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杨承宇说要送自己去上小学,安以沫赶忙摇头。
“我都18岁了,不去啦,让晓晓晚上教我就行。”安以沫觉得自己确实该学认字了。
以前她实在没时间,白天干完活累得筋疲力尽,晚上根本没精力再学习。
之前,她只跟着方依婉学了数字,还认识了三百多个常用字。
要是能继续认字学习,她当然愿意。她深知读书能够改变命运,不读书的话,一辈子就只能在土地里讨生活。
她不想自己这样,更不想将来自己的孩子也如此。
在她心里,杨承宇能想到抓甲鱼赚钱,还会做馒头、编捕鱼笼,这些都得益于知识的力量。
“姐夫,姐,我真的可以去上学吗?”安晓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她觉得能逃离安家就已经是天大的幸福了,压根没想到杨承宇竟然要送她去上学。
“当然啦,咱们这就去学校。”杨承宇说着,轻轻摸了摸安晓四的小脑袋。没几分钟,他们就来到了大队部。
到了学校,杨承宇找到了邹毅峰。邹毅峰听说杨承宇要送安晓四上学,满脸惊讶。
“杨承宇,你确定要送你小姨子上学?”邹毅峰上下打量着杨承宇。
在当时,能有这种想法的人可不多。很多人连儿子上学都舍不得,更别说女儿了。
可杨承宇呢,不仅送方依婉来上学,现在又要送安晓四。
“当然是真的,我还能骗支书您呀?”杨承宇说着,直接掏出钱,把学费和书本费都交了。
“行啊,你这小子有出息,活该你能挣钱。就你这见识,以后肯定穷不了。”邹毅峰高兴地拍了拍杨承宇的肩膀,“还有一节课,我直接带她去班上。”说完,邹毅峰给杨承宇开了一张报名收据。
办好手续后,杨承宇和安以沫先把今天买的大米和其他东西挑回了家。
黄四儿显然还没发现杨承宇在红包里放的是伪造的认罪书,不然早就找上门来了。
把东西放好,两人就去地里继续种土豆。还有一大半土豆没种完,杨承宇想快点种完。
种完土豆,安以沫就能轻松些,他也能腾时间去山里转转,看看能不能打到猎物。
傍晚时分,方依婉和安晓四来到了田里,显然是安晓四带着方依婉来的。
“姐夫,姐,需要我们帮忙吗?”安晓四跑到两人面前,兴奋地问道。虽然才上了一节课,可安晓四已经认识好几个字了,心里满是成就感。
“不用啦,我们也准备回去了。”杨承宇心疼安以沫太辛苦,不想让她太累,而且剩下的活就算干到天黑也干不完,没必要继续了。
再说,他还想回家做晚饭呢。要是他不做,其他人舍不得煮白米饭,也不舍得放油。
他想让大家身体好起来,在吃喝上就不能节省,不能还像以前吃得那么清淡。
“好香啊!”
“是啊,爹,隔壁杨家这日子过得,天天吃这么好!”
“爹,娘,我也想吃好吃的,我也想顿顿吃白米饭。”
王家的人端着饭碗,觉得自家的咸菜实在难以下咽。
“要不,明天炒咸菜的时候多放点油,让大家吃好点吧。”孙玉兰小心翼翼地看了眼王民德。
“爹,我想吃肉。”王永香撒娇道。咸菜哪有什么好吃的,昨天杨承宇订婚时她尝过别的菜,咸菜根本没法比。
王民德看着一家人期待的眼神,咬咬牙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王永康说道:“爹,要不明天您让我和杨承宇进山抓山鼠吧,他答应带我去。”
“抓山鼠?”孙玉兰赶紧拉住大儿子的手,“你说的是真的?”
