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说出那句“狗东西”后,素来沉稳的刘然,胸腔内竟不由升腾起一丝带着荒诞的愤怒。
他强迫自己移开的目光,不再去看那老妪投入的信仰的“功德箱”,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投向那高踞须弥座上的金甲神祇,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
神像巍峨,金箔在无数烛火与香火映照下,好似极为神圣。那怒目圆睁的铜铃巨眼,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邪祟,那高擎的雷鞭,似乎随时要降下神罚,涤荡人间不洁。
“诛灭奸邪?”刘然心底冷笑一声。
这满殿披着道袍的豺狼,诛的又是哪门子的奸?灭的又是哪门子的邪?”
就在这时,庭院中央石台的方向,又爆发出一阵更为狂热的喧嚣。那身着华丽八卦道袍、头戴芙蓉冠的中年道士,此刻红光满面,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煽动人心的亢奋,开始了新一轮的“神威展示”。
“……诸位福主,神霄法脉,恩泽广被!天尊座下,更有诸天护法神将,威灵显赫!今日,玄天观特开方便法门,请得诸位护法神将法相金身,福主若有慧根,可请回府邸,镇宅安神,驱邪避煞,保阖家康泰,福运绵长!”
道士挥动玉柄麈尾,身后数名道童小心翼翼地捧出几尊尺余高的木雕神像。神像或狰狞,或威严,或飘逸,无不彩绘鲜艳,描金点翠,流光溢彩。
“此乃值年太岁殷元帅,掌管流年吉凶,请之供奉,可保一年顺遂,逢凶化吉!”
“此乃王灵官,纠察三界,专司镇宅伏魔,邪祟辟易!”
“此乃六丁六甲神将,护佑家宅,保出入平安……”
道士口若悬河,将每尊神像的“神力”吹得天花乱坠,引得簇拥的富商巨贾、显贵命妇们眼中异彩连连,仿佛请回一尊,便能立地成仙,百无禁忌。介绍时,道士的眼神精准地在人群中扫视,如同鹰隼锁定猎物,每一个停顿都暗示着“香火”的多寡决定了神像的“灵验”程度。
唯有介绍到一尊神像时,他的话语异常简洁,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谨慎。那神像身着边军制式的残破皮甲,面容粗犷,眼神刚毅,一手扶刀,一手拄着一面残破的军旗,虽也是木雕彩绘,却隐隐透出一股风沙磨砺出的铁血之气。
道士简言说道:“此乃刘指挥使,为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所庇护。”
然而根本无需道士赘言,大家如何不知道这被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所庇护是谁。这些时日,整个汴京都在传颂着西北边军那位“刘指挥使”的传闻,率千人弓箭手硬撼党项数万大军,立下自开朝以来,对党项最辉煌的战果。
随着这简短的介绍,信徒们短暂的寂静后,是更甚于之前的狂热。
“我请!我请刘指挥使!”
“道长,请价几何?赵某愿捐!”
“有这被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所庇护的刘指挥使,我商队定能平安!”
“捐!给我家小儿请一尊,我那小儿文不成,武不就,我得供奉一尊刘指挥使,让他好好学学!”
富商们在这尊“刘指挥使”的神像出现后,纷纷争先恐后地报价,各式银钱、布帛、甚至地契的字眼在他们嘴里喊出。
这引起的站在一块的普通信徒们,从一开始的不在意变成了最后同样的盲目。
但在这片看似自发的狂热信徒中,刘然眉头不由一挑,从战场厮杀锤炼出的本能,令他的目光穿透鼎沸的人声和弥漫的烟雾,下意识落在几个特定的身影上。
那是一位身着上等绸缎,身材肥胖的商贾,他喊价的声音极为洪亮,但眼神里却无一丝狂热,反而在报价的间隙,不易察觉地与旁边另一位衣着同样光鲜的商人商交换了一个眼色,那眼色中带着一种心照不宣的催促。
而那另外一名同样衣着华丽的商贾,同样加入了出价之中。
此外,还有一位应来自西北,脸上带着风霜,眼神却异常精明商人,同样加入了这场狂热之中。
他并未急于报价,而是等到气氛稍缓,才用一种带着西北口音刻意显得“质朴”的语调大声道:“刘指挥使乃我西北之人!我虽是个粗人,也知忠义!这像,我请定了!捐五百贯!”
