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支援岳飞那些年(88)-《沙雕网友援北伐》

  城西的完颜活女现在已经疯了,那两个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汉人青年虽然身无甲胄,只有两杆长枪,但是却不可阻挡,远远射箭射到他们身上只会弹开,最先金军只是以为对方身上有什么贴身软甲,但很快就发现对象就算脸上中箭也一样会弹开。

  等其中一人骑上马之后就更没法阻挡了,对方抢过一名谋克的坐骑后就这么横冲直撞,另一个人则在一旁大喊“别跑太快,我不会骑马!”然后把另一个骑马冲锋的谋克从马上戳下来。

  早先这边的守军还以为是开封的游侠听到岳家军到来趁机作乱,但很快就发现对方根本就是来给金军制造麻烦的——与他们交手的金军没一个被杀死的,但是基本都被戳到手臂、大腿,暂时失去战斗能力,也有一些发现敌人刀枪不入的守军想要扑上去摔倒对方,结果都在接触对方的时候浑身一颤然后倒在地上抽抽。

  事实上赵星和陈晓玮目前最大的难题是不要一不小心把金军戳死了——虽然被临时放出来,这哥俩依然不能杀人,否则就会被传送回去,就算不加刑期他们也受不了,所以目前他们做的最多的是戳对方胳膊和大腿,这种做法原则上讲是非常考验当事人的技术,往常只有武艺高超之人面对极为差劲的对手才有这个余力,不过这两个人本身自带刀枪不入的buff,所以说就变成了一个纯粹的技巧工作。

  在最后的猛安带着最后一批尚有勇气的谋克和他们的蒲辇(谋克的辅助职官)骑马冲锋然后被一个步兵加一个骑兵的组合不讲理地打崩之后,城西的金军就达成了共识,眼前这两个根本不是人,而是某种宋人召唤来的精怪,而且根本无法力敌,于是完颜活女开始丢下防御职责逃往其他方向。

  而潜伏至此的踏白军小校则忍不住揉了揉眼睛,最后感慨:

  “妈耶这比关张还猛啊!”

  ......

  由于城西、城北的金军先后跑路,城南的金军是被最后击溃的,完颜撒离喝意识到自己被多面夹击的时候还尝试过突围,但很快就失败了,陈晓玮仗着刀枪不入大吼一声,直接扑向撒离喝,将其按倒在地。

  开封府少尹任熊祥见状不妙,在府中自缢身亡,临死前留下遗书,愧对辽、金两代君王之恩,不愿意做三姓家奴,还请宋军不要屠戮百姓,他愿意以身赎罪。

  残存的金军被抓捕起来,在城头砍杀过百姓的金军被迅速揪了出来出来,岳飞向远在临安的官家汇报了汴京光复的事情,顺带提及完颜撒离喝被抓一事。

  根据当时在岳飞旁边旁听对话经过的岳云后来学给大家听的内容,当岳飞问是否需要献俘临安的时候,官家问的是另一个问题:

  “那个叫撒离喝的在城头杀百姓了对么?”

  “对的。”

  “那就别送临安了,在汴京剐了给汴京的百姓看看吧,需要朕这边送几个手艺熟练的刽子手么?”

  (“凌迟”一词最早见于《辽史·刑法志》,其意义不可考,《宋刑统》仍然不见“凌迟”的名目,但是《宋史·刑法志一》提到“凌迟者,先断其支体,乃抉其吭,当时之极法也”,可以推论,当时已经有了这个处置方法)

  “有劳官家费心,臣军中也有几个手艺不错的士官。”

  “那就这样吧,等弄完了挂在城头上放几日,再让几个俘虏带回金虏的朝廷给他们的虏酋看看。哦对了,那个叫任熊祥的留的那封遗书明显是邀买名声,别如了他的愿望,嗯,就宣扬他投降大宋,夜以继日为大宋工作,最后岗位上猝死吧,让金人俘虏把这个消息一并带回去。”

  ......

  开封城的光复传回临安的时候,大部分臣子都无从知晓——毕竟这次的捷报不是通过快马、驿站和急脚递,而是无线电台送回来的,所以光复消息也是自上而下传递的。

  最先收到消息的自然是赵鼎等人——刘禅几乎是连夜把几个人招进宫,隐约察觉到官家神色不同往日,李光仔细思考了一下,觉得最近胡铨好像没有喊“请斩杨沂中”之类的话,又把赵相公也拉进宫,显然不是问罪或者别的什么事情。

  再看了看官家努力淡定的神色中压不住的嘴角,他立即反应过来,八成是前线又来了什么捷报。

  赵鼎则更进一步想到,官家平日虽然处理政务时候努力摆出用心的样子,不过大部分时候还是一副想偷懒但又不好意思的德行,如今连夜招几人进宫,八成是出了大事儿,莫非岳飞在前线又打出了大捷?

  当然也可能是韩世忠或者吴璘,毕竟岳飞面对的据说是金兀术的主力。

  “诸卿。”刘禅见几人向自己问好,决定不卖关子,“朕刚刚得岳卿急报——”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东京,已复!”

  (“东京"是开封当时的官方称呼,不要跟11区那个搞混了)

  殿内霎时死寂。

  下一秒,李光猛地瞪大眼睛,胡须颤抖:“官家……此言当真?!”

  刘禅微微颔首:“岳卿亲口所述,金军尽败,完颜撒离喝被擒,大军正肃清残敌,安抚百姓。”

  胡铨“扑通”一声跪地,以头叩地,声音哽咽:“天佑大宋!祖宗庇佑!官家圣明!”

  赵鼎是最稳重的,他甚至还问了一句“官家可要派天使去前线看一下战况”,不过刘禅摆摆手:

  “不要紧,岳卿不会拿这种事情糊弄朕的。”

  于是赵鼎点点头:“还请官家明日早朝对群臣宣告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