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将计就计-《真命太子:这个皇位是我的》

  玉晋园,胜意院。

  宽敞大厅,雕梁画栋间透着几分古朴的气息。

  两侧分列十六张楠木座椅,椅背雕有祥云纹路。

  大厅的两侧各立一座高大的屏风,左侧绘着山水画卷,右侧则是飞鸟图,隐约可见几缕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落进来,为这方寸之地增添了几分清雅。

  端王坐在正位上,面容沉稳如山,双目微阖,似在深思。

  梁王,高擘、高湛、高隽、高威,坐在左侧的椅子上。

  费安远、郭清江、张太祥坐在右侧椅子上。

  因为谁都没有说话,大厅里的气氛有些压抑。

  突然,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

  “来了。”张太祥轻声说了一句。

  话音落下。

  魏继业等人,从外面走了进来。

  他们刚从皇宫出来,就遇到端王派去请他们的人,于是就到这里来了。

  端王等人与魏继业等人简单的寒暄了一下,大家落座。

  端王看着魏继业开门见山地问道:“舅舅,见皇上情形如何?”

  魏继业简单把情况介绍了一下。

  听到魏继业他们各自都交了粮食,端王,梁王心里都非常的不高兴,觉得不应该把粮食给皇上。

  因为,皇上越是焦头烂额,对他们越有利。

  魏继业轻轻叹了一口气,看了一下陆黎,闵越等人,道:“我们也不愿意交。

  可是这次的情况不一样,万一厉刚那老儿手里掌握着我们囤粮的证据。

  我们要是犟着不交,皇上要是怪罪下来,谁也承受不起。

  所以,交一点向皇上应付一下,也堵住了厉刚那老儿的嘴。

  就当是舍财免灾了。”

  “这倒也是。”

  梁王微微点了点头,然后看了一下魏继业,道:“舅舅,眼下大恒跟大魇国眼看着就要开战。

  西北方跟西狄的战争也是旷日持久的事。

  再加上大恒境内,天灾不断。

  需要粮食的地方太多了。

  你们这次交了粮食,万一以后皇上再遇到缺粮的时候,又问你们要粮怎么办?”

  “我们已经跟皇上说了,这次交上去的粮食就是我们手中仅存的了,应该不会再问我们要粮食了吧?”

  崔阔民看了一下陆黎、闵越等其他几人,眼中掩饰不住担忧。

  “那可难说。”

  梁王在旁边插嘴道:“真到了缺粮缺厉害的时候,就算你们说没有,皇上也未必相信。说不定,还会派人亲自到粮仓去查。”

  魏继业、方衡、陆黎、崔阔民、鲁封、韦仲山、闵越的脸色,瞬间变得惊慌。

  因为这种情况不是不可能。

  韦仲山看着魏继业忧心忡忡地问:“国公,皇上要是真的派人去搜查我们的粮仓,那可就糟了。”

  方衡也跟着道:“是啊,真要是查出来,可就不只是被没收,而是犯了欺君大罪,这是要抄家灭族的。”

  “国公,您赶紧想个法子啊,不能干坐着被查啊。”闵越一脸的焦急。

  鲁封想了一下,道:“不如我们趁现在皇上还没有派人查,先把那些粮食转移出去,这样就算以后皇上真的派人查也查不到。”

  “哎,这的确是个好办法。”方衡喜上眉梢。

  魏继业面沉似水,声音低沉,语速轻缓道:“咱们七家在京城囤积的粮食,并非一两斤,每家都有百万石以上。

  如此庞大的数量,怎么往外转移?

  怕是刚刚把粮食运出粮仓,就被发现了。

  反而会给咱们带来麻烦。”

  原本还在高兴的方衡,脸上顿时又愁云满雾,唉声叹气道:“早知道我们就不在京城囤那么多粮食了。”

  鲁封扭头看着魏继业,道:“国公,您赶紧拿个主意吧。”

  魏继业站起身,缓缓地走到大厅门口,看着外面,左手轻轻地捋着胡须。

  把所有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大厅里安静的,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

  片刻之后,魏继业走回到椅子前坐下,看了一下,鲁封等人道:“你们回去以后,通知所有的粮铺,从明天开始,粮食出售量减半。

  百姓没了粮食肯定会闹。

  户部官员把这个情况上报之后,皇上肯定会找我们去问情况。

  我们就告诉他手里没有粮食了,需从其他地方去运。

  皇上必定会让我们加紧运粮,以平息京城的粮荒。

  到时咱们就找大量的马车,假装要去外地运粮,趁机把咱们粮仓里的那些粮食运出去。

  之后再少量的运一些回来,这样就能够在皇上的眼皮子底下,堂而皇之地把粮运出去了。”

  “好计策!”