他话语中刻意强调的“西北人”、“忠义”,如同投石入水,瞬间激起周围一片附和与更高的报价浪潮。
而他喊出“五百贯”时,目光却飞快地扫过远处一名长相贵气的,似乎在确认什么。
还有一个看似低调,衣着却用料考究的中年人,一直混在人群中,并未高声叫嚷。
但当报价声浪稍低,似乎要冷场时,他便恰到好处地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听闻刘指挥使年不过二十,且立下这等宣扬大宋威名之事迹,鄙人愿添些香火,三百贯。”
他话语平淡,却精准地将宣扬大宋威名与供奉刘指挥使直接挂钩。
此言一出,立刻引来周围一片“正是此理”、“吾辈当效仿”的应和,气氛再次被推向高潮。
这些人的表现,在刘然眼中,与那些真正被气氛感染、或因个人祈愿而激动的信徒格外不同。
他们的狂热带着一种刻意,仿佛在共同演绎一场排练好的戏码。
他们的眼神深处,藏着的不是对神像的敬畏,而是一种完成任务的急切与衡量。他们的报价,也并非纯粹出自“虔诚”或攀比,更像是在抬轿子,在造势,要将这尊“刘指挥使”神像的名望抬的更高,在信徒和民众之中更为流传!
他们在给这尊神像“添火”。
刘然静静地看着,眼神却愈发深邃冰冷。
这玄天观里的水,比他想象的更深,更浊,知晓后世宣传的手段,他可太明白了,这背后牵动的,可远不止香火钱财那么简单。
就在这刻意营造的狂热攀比达到顶峰,那几个富商眼神交汇,似乎准备再推波助澜一把时。
刘然忽笑了一声。
这些个狗杂种,既然想搞事,那他不过只是一介武人,又怕个鸟!
想清楚之后,刘然动了。
他没有挤上前,只是微微向前踏出半步。
然后,一个声音不高,却如同裂帛般清晰、冷硬地穿透了所有的喧嚣:
“五万贯。”
“……”
本喧嚣的庭院,在这一刻,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巨手扼住了喉咙。
鼎沸的人声戛然而止,无数张面孔,带着惊愕、怀疑、茫然,齐刷刷地转向声音的来源。
那里站在角落,穿着粗布靛蓝直裰,肤色微黑如砂砾,毫不起眼的汉子。
五万贯!
这个数字本身就是一个震雷!
五万贯!这个数字如同震雷,炸得所有人头晕目眩。
先前那些豪掷千金、看似意气风发的富商们,忍不住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
他们看向刘然的眼神,充满了荒谬感,这怎么可能?这粗鄙的汉子,莫不是失心疯了?或是故意来搅场子的?
对商贾而言,五万贯,是他辛苦半生积攒的家业,或许也就这个数!
对于几名角落里几位身着华服的官员来说,当他们听到这五万贯,眼神瞬间变得锐利。
他们深知朝廷财政的窘迫,西北战事吃紧,户部为几十万贯军费都能吵翻天。
五万贯,足以支撑一支弓箭手的精锐边军一年的粮饷!或者,足以在汴京城最繁华的御街买下十数间顶级的铺面!
这粗衣汉子,他凭什么?
而在这些庭院里普通百姓和小商贩来说。他们无法具体想象五万贯能堆成多高的铜钱山,但他们知道,那是他们十辈子、一百辈子也挣不来的钱!
空气凝固了。只剩下香炉里劣质线香燃烧的噼啪声,和远处隐约的诵经声。
石台上,那位华服的中年道士忍不住皱起眉头,眼神也在刹那间变得如刀般锐利,死死钉在刘然身上,仿佛要将他从里到外看个通透。
粗布直裰,磨旧的鞋,微黑粗糙的皮肤,没有仆从,没有佩玉,甚至腰间连个像样的荷包都看不到。浑身上下,透着一股与这金碧辉煌的玄天观格格不入的、底层才有的风霜。
道士的心猛地一沉。
他第一反应是荒谬,是狂怒。
哪里来的狂徒,竟敢在玄天观、在张仙师的道场撒野?五万贯?便是汴京城顶尖的豪商,一时半刻也未必拿得出如此巨额的现钱!此人定是疯了,或是存心来捣乱!
然而,一丝疑虑又袭上他的心头。
这里是玄天观!谁都知道这是张如晦张仙师的道场!
而张仙师背后,是那位深得官家宠信、几近半仙的“通真达灵先生”林灵素!再往上,便是道君皇帝本人!这层层叠叠、足以压垮任何凡俗的威势,便是汴京王公贵胄也要低头三分。谁敢在这里,用五万贯这钱财开玩笑?
