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之内,一辆辆骡车、牛车,甚至推着独轮车的青壮,络绎不绝地将一队队半大的孩子送到了林家村外新开辟的巨大空地上。
这里便是临时的接收点。
新来的孩子们大多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眼神里交织着离家的不安、对陌生环境的恐惧以及对未来的茫然。
他们挤在一起,像一群受惊的小兽。
然而,迎接他们的并非混乱或冰冷的施舍,而是一种令人心安的、高度组织化的秩序。
空地中央临时垒起的高台上,站着林砚。
他身边不再是猛兽伙伴,而是少年团的核心负责人——虎子和二丫。
两人神情严肃,腰杆挺得笔直,眼神锐利地扫视着下方。
在他们身后,是整齐列队、精神抖擞的原林家村少年团159名成员。
他们像一块块磐石,无声地传递着稳定与力量。
林砚的声音清晰地覆盖了整个嘈杂的接收点,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却又蕴含着不容置疑的指令:
“大家安静!听我说!这里是林家村,我是林砚!到了这里,就安全了!有热饭吃,有干净地方睡!你们不是包袱,是咱们长治未来的种子,是咱们一起重建家园的伙伴!”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一张张惶惑的小脸,声音更加坚定:
“现在,听我安排!我们少年团原有161人,今天新加入的伙伴,正好是15900人!虎子!二丫!”
“在!”两人齐声应道,声音洪亮。
“按计划,将所有人,包括我们原有的队员,重新整编!分成159队!每队101人整!”林砚的命令简洁有力。
“是!”虎子和二丫立刻转身,对着身后早已训练有素的少年团老队员们发出指令。
老队员们迅速行动,如同精密的齿轮开始啮合。
他们拿出准备好的名册和标识,开始有条不紊地招呼新来的孩子,按照之前就划分好的区域列队。
林砚的声音再次响起,清晰地指导着下一步:
“所有人,按你们之前报过、或者现在想学的本事,站到不同的旗子
他抬手指向空地边缘早已竖起的七面醒目的旗帜,每面旗帜下都站着几名老队员作为引导员:
“想学包扎治病、照顾伤员的——站医疗白旗
“想学队列、强身健体、守护家园的——站军事红旗
“想学种地、伺弄庄稼、育苗嫁接的——站农业绿旗
“想学做桌椅板凳、盖房子的——站木工黄旗
“想学打铁、锻造工具、修理器械的——站铁匠蓝旗
“想学纺线、织布、做衣服的——站纺织紫旗
“想学认字、算术、画图、教别人知识的——站教育青旗
随着林砚的指令,引导员们也大声重复着。
新来的孩子们虽然还有些懵懂,但在老队员们清晰的指引和周围井然有序的氛围感染下,那份茫然无措渐渐被一种新奇和隐隐的期待取代。
他们开始互相张望,小声议论,然后在引导员的帮助下,怯生生地、或带着点兴奋地,朝着自己感兴趣的旗帜下方走去。
队伍虽然庞大,但在159名老队员(每队队长)的直接带领下,以及七大方阵引导员的指挥下,整个分流过程高效而平稳,避免了混乱。
很快,七个庞大的方阵雏形在空地上形成。
林砚站在高台上,看着下方这近一万六千名少年按专业初步归拢的庞大队伍,又看看身边沉着指挥的虎子和二丫。
这不是简单的收容,这是一次力量的整合与未来的播种。
少年团的骨架已经搭好,血肉正在填充。
秩序,在这片焦土上,首先于少年心中扎下了根。
当最后一名新成员在引导员的帮助下,有些犹豫地站定在“农业”绿旗下,空地上那七个庞大的少年方阵终于完全成形。
近一万六千名少年,虽然衣着破旧,面有菜色,但此刻按照各自的初步志向站定,竟隐隐透出一种雏鹰待飞的秩序感。
喧嚣渐渐平息,无数道目光,带着好奇、敬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依赖,聚焦在高台上的林砚身上。
林砚看着下方黑压压的人头,感受着汇聚而来的、带着忐忑与微弱希望的庞大气息,眼底的青铜微光无声流转,仿佛在无声地测量着这股新生的力量。
他向前一步,脸上露出一丝与他年龄极不相符的、带着点狡黠又无比认真的神情,声音再次清晰地响起:
“好!大家伙儿都站定了,接下来,咱们玩个小把戏,打个赌,怎么样?”
