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渊钰那句充满了帝王魄力的“准了”,一锤定音,为“军工格物科”的建立,扫清了最后一道障碍。
当晚,一道绝密的旨意,便悄然送抵了皇家理工学堂。
墨林在接到这份任命时,激动得浑身颤抖,他紧紧握着那份任命书,仿佛握住的不是圣旨,而是整个帝国的未来。
他知道,自己和这所刚刚萌芽的学堂,即将肩负起为这头东方雄狮,铸造最锋利獠牙的神圣之责!
然而,密令虽下,一个现实的问题却摆在眼前——费迪南的使团,还在京城的驿馆之内,如热锅上的蚂蚁,焦急地等待着答复。
若直接回绝,恐会激怒这个实力未知的西方帝国;若拖延不见,又显得南渊王朝心虚胆怯。
御书房内,南渊钰看着苏晓晓,问道:“晓晓,此事,你看该如何应对?”
苏晓晓的眼中,却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她微笑道:“陛下,他们想用刀枪来试探我们的斤两,那我们就用笔墨来称一称他们的分量。既然他们想探我们的底,我们又何妨让他们看一看,我们未来的底蕴?有时,思想的强大,比刀剑的锋利,更让人感到敬畏。”
……
三日后,当费迪南一行,在礼部官员的陪同下,再次被“邀请”,心中正七上八下地猜测着那位神秘的皇后是否终于松口之时,他们却被带到了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地方——国子监内的“明伦堂”。
这里,正举办着一场由翰林院与国子监联合发起的“东西方奇物鉴赏与学术交流会”。
当他们走进那座古朴庄严、充满了浓厚书香与理性气息的大堂时,瞬间便愣住了。
他们发现,自己要面对的,并非是那些老谋深算、不苟言笑的朝廷大员,而是一群平均年龄不过二十余岁,个个身穿青色儒衫,气质温文尔雅的年轻翰林和博士!
这些年轻人的眼神之中,没有丝毫官场上的圆滑,却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一种求真务实的、明亮的理性光芒。
而在他们身旁,还特设了两个锦墩,坐着两位粉雕玉琢、神情专注的童子,正是被接入宫中教养的“启文童侯”苏承祖与“启武童侯”苏耀宗,他们是作为“特邀嘉宾”前来旁听的。
“费迪南使者,远道而来,本官有失远迎。”
主持这场交流会的翰林院新晋侍讲学士——林文轩,用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对着费迪南,行了一个标准的平辈之礼。
“陛下与皇后娘娘,近日国事繁忙,无暇分身。特命我等翰林院同仁,与诸位西海才俊,共同鉴赏奇物,交流学问,以增进两国之友谊。”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给了对方面子,又巧妙地将这场国与国的博弈,轻描淡写地,定性为了一场“非官方”的“学术”活动,瞬间便掌握了主动权。
费迪南看着眼前这群在他看来不过是些“黄口小儿”的书生,心中闪过一丝轻视,但还是保持着贵族的礼貌,微笑着应下。
然而,接下来的“交流会”,却让他,和他带来的那些自诩见多识广的“青年才俊”们,经历了一场,他们此生都无法忘怀的,“文化”与“认知”的降维打击!
当一名泰西斯才俊,得意洋洋地,在特设的黑木板上,用白石笔画出了一个极为复杂的几何图形,并以此来论证他们国家高超的“几何学”与“航海术”时。
林文轩只是微笑着,待他说完,才从容地走上前,在旁边画出了一条平滑优美的曲线。
他提问道:“先生的图形固然精巧,但它描述的是永恒不变的‘静’。而我画的这条线,却可以用来描述从飞鸟投石的轨迹,到潮汐涨落的规律。不知贵国的学问,是否已开始探究,这‘动’之中的奥秘?”
这轻飘飘的一句话,瞬间让那名才俊,连同他画出的那副复杂图形,都显得僵硬而死板。
当另一名使者,骄傲地拿出了一块据说是能解百毒的“三头蛇胆结石”,来展示他们国家昌明的“炼金术”与“草药学”时。
一名国子监的年轻博士,只是从容不迫地,引用着《皇家内库·杂症集解》的理论,点评道:“此物性烈如火,乃大热大毒之物,以之攻毒,确有奇效。然其必伤肝肾,若无寒性之辅药,如‘雪顶甘草’‘空谷幽兰’等物相佐,并以精确的配比进行调和,那么解毒之时,亦是毙命之刻。不知贵国用药,可有‘君臣佐使、阴阳调和’之体系学说?”
这番话,直接将对方的“材料学”,与南渊已经形成的完整“药理体系”,进行了无情的对比!
