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宿舍弥漫着淡淡的粥香。管芳将饭菜摆好,两人正准备享用早餐,目光扫到手机屏幕上高存亮的短信,这才想起昨晚未回复之事。他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放下餐具,添加了高存亮的微信。
几乎是瞬间,电话铃声响起,杨澜生赶忙接通,电话那头传来高存亮恭敬的声音:“杨老师,您好!”紧接着,他语气中带着一丝焦急与期盼,说道,“联系您是想请您给我父亲看看病,他患肺心病、心包积液已经五六年了,在省城里看了几次,都只能缓解一下病情,现在时有加重。您看什么时间合适啊。”
杨澜生微微一愣,旋即温和地笑道:“呵呵,高大秘您好!您只要相信我,今天下午六点左右您带叔叔直接过来就行了,不用客气。”杨澜生之所以说这个时间,是因为每日工作总结那时基本结束,肺心病的中医诊疗也挺复杂,他能全身心投入到诊疗中。
高存亮连声道谢后挂断电话。杨澜生继续吃着早餐,脑海中却已开始思索肺心病和心包积液的相关病症与可能的治疗思路。
下午六点,夕阳的余晖洒在方舱医院的会议室。高存亮搀扶着父亲走进了门,他父亲身形消瘦,面色苍白,呼吸略显急促,每走一步都仿佛用尽全身力气。杨澜生早已在门口等候,见他们到来,赶忙迎上前去,关切地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
这时,殷利朝也忙完手头工作,快步走来。杨澜生笑着对殷利朝说:“殷老,麻烦您一起帮忙看看这位大叔的病。”殷利朝爽朗地笑道:“没问题,有你小子在,我还能偷学点本事呢。”
杨澜生让老人先坐下,安慰了他几句后,和殷利朝迅速穿上隔离衣,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望闻问切。
杨澜生先仔细观察老人的面色,只见老人面色晦暗,透着青灰色,嘴唇微微发紫,这是长期心肺功能不佳导致的气血不畅之象。他微微皱眉,转头对殷利朝说:“殷老,您看这面色,肺主气,心主血,心肺功能受损,气血运行不畅,表现得很明显啊。”殷利朝点点头,凑近老人,仔细端详他的神态,补充道:“眼神略显呆滞,精神不振,久病耗伤正气,身体亏虚得厉害。”
接着,杨澜生轻轻解开老人的上衣,俯下身,将耳朵贴近老人的胸口,专注地听着心肺的声音。呼吸声粗重,夹杂着湿啰音,心脏跳动节律也不太规整。杨澜生直起身,神色凝重地说:“肺里的痰湿很重,心脏的负担也极大,这肺心病和心包积液相互影响,情况有些棘手。”殷利朝也凑近倾听,随后直起腰,摸着下巴思索道:“嗯,这病症纠缠已久,要想办法先减轻心肺的负担,再慢慢调养。”
问症环节,杨澜生轻声询问老人的日常症状,“大叔,您平时除了呼吸不畅,还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吗?比如手脚冰凉,或者胃口不好之类的?”老人微微喘息着回答:“我这腿啊,一到晚上就肿得厉害,肚子也胀胀的,吃不下多少东西。”杨澜生转头看向殷利朝,两人交换了一下眼神,这是水液代谢失常,脾胃功能也受到影响的表现。
最后是切脉,杨澜生伸出手指,轻轻搭在老人的手腕上,感受着脉象。脉象沉细而涩,如同在狭窄的河道中艰难流淌的水流。杨澜生紧锁眉头,说道:“脉沉细主里虚,涩脉则表示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阻。”殷利朝也伸出手,仔细切脉后,缓缓说道:“久病入络,瘀血与痰湿互结,阻碍了气血的正常运行,这病得从活血化瘀、祛痰利水、扶正固本几个方面入手。”
经过一番详细的望闻问切,两人心中已然有了初步的诊断和治疗思路。杨澜生对高存亮说:“高大秘,您父亲的病确实比较复杂,但我们会尽力想办法。先开几副中药,调理一下身体,后续再根据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高存亮感激涕零,连声道谢。
随后,杨澜生和殷利朝来到办公室,开始商讨具体的药方。他们时而低头沉思,时而热烈讨论,从药材的选择到剂量的斟酌,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杨澜生一边写着药方,一边对殷利朝说:“殷老,您看用黄芪来补气升阳,增强正气,同时搭配丹参活血化瘀,改善心脏供血,怎么样?”殷利朝点头表示赞同,“不错,再加上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能减轻肺部和心脏的积水。”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精心拟定出一份药方。杨澜生将药方递给高存亮,详细嘱咐道:“高大秘,这药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煎药的时候注意火候和时间,先大火煮开,再小火慢煎。服药期间,让大叔饮食清淡一些,多注意休息。先恢复元气,针灸等一周后进行。”高存亮小心翼翼地接过药方,仿佛接过了父亲康复的希望,再次向杨澜生和殷利朝深深鞠躬致谢。
送走高存亮父子后,杨澜生和殷利朝站在会议室的门口,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夕阳的余晖洒在两人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杨澜生感慨地说:“殷老,今天多亏您一起帮忙,这病复杂,有您的经验,我心里踏实多了。”殷利朝笑着拍了拍杨澜生的肩膀,“就你小子会讲话,这一周后针灸我现在才想通,还是你对病情把握的更精细啊!”