打赌?
孩子们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连虎子和二丫都疑惑地看向林砚。
林砚指着远处临时灶房的方向,那里正冒出袅袅炊烟,浓郁的麦香已经开始隐隐约约地飘散过来,引得不少孩子悄悄咽口水。
“就赌这个!赌你们能不能猜到——”他故意拖长了调子,目光扫过全场,“今天中午,咱们这么多人,第一顿正式的开伙饭,吃!什!么!”
这个问题一抛出来,空地上先是一静,随即响起一片嗡嗡的议论声。
“吃…吃什么?窝头呗,还能是啥?”一个瘦得颧骨凸出的男孩小声嘀咕,他叫王小栓,家里早就断粮了。
“肯定是菜汤杂粮粥,这么多人,能有稠的就不错了…”旁边一个女孩刘二妮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眼神黯淡。
她一路上看到太多饿殍,能活着有口吃的,已是万幸。
“也许是…红薯?或者豆饼?”稍微见过点世面的孩子陈冬生猜测着,但语气也毫无把握。
白面?
肉?
那简直是梦里都不敢想的东西!
连过年都未必能沾上一点。
几乎所有人的想法都围绕着“杂粮”、“稀粥”、“窝头”这些最基础、最廉价的救命食物打转。
能吃饱已是奢望,至于吃的是什么,谁还敢有半分挑剔?
白面馒头?
那是老爷们、城里人才偶尔能吃上的金贵东西!
这么多张嘴,怎么可能?!
孩子们互相看着,眼神里都是茫然和“这还用猜”的神情。
别说猜了,他们连想象一下超出杂粮范围的食物的勇气都没有。
林砚看着下方一片迷茫和笃定“肯定是粗粮”的表情,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孩童的得意,又像是掌控棋局的棋手看到了预期的落子。
“看来,大家都觉得是杂粮窝头、菜糊糊,对吧?”他大声问。
”“还能吃啥…”
“好!”林砚小手一拍,“那咱们的赌约就成了!我赌——你们所有人,都猜不到!也想不到!今天中午咱们吃的是——”他深吸一口气,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石破天惊的力量:
“白!面!馒!头!管!够!”
“轰——!”
如同一个巨大的惊雷在所有人头顶炸开!
整个空地瞬间陷入一片死寂!
连呼吸声都仿佛停滞了。
白面?
馒头?
管够?!
这三个词组合在一起,对于这些挣扎在饥饿边缘、连杂粮粥都喝不上的孩子来说,简直比神话传说还要荒谬!
王小栓张大了嘴,下巴都快掉到地上;刘二妮猛地掐了自己胳膊一下,怀疑是在做梦;陈冬生眼睛瞪得溜圆,脑子里一片空白。
白面馒头管够一万六千人吃?!这…这怎么可能?!
质疑、震惊、难以置信,如同实质的浪潮在近一万六千名少年心中汹涌翻滚。
这赌约的结果,在他们听到答案的瞬间,就已经注定——他们输了,输得彻彻底底!
因为他们贫瘠的想象力和被饥饿困住的认知,根本无法触及“白面馒头管够”这个选项!
就在这极致的寂静和难以置信的洪流冲击着每一个少年心灵的刹那——
林砚的脑海中,青铜棋盘骤然提醒:
气运 15900!棋主的气运达到:21022!
“棋主完胜一局,气运相生。棋盘进一步解锁成功,气运合并达到县级(10000人),棋盘融合距离扩展为1000公里.开放新功能:棋子占位功能。是否解锁?”
棋子占位功能:棋主可指定已气运合并的对象为棋子,占领棋盘融合土地之外、该棋子可控制的土地,并展开进攻和防守。棋子进攻时,赢则扩大棋子占地的范围。反之则棋子失去该土地的占位。棋子占地不能超过棋盘可扩展的最大数值。
此刻,现实中的震撼才刚刚开始。
“呜——!”一声低沉而浑厚的号角声从灶房方向传来。
紧接着,在所有人呆滞的目光中,只见野猪王“恶来”那庞大如山的身影出现了!