  陆黎听完之后,笑颜逐开,在椅子扶手上一拍,竖起大拇指道:“到底还是国公,足智多谋啊,佩服,佩服。”

  方衡、崔阔民、鲁封、韦仲山、闵越也争相吹捧。

  魏继业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轻轻地摆了摆手,道:“诸位大人过奖了,老夫年事已高,以后有事还得靠你们来主持大局。”

  鲁封奉承道:“国公正当壮年,我等以后在朝上,还得仰仗国公出谋划策,何来言老啊。”

  韦仲山想了一下,看着魏继业道:“国公,咱们赶着那么多的马车出城,守城的要检查怎么办?”

  魏继业微微一笑,道:“这还不好办吗,到时咱们向皇上说,为了避免沿途通关过府检查耽搁时间,请他颁一道奉旨运粮的圣旨。

  有了圣旨在手,谁还敢检查我们的马车。”

  韦仲山脸上重新现出笑容,道:“到底还是国公,果然比我们想的要周全。”

  端王看了一下梁王,高擘等人,也都会心地笑了起来。

  西北有西狄军袭扰边关,北境跟大魇国的战争也即将发生。

  京城要是再因粮荒而发生骚乱。

  皇上必然方寸大乱,到时他们就可从中取事。

  魏继业等人还得回去安排把粮食运到户部去,没有在这里多待,稍坐片刻便回去了。

  没一会,费远安,张太祥,郭清江以有公务要处理走了。

  寿苑宫。

  高悠刚进门,就看到赵卓站在大厅门口,神情有些无奈。

  看到高悠回来了,赵卓急步迎上前,声音中带着几分沮丧:“王爷,甲仗库的库使说,近期军需物资紧张,甲仗库里的弓箭必须先提供给前方。

  所以属下没能拿到弓箭。”

  “这个情况我已经知道了。”

  高悠走进大厅坐下,道:“现在前方的战事比较紧张,工部的工匠赶制不过来,咱们这先缓一缓,等以后再说。”

  “要不属下去找外面的铁匠铺定制?”赵卓道。

  高悠想了一下,道:“也行,回头你派人去铁匠铺问问,要是行就定制。”

  高悠其实并没有报希望。

  因为工部现在非常缺铁,肯定会到处收集,估计铁匠铺的铁应该全给工部拿走了。

  “是。”

  高悠没有看到袁战,问:“袁战呢?”

  “在百锦园指点大家武艺。”

  高悠来到百锦园,看到袁战正在为侍卫们演示武艺,动作利落,气势如虹。

  高悠走近,袁战察觉到他的到来,停下动作,转身行礼:“王爷。”

  高悠点了点头,目光扫过侍卫们,声音低沉而有力问袁战:“他们训练得怎么样?”

  “大家都练得很认真。”袁战看着众侍卫。

  高悠点了点头,对侍卫们道:“你们要好好跟袁教师学,以后遇到事情才能少受伤或不受伤。”

  侍卫道:“王爷放心,属下等一定会认真跟袁教师学。”

  “行了,我跟袁教师说几句话,你们先休息一下。”

  侍卫们散开,各自休息。

  “王爷可是有事吩咐小人?”袁战问。

  “没有,没有。”

  高悠摆了摆手,道:“就是想跟你说一下,甲仗库那边没有弓箭了,暂时教不了他们射箭。

  你就先教他们武艺,等有了弓箭再教他们。”

  “是。”

  高悠跟袁战说了两句话便走了。

  一个时辰后。

  养明殿。

  殿中放满了架子,每个架子上面都摆放着一些坛坛罐罐。

  高悠已经换了一身白色素布短衣,手里拿着一把小铲子,正在往一个罐子里填刚刚让人挖来的黑土。

  高悠做得很认真,动作也很轻缓。

  阳光透过窗棂,投射在他冷峻的脸庞上,显得格外的深邃。

  就在这时。

  赵卓推门而入,语速很急促道:“王爷,费远安派人送来一封信。”

  高悠抬眼望向赵卓,把铲子放在旁边,拍了拍手上的土,把信接了过去。

  信封口是封好的,而且浆糊都还没有干,应该是刚写完就让人送来了。

  高悠把信封撕开,将信拿出来,快速扫视了内容。

  信中,费安远把魏继业等人想在京城制造粮荒,偷偷转移粮食的计划,详细地说了一下。

  “魏继业这个老贼,居然想在京城制造粮荒!”

