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陷入短暂的沉默。
远处传来更鼓声,已是三更时分。
常遇春长叹一声,起身抱拳:"陛下厚恩,常家没齿难忘。只是..."
他犹豫片刻,"韵儿性子倔强,不知能否接受这般安排。"
张无忌微微一笑:"朕观清韵侄女虽性情刚烈,却深明大义。
明日朕会亲自召见她,说明原委。"
正说话间,殿外传来轻微脚步声。
王月敏手捧一个锦盒缓步而入,向二人行礼后轻声道:"陛下,东西取来了。"
张无忌接过锦盒,转向常遇春:"常大哥,这是朕的一点心意。"
锦盒开启,里面是一柄通体乌黑的长剑,剑鞘上缠绕着金丝龙纹,剑柄镶嵌七颗明珠,在烛光下熠熠生辉。
"这是..."常遇春瞳孔微缩。
"武安君佩剑'镇岳',"张无忌郑重道,"朕今日将它赐予常大哥,以表朕心。"
常遇春双手微颤,缓缓接过宝剑。
这柄剑不仅是无上荣耀的象征,更代表着皇帝绝对的信任。
他单膝跪地,声音哽咽:"臣...谢陛下隆恩!"
张无忌连忙扶起他:"常大哥不必如此。你我之间,何须这些虚礼?"
王月敏在一旁看得眼眶微红,轻声道:"陛下与常将军情深义重,实乃大明之福。"
"那丫头..."常遇春摇头苦笑,"自小不服输。听闻太子妃人选不是自己,不知会闹出什么风波来。"
"常将军不必忧心,"王月敏柔声道,"清韵丫头聪慧过人,定能体谅陛下的苦心。"
正说着,殿外太监高声禀报:"启禀陛下,太子殿下与常小姐在宫门外求见。"
三人闻言皆是一愣。
张无忌与常遇春对视一眼,同时露出讶异之色。
"这么晚了,他们来做什么?"常遇春皱眉道。
张无忌沉吟片刻,挥手道:"宣。"
不多时,太子张昊与常清韵并肩而入。
月光下,常清韵一袭白衣,腰间配剑,英姿飒爽不减平日。
令人意外的是,她神色平静,甚至带着淡淡笑意。
"儿臣参见父皇。"张昊行礼道。
常清韵则向张无忌和王月敏行礼后,转向自己的父亲,轻声道:"爹,女儿有事相求。"
常遇春眉头紧锁:"这么晚了,你..."
"爹,"常清韵打断他,声音清脆如铃,"女儿已知晓太子妃人选之事。"
殿内气氛顿时一凝。
张无忌暗自握紧了拳头,常遇春则紧张地看着女儿。
出乎所有人意料,常清韵微微一笑:"女儿想通了。
名分大小不过虚礼,重要的是能与太子殿下相守一生。
"她转向张无忌,郑重行礼,"陛下厚爱,赐予'平妃'之位,清韵感激不尽。"
张无忌愕然,看向张昊。
太子轻声道:"儿臣已将父皇的安排告知清韵,她...她很理解。"
常遇春眼中闪过难以置信的神色:"韵儿,你当真..."
常清韵走到父亲身边,握住他粗糙的大手:"爹,女儿不是小孩子了。
陛下待我们常家恩重如山,女儿岂能因一己私欲,让爹为难?"
她目光清澈如水,继续道:"况且,太子殿下已向女儿保证,无论名分如何,待女儿之心永不改变。"
张昊连忙点头:"正是如此。常姐姐与儿臣情投意合,这份情谊,儿臣此生不忘。"
张无忌看着眼前这对年轻人,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他长舒一口气,笑道:"好,好!常大哥,你看如何?"
常遇春望着女儿坚定的眼神,忽然哈哈大笑:"好!不愧是我常遇春的女儿!有气度!"他转向张无忌,抱拳道:"陛下,常家愿遵圣意!"
