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绵绵,建康城的青石板路上积了一层薄薄的水洼。
陈庆之一大早就等在溧阳公主府外的廊檐下,雨水顺着他的斗笠边缘滴落,在脚边汇成一小滩水。
他抬头望向府门,虽然已经许久不曾来过,但这里的一砖一瓦他都再熟悉不过。
众所众知陛下偏爱溧阳公主,这座位于皇城东南的宅邸,不仅占尽风水之利,更以精工巧作闻名建康。
可惜啊,陈庆之轻叹一声。待公主远嫁北朝,这里怕是要门庭冷落,再不复往日繁华了。
“将军,公主请您进去。”一名侍女撑着油纸伞从府内走出,声音柔和。
陈庆之点点头,摘下斗笠交给随从,整理了一下被雨水打湿的衣襟。
他跟随侍女穿过曲折的回廊,廊外雨打芭蕉的声音清脆悦耳,但他心中还是十分忐忑。
萧妙芷正坐在偏厅的窗前,手中握着一卷书籍,却明显心不在焉。听到脚步声,她转过头来,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陈将军到了。”侍女轻声通报。
萧妙芷指尖微颤,缓缓合上书卷。
“陈将军来了。”她柔声开口,声音略有些颤抖。
陈庆之躬身行礼:
“臣奉陛下之命,护送公主北上。预备三日后启程,特来请示公主还有什么需要准备的。”
萧妙芷纤细的手指轻轻摩挲着书卷边缘,指节微微发白。
她垂下眼帘,长睫毛在脸上投下一片阴影:
“将军以为,这次联姻真的非去不可吗?”
话一出口,她自己都吃惊于话中的苦涩。
十六年来谨守的皇家礼仪,在这一刻土崩瓦解。
陈庆之呼吸一滞,这个问题太过直接,也太过危险。
他谨慎地环顾四周,确认朱漆屏风后没有窥探的耳目,这才低声道:
“公主,兹事体大,非臣所能妄议。”
“呵。”萧妙芷忽然轻笑一声。她望向窗外被雨水打湿的芭蕉,去年栽种时还想着要看它亭亭如盖的模样:
“将军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怎么到了本宫面前反倒畏首畏尾了?”
窗外的雨声渐密,陈庆之看着眼前公主苍白的脸色,心中一叹。这位年仅十六岁的皇室贵女,即将被送往陌生的北方,成为政治博弈中的一枚棋子。
“公主,”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
“高欢虽出身六镇,但近年来重用汉人士族,推行汉化。其长子高澄聪慧过人,深得高欢器重。公主此去,未必不是一条出路。”
顿了顿,他又道:
“听说北地虽寒,但晋阳城的梅花却是极好的。”
萧妙芷萧妙芷怔了怔:
“梅花啊……”她轻声呢喃:
“将军可知道,我为何会被选中?”
陈庆之摇头。
“因为我是昭明太子的女儿。”萧妙芷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皇祖父一直怀念父亲,所以选中了我,这是他对我父亲的补偿,也是对我的惩罚。”
陈庆之胸口一阵发紧,昭明太子萧统,那个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的储君,曾经是南朝上下的希望。
他的早逝让萧衍性情大变,从此沉迷佛法,而他的女儿如今却要……。
“公主殿下……”陈庆之实在不知该如何安慰。
萧妙芷突然站起身,走到窗前:
“将军多次去过北方,那里……与江南有何不同?”
陈庆之思索片刻:
“北方天高地阔,风沙较大。晋阳城虽不及建康繁华,但民风淳朴,百姓尚武。高欢治下,倒也秩序井然。”
萧妙芷轻轻点头,目光再次投向远方:
“我自幼读《汉书》,知道当年王昭君出塞的故事。她怀抱琵琶,远嫁匈奴,换来了边境多年的和平。”她转过身,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子云将军,你说我能成为南朝的王昭君吗?”
陈庆之心中一震。他看着眼前这个瘦弱的少女,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之感:
“公主心怀天下,臣……敬佩不已。”
雨声渐歇,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在萧妙芷的脸上。她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浅淡的笑容:
“三日后启程是吗?我会准备好的。”
陈庆之深深一揖:“那臣先行告退。”
离开公主府,陈庆之的心情比来时还要沉重几分。
他在外面站了片刻,拍马往东宫而去。
…………
这里已经没有了之前那般热闹,萧衍说的明白,太子是“禁足”,所以理论上无关人等是不能随意探望的。
书房内只点着一盏孤灯,看起来甚是萧索。
等内侍通报陈庆之要来拜见,萧纲猛地转身,眼中闪过一丝急切:“快请子云进来!”
