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使刚踏入京师城门时,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得攥紧了衣袖。
他记忆里的大靖都城,该跟五年前大同城的模样无大差别,不说城墙斑驳,街面坑洼,也该有衣不蔽体的流民蜷缩在墙角才对,可眼前的京师城墙被新砌的砖石补得严丝合缝,守城的卫兵穿着统一的玄色甲胄,腰间佩刀擦得锃亮,目光扫过他时,没有贪婪,只有毫不掩饰的审视。
更让他感到心惊的还是街景,马车碾过平整的青石板路竟没扬起多少尘土,道路两旁的商铺挂着簇新的幌子,绸缎庄的伙计正大声的吆喝着自己铺子里有江南新到的云锦,布庄门口围着挑拣各色布匹的妇人。
他记得从前来大靖京城,百姓大多面露愁苦,哪有今日这般舒展的面貌,更不要说这百姓聚集热闹非凡的集市。
“让让,军粮车来了!”一队推着粮车的士兵从金使的那车旁经过,洒落在外的少许谷粒饱满圆润,让金使忍不住多瞥了几眼,却见这些运粮士兵鞋履虽旧,却浆洗得极其干净,脊梁也挺得笔直。
换在从前,他见过的大靖兵卒多是面黄肌瘦的模样,行军之时更是总有人偷偷掉队,哪有现在这般精神。
马车转弯来到一处略显安静的街道,而后金使又听闻从街角处传来的孩童读书声,他掀开车帘望去,只见声音是从一间挂着启蒙堂木牌的小院里传出来的,他忽然想起探子前一个月的回报,说今年入秋后,大靖君主大刀阔斧,整肃朝纲。
那时他还只当是一场笑话,如今才发现探子所言不虚,这大靖的君主,竟真的有那手段跟能力镇压群臣,整肃大靖朝纲。
路过一处牌坊时,他看见几个戴着枷锁的犯人被押往刑场,旁边跟着宣读罪状的官吏,声音远远传进金使耳朵里:“前户部主事丁同,贪墨河工银三千两,按律处斩,家产抄没充公。”
一旁围观的百姓里,竟有老者当场唾骂其该杀,更有孩童们跟着大喊陛下圣明,金使闻言,喉结上下剧烈滚动,他从未见过如此景象,百姓对贪官痛恨是人之常情,但对皇帝如此信服,却是少见。
马车彻底转入通往会同馆的巷子时,金使瞥见墙根下晒着的军甲,甲片上的锈迹被磨得干干净净,边缘还錾着锐士营三个字,然而此刻它们被随意晒在市井里,看得金使心中一凛,就在这时,车夫忽然勒住缰绳停住马车:“到了。”
金使跳下车,望着会同馆朱红色的大门,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怀里的求和表,来时可汗反复叮嘱他,说大靖臣强君弱,多许些好处便能糊弄过去,可此刻已经真真切切踏在大靖京城土地上的他明白,可汗说错了,这次想糊弄过去,难了。
………………
第二日一早,金使便上书求见徐景行,他跪在奉天殿外冰冷的地砖上,膝盖早已冻得失去知觉,却不敢有丝毫挪动。
他双手高举着特制的精美华贵的国书,额头几乎贴到地面上,声音里还带着难以掩饰的颤抖:“外臣阿提卡,奉我王阿尔克之命,叩见大靖陛下,我王……我王愿向大靖称臣,永为藩属,恳请陛下垂怜,罢兵止戈。”
话音刚落,奉天殿内便起了剧烈的骚动,站在殿内的朝中文武大臣们神色各异,已然分成几派,以兵部尚书左文江为首的主战派,眉头紧锁,右都御史率先发难:“陛下,蛮金反复无常,五年前他们就曾破关南下,那时何曾对我大靖百姓有过半点怜悯?依老臣看,当趁此机会,征调民夫修补长城,再增派三万驻军,将蛮金彻底挡在关外,方能永绝后患!”
户部尚书阮知节却面露难色,出列奏道:“陛下,修补长城耗资巨大,且长城一旦筑起,两地便彻底形成了楚河汉界,臣以为,不如依金使所请开放互市,让我朝的布匹、茶叶换他们的牛羊,日子久了,他们离不开我朝物产,自然不会再动刀兵。”
几位曾在北疆任职的官员闻言,纷纷附议此言,吏部侍郎杨富春拱手道:“陛下,臣当年在大同为官时,常见边民与部落族人私下交易,彼此通婚者亦不在少数,若能放宽限制,许他们学习汉字、耕种,几代之后,谁还分得清他们谁是关内人还是关外人?”