王月敏适时上前,温言道:"夜深了,不如让太子送清韵侄女回府。
陛下与常将军也好早些歇息。"
张无忌点头应允。
待年轻人离去后,他亲自执壶,为常遇春斟上最后一杯酒。
"常大哥,"他举杯道,"今日之事,多谢体谅。"
常遇春豪迈一笑,举杯相碰:"陛下言重了。老常我只有一事相求。"
"但说无妨。"
"他日韵儿若有任性之处,还望陛下多多包涵。"
常遇春眼中闪烁着慈父的光芒,"那丫头表面刚强,实则心思细腻得很。"
张无忌郑重承诺:"常大哥放心,朕必视如己出。"
两只酒杯在空中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
窗外,东方已现出微微曙光,新的一天即将开始。
殿外晨曦微露,宫墙上的琉璃瓦开始泛起金色的光泽。
张无忌站在御书房的窗前,望着远处渐渐苏醒的皇城,手指轻轻敲击着窗棂。
"陛下,太子殿下已在殿外候着了。"王月敏轻声禀报。
张无忌收回思绪,转身道:"宣。"
张昊稳步走入,行礼如仪:"儿臣参见父皇。"
"免礼。"张无忌示意儿子坐下,目光在年轻人俊朗的面庞上停留片刻,"昨夜睡得可好?"
张昊微微一愣,随即明白父亲意有所指:"回父皇,儿臣...辗转难眠。"
张无忌端起茶盏,氤氲热气模糊了他的面容:"可是为了常家丫头的事?"
"父皇明鉴。"张昊双手放在膝上,指节微微发白,"儿臣与常姐姐情谊深厚。但徐家小姐..."
"徐达之女妙云,温婉贤淑,是太子妃的不二人选。"
张无忌放下茶盏,瓷器与檀木相触,发出清脆的声响,"但朕知道,你心中更偏爱常家那倔丫头。"
张昊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慌乱:"父皇!"
张无忌摆摆手,示意他不必惊慌:"少年慕艾,人之常情。朕当年..."
他忽然停住,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罢了,往事不提。今日唤你来,是要教你一个道理。"
他站起身,从案几上取来两只一模一样的白玉茶盏,亲手斟满清茶。
"你看这两只茶盏,可有分别?"
张昊仔细端详,摇头道:"儿臣看不出。"
"正是。"张无忌将茶盏并排放置,"治国如斟茶,齐家亦如是。
徐家与常家,如同这两只茶盏,在你心中当无分轩轾。"
张昊若有所悟:"父皇的意思是..."
"徐妙云为太子妃,是朝廷权衡;常清韵为平妃,是朕对你心意的体谅。"
张无忌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但你要记住,无论是徐家还是常家,无论是正妃还是平妃,一碗水必须端平。"
窗外传来鸟雀的啼鸣,晨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张昊沉思良久,郑重行礼:"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远处传来更鼓声,已是三更时分。
常遇春长叹一声,起身抱拳:"陛下厚恩,常家没齿难忘。只是..."
他犹豫片刻,"韵儿性子倔强,不知能否接受这般安排。"
张无忌微微一笑:"朕观清韵侄女虽性情刚烈,却深明大义。
明日朕会亲自召见她,说明原委。"
正说话间,殿外传来轻微脚步声。
王月敏手捧一个锦盒缓步而入,向二人行礼后轻声道:"陛下,东西取来了。"
张无忌接过锦盒,转向常遇春:"常大哥,这是朕的一点心意。"
锦盒开启,里面是一柄通体乌黑的长剑,剑鞘上缠绕着金丝龙纹,剑柄镶嵌七颗明珠,在烛光下熠熠生辉。
"这是..."常遇春瞳孔微缩。
"武安君佩剑'镇岳',"张无忌郑重道,"朕今日将它赐予常大哥,以表朕心。"
常遇春双手微颤,缓缓接过宝剑。
这柄剑不仅是无上荣耀的象征,更代表着皇帝绝对的信任。
他单膝跪地,声音哽咽:"臣...谢陛下隆恩!"
张无忌连忙扶起他:"常大哥不必如此。你我之间,何须这些虚礼?"
王月敏在一旁看得眼眶微红,轻声道:"陛下与常将军情深义重,实乃大明之福。"
"那丫头..."常遇春摇头苦笑,"自小不服输。听闻太子妃人选不是自己,不知会闹出什么风波来。"
"常将军不必忧心,"王月敏柔声道,"清韵丫头聪慧过人,定能体谅陛下的苦心。"
正说着,殿外太监高声禀报:"启禀陛下,太子殿下与常小姐在宫门外求见。"
三人闻言皆是一愣。
张无忌与常遇春对视一眼,同时露出讶异之色。
"这么晚了,他们来做什么?"常遇春皱眉道。
张无忌沉吟片刻,挥手道:"宣。"
不多时,太子张昊与常清韵并肩而入。
月光下,常清韵一袭白衣,腰间配剑,英姿飒爽不减平日。
令人意外的是,她神色平静,甚至带着淡淡笑意。
"儿臣参见父皇。"张昊行礼道。
常清韵则向张无忌和王月敏行礼后,转向自己的父亲,轻声道:"爹,女儿有事相求。"
常遇春眉头紧锁:"这么晚了,你..."