它宽阔平坦、覆盖着坚韧刚毛的后背上,稳稳地托着一个巨大的、冒着滚滚热气的木质蒸笼!
蒸笼盖被掀开一角,那属于精白面粉特有的、浓郁到令人灵魂都颤抖的甜香,如同决堤的洪水般,汹涌澎湃地席卷了整个空地!
那蒸笼里,层层叠叠,挤挤挨挨,赫然是无数个白白胖胖、蓬松暄软、散发着致命诱惑力的——白面大馒头!
紧随“恶来”之后,是更多推着板车、抬着巨大箩筐的少年团后勤队员。每一辆车、每一个箩筐里,都堆满了同样诱人的白馒头!那雪白的颜色,在焦黄的土地和孩子们破旧的衣衫映衬下,刺眼得如同神迹!
死寂被彻底打破。
抽气声、压抑的惊呼声、难以置信的哽咽声,最终汇合成一片山呼海啸般的、带着哭腔的狂喜呐喊:
“馒头!白面馒头!真的是馒头!”
“管够!管够啊!”
“呜呜呜…娘…我见到白面馒头了…”
孩子们疯了似的朝着分发点涌去,泪水混合着狂喜冲刷着他们脏兮兮的小脸。
王小栓抓着分到手的、热得烫手的大馒头,狠狠咬了一口,那从未体验过的、纯粹麦芽的甘甜和松软的口感,让他浑身都哆嗦起来,眼泪鼻涕糊了一脸;刘二妮捧着馒头,像捧着绝世珍宝,小口小口地咬着,仿佛怕它消失,幸福的呜咽从喉咙里溢出。
一个馒头,颠覆了他们的认知,也为他赢得了撬动未来的第一块、也是最庞大的基石。
少年团的根,在这一刻,被这不可思议的“白面奇迹”,牢牢地扎进了这片干渴的土地深处,扎进了每一个少年滚烫的心中。
林砚站在高台上,看着下方沸腾的、因一个馒头而陷入狂喜的海洋,感受着脑海中那磅礴的气运洪流和棋盘隐隐的蜕变。
“同意解锁!”
这里便是临时的接收点。
新来的孩子们大多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眼神里交织着离家的不安、对陌生环境的恐惧以及对未来的茫然。
他们挤在一起,像一群受惊的小兽。
然而,迎接他们的并非混乱或冰冷的施舍,而是一种令人心安的、高度组织化的秩序。
空地中央临时垒起的高台上,站着林砚。
他身边不再是猛兽伙伴,而是少年团的核心负责人——虎子和二丫。
两人神情严肃,腰杆挺得笔直,眼神锐利地扫视着下方。
在他们身后,是整齐列队、精神抖擞的原林家村少年团159名成员。
他们像一块块磐石,无声地传递着稳定与力量。
林砚的声音清晰地覆盖了整个嘈杂的接收点,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却又蕴含着不容置疑的指令:
“大家安静!听我说!这里是林家村,我是林砚!到了这里,就安全了!有热饭吃,有干净地方睡!你们不是包袱,是咱们长治未来的种子,是咱们一起重建家园的伙伴!”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一张张惶惑的小脸,声音更加坚定:
“现在,听我安排!我们少年团原有161人,今天新加入的伙伴,正好是15900人!虎子!二丫!”
