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乞丐皇帝52-《历史直播间:随机创死一位老祖宗》

  “朕就说,既然后世人普遍使用纸而淘汰了竹简,那么这其中也一定会有相应的防丢失的办法!果然不出朕所料!!”

  嬴政很高兴,这样一来,竹简就能彻底被替换掉了!

  竹简笨重,果然还是不如纸张好用啊!

  公子将闾疑惑地问嬴政:“大人,难道我们不是更应该关注空印案吗?”

  嬴政道:“那你觉得这件事应该怎么解决呢?运输路上粮食的损耗是必然的,如果你是运粮的官员,你会怎么做呢?”

  不用空印账册,那就只能将这些损耗如实上报,如此一来,又会与明太祖分毫不差的要求相悖,这.......

  “空印要更好用吗,对不对?”嬴政接着问道。

  “是啊!是啊!”

  “若我是这运粮官,在这般苛刻的要求之下,也会选择使用更加方便的空印账册的。”

  不等公子将闾说话,大臣们率先议论纷纷,转头看看自家陛下,满意点头,果然还得是自家陛下啊!

  就算是陛下制定的法律有些也很严苛,但是陛下不会无理取闹!

  要他们说,朱元璋这就是在难为臣子,还分毫不差(阴阳怪气.jpg)!怎么,难道路上的损耗还要臣子们自己掏腰包补全不成?

  洪武年间。

  朱元璋也没想到,天幕上的大部分人对空印案的结果竟然是不满意的。

  为什么?空印会给贪污提供便利这是事实,自己下大力气整顿贪腐,难道还做错了不成!

  朱元璋有点伤心,觉得自己的苦心没有被后人们理解。

  所有看到天幕的官员们都在心中默默的感谢郑士利和郑士元这对兄弟。

  好人啊!勇士啊!

  苍天明鉴!

  他们是真的没有借着空印账册贪赃枉法啊!

  可能、大概是起过这么一点小心思(比划.jpg),但是就像天幕上说的那样,就算是空印账册的制作也很严谨,他们暂时还没有找到借此贪污的办法啊!

  他们真的是冤枉的啊!

  陛下怎么就不能体谅一下我们呢?运粮怎么可能没有损耗啊!

  马皇后也没想到这桩空印案最终会是这样的一个结局,听到了天幕上说到的空印案的起因,就算是马皇后也不好偏袒朱元璋说他做的是对的。

  “重八!你!唉!”马皇后欲言又止,看看跟自家丈夫严肃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治理贪腐没有问题,提出的要求不合理那就是朱元璋的问题了啊!

  “友友们说的很对,在空印案发生时候,确实是没有人借着这个贪污的,很多臣子也确实比较无辜。”

  “这个事情看似没有危害,实际上就相当于是明朝的臣子们联合起来篡改财务报表,是一种很严重的渎职行为。”

  “这么一来,朱元璋下这么狠的手,也就情有可原。”

  “但是up主也要为这些被治罪的臣子们说句公道话,空印案的起因还是老朱的要求太过不合理,所以空印案的发生,明朝的君臣都有责任。”

  “若是老朱没有要求分毫不差,而是将路上损耗的粮食做了一个大概的估算,或者是承认这种损耗,并允许这些数据明确呈现在账目上,空印案可能也就不会发生了。”

  “只不过就像是清朝的火耗一样,一旦这种损耗放在了明面上,想来也会有人钻空子贪污的。”

  “空印案在民间的反响其实并不好,对于百姓们来说,很多好官也被稀里糊涂的杀掉了,而且这么大规模的惩治臣子,也让百姓们开始害怕朱元璋,因为这种事儿,可不像是一个明君能做出来的!”

  “空印案的发生,也反映了明初君臣之间矛盾,朱元璋是一个对臣子们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的皇帝,从君臣关系来看,他可称得上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孤家寡人。”

  “而朱元璋的警惕和担忧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明朝的贪腐情况确实非常严重,官员们都在想方设法的薅大明的羊毛。”

  “本是贫苦百姓出身的开国功臣们,也迅速的被荣华富贵腐朽,屠龙者终成恶龙,他们迅速变成了当初自己厌恶万分的那种人。”

  “他们纵容自己的亲朋好友欺压百姓、鱼肉乡里、横行霸道、兼并土地,甚至还时常出现人命官司。”

  “老朱的眼皮子底下更是层出不穷,空印案的出现,并没有遏制住官员们的贪腐,反而让官员们的贪腐行动,变的更加花样百出。”

  “很快,便爆发了第二桩贪腐案,这便是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

  “与空印案不同,郭桓案,是彻彻底底的贪污腐败案件。”

  “早在明朝建立之初,功臣勋贵们便展现了自己的强势态度。”

  “另一方面,元末的起义军大部分都是穷苦农民,元末长期的战乱,并没有消耗掉元朝的豪强地主和世家大族。”

  “我们之前讲明朝建立说的很清楚,朱元璋都是在打掉了其他起义军之后,才与元朝决一死战的。”

  “这些地主豪强们背靠元朝,完全没必要反元,一直在元朝舒舒服服的过活,元朝真正灭亡没多久,明朝就建立了,这些人的底蕴还在,只不过是换了一个朝代而已。”

  “对这些人来说,换个朝代完全没有影响,只要自己能够与新朝代的官员们搭上线,还不是活得跟元朝没区别。”

  “贪官污吏们与地主豪强相互勾结,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势力,威胁皇权,其中,掌管钱粮的户部,更是地主豪强们重点贿赂和拉拢的目标。”

  “洪武十八年,余敏和丁廷举两位御史上书给朱元璋,状告户部右侍郎郭桓和按察司官员李彧、赵全德等人借职务之便贪污官粮。”

  “朱元璋本就对贪污零容忍,这本奏折的上报,那简直就在老朱的敏感神经上跳踢踏舞。”

  “老朱二话不说就开始彻查此事。”

  “更让老朱生气的事儿来了,在查案的过程中,老朱发现,这桩案件牵扯进来的人越来越多,整个六部的官员都陷在了这张巨大的贪污关系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