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晋城县衙后堂的气氛与之前的债券风波截然不同。
李伯仁县长满面红光,亲自捧着一个紫檀木托盘,上面整整齐齐叠放着两份墨迹簇新、盖着鲜红大印的官契文书,步履轻快地走进了领航者公司设在县衙旁临时办事处的签押房。
苏婉贞早已在此等候,她今日穿着一身素雅的月白色旗袍,外罩一件深色开司米薄呢短褂,神色沉静。
“苏夫人!大喜!大喜啊!”李伯仁的声音洪亮,透着由衷的兴奋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讨好,他将托盘郑重地放在苏婉贞面前的红木书案上。
“枯树林五十平方里官荒地权,高平长平黑风寨附近官荒山林所有权及永佃权,两处地契文书,全部办妥了!省府那边,”他刻意顿了顿,加重了语气,“对苏夫人和领航者的实业救国宏图,那是鼎力支持!特批了最优条件!”
他亲自翻开文书,指着关键条款,声音里带着与有荣焉的自豪:
“您看这里,枯树林地权,省府特批‘零地价’出让!”
“只象征性收取勘测登记费用!”
“这是从未有过的优渥!”
“还有这里,黑风寨山林,永佃权期限直接给到九十九年,地租按最低三等荒山标准,近乎白用!”
“更难得的是,”李伯仁压低了声音,却掩不住激动,“省府公文里明示,凡领航者公司于此二地兴办之工矿、水利、道路等实业,自投产之日起,享三十税五之特惠(即三十税五,税率约16.7%,远低于当时普遍的重税),为期三十年!”
“另授予特别许可权,准予勘探、开采区域内一切矿产、水利资源!苏夫人,这简直是倾一省之力,助您成就这番百年大业啊!”
李伯仁的话语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他身后肃立的县衙主簿、户房书吏等人脸上,无不露出震撼与羡慕交织的神情。
省府如此破格的支持力度,在晋城历史上绝无仅有!
这不仅是对领航者公司雄厚实力和苏婉贞个人手腕的认可,更是对枯树林钢铁巨擘项目未来价值和政治意义的极度看重!
苏婉贞的目光缓缓扫过托盘上那两份承载着巨大期望与责任的文书。
她的指尖轻轻拂过省府大印那庄重的朱砂印泥,感受着那份沉甸甸的分量。
她拿起文书,一页页仔细审阅,姿态从容不迫。
“李县长辛苦了。”苏婉贞放下文书,声音清越而平稳,“省府如此厚爱,领航者上下深感荣幸,亦深知责任重大。此非一人之功,实乃省府高瞻远瞩,李县长及诸位同仁鼎力襄助,更有晋城父老殷切期盼之结果。”她特意强调了“领航者上下”。
她站起身来,目光澄澈地看向李伯仁:“省府予此最优条件,是期许,更是鞭策。”
“领航者唯有将此厚望,化为实干之动力,将每一分优惠,尽数投入于实业建设之中。”
说到这里,她话锋微转,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确认,“关于项目推进,公司已有明确安排。”
“枯树林钢铁基地一应筹建事宜,将由我二哥苏承业全权负责,他经营铁货多年,熟悉行当,必当竭尽全力。”
“至于黑风寨水库及晋长新路工程,则委由林家村的孙守拙主理,其精于水利勘算,为人勤勉务实,堪当此任。”
苏婉贞的话语清晰地将管理权责做了划分。
她作为晋兴银行的掌控者和领航者的资金后盾,其核心职责在于金融调度与宏观把控,具体的工程建设管理,则按照儿子的明确要求,交给了更具专业性和执行力的人选——苏承业负责钢铁基地,孙秀才负责水利基建。
这既是对儿子眼光的信任,也是确保项目高效运转的必要分工。
李伯仁听得连连点头:“好!好!苏二爷经验丰富,孙秀才也是难得的人才!”
“有他们二位负责具体实务,再加上苏夫人您掌舵大局,这项目必成!”
“省府那边,下官定当将贵司的决心与安排如实上禀!”
“县衙上下,必将竭尽全力,为领航者扫清一切障碍!您需要什么,只管开口!”