“在!”两人齐声应道,声音洪亮。
“按计划,将所有人,包括我们原有的队员,重新整编!分成159队!每队101人整!”林砚的命令简洁有力。
“是!”虎子和二丫立刻转身,对着身后早已训练有素的少年团老队员们发出指令。
老队员们迅速行动,如同精密的齿轮开始啮合。
他们拿出准备好的名册和标识,开始有条不紊地招呼新来的孩子,按照之前就划分好的区域列队。
林砚的声音再次响起,清晰地指导着下一步:
“所有人,按你们之前报过、或者现在想学的本事,站到不同的旗子
他抬手指向空地边缘早已竖起的七面醒目的旗帜,每面旗帜下都站着几名老队员作为引导员:
“想学包扎治病、照顾伤员的——站医疗白旗
“想学队列、强身健体、守护家园的——站军事红旗
“想学种地、伺弄庄稼、育苗嫁接的——站农业绿旗
“想学做桌椅板凳、盖房子的——站木工黄旗
“想学打铁、锻造工具、修理器械的——站铁匠蓝旗
“想学纺线、织布、做衣服的——站纺织紫旗
“想学认字、算术、画图、教别人知识的——站教育青旗
随着林砚的指令,引导员们也大声重复着。
新来的孩子们虽然还有些懵懂,但在老队员们清晰的指引和周围井然有序的氛围感染下,那份茫然无措渐渐被一种新奇和隐隐的期待取代。
他们开始互相张望,小声议论,然后在引导员的帮助下,怯生生地、或带着点兴奋地,朝着自己感兴趣的旗帜下方走去。
队伍虽然庞大,但在159名老队员(每队队长)的直接带领下,以及七大方阵引导员的指挥下,整个分流过程高效而平稳,避免了混乱。
很快,七个庞大的方阵雏形在空地上形成。
林砚站在高台上,看着下方这近一万六千名少年按专业初步归拢的庞大队伍,又看看身边沉着指挥的虎子和二丫。
这不是简单的收容,这是一次力量的整合与未来的播种。
少年团的骨架已经搭好,血肉正在填充。
秩序,在这片焦土上,首先于少年心中扎下了根。
当最后一名新成员在引导员的帮助下,有些犹豫地站定在“农业”绿旗下,空地上那七个庞大的少年方阵终于完全成形。
近一万六千名少年,虽然衣着破旧,面有菜色,但此刻按照各自的初步志向站定,竟隐隐透出一种雏鹰待飞的秩序感。
喧嚣渐渐平息,无数道目光,带着好奇、敬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依赖,聚焦在高台上的林砚身上。
林砚看着下方黑压压的人头,感受着汇聚而来的、带着忐忑与微弱希望的庞大气息,眼底的青铜微光无声流转,仿佛在无声地测量着这股新生的力量。
他向前一步,脸上露出一丝与他年龄极不相符的、带着点狡黠又无比认真的神情,声音再次清晰地响起:
“好!大家伙儿都站定了,接下来,咱们玩个小把戏,打个赌,怎么样?”
打赌?
孩子们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连虎子和二丫都疑惑地看向林砚。
林砚指着远处临时灶房的方向,那里正冒出袅袅炊烟,浓郁的麦香已经开始隐隐约约地飘散过来,引得不少孩子悄悄咽口水。
“就赌这个!赌你们能不能猜到——”他故意拖长了调子,目光扫过全场,“今天中午,咱们这么多人,第一顿正式的开伙饭,吃!什!么!”
这个问题一抛出来,空地上先是一静,随即响起一片嗡嗡的议论声。
“吃…吃什么?窝头呗,还能是啥?”一个瘦得颧骨凸出的男孩小声嘀咕,他叫王小栓,家里早就断粮了。
“肯定是菜汤杂粮粥,这么多人,能有稠的就不错了…”旁边一个女孩刘二妮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眼神黯淡。
她一路上看到太多饿殍,能活着有口吃的,已是万幸。
“也许是…红薯?或者豆饼?”稍微见过点世面的孩子陈冬生猜测着,但语气也毫无把握。
白面?
肉?
那简直是梦里都不敢想的东西!
连过年都未必能沾上一点。
几乎所有人的想法都围绕着“杂粮”、“稀粥”、“窝头”这些最基础、最廉价的救命食物打转。
能吃饱已是奢望,至于吃的是什么,谁还敢有半分挑剔?
白面馒头?
那是老爷们、城里人才偶尔能吃上的金贵东西!
这么多张嘴,怎么可能?!
孩子们互相看着,眼神里都是茫然和“这还用猜”的神情。
别说猜了,他们连想象一下超出杂粮范围的食物的勇气都没有。
林砚看着下方一片迷茫和笃定“肯定是粗粮”的表情,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孩童的得意,又像是掌控棋局的棋手看到了预期的落子。
“看来,大家都觉得是杂粮窝头、菜糊糊,对吧?”他大声问。
”“还能吃啥…”
“好!”林砚小手一拍,“那咱们的赌约就成了!我赌——你们所有人,都猜不到!也想不到!今天中午咱们吃的是——”他深吸一口气,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石破天惊的力量:
“白!面!馒!头!管!够!”