最后,当费迪南本人,试图用他那最引以为傲的“泰西斯帝国环球航海史”,大谈特谈他们如何探索未知世界,来挽回颜面时。
林文轩,只是平静地,对着身后的侍从点了点头。
两名侍从缓步上前,将一幅巨大的、卷起来的画轴,在所有人面前,缓缓展开!
——《坤舆万国全图》!
当那片蔚蓝色的海洋,当七大洲五大洋那清晰的、前所未见的宏大轮廓,以一种无可辩驳的、碾压性的姿态,展现在所有西海异客面前时!
“哇!原来我们的世界是这样的!”苏耀宗的童言稚语,如同最清脆的巴掌,扇在了每一个泰西斯人的脸上。
整个大堂,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费迪南和他所有的随从,都如同被施了石化术,僵在原地!
他们看着那幅图,呼吸都停滞了。
他们那建立在“地平说”与“未知世界探索先驱”之上的所有骄傲与优越感,在这一刻,被彻底击碎,轰然崩塌!
他们如同井底之蛙,第一次,真正看到了那片,他们从未想象过的,广阔无垠的星辰大海!
……
当夜,驿馆之内。
费迪南在烛火下,用一种充满了敬畏与一丝无法掩饰的挫败感的笔触,向远在万里之外的泰西斯帝国皇帝,写下了他此行的第一份正式报告。
信的结尾,他这样写道:
“尊敬的陛下,关于那个东方帝国的皇后……或许,我们都错了。”
“她所拥有的,并非是某种可以被交易或掠夺的‘秘密’武器。”
“她所拥有的,是一种……我们暂时还无法理解,也无法抗衡的,全新的文明体系!”
“她甚至无需亲自出面,她所培养出的那些年轻的学者们,便已拥有了足以俯瞰我们的知识与世界观。他们的可怕之处,不在于他们知道什么,而在于,他们在用一种我们前所未闻的方式去思考这个世界!与之为敌,或许,并非明智之举。我恳请陛下,在我们真正理解这个国家之前,当以最真诚的态度,去学习,去交流,去与之共存。”
一场由苏晓晓在幕后策划的,“文化反向输出”的外交大戏,在这一刻,取得了远超预期的、完美的成功!
它不仅为南渊王朝,争取到了最为宝贵的和平发展时间。
更为这个古老的帝国,赢得了一份,来自另一个强大文明的,前所未有的尊重!
当晚,一道绝密的旨意,便悄然送抵了皇家理工学堂。
墨林在接到这份任命时,激动得浑身颤抖,他紧紧握着那份任命书,仿佛握住的不是圣旨,而是整个帝国的未来。
他知道,自己和这所刚刚萌芽的学堂,即将肩负起为这头东方雄狮,铸造最锋利獠牙的神圣之责!
然而,密令虽下,一个现实的问题却摆在眼前——费迪南的使团,还在京城的驿馆之内,如热锅上的蚂蚁,焦急地等待着答复。
若直接回绝,恐会激怒这个实力未知的西方帝国;若拖延不见,又显得南渊王朝心虚胆怯。
御书房内,南渊钰看着苏晓晓,问道:“晓晓,此事,你看该如何应对?”
苏晓晓的眼中,却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她微笑道:“陛下,他们想用刀枪来试探我们的斤两,那我们就用笔墨来称一称他们的分量。既然他们想探我们的底,我们又何妨让他们看一看,我们未来的底蕴?有时,思想的强大,比刀剑的锋利,更让人感到敬畏。”
……
三日后,当费迪南一行,在礼部官员的陪同下,再次被“邀请”,心中正七上八下地猜测着那位神秘的皇后是否终于松口之时,他们却被带到了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地方——国子监内的“明伦堂”。
这里,正举办着一场由翰林院与国子监联合发起的“东西方奇物鉴赏与学术交流会”。
当他们走进那座古朴庄严、充满了浓厚书香与理性气息的大堂时,瞬间便愣住了。
他们发现,自己要面对的,并非是那些老谋深算、不苟言笑的朝廷大员,而是一群平均年龄不过二十余岁,个个身穿青色儒衫,气质温文尔雅的年轻翰林和博士!