除非……他活腻了?
道士的目光再次扫过刘然的脸。那张脸平静得可怕。没有狂徒的嚣叫,没有穷汉的畏缩,更没有疯子的迷乱。只有一种深不见底的沉静。
但在这一刻,他仿佛好像看到,在那蕴藏在平静之下的眼神中,好似带着一抹蔑视。
是的,绝对是蔑视!仿佛在那人眼里,这价值连城的道观、这狂热的人群、还有自己,都不过是一堆……尘土瓦砾。
这眼神,让道士心头那点狂怒瞬间冷却,取而代之的是一股莫名的寒意。
他行走于权贵与巨贾之间多年,练就了一双毒眼。此人……绝不简单!
念头电转,不过一瞬。道士脸上的僵硬迅速被一种更加“圆融”、更加“仙气”的笑容取代,那笑容甚至比对待李驸马时还要“真切”三分。他稽首的幅度更深,声音清越,带着恰到好处的惊喜与恭敬:“福生无量天尊!善信心诚如斯,感天动地!此等大功德,大福缘,贫道岂敢怠慢?”
他转向旁边一个同样震惊得有些呆滞的道童,“速去禀告张仙师,有贵客驾临,愿以五万贯香火,供奉刘指挥使神像,请仙师示下!”
道童如梦初醒,慌忙应了一声,跌跌撞撞地向后殿跑去。
道士转向刘然,笑容可掬,侧身做出延请的姿态,姿态放得极低:“善信请随贫道移步‘听雷阁’,奉上清茶,静待仙缘。此地喧嚣,恐污了善信的清净。”他刻意强调了“听雷阁”三字,那是方才李驸马才有的待遇。
人群自动分开一条狭窄的通道。无数道目光,混杂着惊疑、嫉妒、好奇、鄙夷,如同实质般聚焦在刘然身上。
刘然恍若未觉。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既无得意,也无紧张,平静得如同只是迈出一步寻常的路。
他微微颔首,算是回应了道士的邀请,脚步沉稳,一步踏出,走向那条通往“听雷阁”。
穿过喧嚣与奢靡交织的庭院,步入回廊深处,外界的鼎沸人声骤然被厚重的木石隔绝,只剩下一种刻意营造的幽静。
空气里弥漫着更高级的、清雅淡远的檀香,地面是打磨光滑的青石板,两侧廊柱雕着云纹仙鹤,廊下悬挂着精巧的铜风铃,偶有微风拂过,发出细碎空灵的声响,与殿外的浮躁恍如两个世界。
引路的道士步履轻盈,宽大的道袍下摆微动,努力维持着那份仙家气度,但偶尔侧头看向刘然时,眼底深处那抹惊疑和探询始终挥之不去。
刘然沉默地跟在后面,目光平静地扫过廊壁上描绘着神霄雷法、仙真降世故事的彩绘,眼神里没有信徒的敬畏,只有一种冰冷的审视,像是在看一场拙劣的皮影戏。
“听雷阁”位于道观深处,是一座独立的三层小楼,飞檐斗拱,朱漆门窗,气派不凡。阁楼周围遍植翠竹,更显清幽。道士在阁楼门前停下,再次恭敬稽首:“善信请稍候,容贫道通禀。”他轻轻叩了叩门扉,然后垂手侍立。
片刻,厚重的朱漆木门无声地滑开一道缝隙,一个身着更精致云纹道袍、面容清癯、眼神锐利的中年道士出现在门后。
引路的道士立刻上前一步,低声耳语了几句,着重强调了“五万贯”和“刘指挥使神像”。清癯道士的目光如同实质的探针,瞬间落在刘然身上,上下打量,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显然刘然的衣着也超出了他的预期。
但他城府显然更深,脸上迅速堆起恰到好处的热情笑容,侧身让开:“贵客临门,蓬荜生辉。仙师已在阁中静候,请!”