“轰——!”
如同一个巨大的惊雷在所有人头顶炸开!
整个空地瞬间陷入一片死寂!
连呼吸声都仿佛停滞了。
白面?
馒头?
管够?!
这三个词组合在一起,对于这些挣扎在饥饿边缘、连杂粮粥都喝不上的孩子来说,简直比神话传说还要荒谬!
王小栓张大了嘴,下巴都快掉到地上;刘二妮猛地掐了自己胳膊一下,怀疑是在做梦;陈冬生眼睛瞪得溜圆,脑子里一片空白。
白面馒头管够一万六千人吃?!这…这怎么可能?!
质疑、震惊、难以置信,如同实质的浪潮在近一万六千名少年心中汹涌翻滚。
这赌约的结果,在他们听到答案的瞬间,就已经注定——他们输了,输得彻彻底底!
因为他们贫瘠的想象力和被饥饿困住的认知,根本无法触及“白面馒头管够”这个选项!
就在这极致的寂静和难以置信的洪流冲击着每一个少年心灵的刹那——
林砚的脑海中,青铜棋盘骤然提醒:
气运 15900!棋主的气运达到:21022!
“棋主完胜一局,气运相生。棋盘进一步解锁成功,气运合并达到县级(10000人),棋盘融合距离扩展为1000公里.开放新功能:棋子占位功能。是否解锁?”
棋子占位功能:棋主可指定已气运合并的对象为棋子,占领棋盘融合土地之外、该棋子可控制的土地,并展开进攻和防守。棋子进攻时,赢则扩大棋子占地的范围。反之则棋子失去该土地的占位。棋子占地不能超过棋盘可扩展的最大数值。
此刻,现实中的震撼才刚刚开始。
“呜——!”一声低沉而浑厚的号角声从灶房方向传来。
紧接着,在所有人呆滞的目光中,只见野猪王“恶来”那庞大如山的身影出现了!
它宽阔平坦、覆盖着坚韧刚毛的后背上,稳稳地托着一个巨大的、冒着滚滚热气的木质蒸笼!
蒸笼盖被掀开一角,那属于精白面粉特有的、浓郁到令人灵魂都颤抖的甜香,如同决堤的洪水般,汹涌澎湃地席卷了整个空地!
那蒸笼里,层层叠叠,挤挤挨挨,赫然是无数个白白胖胖、蓬松暄软、散发着致命诱惑力的——白面大馒头!
紧随“恶来”之后,是更多推着板车、抬着巨大箩筐的少年团后勤队员。每一辆车、每一个箩筐里,都堆满了同样诱人的白馒头!那雪白的颜色,在焦黄的土地和孩子们破旧的衣衫映衬下,刺眼得如同神迹!
死寂被彻底打破。
抽气声、压抑的惊呼声、难以置信的哽咽声,最终汇合成一片山呼海啸般的、带着哭腔的狂喜呐喊:
“馒头!白面馒头!真的是馒头!”
“管够!管够啊!”
“呜呜呜…娘…我见到白面馒头了…”
孩子们疯了似的朝着分发点涌去,泪水混合着狂喜冲刷着他们脏兮兮的小脸。
王小栓抓着分到手的、热得烫手的大馒头,狠狠咬了一口,那从未体验过的、纯粹麦芽的甘甜和松软的口感,让他浑身都哆嗦起来,眼泪鼻涕糊了一脸;刘二妮捧着馒头,像捧着绝世珍宝,小口小口地咬着,仿佛怕它消失,幸福的呜咽从喉咙里溢出。
一个馒头,颠覆了他们的认知,也为他赢得了撬动未来的第一块、也是最庞大的基石。
少年团的根,在这一刻,被这不可思议的“白面奇迹”,牢牢地扎进了这片干渴的土地深处,扎进了每一个少年滚烫的心中。
林砚站在高台上,看着下方沸腾的、因一个馒头而陷入狂喜的海洋,感受着脑海中那磅礴的气运洪流和棋盘隐隐的蜕变。
“同意解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