  高悠低声喃喃,眼中寒光闪动。

  想了一下,他将信折好,握在手中,对赵卓道:“让人把马车备好。”

  “是。”

  高悠回去换了身衣服,坐马车到了皇宫。

  皇上正在御书房里看奏折。

  守在外面的太监进来报告道:“陛下,永安王爷来了。”

  皇上知道他肯定有事,把奏折放下,道:“让他进来。”

  太监出去没一会,高悠匆匆进来,皇上摆手让李富等贴身之人也出去了。

  “有什么事?”皇上看着高悠问。

  高悠将信递上,声音低沉:“父皇,费远安派人给我送来的信。

  信中说魏继业等人担心您派人去搜他们的粮创,准备在京城故意制造粮荒,然后以运粮为名,把囤的粮食运出京城。”

  皇上接过信。

  仔细看过之后,脸色逐渐变得阴郁,手微微颤抖,眼中怒火熊熊燃烧道:“这些胆大包天的逆贼,为了私利,居然想在京城搞事!”

  高悠看到皇上怒不可遏的表情,声音平静而坚定:“父皇不用动怒。

  他们这种行为虽然的确让人愤怒,但是也给父皇提供了一个名正言顺,收回他们手中的权力,彻底瓦解他们几家势力的机会。”

  皇上深吸一口气,强压下怒火,眼神变得冷静:“你是不是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

  高悠上前一步,声音低沉道:“父皇,咱们可以将计就计,今天暂缓实施咱们的计划,让他们先把粮慌计划实施。

  等他们的粮荒制造起来,您再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问他们。

  等他们当着大家的的面,说出没有粮食,需要到外地去运粮食的时候。

  再让厉相出来参奏他们,然后您立刻派人去核查。

  这样一来,罪证确凿,父皇可把他们所有的财产、粮食全部充公没收。

  至于他们的性命,可以暂时留着。

  父皇可以说,看在他们祖辈功勋的份上,免他们一死,牢禁一年后,发配边疆。”

  皇上缓缓地起身,从龙书案后面出来,走到窗户前,沉思了一会,问:“为何要牢禁一年再发配?”

  以往朝廷官员犯罪被发配,都是立刻就押送离开。

  皇上不明白,为什么要先关他们一年。

  高悠微微一笑,道:“因为这一年,是用来稳住跟他们有关系的那些人,给我们彻底铲除他们的时间。”

  “说详细点。”

  皇上有些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因为他想彻底根除他们的势力已经很久了。

  高悠逻辑清晰,不慌不忙道:“一年时间,说短不短,但说长也不长。

  咬咬牙,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魏继业他们即使想要跟朝廷对抗,也肯定会让他们手下那些人,在这一年里安分守己。

  要不然,首先死的就是他们。

  然后,父皇再给跟他们有关系的,那些在各地为官的人,各下一道圣旨。

  就说念他们为官多年对朝廷有功,且人在外地,没有参与魏继业等人的计划,所以不追究他们的责任,让他们继续坚守本职,非宣召,不得擅离职守。

  这样一来,不仅他们手下那些人不会轻易造反。

  而且,由此还可能在他们内部产生分化。

  毕竟,那些人依附他们的人,也只不过是看中了他们背后的势力,可以助他们青云直上,飞黄腾达。

  现在他们一倒,那些人未必还会效忠他们。

  真正死忠于他们的,可能就只有他们家族的那些人。

  而这些人也不会看着,整个家族的人都被杀,因此也肯定会等魏继业等人全部被押送出京的时候,把他们抢回去之后,再行起事。

  这样,我们就拥有了一年的缓冲时间,用于各个击破,铲除他们。

  比如,对那些摇摆不定的墙头草,父皇可以采用拉拢,安抚的方式,把他们先拉到我们这边来,等以后再慢慢找机会除掉他们。

  对于那些死忠于他们的人,尤其是掌握兵权的人,找准时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将他们除掉

  如此,既可以铲除掉一些危害朝廷的势力,又不会引起太大的动荡,影响到边疆的战事。”

  皇上听完,看着高悠,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道:“好计划,就依你所说,今日暂缓执行计划。

  等他们把动静闹起来之后,再给他们雷霆一击。”

  见皇上采纳了自己的意见,高悠很高兴,又跟皇上说了几句话,就告辞走了。

  “宣厉刚来见朕。”皇上对传旨太监道。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