刘然微微颔首,迈步而入。
阁内陈设极尽雅致奢华,却又处处透着道门的“清虚”。紫檀木的桌椅泛着幽光,地上铺着厚厚的贵重地毯,踩上去悄无声息。
四壁悬挂着古画真迹,博古架上陈设着玉器、青铜器、名窑瓷器。
空气中更有檀香入鼻,混合着一种清冽的茶香。正对门是一面巨大的落地窗,窗外是精心布置的庭院,假山流水,意境深远。窗边,一个巨大的紫铜香炉正袅袅升腾着淡青色的烟雾。
阁内并非只有张如晦一人。
那位先前昂然而入的李驸马,正坐在一张宽大的紫檀交椅上,神色恭谨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谄媚。他身后侍立的健仆垂手肃立,连呼吸都刻意放轻。而那位引刘然进来的华服道士,此刻正侍立在李驸马旁边。
阁中主位,端坐着一位身着玄色云纹鹤氅、头戴玉冠的中年道人。他面容清雅,三缕长须飘洒胸前,肤色白皙如玉,眼神深邃平静,仿佛蕴藏着无尽智慧与雷霆。
他只是随意地坐在那里,手中正轻轻把玩着一枚温润的羊脂白玉环,动作舒缓而从容。
此人,正是玄天观的观主,林灵素座下亲传弟子,神霄派法脉核心传人,张如晦。
引刘然进来的清癯道士快步上前,在张如晦耳边低声禀报。当“五万贯”和“刘指挥使神像”的字眼再次出现时,张如晦把玩玉环的手指微微顿了一下,深邃的目光终于抬起,落在了刘然身上。
那目光平和,却带着一种洞穿人心的力量,仿佛能看透皮囊,直视灵魂深处。
李驸马和华服道士也同时看向刘然,眼神复杂,充满了审视、疑惑和一丝被搅扰的不悦。阁内的气氛瞬间变得微妙而凝重。
张如晦脸上缓缓绽开一个温和如春风拂柳的笑容,声音清朗悦耳,带着一种令人心安的磁性:“福生无量天尊。善信心诚,愿以五万贯香火供奉刘指挥使,此乃大善举,亦是贫道玄天观之幸。善信请坐。”
他抬手虚引了一下刘然旁边的座位。
刘然依言坐下,姿势端正而放松,并无寻常人面对张如晦这等人物时的局促或激动。他的目光平静地迎向张如晦,没有回避,也没有刻意的恭维。
张如晦似乎对刘然的平静略感一丝意外,但笑容不变,继续温言道:“刘指挥使为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所庇护,彰我大宋武德。善信此举,功德无量。”他顿了顿问,目光在李驸马和华服道士身上扫过,又落回刘然身上,语气依旧温和,却带上了核心题:“只是,五万贯非是小数目。不知善信……如何供奉?”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白玉环,眼神深处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精芒。
李驸马和华服道士的目光也瞬间聚焦在刘然身上,充满了探询和不信。
阁内静得落针可闻,只有铜炉里檀香燃烧的细微噼啪声。
刘然依旧平静。他缓缓抬起眼皮,目光没有看咄咄逼人的华服道士,也没有看深藏不露的张如晦,更没有理会那位高高在上的驸马爷。
他的视线,仿佛穿透了这奢华的听雷阁,落在了庭院角落那个绝望佝偻的老妪身上,落在了那个冰冷的“功德箱”上,落在了那尊金碧辉煌、却对满殿豺狼视若无睹的雷神金甲像上。还有那背后一群如同杂种般的推手。
刘然笑了笑:“供奉?好说。”
说罢,他的手,伸进了怀中那件粗布靛蓝直裰的内襟,动作不疾不徐,似乎在掏什么,而所有人的目光也不由看向了那被绷带缠绕的左手。
那粗糙、指节分明、带着风沙磨砺痕迹的手,从怀中掏出的,并非众人想象中的银票、地契或珠宝匣子。
而是一块巴掌大小、边缘磨损、颜色暗沉的旧木牌。
木牌上,没有繁复的雕花,没有镶嵌的宝石。只几个深深凿刻、再用朱砂仔细填描、早已干涸发黑的大字:
庆州军第一将,第玖指挥使刘然!
木牌被重重地拍在紫檀木的几案上。
“咚!”
一声闷响,并不震耳。
但张如晦的目光和那李驸马还有华服道士那粗糙的,望着那木牌,以及木牌上干涸发黑的血色字迹,不由瞳孔一缩。
刘然的目光缓缓扫过张如晦,李驸马,华服道士。
“这,够不够五万贯?”
