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孝愍皇帝的事情这么处理没错,那么自己在这一世的皇兄的问题用这种方法处置肯定也没错,金人要搞什么另立一帝的做法终究还是太抽象了,难道他们会侍奉自己这个皇兄为帝么?怕不是个傀儡皇帝,既然是个傀儡皇帝,天下人又怎么可能效忠于他呢?难道这个世界上会有人想要效忠蛮夷册立的皇帝并想要当对方的臣子么?
觉得岳飞杞人忧天的刘禅最后摇摇头,觉得自己的这位岳卿家哪里都好,就是容易瞻前顾后,很多事情上喜欢跟着自己的态度走,缺乏主见,是不是该给个假节钺。
(“假节”制度?随朝代演变逐渐消亡,至隋唐时期已不再作为正式制度存在,等到了宋朝,为了限制武将权力自然更不可能给,只有“赐御剑自随,许便宜从事”了,而且这个权力大部分时候给的其实是统兵的文臣)
再想到最近朝中诸位大臣正在讨论下一步是集中力量收复京兆府等地,还是趁着北伐旺盛势头直接去打大名府,刘禅就觉得头大,这种战略层面的决断他其实很想也交给岳飞,可惜赵相公他们死活不许,说什么“官家爱护岳鹏举,不宜尽付以机务,以免异日有不忍言者”,自己问对方是什么意思,赵鼎、胡铨、李光、何铸等人就一脸古怪不好再说,而王次翁、万俟卨、罗汝楫、范同这几个人本来想说点什么,结果被胡铨瞪了一言后也都缩了回去,看着这群谜语人,刘禅只觉得不省心,最后干脆不去想,而是冲着门外喊:
“正甫!跟朕打一把三国战记,这次别再把朕的隐藏武器卡没了!”
......
尽管岳飞依然在筹备北伐的事情,不过明眼人都知道,短期内他是无法再向北推进了。
此次北伐宋军先后动员了二十多万战兵和等量的厢军,如果不是网友们提供了大量的粮食,也许需要的后勤人员会更多,而且为了提防漫长的后勤队伍遭到金军的打击,还需要分布护送粮食的部队。
当然战果也是空前的,不仅岳飞这边大败金兀术,收复了开封,韩世忠那边也打下了徐州和东平府,只剩下汇聚了山东地区的济南府在瑟瑟发抖。而吴璘虽然还没打下京兆府,但是却荡平了附近的金军,并把这座古都外围扎下几座大营,又击溃了前来救援的金国和西夏的联军。
当然金军发现吴璘手下的宋军比以往更难对付了就是另一回事儿了——早先吴家军同样是“前阵设拒马桩阻挡骑兵、弓弩梯次射击、长枪御骑、大斧破甲”的战法,有时候来不及设置拒马桩就会让长枪兵排坐在前面,不准站立。
结果这次吴家军的兵刃和甲胄不但更精良,还推出来制式铁车,这些铁车还用细细的铁丝相连,看着虽然脆弱但是任何冲过来的骑兵都会被其阻挡,而持有长枪大斧和神臂弩的吴家军却不受影响。
头一次见到这种战术的金军损失惨重,冲锋状态下的骑兵非但没能刮断这些铁丝,反而被其缠绕四肢或躯体,最后变成动弹不得的活靶子。
在击溃了金国-西夏的援军后,吴璘切断了京兆府的水源,尽管金军依然能通过水井获得每日饮水,但是城中的士气明显低落了下去。
尤其是吴璘每天还派人拿着铁皮喇叭宣传金兀术在开封大败,京兆府如今是一座孤城了。
完颜彀英虽然知道金兀术的败绩,不过自己知道和敌人天天拿着喇叭没日没夜地喊是两回事儿——再让对方喊下去,城中的士兵就真的没有战心了。
于是完颜彀英最后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这个决定在他知道周边的金军、西夏的援军和金兀术的大军都战败后便已经萌生,只是不够坚定,但总怀有一丝侥幸,毕竟没准自己再坚持下,宋军就会退军。
这个想法随着时间的飞逝越来越不现实,于是在城中的金军士气彻底崩盘前,完颜彀英带着他们趁夜突围,外围的宋军以为金军夜袭,各自把守好营寨,严阵以待,又对着疑似有金军的地方放了不少箭,结果等第二天天明才发现金军居然弃城而走,昨夜被射杀的只是一些倒霉的金军。
于是吴璘只好骂骂咧咧收复了京兆府——这其实也算大功一件,不过唐朝之后,京兆府已经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渐降为区域重镇,又因为战乱频繁(如李茂贞与朱温的争夺),人口大量流失,经济生产停滞,虽然大宋立国以来还有西京的名头,不过因为水土流失加剧,农业产能下降,外加靠近西夏又被阻断了西北商路,最后变成了单纯的军事重镇。
所以没能歼灭金军主力的情况下吴璘的战果不过是收复一座重镇,跟岳飞的功劳完全没得比。
而随着京兆府路的光复,金军在西北方的势力也大受打击,败退的金军没有在熙庆路久留,就这么退去西夏境内,转去大同。
这是此次北伐的最后一场战斗,随后宋金双方的军队脱离接触,各自舔舐伤口。
......