“对啊,杨承宇答应了,要带我抓山鼠。”王永康拍着胸脯保证,“山鼠可值钱了,一斤能卖五毛呢。而且,杨承宇有办法卖掉。”
听到这个价格,孙玉兰和王民德眼睛一亮。山鼠谁都能抓,可不是谁都能卖出去。
“行,那你去吧,家里的地都犁好了,种土豆的事儿就交给我们。”王民德做了决定,随后又叮嘱,“不过,你和杨承宇可别去打猎,别进大林子。”毕竟深山老林里除了山鼠,还有其他猛兽。
“爹,娘,你们放心,我不会去的。不过,家里的猎枪我得带上,用来自保。”王永康趁机说道。
王民德犹豫了一下,然后点头:“行,确实得防身。你多留意杨承宇那条猎犬,有情况赶紧跑。”
这边王家商量着进山的事儿,杨承宇在家里也顺口提了自己要进山。
家里人没人反对他进山,不过安以沫表示想跟杨承宇一起去。
上次她跟着杨承宇抓过山鼠,而且这次进山肯定还能挖到不少春笋。
安以沫想去,杨承宇自然不会反对。他们新婚不久,喜欢腻在一起也很正常。
晚饭过后,杨承宇在院子里编黄鳝笼。黄鳝笼自然是越多越好,最好能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这样才能抓到足够多的黄鳝。
安以沫在一旁看着,拿着茅草学编黄鳝笼。于是,杨承宇就手把手教她。
后来,沈梦洁也加入了进来。
她俩都很聪明,很快就掌握了技巧,在杨承宇的帮助下,编好了一个黄鳝笼。
看着自己亲手编好的黄鳝笼,安以沫和沈梦洁都特别有成就感。
“真没想到,我居然能编出黄鳝笼。”沈梦洁拿着手里的黄鳝笼,忍不住感慨。虽然编得不太好看,但好歹是个完整的黄鳝笼。
“那是因为你们俩既聪明,手又巧。”杨承宇夸赞道,“而且,编东西本来就适合心灵手巧的女生。”
“那为什么没有女篾匠呢?”安以沫疑惑地问。
杨承宇看了她一眼,解释道:“因为这算是个体力活,像劈竹、拉篾这些工序,对腕力和体力要求都挺高。
在咱们传统观念里,这种体力活长期都是男人在做,女人更多负责家务和纺织这些事。久而久之,就把女人排除在外了。
相比竹编,编草帽、坐垫这些对体力要求没那么高,就更适合女性。”
杨承宇知道,在一些东南亚国家,有不少女性参与竹编,甚至成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但这些他没法跟安以沫和沈梦洁说。
“我都18岁了,不去啦,让晓晓晚上教我就行。”安以沫觉得自己确实该学认字了。
以前她实在没时间,白天干完活累得筋疲力尽,晚上根本没精力再学习。
之前,她只跟着方依婉学了数字,还认识了三百多个常用字。
要是能继续认字学习,她当然愿意。她深知读书能够改变命运,不读书的话,一辈子就只能在土地里讨生活。
她不想自己这样,更不想将来自己的孩子也如此。
在她心里,杨承宇能想到抓甲鱼赚钱,还会做馒头、编捕鱼笼,这些都得益于知识的力量。
“姐夫,姐,我真的可以去上学吗?”安晓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她觉得能逃离安家就已经是天大的幸福了,压根没想到杨承宇竟然要送她去上学。
“当然啦,咱们这就去学校。”杨承宇说着,轻轻摸了摸安晓四的小脑袋。没几分钟,他们就来到了大队部。
到了学校,杨承宇找到了邹毅峰。邹毅峰听说杨承宇要送安晓四上学,满脸惊讶。
“杨承宇,你确定要送你小姨子上学?”邹毅峰上下打量着杨承宇。
在当时,能有这种想法的人可不多。很多人连儿子上学都舍不得,更别说女儿了。
可杨承宇呢,不仅送方依婉来上学,现在又要送安晓四。
“当然是真的,我还能骗支书您呀?”杨承宇说着,直接掏出钱,把学费和书本费都交了。
“行啊,你这小子有出息,活该你能挣钱。就你这见识,以后肯定穷不了。”邹毅峰高兴地拍了拍杨承宇的肩膀,“还有一节课,我直接带她去班上。”说完,邹毅峰给杨承宇开了一张报名收据。
办好手续后,杨承宇和安以沫先把今天买的大米和其他东西挑回了家。
黄四儿显然还没发现杨承宇在红包里放的是伪造的认罪书,不然早就找上门来了。
把东西放好,两人就去地里继续种土豆。还有一大半土豆没种完,杨承宇想快点种完。
种完土豆,安以沫就能轻松些,他也能腾时间去山里转转,看看能不能打到猎物。
傍晚时分,方依婉和安晓四来到了田里,显然是安晓四带着方依婉来的。
“姐夫,姐,需要我们帮忙吗?”安晓四跑到两人面前,兴奋地问道。虽然才上了一节课,可安晓四已经认识好几个字了,心里满是成就感。
“不用啦,我们也准备回去了。”杨承宇心疼安以沫太辛苦,不想让她太累,而且剩下的活就算干到天黑也干不完,没必要继续了。
再说,他还想回家做晚饭呢。要是他不做,其他人舍不得煮白米饭,也不舍得放油。
他想让大家身体好起来,在吃喝上就不能节省,不能还像以前吃得那么清淡。
“好香啊!”