争论声中,跪在奉天殿外的金使阿提卡身子抖得特别厉害,良久,他重重叩首,额头磕在地砖上发出闷响:“陛下,我王愿开放漠南三城为互市,让草原各部与大靖百姓自由贸易,只求陛下,莫再增兵北境。”
徐景行端坐在主位,目光扫过底下争论不休的大臣们,最终落在殿外金使阿提卡那副卑微到尘埃里的模样上,他忽然笑了,笑声不高,却让满殿的议论声瞬间平息下来。
“阿提卡,”徐景行声音平缓,却带着难以形容的森冷,“你家可汗怕是忘了,五年前破关南下时,你们烧了大同的学馆不说更是杀了教牧民识字的先生,如今又求着我大靖放开互市,倒像是我朝求着与你们做买卖一般?”
“割地、纳贡、还人,这三条,一条都不能少,但黑风口不必驻军,互市也不止漠南三城,”说着,徐景行又将殿内站着的群臣扫了一遍,声音陡然提高几分,“来人,传朕旨意,废除旧制,凡草原部落愿归附者,许其在镇北关外开垦荒地,由户部发放粮种农具,部落子弟优秀者,更是可入京师太学,与我朝学子同堂读书,边地开设三十处学堂,教草原牧民识字、习农桑。”
主战派闻言愕然,兵部尚书左文江急道:“陛下!草原部族野性难驯,若不筑城设防,恐日后再生祸端!”
“筑城?”徐景行闻言微微冷笑一声,而后走到因金使入京而抬出的舆图前,指着镇北关以北的广袤土地,开口道:“长城筑得再高,挡得住风能挡得住人心吗?当年武帝大修长城,可五年前蛮金不还是破关而入?”
而后他指尖在漠南草原所在的位置划过,“朕要的不是一道隔绝两地的城墙,而是要让他们打心底里认同大靖,让他们种我朝的粮,读我朝的书,学我朝的礼,”徐景行的声音掷地有声,响彻整个奉天殿,“十年后,他们的孩子会说大靖言语,二十年后,他们的土地里长着我们大靖的庄稼,三十年后,谁还记得什么蛮金、什么草原?到那时,这片土地上,就只有大靖的子民。”
他记忆里的大靖都城,该跟五年前大同城的模样无大差别,不说城墙斑驳,街面坑洼,也该有衣不蔽体的流民蜷缩在墙角才对,可眼前的京师城墙被新砌的砖石补得严丝合缝,守城的卫兵穿着统一的玄色甲胄,腰间佩刀擦得锃亮,目光扫过他时,没有贪婪,只有毫不掩饰的审视。
更让他感到心惊的还是街景,马车碾过平整的青石板路竟没扬起多少尘土,道路两旁的商铺挂着簇新的幌子,绸缎庄的伙计正大声的吆喝着自己铺子里有江南新到的云锦,布庄门口围着挑拣各色布匹的妇人。
他记得从前来大靖京城,百姓大多面露愁苦,哪有今日这般舒展的面貌,更不要说这百姓聚集热闹非凡的集市。
“让让,军粮车来了!”一队推着粮车的士兵从金使的那车旁经过,洒落在外的少许谷粒饱满圆润,让金使忍不住多瞥了几眼,却见这些运粮士兵鞋履虽旧,却浆洗得极其干净,脊梁也挺得笔直。
换在从前,他见过的大靖兵卒多是面黄肌瘦的模样,行军之时更是总有人偷偷掉队,哪有现在这般精神。
马车转弯来到一处略显安静的街道,而后金使又听闻从街角处传来的孩童读书声,他掀开车帘望去,只见声音是从一间挂着启蒙堂木牌的小院里传出来的,他忽然想起探子前一个月的回报,说今年入秋后,大靖君主大刀阔斧,整肃朝纲。
那时他还只当是一场笑话,如今才发现探子所言不虚,这大靖的君主,竟真的有那手段跟能力镇压群臣,整肃大靖朝纲。
路过一处牌坊时,他看见几个戴着枷锁的犯人被押往刑场,旁边跟着宣读罪状的官吏,声音远远传进金使耳朵里:“前户部主事丁同,贪墨河工银三千两,按律处斩,家产抄没充公。”
一旁围观的百姓里,竟有老者当场唾骂其该杀,更有孩童们跟着大喊陛下圣明,金使闻言,喉结上下剧烈滚动,他从未见过如此景象,百姓对贪官痛恨是人之常情,但对皇帝如此信服,却是少见。
马车彻底转入通往会同馆的巷子时,金使瞥见墙根下晒着的军甲,甲片上的锈迹被磨得干干净净,边缘还錾着锐士营三个字,然而此刻它们被随意晒在市井里,看得金使心中一凛,就在这时,车夫忽然勒住缰绳停住马车:“到了。”
