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香料是香水吗?-《探秘:昆仑山脉的地下世界》

  研究员立刻反驳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是你不能和现代相比。这是过于主观的,虽然说金香玉和香料所产生的效果是差不多的,都有前调、中调、后调的气味。但是在古代金香玉是绝对的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才可以拥有。而且我可以告诉你,一块指甲盖大小的金香玉在古代都是无价之宝,更何况打磨成粉,灌注在木材里,这需要多大的量。”

  “这种做法,要么出在盛世,国力有足够的能力,还要有机缘巧合发现大量的金香玉才可以做到。而且有一些民间传说,金香玉还有药用价值,例如气味可以解除迷药、化解毒雾瘴气等等。只不过这些目前无法得到证实。”研究人员直言不讳道。

  王攀不解道:“那不对啊!你不是刚才说国家已经发现了金香玉吗?而且博物馆里就有,为什么不进行测试呢?”

  “没有测试的意义,存世量太少。它的作用很多现代产物都可以做到,所以就没必要的去做实验了。过度的研究造成的后果可能是相悖的。”研究员也是直言解释道。

  其实研究员的意思众人也都明白。金香玉就算有这些药用价值,那也并不是人类目前的药物无法克服的。假如真的确定了金香玉的确有传说中的作用,那恐怕现在的金香玉就不在博物馆里了,怕是在某位不知名的大人物家中了。

  也正是因此,有些传说中的东西,只要可以替代就不要去研究了。假如说传说中的功效不只是解毒的功效,如果是攻克癌症的灵丹妙药,那就算只有老鼠屎大小,恐怕也早就被研究的透透的了。

  “按照你的说法,你觉得这种做法最有可能是哪个朝代?而且是不是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种金香玉出现的时期,当时的人们并不觉得它十分贵重,所以才磨成粉末使用?”王攀也把自己的想法问了出来。

  研究员想都没想的回答道:“绝不可能。像这种有奇特属性的石料或者木料,只要现世必定会引起轩然大波。古时候假如普通人发现这么一个奇特的物品,一般都会冠以祥瑞或者其他的说法,然后进献给皇家以求荣华富贵。而皇家在得知有这种物品之后,那就更会宣扬,毕竟物以稀为贵嘛。所以从哪以后,这些东西基本上就不会再民间出现了。普通人得到这种东西,可能不是命好,是要被灭门的血光之灾。”

  “从现在的文字(杜阳杂编)记载,金香玉最早出现应该是唐代中期。唐肃宗曾赐里辅国‘辟邪香玉’,香气可闻数百步,据现代推测应该就是金香玉。所以可以肯定,最早出现金香玉的时期应该是唐代中期,仿佛也印证了这一层的唐代佛像。”

  “那有没有民间传说?”王攀发现刚才研究员说了很多民间传说,文字记载虽然可以算作佐证。但是他一路的经历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那就是有的民间传说并非空穴来风。所以他才有了此问,或许从民间传说还有其他的线索。

  “有,古董圈流传着有人在汉墓中曾经发现过芳香犹存的玉石,只不过是不是金香玉不好说。还有就是先秦时期,秦国公主曾经佩戴过此种玉石。另外就是夸父追日的神话了,也曾经有过金香玉的出现。但是这些都没有史料佐证,或者考古报告支持,都无法分辨真假。”研究员如数家珍的讲了一遍。

  王攀感觉这次这些研究员真的是宝贝,他们没有变成灵体之前,只能在研究中心进行研究工作。而变成了灵体之后直接跟着他一起实地进行考察,这就大大缩短了他们见实物的时间。得到的资料也都是一手资料,对于他们判断分别就显得更为迅速。

  同时也弥补了王攀对于各种其他事物的不解,有了这群灵体的文化、知识的补充,他简直可以横行于世了。俗话说的好,学好物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他现在带着一群这类天才,他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有了研究员的科普,现在这座宝塔基本可以确定和唐代的关系更为紧密。和楼兰古国的关系却越来越远,方法也根本没有楼兰古国什么事情,唯一相连的可能就只有之前墓室的壁画了。看来等之后有时间肯定要把墓室发掘出来,才能解释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景象了。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先下去吧!不过下去之前高强把这里的情况你上去汇报一下,我们在

  高强闻言回过神来,点了点头,就顺着绳索爬了上去。

  研究员继续提醒道:“攀哥,如果真像我们推测的一样,这里修建于唐代,这些石碑是一个个朝代流传下来的,那恐怕这里并不是塔那么简单。这些修建用的材料,和这块空白石碑的造型款式,都可以证明这里是皇家作品。那……”

  王攀听到研究员的提醒,自然也明白了意思。如果说这里在唐代经过了唐朝人的修缮,那之前留下碑文的恐怕也不会是普通人。那究竟是什么样的地方可以让这些古人一代一代的维护修缮。

  这里到底有什么样的秘密,可以让每朝每代的皇家都依循古迹。把自己的事迹刻在上个朝代的石碑之上,同时留下一块空白石碑,等待后世的书写。而且为什么在唐代的时候会断代呢?

  如果说国力,那宋代的国力并不弱。从金钱的角度来讲,宋代巅峰时期不比唐代巅峰时期弱,石质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为什么宋代没有在这里继续留下碑文,难道说宋代的皇族就没有发现这里的秘密吗?

  提起宋代,也是我华夏历史上不能忽略的时期。但同时也出现了重文轻武的国情,但也是科举制度最为完善的时期。在宋代寒门子弟得以入仕为官,文官体系高度发达,但也导致了军事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