陈庆之快步走入,正要行礼,却被萧纲一把扶住:
“进来就是,无须虚礼。”说罢,他转向内侍,“你们都退下,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靠近。”
待众人退下,萧纲引着陈庆之走到书房最里侧的密室。
密室内只有一张矮几和两个蒲团,墙上挂着一幅江南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种记号。
还未等坐定,萧纲便急声问道:
“妙芷那边如何?”
陈庆之跪坐在蒲团上,将白日与公主的对话一一道来。萧纲听罢,长叹一声:
“和我兄长何其相像啊!”他揉了揉太阳穴:
“子云,此次北上,我有要事相托。”
“殿下请讲。”
萧纲从怀中取出一封密信,递给陈庆之:
“这是给高欢的亲笔信。表面上只是些客套话,但用我教你的方法拆开内层,有真正的密信。”
陈庆之接过信,感受到信封的厚度异常。他点点头,将信贴身收好。
“父皇佞佛已入魔障,朱异等人把持朝政,江南被这等人操持,迟早要大乱。”萧纲压抑着愤怒:
“高欢虽为北朝权臣,但其推行汉化,重用士族,比宇文泰之流更值得合作。”
陈庆之眉头紧锁:“公主此次北去本就是为了……”
话到一半,他猛的收声。
萧纲目光微动:
“子云乃是国之柱石,自然明白我的意思。”
陈庆之看着这位名义上的储君,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
半晌,他轻声道:
“殿下,此事风险极大...”
“我知道。”萧纲打断他:
“但江南已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佛寺侵占良田,僧众不事生产,百姓流离失所。况且,我们眼见得是争不过那些奸臣了,这权且只是为国罢了。”
陈庆之沉默片刻,最终慨然一叹:
“臣明白了。定不负殿下所托。”
萧纲表情稍稍放松,伸手拍了拍陈庆之的肩膀:
“子云,你我自幼相伴,我最信任的就是你。此行凶险,子云善自珍重。”
“殿下放心,臣以性命担保公主安全。”
萧纲叹了口气:
“那便辛苦子云了。”
陈庆之一大早就等在溧阳公主府外的廊檐下,雨水顺着他的斗笠边缘滴落,在脚边汇成一小滩水。
他抬头望向府门,虽然已经许久不曾来过,但这里的一砖一瓦他都再熟悉不过。
众所众知陛下偏爱溧阳公主,这座位于皇城东南的宅邸,不仅占尽风水之利,更以精工巧作闻名建康。
可惜啊,陈庆之轻叹一声。待公主远嫁北朝,这里怕是要门庭冷落,再不复往日繁华了。
“将军,公主请您进去。”一名侍女撑着油纸伞从府内走出,声音柔和。
陈庆之点点头,摘下斗笠交给随从,整理了一下被雨水打湿的衣襟。
他跟随侍女穿过曲折的回廊,廊外雨打芭蕉的声音清脆悦耳,但他心中还是十分忐忑。
萧妙芷正坐在偏厅的窗前,手中握着一卷书籍,却明显心不在焉。听到脚步声,她转过头来,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陈将军到了。”侍女轻声通报。
萧妙芷指尖微颤,缓缓合上书卷。
“陈将军来了。”她柔声开口,声音略有些颤抖。
陈庆之躬身行礼:
“臣奉陛下之命,护送公主北上。预备三日后启程,特来请示公主还有什么需要准备的。”
萧妙芷纤细的手指轻轻摩挲着书卷边缘,指节微微发白。
她垂下眼帘,长睫毛在脸上投下一片阴影:
“将军以为,这次联姻真的非去不可吗?”
话一出口,她自己都吃惊于话中的苦涩。
十六年来谨守的皇家礼仪,在这一刻土崩瓦解。
陈庆之呼吸一滞,这个问题太过直接,也太过危险。
他谨慎地环顾四周,确认朱漆屏风后没有窥探的耳目,这才低声道:
“公主,兹事体大,非臣所能妄议。”
“呵。”萧妙芷忽然轻笑一声。她望向窗外被雨水打湿的芭蕉,去年栽种时还想着要看它亭亭如盖的模样:
“将军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怎么到了本宫面前反倒畏首畏尾了?”
