比例、乳化剂的选择、搅拌速度和时间、以及烘焙的温度曲线。”
他一边飞快地说着,一边已经开始称量新的晋雪面粉和一小份兰香小米。
他示意助手启动旁边一台小型的、连接着冰水循环系统的实验级研磨机,小心翼翼地将小米倒入进料口。
机器发出低沉平稳的嗡鸣,在低温环境下开始了精细研磨。
林砚安静地站在一旁,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霍夫曼熟练而专注的操作。
他看到金黄的米粒被吸入机器,经过特殊的处理,最终在出口处得到了一小撮色泽淡金、细腻得如同烟雾般的小米粉。
霍夫曼用指尖捻起一点,放在鼻下,闭目深嗅,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低温研磨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生米的清香。
接下来的步骤更加复杂。
霍夫曼将研磨好的小米粉与精确称量的冰水混合,小心翼翼地搅拌成均匀的悬浊液。
然后,他取出一部分晋雪面粉,用另一份冰水缓缓调和,耐心地揉捏、摔打,直至形成光滑、细腻、富有弹性的面团。
他像一个严谨的化学家,将小米悬浊液缓缓滴入正在搅拌的面团中,同时加入微量的天然卵磷脂作为乳化助剂。
搅拌机的速度被精确控制,确保小米粉微粒能均匀分散并被逐渐形成的面筋网络包裹。
厨房里只剩下机器低沉的搅拌声和霍夫曼偶尔发出的简洁指令。
李月娥屏息凝神地看着。
林砚则搬了个小凳子坐在旁边,双手托着下巴,专注地看着那团在搅拌缸里不断变化的面糊,小鼻子时不时抽动一下,似乎在捕捉空气中细微的香气变化。
面糊调制完成,被霍夫曼小心地装入裱花袋。
他在铺了烘焙纸的烤盘上,挤出一个个小巧精致的曲奇花型。
同时,他启动了旁边的精密烤箱,仔细地设置着预热温度和烘焙程序。
他决定采用分段升温法:先用较低温度(150度)让面糊定型、微胶囊壁初步凝固,锁住香气;再短暂提升到目标温度(170度)完成烤制上色;最后阶段再略微降温,避免过度烘烤破坏结构。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烤箱内,热量在精准地作用着。
厨房里弥漫开一种混合了优质黄油、面粉烘烤特有的醇香、以及一丝丝被牢牢锁住、若有若无的兰花香。
这香气比之前直接烘焙时明显要稳定、持久得多!
当烤箱发出“叮”的一声提示音时,三个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霍夫曼戴上厚手套,迅速而平稳地拉出烤盘。
烤盘上,新一批曲奇呈现出完美的淡金黄色,形态饱满,边缘微微焦黄。
最令人惊喜的是,那清雅的兰花香,并未像上次那样在高温下消散无踪,而是如同被封印在饼干内部,随着热气的散发,持续地、稳定地释放出来,虽然不如生米那般浓烈,却清晰可辨,纯净依旧!
霍夫曼小心地拿起一块,放在鼻下。
他闭着眼,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又极度满足的笑容:“香气保留度预估超过60%!而且非常稳定!”
他迫不及待地将饼干掰开,一股更加集中的、温热的兰花香混合着烤制面点的暖香瞬间涌出!
他分给李月娥和林砚一人半块。
李月娥将温热的半块饼干放入口中。
牙齿轻轻咬下。
“咔嚓…”
极其酥脆的口感,是晋雪面粉的杰作。
紧接着,就在咀嚼的瞬间!
一股清新、高雅、纯净的兰花香,如同被禁锢的花精灵骤然挣脱束缚,轰然在口腔中绽放开来!
这香气是如此集中、如此鲜活,瞬间压过了黄油和面粉的底味,占据了全部的感官!
它不再是缥缈的背景,而是绝对的主角!
随着咀嚼和吞咽,那熟悉的、令人身心愉悦的舒适感,也如约而至。
一股温和的暖流从胃部升起,迅速驱散了钢铁基地环境带来的些许压抑感,精神也为之一振。这
舒适感,似乎也因香气的完美呈现而被同步放大了!
“成了!”李月娥激动地低呼,眼中闪烁着狂喜的光芒,“就是这个感觉!香气!还有这这舒坦劲儿!都出来了!”
林砚也开心地眯起了眼睛,小嘴快速地嚼着,含糊不清地说:“嗯!香!藏在里面的香气跑出来啦!肚子也暖暖的!”
霍夫曼仔细品味着,感受着香气在口中的释放曲线和那独特的舒适感,严谨地点评道:
“初步成功!香气释放的时机和强度非常理想,与咀嚼动作完美同步。
舒适感的反馈也很明确。
但是,”他话锋一转,拿起笔记本和笔,“还需要优化。微胶囊的包裹效率和稳定性可以再提高,香气保留度还有上升空间。
烘焙的温度曲线,尤其是最后阶段的降温时机,需要更精确的控制,以防止香气物质在高温尾段少量逸散。
另外,舒适感的具体生理机制虽然不明,但口感的愉悦和香气的完美结合,无疑极大提升了整体的幸福指数。
这将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他看向李月娥和林砚,眼中充满了挑战的兴奋:
“李经理,林先生,我们找到了方向!
下一步,是大量的重复试验,找到最稳定的工艺参数!
我们有最好的原料,晋雪和兰香小米,再加上科学的方法,我有信心,将这份来自土地的舒适奇迹,稳定地、完美地呈现在世界面前!”
这小小的厨房里,一缕源自田野的天然兰香,正借助着最精密的现代食品工艺和最顶级的谷物原料,顽强地孕育着一种足以打动最挑剔味蕾和身心的全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