“是啊,爹,隔壁杨家这日子过得,天天吃这么好!”
“爹,娘,我也想吃好吃的,我也想顿顿吃白米饭。”
王家的人端着饭碗,觉得自家的咸菜实在难以下咽。
“要不,明天炒咸菜的时候多放点油,让大家吃好点吧。”孙玉兰小心翼翼地看了眼王民德。
“爹,我想吃肉。”王永香撒娇道。咸菜哪有什么好吃的,昨天杨承宇订婚时她尝过别的菜,咸菜根本没法比。
王民德看着一家人期待的眼神,咬咬牙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王永康说道:“爹,要不明天您让我和杨承宇进山抓山鼠吧,他答应带我去。”
“抓山鼠?”孙玉兰赶紧拉住大儿子的手,“你说的是真的?”
“对啊,杨承宇答应了,要带我抓山鼠。”王永康拍着胸脯保证,“山鼠可值钱了,一斤能卖五毛呢。而且,杨承宇有办法卖掉。”
听到这个价格,孙玉兰和王民德眼睛一亮。山鼠谁都能抓,可不是谁都能卖出去。
“行,那你去吧,家里的地都犁好了,种土豆的事儿就交给我们。”王民德做了决定,随后又叮嘱,“不过,你和杨承宇可别去打猎,别进大林子。”毕竟深山老林里除了山鼠,还有其他猛兽。
“爹,娘,你们放心,我不会去的。不过,家里的猎枪我得带上,用来自保。”王永康趁机说道。
王民德犹豫了一下,然后点头:“行,确实得防身。你多留意杨承宇那条猎犬,有情况赶紧跑。”
这边王家商量着进山的事儿,杨承宇在家里也顺口提了自己要进山。
家里人没人反对他进山,不过安以沫表示想跟杨承宇一起去。
上次她跟着杨承宇抓过山鼠,而且这次进山肯定还能挖到不少春笋。
安以沫想去,杨承宇自然不会反对。他们新婚不久,喜欢腻在一起也很正常。
晚饭过后,杨承宇在院子里编黄鳝笼。黄鳝笼自然是越多越好,最好能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这样才能抓到足够多的黄鳝。
安以沫在一旁看着,拿着茅草学编黄鳝笼。于是,杨承宇就手把手教她。
后来,沈梦洁也加入了进来。
她俩都很聪明,很快就掌握了技巧,在杨承宇的帮助下,编好了一个黄鳝笼。
看着自己亲手编好的黄鳝笼,安以沫和沈梦洁都特别有成就感。
“真没想到,我居然能编出黄鳝笼。”沈梦洁拿着手里的黄鳝笼,忍不住感慨。虽然编得不太好看,但好歹是个完整的黄鳝笼。
“那是因为你们俩既聪明,手又巧。”杨承宇夸赞道,“而且,编东西本来就适合心灵手巧的女生。”
“那为什么没有女篾匠呢?”安以沫疑惑地问。
杨承宇看了她一眼,解释道:“因为这算是个体力活,像劈竹、拉篾这些工序,对腕力和体力要求都挺高。
在咱们传统观念里,这种体力活长期都是男人在做,女人更多负责家务和纺织这些事。久而久之,就把女人排除在外了。
相比竹编,编草帽、坐垫这些对体力要求没那么高,就更适合女性。”
杨承宇知道,在一些东南亚国家,有不少女性参与竹编,甚至成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但这些他没法跟安以沫和沈梦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