阁楼内,死一般的寂静。檀香的烟雾,似乎也在这一刻凝固了。
张如晦手中那枚盘玩白玉环,不知何时被放下。
他皱着眉头看着那木牌,眼里闪烁不定的神色。
而李驸马张着嘴,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不知道说什么。
那华服道士脸上也闪现出了茫然的神色。
只有刘然,依旧平静的坐着,肆意的看着这些衣着不凡的人。
他强迫自己移开的目光,不再去看那老妪投入的信仰的“功德箱”,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投向那高踞须弥座上的金甲神祇,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
神像巍峨,金箔在无数烛火与香火映照下,好似极为神圣。那怒目圆睁的铜铃巨眼,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邪祟,那高擎的雷鞭,似乎随时要降下神罚,涤荡人间不洁。
“诛灭奸邪?”刘然心底冷笑一声。
这满殿披着道袍的豺狼,诛的又是哪门子的奸?灭的又是哪门子的邪?”
就在这时,庭院中央石台的方向,又爆发出一阵更为狂热的喧嚣。那身着华丽八卦道袍、头戴芙蓉冠的中年道士,此刻红光满面,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煽动人心的亢奋,开始了新一轮的“神威展示”。
“……诸位福主,神霄法脉,恩泽广被!天尊座下,更有诸天护法神将,威灵显赫!今日,玄天观特开方便法门,请得诸位护法神将法相金身,福主若有慧根,可请回府邸,镇宅安神,驱邪避煞,保阖家康泰,福运绵长!”
道士挥动玉柄麈尾,身后数名道童小心翼翼地捧出几尊尺余高的木雕神像。神像或狰狞,或威严,或飘逸,无不彩绘鲜艳,描金点翠,流光溢彩。
“此乃值年太岁殷元帅,掌管流年吉凶,请之供奉,可保一年顺遂,逢凶化吉!”
“此乃王灵官,纠察三界,专司镇宅伏魔,邪祟辟易!”
“此乃六丁六甲神将,护佑家宅,保出入平安……”
道士口若悬河,将每尊神像的“神力”吹得天花乱坠,引得簇拥的富商巨贾、显贵命妇们眼中异彩连连,仿佛请回一尊,便能立地成仙,百无禁忌。介绍时,道士的眼神精准地在人群中扫视,如同鹰隼锁定猎物,每一个停顿都暗示着“香火”的多寡决定了神像的“灵验”程度。
唯有介绍到一尊神像时,他的话语异常简洁,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谨慎。那神像身着边军制式的残破皮甲,面容粗犷,眼神刚毅,一手扶刀,一手拄着一面残破的军旗,虽也是木雕彩绘,却隐隐透出一股风沙磨砺出的铁血之气。
道士简言说道:“此乃刘指挥使,为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所庇护。”
然而根本无需道士赘言,大家如何不知道这被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所庇护是谁。这些时日,整个汴京都在传颂着西北边军那位“刘指挥使”的传闻,率千人弓箭手硬撼党项数万大军,立下自开朝以来,对党项最辉煌的战果。
随着这简短的介绍,信徒们短暂的寂静后,是更甚于之前的狂热。
“我请!我请刘指挥使!”
“道长,请价几何?赵某愿捐!”
“有这被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所庇护的刘指挥使,我商队定能平安!”
“捐!给我家小儿请一尊,我那小儿文不成,武不就,我得供奉一尊刘指挥使,让他好好学学!”
富商们在这尊“刘指挥使”的神像出现后,纷纷争先恐后地报价,各式银钱、布帛、甚至地契的字眼在他们嘴里喊出。
这引起的站在一块的普通信徒们,从一开始的不在意变成了最后同样的盲目。
但在这片看似自发的狂热信徒中,刘然眉头不由一挑,从战场厮杀锤炼出的本能,令他的目光穿透鼎沸的人声和弥漫的烟雾,下意识落在几个特定的身影上。
那是一位身着上等绸缎,身材肥胖的商贾,他喊价的声音极为洪亮,但眼神里却无一丝狂热,反而在报价的间隙,不易察觉地与旁边另一位衣着同样光鲜的商人商交换了一个眼色,那眼色中带着一种心照不宣的催促。
而那另外一名同样衣着华丽的商贾,同样加入了出价之中。
此外,还有一位应来自西北,脸上带着风霜,眼神却异常精明商人,同样加入了这场狂热之中。
他并未急于报价,而是等到气氛稍缓,才用一种带着西北口音刻意显得“质朴”的语调大声道:“刘指挥使乃我西北之人!我虽是个粗人,也知忠义!这像,我请定了!捐五百贯!”