杨澜生就故意谦虚了几句,他竟然伸手要掏杨澜生的腋窝,两人就嘻嘻哈哈地闹了一阵,感觉浑身都是轻松的。
夜幕渐渐降临,方舱医院内依旧灯火通明。杨澜生和殷利朝回到各自的岗位,继续忙碌着。而这份凝聚着两人心血的药方,如同黑暗中的一丝曙光,为高存亮父亲的康复带来了新的希望,也见证着两位医者在岐黄之路上的携手同行与不懈努力。
几乎是瞬间,电话铃声响起,杨澜生赶忙接通,电话那头传来高存亮恭敬的声音:“杨老师,您好!”紧接着,他语气中带着一丝焦急与期盼,说道,“联系您是想请您给我父亲看看病,他患肺心病、心包积液已经五六年了,在省城里看了几次,都只能缓解一下病情,现在时有加重。您看什么时间合适啊。”
杨澜生微微一愣,旋即温和地笑道:“呵呵,高大秘您好!您只要相信我,今天下午六点左右您带叔叔直接过来就行了,不用客气。”杨澜生之所以说这个时间,是因为每日工作总结那时基本结束,肺心病的中医诊疗也挺复杂,他能全身心投入到诊疗中。
高存亮连声道谢后挂断电话。杨澜生继续吃着早餐,脑海中却已开始思索肺心病和心包积液的相关病症与可能的治疗思路。
下午六点,夕阳的余晖洒在方舱医院的会议室。高存亮搀扶着父亲走进了门,他父亲身形消瘦,面色苍白,呼吸略显急促,每走一步都仿佛用尽全身力气。杨澜生早已在门口等候,见他们到来,赶忙迎上前去,关切地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
这时,殷利朝也忙完手头工作,快步走来。杨澜生笑着对殷利朝说:“殷老,麻烦您一起帮忙看看这位大叔的病。”殷利朝爽朗地笑道:“没问题,有你小子在,我还能偷学点本事呢。”
杨澜生让老人先坐下,安慰了他几句后,和殷利朝迅速穿上隔离衣,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望闻问切。
杨澜生先仔细观察老人的面色,只见老人面色晦暗,透着青灰色,嘴唇微微发紫,这是长期心肺功能不佳导致的气血不畅之象。他微微皱眉,转头对殷利朝说:“殷老,您看这面色,肺主气,心主血,心肺功能受损,气血运行不畅,表现得很明显啊。”殷利朝点点头,凑近老人,仔细端详他的神态,补充道:“眼神略显呆滞,精神不振,久病耗伤正气,身体亏虚得厉害。”
接着,杨澜生轻轻解开老人的上衣,俯下身,将耳朵贴近老人的胸口,专注地听着心肺的声音。呼吸声粗重,夹杂着湿啰音,心脏跳动节律也不太规整。杨澜生直起身,神色凝重地说:“肺里的痰湿很重,心脏的负担也极大,这肺心病和心包积液相互影响,情况有些棘手。”殷利朝也凑近倾听,随后直起腰,摸着下巴思索道:“嗯,这病症纠缠已久,要想办法先减轻心肺的负担,再慢慢调养。”
问症环节,杨澜生轻声询问老人的日常症状,“大叔,您平时除了呼吸不畅,还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吗?比如手脚冰凉,或者胃口不好之类的?”老人微微喘息着回答:“我这腿啊,一到晚上就肿得厉害,肚子也胀胀的,吃不下多少东西。”杨澜生转头看向殷利朝,两人交换了一下眼神,这是水液代谢失常,脾胃功能也受到影响的表现。
最后是切脉,杨澜生伸出手指,轻轻搭在老人的手腕上,感受着脉象。脉象沉细而涩,如同在狭窄的河道中艰难流淌的水流。杨澜生紧锁眉头,说道:“脉沉细主里虚,涩脉则表示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阻。”殷利朝也伸出手,仔细切脉后,缓缓说道:“久病入络,瘀血与痰湿互结,阻碍了气血的正常运行,这病得从活血化瘀、祛痰利水、扶正固本几个方面入手。”
经过一番详细的望闻问切,两人心中已然有了初步的诊断和治疗思路。杨澜生对高存亮说:“高大秘,您父亲的病确实比较复杂,但我们会尽力想办法。先开几副中药,调理一下身体,后续再根据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高存亮感激涕零,连声道谢。
随后,杨澜生和殷利朝来到办公室,开始商讨具体的药方。他们时而低头沉思,时而热烈讨论,从药材的选择到剂量的斟酌,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杨澜生一边写着药方,一边对殷利朝说:“殷老,您看用黄芪来补气升阳,增强正气,同时搭配丹参活血化瘀,改善心脏供血,怎么样?”殷利朝点头表示赞同,“不错,再加上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能减轻肺部和心脏的积水。”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精心拟定出一份药方。杨澜生将药方递给高存亮,详细嘱咐道:“高大秘,这药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煎药的时候注意火候和时间,先大火煮开,再小火慢煎。服药期间,让大叔饮食清淡一些,多注意休息。先恢复元气,针灸等一周后进行。”高存亮小心翼翼地接过药方,仿佛接过了父亲康复的希望,再次向杨澜生和殷利朝深深鞠躬致谢。
送走高存亮父子后,杨澜生和殷利朝站在会议室的门口,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夕阳的余晖洒在两人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杨澜生感慨地说:“殷老,今天多亏您一起帮忙,这病复杂,有您的经验,我心里踏实多了。”殷利朝笑着拍了拍杨澜生的肩膀,“就你小子会讲话,这一周后针灸我现在才想通,还是你对病情把握的更精细啊!”
杨澜生就故意谦虚了几句,他竟然伸手要掏杨澜生的腋窝,两人就嘻嘻哈哈地闹了一阵,感觉浑身都是轻松的。
夜幕渐渐降临,方舱医院内依旧灯火通明。杨澜生和殷利朝回到各自的岗位,继续忙碌着。而这份凝聚着两人心血的药方,如同黑暗中的一丝曙光,为高存亮父亲的康复带来了新的希望,也见证着两位医者在岐黄之路上的携手同行与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