虽然金兀术送信的使者被赶回来了,不过他并不失望,毕竟既然对方全头全尾回来而不是被割了鼻子耳朵,说明宋人还是要脸,相比之下撒离喝被凌迟后送回来个脑袋也不是太大事儿。
如今金国正在积极推进和南宋划河而治的工作——昔日完颜昌在世时候推动天眷和议,计划将原伪齐控制的河南、陕西等地归还南宋,双方以黄河故道(北宋时期的黄河河道)为分界线,作为回报,南宋要称臣纳贡,每年进贡银 25万两、绢 25万匹,而金国要归还宋徽宗灵柩并释放赵构生母韦氏。
觉得岳飞杞人忧天的刘禅最后摇摇头,觉得自己的这位岳卿家哪里都好,就是容易瞻前顾后,很多事情上喜欢跟着自己的态度走,缺乏主见,是不是该给个假节钺。
(“假节”制度?随朝代演变逐渐消亡,至隋唐时期已不再作为正式制度存在,等到了宋朝,为了限制武将权力自然更不可能给,只有“赐御剑自随,许便宜从事”了,而且这个权力大部分时候给的其实是统兵的文臣)
再想到最近朝中诸位大臣正在讨论下一步是集中力量收复京兆府等地,还是趁着北伐旺盛势头直接去打大名府,刘禅就觉得头大,这种战略层面的决断他其实很想也交给岳飞,可惜赵相公他们死活不许,说什么“官家爱护岳鹏举,不宜尽付以机务,以免异日有不忍言者”,自己问对方是什么意思,赵鼎、胡铨、李光、何铸等人就一脸古怪不好再说,而王次翁、万俟卨、罗汝楫、范同这几个人本来想说点什么,结果被胡铨瞪了一言后也都缩了回去,看着这群谜语人,刘禅只觉得不省心,最后干脆不去想,而是冲着门外喊:
“正甫!跟朕打一把三国战记,这次别再把朕的隐藏武器卡没了!”
......
尽管岳飞依然在筹备北伐的事情,不过明眼人都知道,短期内他是无法再向北推进了。
此次北伐宋军先后动员了二十多万战兵和等量的厢军,如果不是网友们提供了大量的粮食,也许需要的后勤人员会更多,而且为了提防漫长的后勤队伍遭到金军的打击,还需要分布护送粮食的部队。
当然战果也是空前的,不仅岳飞这边大败金兀术,收复了开封,韩世忠那边也打下了徐州和东平府,只剩下汇聚了山东地区的济南府在瑟瑟发抖。而吴璘虽然还没打下京兆府,但是却荡平了附近的金军,并把这座古都外围扎下几座大营,又击溃了前来救援的金国和西夏的联军。
当然金军发现吴璘手下的宋军比以往更难对付了就是另一回事儿了——早先吴家军同样是“前阵设拒马桩阻挡骑兵、弓弩梯次射击、长枪御骑、大斧破甲”的战法,有时候来不及设置拒马桩就会让长枪兵排坐在前面,不准站立。
结果这次吴家军的兵刃和甲胄不但更精良,还推出来制式铁车,这些铁车还用细细的铁丝相连,看着虽然脆弱但是任何冲过来的骑兵都会被其阻挡,而持有长枪大斧和神臂弩的吴家军却不受影响。
头一次见到这种战术的金军损失惨重,冲锋状态下的骑兵非但没能刮断这些铁丝,反而被其缠绕四肢或躯体,最后变成动弹不得的活靶子。
在击溃了金国-西夏的援军后,吴璘切断了京兆府的水源,尽管金军依然能通过水井获得每日饮水,但是城中的士气明显低落了下去。
尤其是吴璘每天还派人拿着铁皮喇叭宣传金兀术在开封大败,京兆府如今是一座孤城了。
完颜彀英虽然知道金兀术的败绩,不过自己知道和敌人天天拿着喇叭没日没夜地喊是两回事儿——再让对方喊下去,城中的士兵就真的没有战心了。
于是完颜彀英最后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这个决定在他知道周边的金军、西夏的援军和金兀术的大军都战败后便已经萌生,只是不够坚定,但总怀有一丝侥幸,毕竟没准自己再坚持下,宋军就会退军。
这个想法随着时间的飞逝越来越不现实,于是在城中的金军士气彻底崩盘前,完颜彀英带着他们趁夜突围,外围的宋军以为金军夜袭,各自把守好营寨,严阵以待,又对着疑似有金军的地方放了不少箭,结果等第二天天明才发现金军居然弃城而走,昨夜被射杀的只是一些倒霉的金军。
于是吴璘只好骂骂咧咧收复了京兆府——这其实也算大功一件,不过唐朝之后,京兆府已经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渐降为区域重镇,又因为战乱频繁(如李茂贞与朱温的争夺),人口大量流失,经济生产停滞,虽然大宋立国以来还有西京的名头,不过因为水土流失加剧,农业产能下降,外加靠近西夏又被阻断了西北商路,最后变成了单纯的军事重镇。
所以没能歼灭金军主力的情况下吴璘的战果不过是收复一座重镇,跟岳飞的功劳完全没得比。
而随着京兆府路的光复,金军在西北方的势力也大受打击,败退的金军没有在熙庆路久留,就这么退去西夏境内,转去大同。
这是此次北伐的最后一场战斗,随后宋金双方的军队脱离接触,各自舔舐伤口。
......
虽然金兀术送信的使者被赶回来了,不过他并不失望,毕竟既然对方全头全尾回来而不是被割了鼻子耳朵,说明宋人还是要脸,相比之下撒离喝被凌迟后送回来个脑袋也不是太大事儿。
如今金国正在积极推进和南宋划河而治的工作——昔日完颜昌在世时候推动天眷和议,计划将原伪齐控制的河南、陕西等地归还南宋,双方以黄河故道(北宋时期的黄河河道)为分界线,作为回报,南宋要称臣纳贡,每年进贡银 25万两、绢 25万匹,而金国要归还宋徽宗灵柩并释放赵构生母韦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