他话语中刻意强调的“西北人”、“忠义”,如同投石入水,瞬间激起周围一片附和与更高的报价浪潮。
而他喊出“五百贯”时,目光却飞快地扫过远处一名长相贵气的,似乎在确认什么。
还有一个看似低调,衣着却用料考究的中年人,一直混在人群中,并未高声叫嚷。
但当报价声浪稍低,似乎要冷场时,他便恰到好处地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听闻刘指挥使年不过二十,且立下这等宣扬大宋威名之事迹,鄙人愿添些香火,三百贯。”
他话语平淡,却精准地将宣扬大宋威名与供奉刘指挥使直接挂钩。
此言一出,立刻引来周围一片“正是此理”、“吾辈当效仿”的应和,气氛再次被推向高潮。
这些人的表现,在刘然眼中,与那些真正被气氛感染、或因个人祈愿而激动的信徒格外不同。
他们的狂热带着一种刻意,仿佛在共同演绎一场排练好的戏码。
他们的眼神深处,藏着的不是对神像的敬畏,而是一种完成任务的急切与衡量。他们的报价,也并非纯粹出自“虔诚”或攀比,更像是在抬轿子,在造势,要将这尊“刘指挥使”神像的名望抬的更高,在信徒和民众之中更为流传!
他们在给这尊神像“添火”。
刘然静静地看着,眼神却愈发深邃冰冷。
这玄天观里的水,比他想象的更深,更浊,知晓后世宣传的手段,他可太明白了,这背后牵动的,可远不止香火钱财那么简单。
就在这刻意营造的狂热攀比达到顶峰,那几个富商眼神交汇,似乎准备再推波助澜一把时。
刘然忽笑了一声。
这些个狗杂种,既然想搞事,那他不过只是一介武人,又怕个鸟!
想清楚之后,刘然动了。
他没有挤上前,只是微微向前踏出半步。
然后,一个声音不高,却如同裂帛般清晰、冷硬地穿透了所有的喧嚣:
“五万贯。”
“……”
本喧嚣的庭院,在这一刻,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巨手扼住了喉咙。
鼎沸的人声戛然而止,无数张面孔,带着惊愕、怀疑、茫然,齐刷刷地转向声音的来源。
那里站在角落,穿着粗布靛蓝直裰,肤色微黑如砂砾,毫不起眼的汉子。
五万贯!
这个数字本身就是一个震雷!
五万贯!这个数字如同震雷,炸得所有人头晕目眩。
先前那些豪掷千金、看似意气风发的富商们,忍不住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
他们看向刘然的眼神,充满了荒谬感,这怎么可能?这粗鄙的汉子,莫不是失心疯了?或是故意来搅场子的?
对商贾而言,五万贯,是他辛苦半生积攒的家业,或许也就这个数!
对于几名角落里几位身着华服的官员来说,当他们听到这五万贯,眼神瞬间变得锐利。
他们深知朝廷财政的窘迫,西北战事吃紧,户部为几十万贯军费都能吵翻天。
五万贯,足以支撑一支弓箭手的精锐边军一年的粮饷!或者,足以在汴京城最繁华的御街买下十数间顶级的铺面!
这粗衣汉子,他凭什么?
而在这些庭院里普通百姓和小商贩来说。他们无法具体想象五万贯能堆成多高的铜钱山,但他们知道,那是他们十辈子、一百辈子也挣不来的钱!
空气凝固了。只剩下香炉里劣质线香燃烧的噼啪声,和远处隐约的诵经声。
石台上,那位华服的中年道士忍不住皱起眉头,眼神也在刹那间变得如刀般锐利,死死钉在刘然身上,仿佛要将他从里到外看个通透。
粗布直裰,磨旧的鞋,微黑粗糙的皮肤,没有仆从,没有佩玉,甚至腰间连个像样的荷包都看不到。浑身上下,透着一股与这金碧辉煌的玄天观格格不入的、底层才有的风霜。
道士的心猛地一沉。
他第一反应是荒谬,是狂怒。
哪里来的狂徒,竟敢在玄天观、在张仙师的道场撒野?五万贯?便是汴京城顶尖的豪商,一时半刻也未必拿得出如此巨额的现钱!此人定是疯了,或是存心来捣乱!
然而,一丝疑虑又袭上他的心头。
这里是玄天观!谁都知道这是张如晦张仙师的道场!
而张仙师背后,是那位深得官家宠信、几近半仙的“通真达灵先生”林灵素!再往上,便是道君皇帝本人!这层层叠叠、足以压垮任何凡俗的威势,便是汴京王公贵胄也要低头三分。谁敢在这里,用五万贯这钱财开玩笑?
