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0章 准备行动-《权力巅峰:我老婆是京圈大小姐》

  尤其那名狙击手,更是第一时间掏出了一把警用狙击枪的盒子,开始检查零件。

  片刻之后,所有人的装备全都检查完毕。

  “周支,准备就位!”

  周正阳点点头,目光扫过周围整装待发的同事,“三组的狙击手先就位,侦查员就位。”

  “一组二组,现在开始休息,为天黑之后的行动做准备!”

  李东这边。

  整整一天,天色都不是很好。

  但是对于户外采访来说,简直再合适不过。

  光线不强,日头也不是很烈。

  所以,在河西村的采访非常顺利。

  尤其是李东,来到河西村之后,就受到了当地村民的热烈欢迎。

  对于他要从民进乡调走的消息,李东一直刻意隐瞒,也没有让辖区内的乡亲知道。

  一来,他不喜欢煽情。

  二来,他也不想给老百姓增加负担。

  三来,他也不喜欢沽名钓誉。

  不像很多领导,在调走之前喜欢搞一个老百姓的送行场面,甚至巴不得老百姓送锦旗,送万民伞。

  只不过对李东来说,不在乎这些。

  毕竟他当警察,不是为了升官发财。

  说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也不准确,而是想在警队内晋升,老百姓的呼声占比很小。

  经过这段时间的摸爬滚打,李东也明白了一个道理。

  他将来能在天州警队走多远,不看别的。

  一看他的八字够不够硬,二看他的靠山够不够硬。

  只要满足这两点,他李东就算是寅吃卯粮,该上位还是上位。

  但如果不满足这两点?就算老百姓把他捧到天上又如何?

  在上级领导的眼里,受老百姓爱戴的警察,不一定就适合领导岗位。

  领导说你合适你就合适,不合适也合适。

  领导说你不合适就不合适,合适也不合适。

  听着绕口,道理却很浅显。

  所以,李东要从民警乡调走的消息,一直没有对外公布。

  结果没想到,还是被河西村的老百姓知道了!

  就在采访结束之后,乡里的老百姓全都聚在了一起。

  男女老少都有,直接围住了电视台的采访车。

  看着这些聚在一起的老百姓,就连萧雨晴也有些意外。

  她不是专业记者,随行的队员也不是专业摄影师。

  此行下来,只不过是为了掩饰身份,借由这个采访的机会,看看能不能让那个杀手提前行动。

  只可惜,这个杀手很谨慎,似乎也没有行动的打算。

  整整三个小时的采访,所有人高度戒备,却始终没有杀手的出现的迹象。

  最后,萧雨晴和李东经过一番商议,确认了A组行动计划的失败。

  按照接下来的打算,结束河西村的采访返回民警乡。

  可是眼前的这些老百姓,直接将采访车拦住。

  尤其是其中一名老百姓手里捧着的锦旗,让萧雨晴微微一愣。

  不是那种制式很华丽的锦旗,也没有麦穗,更像是手工制作。

  锦旗不是缎面,而是红色的棉布。

  棉布还有些褪色,岁月斑驳,隐约还能看见补丁。

  锦旗上绣着八个大字——李东警官,恩重如山。

  最后的落款,是河西村全体村民敬上。

  不知道为什么,看见这几个字的时候,萧雨晴的情绪随之波动,眼眶也多了几分温热。

  尽管她不是记者,却还是下意识的看了一眼随行的国安队员,示意对方打开摄像机,将眼前这珍贵的画面进行记录和捕捉。

  虽然这不是国安此行的任务,但不知道为什么,萧雨晴觉着眼前这个画面,更像是特殊的收获。

  国安队员也当即打开了摄像机,虽然人不是专业的,但设备都是专业的。

  构图不是很完美,比例也不是很协调。

  也正是这份粗糙感,让这段画面,多了几分真实性!

  李东见状,也第一时间上前。

  因为捧着锦旗的,是村里年岁最高的李奶奶,将近100岁的高龄。

  放在大城市里很常见,但是在这种偏远山村,绝对不多。

  李东急忙搀扶道:“大家怎么来了,李奶奶您怎么也出来了?”

  李奶奶牢牢抓着李东的手,满是沧桑的脸上,眼神炙热,“小李警官,你是一个好孩子。”

  “咱们河西村要是没有你撑腰,早就被那些腐败分子给卖掉了。”

  “到时候,真要是毁了村里的百年基业,我们没脸去九泉之下见祖先,也对不起后世子孙。”

  说话的功夫,李奶奶就要向李东鞠躬。

  李东面色骤变,急忙上前拦住,“李奶奶,您这是折煞我了!”

  尽管他拦得住李奶奶,但是拦不住其他的父老乡亲。

  “李警官,您是好人,也是好警察!”

  “小李,以后你要是调走了,真不知道我们河西村还能不能等来像你这么好的警察了!”

  “李叔叔,我们舍不得你!”

  河西村的老百姓的,一个个真情流露。

  眼神中充斥着担心和不舍,话语中也充斥着对李东的依依惜别。

  李东是一个性子很坚韧的人。

  如果不是意志坚强,也当不了警察。

  可此刻,却被这些老百姓最真挚的话语,刺中了心底的柔软。

  李东眼眶微红,声音多了几分哽咽,“乡亲们……”

  河西村的老百姓们纷纷说道:“李警官,你能不能别走啊?我们舍不得你!”

  “有您守在民进乡,没有任何小流氓敢来捣乱。”

  “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有些夸张,但是您在河西村的这半年,确实是我们最幸福的的半年。”

  “我们心里有底,日子有盼头……”

  李东也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不调走?

  说真的,他还真的不想调走。

  不是矫情,而是真的舍不得乡里的这些老百姓。

  而且这里工作节奏慢,时间自由,工作压力也不大。

  真要是退休养老,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偏远是偏远,但好山好水。

  只可惜,他没有选择的余地。

  工作调动,也不是他自已说了算。

  倒不是贪恋权利,而是方方面面的原因,需要他走向更高的岗位。

  尽管驻矿警务室,不是什么更好的安排。

  但既然上级领导把他调去了这里,他就要站好这份岗。

  别的?

  不是他该考虑的!

  可是面对这些淳朴的老百姓,他又该如何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