就在此时,晋兴银行的一位襄理匆匆走了进来,在苏婉贞耳边低语了几句。
苏婉贞秀眉几不可察地微蹙了一下,随即恢复平静,对李伯仁歉意一笑:“李县长,实在抱歉,银行那边有些急务需要处理。”
“地契文书,婉贞就收下了,再次感谢李县长及诸位辛劳。”
“后续钢铁基地和水库的具体对接,苏承业和孙秀才自会与县衙相关房科接洽。”
李伯仁连忙表示理解,亲自将苏婉贞送至门外。
看着苏婉贞在襄理陪同下匆匆离去的、专注于金融事务的背影,李伯仁心中对领航者内部的权责分明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苏婉贞坐镇中枢,掌控钱粮;苏承业、孙秀才各司其职,分领实务;这个架构,清晰而有力。
然而,回到马车上的苏婉贞,脸上那份面对官府时的从容已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凝重。
襄理低声汇报:“夫人,刚得到消息,怡和洋行的威尔逊先生,还有礼和洋行的克虏伯先生,今日在晋兴银行总号门外‘偶遇’,言语间争执颇烈,场面不甚愉快。”
“现在两家洋行的代表,都递了正式拜帖,希望能尽快拜会您,商讨重大合作事宜。”
苏婉贞靠在柔软的丝绒椅背上,闭上眼睛,指尖轻轻揉着额角。
地契文书到手,省府支持落定,管理架构明确,这开局堪称完美。
但来自国际资本的觊觎与角力,显然不会因她专注于金融而止步。
怡和与礼和,代表着英国与德国的利益,他们的目标绝不仅仅是卖设备,更深层的意图必然是介入甚至影响这关乎晋城乃至华北未来的工业命脉。
“回银行。”她淡淡吩咐,声音里带着银行家特有的冷静,“告诉门房,怡和与礼和的帖子,收下存档。”
“回复他们,就说我近几日需集中精力处理债券资金归集与项目前期银款调度,无暇会客。”
“关于设备与技术合作的具体意向,请他们按程序与领航者公司实业部接洽,负责人是苏承业先生。”
她巧妙地将球踢给了负责钢铁基地实务的二哥,既保持了超然的金融掌控者姿态,又不至于完全关闭沟通渠道。
同时,也给了苏承业一个接触和评估洋行实力的机会。
至于她自己,当前最核心的任务,是确保晋兴银行这个资金心脏的强劲搏动,为苏承业的钢铁基地、孙秀才的水库和道路,提供源源不断的、安全的血液。
洋行的纷争是水面上的浪花,而她要守护的,是水面下那正在缓缓启动的、属于晋城自己的工业巨轮。
李伯仁县长满面红光,亲自捧着一个紫檀木托盘,上面整整齐齐叠放着两份墨迹簇新、盖着鲜红大印的官契文书,步履轻快地走进了领航者公司设在县衙旁临时办事处的签押房。
苏婉贞早已在此等候,她今日穿着一身素雅的月白色旗袍,外罩一件深色开司米薄呢短褂,神色沉静。
“苏夫人!大喜!大喜啊!”李伯仁的声音洪亮,透着由衷的兴奋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讨好,他将托盘郑重地放在苏婉贞面前的红木书案上。
“枯树林五十平方里官荒地权,高平长平黑风寨附近官荒山林所有权及永佃权,两处地契文书,全部办妥了!省府那边,”他刻意顿了顿,加重了语气,“对苏夫人和领航者的实业救国宏图,那是鼎力支持!特批了最优条件!”
他亲自翻开文书,指着关键条款,声音里带着与有荣焉的自豪:
“您看这里,枯树林地权,省府特批‘零地价’出让!”
“只象征性收取勘测登记费用!”
“这是从未有过的优渥!”
“还有这里,黑风寨山林,永佃权期限直接给到九十九年,地租按最低三等荒山标准,近乎白用!”
“更难得的是,”李伯仁压低了声音,却掩不住激动,“省府公文里明示,凡领航者公司于此二地兴办之工矿、水利、道路等实业,自投产之日起,享三十税五之特惠(即三十税五,税率约16.7%,远低于当时普遍的重税),为期三十年!”
“另授予特别许可权,准予勘探、开采区域内一切矿产、水利资源!苏夫人,这简直是倾一省之力,助您成就这番百年大业啊!”
李伯仁的话语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他身后肃立的县衙主簿、户房书吏等人脸上,无不露出震撼与羡慕交织的神情。
省府如此破格的支持力度,在晋城历史上绝无仅有!
这不仅是对领航者公司雄厚实力和苏婉贞个人手腕的认可,更是对枯树林钢铁巨擘项目未来价值和政治意义的极度看重!