除非……他活腻了?
道士的目光再次扫过刘然的脸。那张脸平静得可怕。没有狂徒的嚣叫,没有穷汉的畏缩,更没有疯子的迷乱。只有一种深不见底的沉静。
但在这一刻,他仿佛好像看到,在那蕴藏在平静之下的眼神中,好似带着一抹蔑视。
是的,绝对是蔑视!仿佛在那人眼里,这价值连城的道观、这狂热的人群、还有自己,都不过是一堆……尘土瓦砾。
这眼神,让道士心头那点狂怒瞬间冷却,取而代之的是一股莫名的寒意。
他行走于权贵与巨贾之间多年,练就了一双毒眼。此人……绝不简单!
念头电转,不过一瞬。道士脸上的僵硬迅速被一种更加“圆融”、更加“仙气”的笑容取代,那笑容甚至比对待李驸马时还要“真切”三分。他稽首的幅度更深,声音清越,带着恰到好处的惊喜与恭敬:“福生无量天尊!善信心诚如斯,感天动地!此等大功德,大福缘,贫道岂敢怠慢?”
他转向旁边一个同样震惊得有些呆滞的道童,“速去禀告张仙师,有贵客驾临,愿以五万贯香火,供奉刘指挥使神像,请仙师示下!”
道童如梦初醒,慌忙应了一声,跌跌撞撞地向后殿跑去。
道士转向刘然,笑容可掬,侧身做出延请的姿态,姿态放得极低:“善信请随贫道移步‘听雷阁’,奉上清茶,静待仙缘。此地喧嚣,恐污了善信的清净。”他刻意强调了“听雷阁”三字,那是方才李驸马才有的待遇。
人群自动分开一条狭窄的通道。无数道目光,混杂着惊疑、嫉妒、好奇、鄙夷,如同实质般聚焦在刘然身上。
刘然恍若未觉。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既无得意,也无紧张,平静得如同只是迈出一步寻常的路。
他微微颔首,算是回应了道士的邀请,脚步沉稳,一步踏出,走向那条通往“听雷阁”。
穿过喧嚣与奢靡交织的庭院,步入回廊深处,外界的鼎沸人声骤然被厚重的木石隔绝,只剩下一种刻意营造的幽静。
空气里弥漫着更高级的、清雅淡远的檀香,地面是打磨光滑的青石板,两侧廊柱雕着云纹仙鹤,廊下悬挂着精巧的铜风铃,偶有微风拂过,发出细碎空灵的声响,与殿外的浮躁恍如两个世界。
引路的道士步履轻盈,宽大的道袍下摆微动,努力维持着那份仙家气度,但偶尔侧头看向刘然时,眼底深处那抹惊疑和探询始终挥之不去。
刘然沉默地跟在后面,目光平静地扫过廊壁上描绘着神霄雷法、仙真降世故事的彩绘,眼神里没有信徒的敬畏,只有一种冰冷的审视,像是在看一场拙劣的皮影戏。
“听雷阁”位于道观深处,是一座独立的三层小楼,飞檐斗拱,朱漆门窗,气派不凡。阁楼周围遍植翠竹,更显清幽。道士在阁楼门前停下,再次恭敬稽首:“善信请稍候,容贫道通禀。”他轻轻叩了叩门扉,然后垂手侍立。
片刻,厚重的朱漆木门无声地滑开一道缝隙,一个身着更精致云纹道袍、面容清癯、眼神锐利的中年道士出现在门后。
引路的道士立刻上前一步,低声耳语了几句,着重强调了“五万贯”和“刘指挥使神像”。清癯道士的目光如同实质的探针,瞬间落在刘然身上,上下打量,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显然刘然的衣着也超出了他的预期。
但他城府显然更深,脸上迅速堆起恰到好处的热情笑容,侧身让开:“贵客临门,蓬荜生辉。仙师已在阁中静候,请!”