这些年轻人的眼神之中,没有丝毫官场上的圆滑,却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一种求真务实的、明亮的理性光芒。
而在他们身旁,还特设了两个锦墩,坐着两位粉雕玉琢、神情专注的童子,正是被接入宫中教养的“启文童侯”苏承祖与“启武童侯”苏耀宗,他们是作为“特邀嘉宾”前来旁听的。
“费迪南使者,远道而来,本官有失远迎。”
主持这场交流会的翰林院新晋侍讲学士——林文轩,用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对着费迪南,行了一个标准的平辈之礼。
“陛下与皇后娘娘,近日国事繁忙,无暇分身。特命我等翰林院同仁,与诸位西海才俊,共同鉴赏奇物,交流学问,以增进两国之友谊。”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给了对方面子,又巧妙地将这场国与国的博弈,轻描淡写地,定性为了一场“非官方”的“学术”活动,瞬间便掌握了主动权。
费迪南看着眼前这群在他看来不过是些“黄口小儿”的书生,心中闪过一丝轻视,但还是保持着贵族的礼貌,微笑着应下。
然而,接下来的“交流会”,却让他,和他带来的那些自诩见多识广的“青年才俊”们,经历了一场,他们此生都无法忘怀的,“文化”与“认知”的降维打击!
当一名泰西斯才俊,得意洋洋地,在特设的黑木板上,用白石笔画出了一个极为复杂的几何图形,并以此来论证他们国家高超的“几何学”与“航海术”时。
林文轩只是微笑着,待他说完,才从容地走上前,在旁边画出了一条平滑优美的曲线。
他提问道:“先生的图形固然精巧,但它描述的是永恒不变的‘静’。而我画的这条线,却可以用来描述从飞鸟投石的轨迹,到潮汐涨落的规律。不知贵国的学问,是否已开始探究,这‘动’之中的奥秘?”
这轻飘飘的一句话,瞬间让那名才俊,连同他画出的那副复杂图形,都显得僵硬而死板。
当另一名使者,骄傲地拿出了一块据说是能解百毒的“三头蛇胆结石”,来展示他们国家昌明的“炼金术”与“草药学”时。
一名国子监的年轻博士,只是从容不迫地,引用着《皇家内库·杂症集解》的理论,点评道:“此物性烈如火,乃大热大毒之物,以之攻毒,确有奇效。然其必伤肝肾,若无寒性之辅药,如‘雪顶甘草’‘空谷幽兰’等物相佐,并以精确的配比进行调和,那么解毒之时,亦是毙命之刻。不知贵国用药,可有‘君臣佐使、阴阳调和’之体系学说?”
这番话,直接将对方的“材料学”,与南渊已经形成的完整“药理体系”,进行了无情的对比!
最后,当费迪南本人,试图用他那最引以为傲的“泰西斯帝国环球航海史”,大谈特谈他们如何探索未知世界,来挽回颜面时。
林文轩,只是平静地,对着身后的侍从点了点头。
两名侍从缓步上前,将一幅巨大的、卷起来的画轴,在所有人面前,缓缓展开!
——《坤舆万国全图》!
当那片蔚蓝色的海洋,当七大洲五大洋那清晰的、前所未见的宏大轮廓,以一种无可辩驳的、碾压性的姿态,展现在所有西海异客面前时!
“哇!原来我们的世界是这样的!”苏耀宗的童言稚语,如同最清脆的巴掌,扇在了每一个泰西斯人的脸上。
整个大堂,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费迪南和他所有的随从,都如同被施了石化术,僵在原地!
他们看着那幅图,呼吸都停滞了。
他们那建立在“地平说”与“未知世界探索先驱”之上的所有骄傲与优越感,在这一刻,被彻底击碎,轰然崩塌!
他们如同井底之蛙,第一次,真正看到了那片,他们从未想象过的,广阔无垠的星辰大海!
……
当夜,驿馆之内。
费迪南在烛火下,用一种充满了敬畏与一丝无法掩饰的挫败感的笔触,向远在万里之外的泰西斯帝国皇帝,写下了他此行的第一份正式报告。
信的结尾,他这样写道:
“尊敬的陛下,关于那个东方帝国的皇后……或许,我们都错了。”
“她所拥有的,并非是某种可以被交易或掠夺的‘秘密’武器。”
“她所拥有的,是一种……我们暂时还无法理解,也无法抗衡的,全新的文明体系!”
“她甚至无需亲自出面,她所培养出的那些年轻的学者们,便已拥有了足以俯瞰我们的知识与世界观。他们的可怕之处,不在于他们知道什么,而在于,他们在用一种我们前所未闻的方式去思考这个世界!与之为敌,或许,并非明智之举。我恳请陛下,在我们真正理解这个国家之前,当以最真诚的态度,去学习,去交流,去与之共存。”
一场由苏晓晓在幕后策划的,“文化反向输出”的外交大戏,在这一刻,取得了远超预期的、完美的成功!
它不仅为南渊王朝,争取到了最为宝贵的和平发展时间。
更为这个古老的帝国,赢得了一份,来自另一个强大文明的,前所未有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