苏婉贞的目光缓缓扫过托盘上那两份承载着巨大期望与责任的文书。
她的指尖轻轻拂过省府大印那庄重的朱砂印泥,感受着那份沉甸甸的分量。
她拿起文书,一页页仔细审阅,姿态从容不迫。
“李县长辛苦了。”苏婉贞放下文书,声音清越而平稳,“省府如此厚爱,领航者上下深感荣幸,亦深知责任重大。此非一人之功,实乃省府高瞻远瞩,李县长及诸位同仁鼎力襄助,更有晋城父老殷切期盼之结果。”她特意强调了“领航者上下”。
她站起身来,目光澄澈地看向李伯仁:“省府予此最优条件,是期许,更是鞭策。”
“领航者唯有将此厚望,化为实干之动力,将每一分优惠,尽数投入于实业建设之中。”
说到这里,她话锋微转,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确认,“关于项目推进,公司已有明确安排。”
“枯树林钢铁基地一应筹建事宜,将由我二哥苏承业全权负责,他经营铁货多年,熟悉行当,必当竭尽全力。”
“至于黑风寨水库及晋长新路工程,则委由林家村的孙守拙主理,其精于水利勘算,为人勤勉务实,堪当此任。”
苏婉贞的话语清晰地将管理权责做了划分。
她作为晋兴银行的掌控者和领航者的资金后盾,其核心职责在于金融调度与宏观把控,具体的工程建设管理,则按照儿子的明确要求,交给了更具专业性和执行力的人选——苏承业负责钢铁基地,孙秀才负责水利基建。
这既是对儿子眼光的信任,也是确保项目高效运转的必要分工。
李伯仁听得连连点头:“好!好!苏二爷经验丰富,孙秀才也是难得的人才!”
“有他们二位负责具体实务,再加上苏夫人您掌舵大局,这项目必成!”
“省府那边,下官定当将贵司的决心与安排如实上禀!”
“县衙上下,必将竭尽全力,为领航者扫清一切障碍!您需要什么,只管开口!”
就在此时,晋兴银行的一位襄理匆匆走了进来,在苏婉贞耳边低语了几句。
苏婉贞秀眉几不可察地微蹙了一下,随即恢复平静,对李伯仁歉意一笑:“李县长,实在抱歉,银行那边有些急务需要处理。”
“地契文书,婉贞就收下了,再次感谢李县长及诸位辛劳。”
“后续钢铁基地和水库的具体对接,苏承业和孙秀才自会与县衙相关房科接洽。”
李伯仁连忙表示理解,亲自将苏婉贞送至门外。
看着苏婉贞在襄理陪同下匆匆离去的、专注于金融事务的背影,李伯仁心中对领航者内部的权责分明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苏婉贞坐镇中枢,掌控钱粮;苏承业、孙秀才各司其职,分领实务;这个架构,清晰而有力。
然而,回到马车上的苏婉贞,脸上那份面对官府时的从容已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凝重。
襄理低声汇报:“夫人,刚得到消息,怡和洋行的威尔逊先生,还有礼和洋行的克虏伯先生,今日在晋兴银行总号门外‘偶遇’,言语间争执颇烈,场面不甚愉快。”
“现在两家洋行的代表,都递了正式拜帖,希望能尽快拜会您,商讨重大合作事宜。”
苏婉贞靠在柔软的丝绒椅背上,闭上眼睛,指尖轻轻揉着额角。
地契文书到手,省府支持落定,管理架构明确,这开局堪称完美。
但来自国际资本的觊觎与角力,显然不会因她专注于金融而止步。
怡和与礼和,代表着英国与德国的利益,他们的目标绝不仅仅是卖设备,更深层的意图必然是介入甚至影响这关乎晋城乃至华北未来的工业命脉。
“回银行。”她淡淡吩咐,声音里带着银行家特有的冷静,“告诉门房,怡和与礼和的帖子,收下存档。”
“回复他们,就说我近几日需集中精力处理债券资金归集与项目前期银款调度,无暇会客。”
“关于设备与技术合作的具体意向,请他们按程序与领航者公司实业部接洽,负责人是苏承业先生。”
她巧妙地将球踢给了负责钢铁基地实务的二哥,既保持了超然的金融掌控者姿态,又不至于完全关闭沟通渠道。
同时,也给了苏承业一个接触和评估洋行实力的机会。
至于她自己,当前最核心的任务,是确保晋兴银行这个资金心脏的强劲搏动,为苏承业的钢铁基地、孙秀才的水库和道路,提供源源不断的、安全的血液。
洋行的纷争是水面上的浪花,而她要守护的,是水面下那正在缓缓启动的、属于晋城自己的工业巨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