刘然微微颔首,迈步而入。
阁内陈设极尽雅致奢华,却又处处透着道门的“清虚”。紫檀木的桌椅泛着幽光,地上铺着厚厚的贵重地毯,踩上去悄无声息。
四壁悬挂着古画真迹,博古架上陈设着玉器、青铜器、名窑瓷器。
空气中更有檀香入鼻,混合着一种清冽的茶香。正对门是一面巨大的落地窗,窗外是精心布置的庭院,假山流水,意境深远。窗边,一个巨大的紫铜香炉正袅袅升腾着淡青色的烟雾。
阁内并非只有张如晦一人。
那位先前昂然而入的李驸马,正坐在一张宽大的紫檀交椅上,神色恭谨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谄媚。他身后侍立的健仆垂手肃立,连呼吸都刻意放轻。而那位引刘然进来的华服道士,此刻正侍立在李驸马旁边。
阁中主位,端坐着一位身着玄色云纹鹤氅、头戴玉冠的中年道人。他面容清雅,三缕长须飘洒胸前,肤色白皙如玉,眼神深邃平静,仿佛蕴藏着无尽智慧与雷霆。
他只是随意地坐在那里,手中正轻轻把玩着一枚温润的羊脂白玉环,动作舒缓而从容。
此人,正是玄天观的观主,林灵素座下亲传弟子,神霄派法脉核心传人,张如晦。
引刘然进来的清癯道士快步上前,在张如晦耳边低声禀报。当“五万贯”和“刘指挥使神像”的字眼再次出现时,张如晦把玩玉环的手指微微顿了一下,深邃的目光终于抬起,落在了刘然身上。
那目光平和,却带着一种洞穿人心的力量,仿佛能看透皮囊,直视灵魂深处。
李驸马和华服道士也同时看向刘然,眼神复杂,充满了审视、疑惑和一丝被搅扰的不悦。阁内的气氛瞬间变得微妙而凝重。
张如晦脸上缓缓绽开一个温和如春风拂柳的笑容,声音清朗悦耳,带着一种令人心安的磁性:“福生无量天尊。善信心诚,愿以五万贯香火供奉刘指挥使,此乃大善举,亦是贫道玄天观之幸。善信请坐。”
他抬手虚引了一下刘然旁边的座位。
刘然依言坐下,姿势端正而放松,并无寻常人面对张如晦这等人物时的局促或激动。他的目光平静地迎向张如晦,没有回避,也没有刻意的恭维。
张如晦似乎对刘然的平静略感一丝意外,但笑容不变,继续温言道:“刘指挥使为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所庇护,彰我大宋武德。善信此举,功德无量。”他顿了顿问,目光在李驸马和华服道士身上扫过,又落回刘然身上,语气依旧温和,却带上了核心题:“只是,五万贯非是小数目。不知善信……如何供奉?”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白玉环,眼神深处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精芒。
李驸马和华服道士的目光也瞬间聚焦在刘然身上,充满了探询和不信。
阁内静得落针可闻,只有铜炉里檀香燃烧的细微噼啪声。
刘然依旧平静。他缓缓抬起眼皮,目光没有看咄咄逼人的华服道士,也没有看深藏不露的张如晦,更没有理会那位高高在上的驸马爷。
他的视线,仿佛穿透了这奢华的听雷阁,落在了庭院角落那个绝望佝偻的老妪身上,落在了那个冰冷的“功德箱”上,落在了那尊金碧辉煌、却对满殿豺狼视若无睹的雷神金甲像上。还有那背后一群如同杂种般的推手。
刘然笑了笑:“供奉?好说。”
说罢,他的手,伸进了怀中那件粗布靛蓝直裰的内襟,动作不疾不徐,似乎在掏什么,而所有人的目光也不由看向了那被绷带缠绕的左手。
那粗糙、指节分明、带着风沙磨砺痕迹的手,从怀中掏出的,并非众人想象中的银票、地契或珠宝匣子。
而是一块巴掌大小、边缘磨损、颜色暗沉的旧木牌。
木牌上,没有繁复的雕花,没有镶嵌的宝石。只几个深深凿刻、再用朱砂仔细填描、早已干涸发黑的大字:
庆州军第一将,第玖指挥使刘然!
木牌被重重地拍在紫檀木的几案上。
“咚!”
一声闷响,并不震耳。
但张如晦的目光和那李驸马还有华服道士那粗糙的,望着那木牌,以及木牌上干涸发黑的血色字迹,不由瞳孔一缩。
刘然的目光缓缓扫过张如晦,李驸马,华服道士。
“这,够不够五万贯?”
阁楼内,死一般的寂静。檀香的烟雾,似乎也在这一刻凝固了。
张如晦手中那枚盘玩白玉环,不知何时被放下。
他皱着眉头看着那木牌,眼里闪烁不定的神色。
而李驸马张着嘴,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不知道说什么。
那华服道士脸上也闪现出了茫然的神色。
只有刘然,依旧平静的坐着,肆意的看着这些衣着不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