金使跳下车,望着会同馆朱红色的大门,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怀里的求和表,来时可汗反复叮嘱他,说大靖臣强君弱,多许些好处便能糊弄过去,可此刻已经真真切切踏在大靖京城土地上的他明白,可汗说错了,这次想糊弄过去,难了。
………………
第二日一早,金使便上书求见徐景行,他跪在奉天殿外冰冷的地砖上,膝盖早已冻得失去知觉,却不敢有丝毫挪动。
他双手高举着特制的精美华贵的国书,额头几乎贴到地面上,声音里还带着难以掩饰的颤抖:“外臣阿提卡,奉我王阿尔克之命,叩见大靖陛下,我王……我王愿向大靖称臣,永为藩属,恳请陛下垂怜,罢兵止戈。”
话音刚落,奉天殿内便起了剧烈的骚动,站在殿内的朝中文武大臣们神色各异,已然分成几派,以兵部尚书左文江为首的主战派,眉头紧锁,右都御史率先发难:“陛下,蛮金反复无常,五年前他们就曾破关南下,那时何曾对我大靖百姓有过半点怜悯?依老臣看,当趁此机会,征调民夫修补长城,再增派三万驻军,将蛮金彻底挡在关外,方能永绝后患!”
户部尚书阮知节却面露难色,出列奏道:“陛下,修补长城耗资巨大,且长城一旦筑起,两地便彻底形成了楚河汉界,臣以为,不如依金使所请开放互市,让我朝的布匹、茶叶换他们的牛羊,日子久了,他们离不开我朝物产,自然不会再动刀兵。”
几位曾在北疆任职的官员闻言,纷纷附议此言,吏部侍郎杨富春拱手道:“陛下,臣当年在大同为官时,常见边民与部落族人私下交易,彼此通婚者亦不在少数,若能放宽限制,许他们学习汉字、耕种,几代之后,谁还分得清他们谁是关内人还是关外人?”
争论声中,跪在奉天殿外的金使阿提卡身子抖得特别厉害,良久,他重重叩首,额头磕在地砖上发出闷响:“陛下,我王愿开放漠南三城为互市,让草原各部与大靖百姓自由贸易,只求陛下,莫再增兵北境。”
徐景行端坐在主位,目光扫过底下争论不休的大臣们,最终落在殿外金使阿提卡那副卑微到尘埃里的模样上,他忽然笑了,笑声不高,却让满殿的议论声瞬间平息下来。
“阿提卡,”徐景行声音平缓,却带着难以形容的森冷,“你家可汗怕是忘了,五年前破关南下时,你们烧了大同的学馆不说更是杀了教牧民识字的先生,如今又求着我大靖放开互市,倒像是我朝求着与你们做买卖一般?”
“割地、纳贡、还人,这三条,一条都不能少,但黑风口不必驻军,互市也不止漠南三城,”说着,徐景行又将殿内站着的群臣扫了一遍,声音陡然提高几分,“来人,传朕旨意,废除旧制,凡草原部落愿归附者,许其在镇北关外开垦荒地,由户部发放粮种农具,部落子弟优秀者,更是可入京师太学,与我朝学子同堂读书,边地开设三十处学堂,教草原牧民识字、习农桑。”
主战派闻言愕然,兵部尚书左文江急道:“陛下!草原部族野性难驯,若不筑城设防,恐日后再生祸端!”
“筑城?”徐景行闻言微微冷笑一声,而后走到因金使入京而抬出的舆图前,指着镇北关以北的广袤土地,开口道:“长城筑得再高,挡得住风能挡得住人心吗?当年武帝大修长城,可五年前蛮金不还是破关而入?”
而后他指尖在漠南草原所在的位置划过,“朕要的不是一道隔绝两地的城墙,而是要让他们打心底里认同大靖,让他们种我朝的粮,读我朝的书,学我朝的礼,”徐景行的声音掷地有声,响彻整个奉天殿,“十年后,他们的孩子会说大靖言语,二十年后,他们的土地里长着我们大靖的庄稼,三十年后,谁还记得什么蛮金、什么草原?到那时,这片土地上,就只有大靖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