窗外的雨声渐密,陈庆之看着眼前公主苍白的脸色,心中一叹。这位年仅十六岁的皇室贵女,即将被送往陌生的北方,成为政治博弈中的一枚棋子。
“公主,”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
“高欢虽出身六镇,但近年来重用汉人士族,推行汉化。其长子高澄聪慧过人,深得高欢器重。公主此去,未必不是一条出路。”
顿了顿,他又道:
“听说北地虽寒,但晋阳城的梅花却是极好的。”
萧妙芷萧妙芷怔了怔:
“梅花啊……”她轻声呢喃:
“将军可知道,我为何会被选中?”
陈庆之摇头。
“因为我是昭明太子的女儿。”萧妙芷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皇祖父一直怀念父亲,所以选中了我,这是他对我父亲的补偿,也是对我的惩罚。”
陈庆之胸口一阵发紧,昭明太子萧统,那个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的储君,曾经是南朝上下的希望。
他的早逝让萧衍性情大变,从此沉迷佛法,而他的女儿如今却要……。
“公主殿下……”陈庆之实在不知该如何安慰。
萧妙芷突然站起身,走到窗前:
“将军多次去过北方,那里……与江南有何不同?”
陈庆之思索片刻:
“北方天高地阔,风沙较大。晋阳城虽不及建康繁华,但民风淳朴,百姓尚武。高欢治下,倒也秩序井然。”
萧妙芷轻轻点头,目光再次投向远方:
“我自幼读《汉书》,知道当年王昭君出塞的故事。她怀抱琵琶,远嫁匈奴,换来了边境多年的和平。”她转过身,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子云将军,你说我能成为南朝的王昭君吗?”
陈庆之心中一震。他看着眼前这个瘦弱的少女,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之感:
“公主心怀天下,臣……敬佩不已。”
雨声渐歇,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在萧妙芷的脸上。她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浅淡的笑容:
“三日后启程是吗?我会准备好的。”
陈庆之深深一揖:“那臣先行告退。”
离开公主府,陈庆之的心情比来时还要沉重几分。
他在外面站了片刻,拍马往东宫而去。
…………
这里已经没有了之前那般热闹,萧衍说的明白,太子是“禁足”,所以理论上无关人等是不能随意探望的。
书房内只点着一盏孤灯,看起来甚是萧索。
等内侍通报陈庆之要来拜见,萧纲猛地转身,眼中闪过一丝急切:“快请子云进来!”
陈庆之快步走入,正要行礼,却被萧纲一把扶住:
“进来就是,无须虚礼。”说罢,他转向内侍,“你们都退下,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靠近。”
待众人退下,萧纲引着陈庆之走到书房最里侧的密室。
密室内只有一张矮几和两个蒲团,墙上挂着一幅江南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种记号。
还未等坐定,萧纲便急声问道:
“妙芷那边如何?”
陈庆之跪坐在蒲团上,将白日与公主的对话一一道来。萧纲听罢,长叹一声:
“和我兄长何其相像啊!”他揉了揉太阳穴:
“子云,此次北上,我有要事相托。”
“殿下请讲。”
萧纲从怀中取出一封密信,递给陈庆之:
“这是给高欢的亲笔信。表面上只是些客套话,但用我教你的方法拆开内层,有真正的密信。”
陈庆之接过信,感受到信封的厚度异常。他点点头,将信贴身收好。
“父皇佞佛已入魔障,朱异等人把持朝政,江南被这等人操持,迟早要大乱。”萧纲压抑着愤怒:
“高欢虽为北朝权臣,但其推行汉化,重用士族,比宇文泰之流更值得合作。”
陈庆之眉头紧锁:“公主此次北去本就是为了……”
话到一半,他猛的收声。
萧纲目光微动:
“子云乃是国之柱石,自然明白我的意思。”
陈庆之看着这位名义上的储君,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
半晌,他轻声道:
“殿下,此事风险极大...”
“我知道。”萧纲打断他:
“但江南已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佛寺侵占良田,僧众不事生产,百姓流离失所。况且,我们眼见得是争不过那些奸臣了,这权且只是为国罢了。”
陈庆之沉默片刻,最终慨然一叹:
“臣明白了。定不负殿下所托。”
萧纲表情稍稍放松,伸手拍了拍陈庆之的肩膀:
“子云,你我自幼相伴,我最信任的就是你。此行凶险,子云善自珍重。”
“殿下放心,臣以性命担保公主安全。”
萧纲叹了口气:
“那便辛苦子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