"爹,"常清韵打断他,声音清脆如铃,"女儿已知晓太子妃人选之事。"
殿内气氛顿时一凝。
张无忌暗自握紧了拳头,常遇春则紧张地看着女儿。
出乎所有人意料,常清韵微微一笑:"女儿想通了。
名分大小不过虚礼,重要的是能与太子殿下相守一生。
"她转向张无忌,郑重行礼,"陛下厚爱,赐予'平妃'之位,清韵感激不尽。"
张无忌愕然,看向张昊。
太子轻声道:"儿臣已将父皇的安排告知清韵,她...她很理解。"
常遇春眼中闪过难以置信的神色:"韵儿,你当真..."
常清韵走到父亲身边,握住他粗糙的大手:"爹,女儿不是小孩子了。
陛下待我们常家恩重如山,女儿岂能因一己私欲,让爹为难?"
她目光清澈如水,继续道:"况且,太子殿下已向女儿保证,无论名分如何,待女儿之心永不改变。"
张昊连忙点头:"正是如此。常姐姐与儿臣情投意合,这份情谊,儿臣此生不忘。"
张无忌看着眼前这对年轻人,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他长舒一口气,笑道:"好,好!常大哥,你看如何?"
常遇春望着女儿坚定的眼神,忽然哈哈大笑:"好!不愧是我常遇春的女儿!有气度!"他转向张无忌,抱拳道:"陛下,常家愿遵圣意!"
王月敏适时上前,温言道:"夜深了,不如让太子送清韵侄女回府。
陛下与常将军也好早些歇息。"
张无忌点头应允。
待年轻人离去后,他亲自执壶,为常遇春斟上最后一杯酒。
"常大哥,"他举杯道,"今日之事,多谢体谅。"
常遇春豪迈一笑,举杯相碰:"陛下言重了。老常我只有一事相求。"
"但说无妨。"
"他日韵儿若有任性之处,还望陛下多多包涵。"
常遇春眼中闪烁着慈父的光芒,"那丫头表面刚强,实则心思细腻得很。"
张无忌郑重承诺:"常大哥放心,朕必视如己出。"
两只酒杯在空中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
窗外,东方已现出微微曙光,新的一天即将开始。
殿外晨曦微露,宫墙上的琉璃瓦开始泛起金色的光泽。
张无忌站在御书房的窗前,望着远处渐渐苏醒的皇城,手指轻轻敲击着窗棂。
"陛下,太子殿下已在殿外候着了。"王月敏轻声禀报。
张无忌收回思绪,转身道:"宣。"
张昊稳步走入,行礼如仪:"儿臣参见父皇。"
"免礼。"张无忌示意儿子坐下,目光在年轻人俊朗的面庞上停留片刻,"昨夜睡得可好?"
张昊微微一愣,随即明白父亲意有所指:"回父皇,儿臣...辗转难眠。"
张无忌端起茶盏,氤氲热气模糊了他的面容:"可是为了常家丫头的事?"
"父皇明鉴。"张昊双手放在膝上,指节微微发白,"儿臣与常姐姐情谊深厚。但徐家小姐..."
"徐达之女妙云,温婉贤淑,是太子妃的不二人选。"
张无忌放下茶盏,瓷器与檀木相触,发出清脆的声响,"但朕知道,你心中更偏爱常家那倔丫头。"
张昊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慌乱:"父皇!"
张无忌摆摆手,示意他不必惊慌:"少年慕艾,人之常情。朕当年..."
他忽然停住,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罢了,往事不提。今日唤你来,是要教你一个道理。"
他站起身,从案几上取来两只一模一样的白玉茶盏,亲手斟满清茶。
"你看这两只茶盏,可有分别?"
张昊仔细端详,摇头道:"儿臣看不出。"
"正是。"张无忌将茶盏并排放置,"治国如斟茶,齐家亦如是。
徐家与常家,如同这两只茶盏,在你心中当无分轩轾。"
张昊若有所悟:"父皇的意思是..."
"徐妙云为太子妃,是朝廷权衡;常清韵为平妃,是朕对你心意的体谅。"
张无忌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但你要记住,无论是徐家还是常家,无论是正妃还是平妃,一碗水必须端平。"
窗外传来鸟雀的啼鸣,晨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张昊沉思良久,郑重行礼:"儿臣谨记父皇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