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散朝,李忠隐晦地提醒皇上,他连着几日都没有去看望太后了。
他犹犹豫豫地说:“太后娘娘遣人来问了两次,奴才都说您公务繁忙,但您太久不去,太后恐会多想。”
乔知夏扶了扶额,太后是裴景珩的生母,对他最为了解。她一看见太后,就会不由自主地心虚。
可是,就这样避着不见面,也不是个办法。
乔知夏闭上眼睛,定了定心,道:“随朕去一趟慈宁宫。”
远远就听见屋子里欢声笑语,走进一看,淑妃竟然也在。
看着那身着龙袍的伟岸身影,宋锦玉笑容中多了几分惊喜。
自从乔知夏的佛经得了太后的称赞,宋锦玉便产生了一种危机意识,三天两头就往慈宁宫跑,使尽浑身解数讨太后欢欣。
经过这几日,太后对她亲近了不少,而皇上的到来,更是意外之喜。
她连忙姿势标准地起身问安。
“臣妾见过皇上。”
乔知夏额角一眺,今天来得真不是时候。
她摆手让淑妃起身,然后上前给太后行礼。
太后亲自伸手,扶着她起身落座。
“皇儿可有日子没到哀家的慈宁宫来了。”
“为了政事,疏忽了母后,朕实在惭愧。”
“皇上以国事为先,哀家又怎么会怪你?”太后笑道,“淑妃刚刚为哀家泡好了茶,皇上也尝尝。”
乔知夏眼神掠过淑妃,她带着温婉贤淑的笑,轻轻地回望过来。
宫人端上一个茶盏,缓缓注入清茶,饶是乔知夏对茶文化懂得不多,但一闻香气就知道,这是好茶。
在太后和淑妃期待的目光中,她将茶盏靠近唇边,淡淡品尝。
太后慈爱地问:“皇儿觉得如何?”
乔知夏硬着头皮憋出几个字:“清爽怡人、回味无穷。”
她不懂品茶,不知该如何形容那些香气、口感,只能大略地说出自己的感受。
淑妃毫不掩饰面上的欣喜:“谢皇上夸奖。要是皇上喜欢喝,臣妾就经常给您泡。”
乔知夏抿了抿唇,心里大喊了一声:“你不要过来啊!”
要是因为一句随口夸奖的话就被淑妃缠上,她真的会哭死。
“比起泡茶的技术,朕更欣赏锦玉的孝心。深宫寂寥,有你时常陪在母后身边,陪她说话解闷,朕心甚慰。”
太后微微一笑,面上的细纹更加明显:“锦玉既体贴又孝顺,看在哀家的面子上,皇上也要多去琼华宫坐坐,莫要让她独守空房。”
乔知夏有苦难言,不是她不想去琼华宫,是裴景珩不让啊!暴君动不动就说要掐死她,她哪里还敢轻举妄动?
赶忙牵起唇角岔开话题:“母后这边可有什么吃食?能否给朕垫垫肚子?”
太后一听,先是有些惊诧,随之而来的便是心疼,招手叫来铃兰,吩咐她上了两盘点心。
珩儿自小便懂事内敛,挨饿受冻,被人欺负的事,很少会同她倾诉,这还是她头一回从儿子嘴里,听到饿字。
乔知夏咬了口点心,余光瞥见太后关怀的眼神,冷不防呛了一下,咳嗽起来。
“锦玉,快去给你表哥拍拍背。”
宋锦玉立即起身,朝乔知夏那边疾行几步。
乔知夏刚端起茶盏,一见她过来,如同老鼠见了猫一般,慌慌张张往后退了好几步。
她仰头喝尽茶水,止住咳嗽道:“朕没事了,不必劳烦表妹。”
宋锦玉伸出去的手僵在半空,半晌,又若无其事地收回来。
她温言软语道:“表哥,慢慢吃。”
太后将两人互动看得清清楚楚,锦玉优雅从容,有母仪天下之姿。可珩儿对她,却看不出半点情意。
两人儿时一同玩耍,要是锦玉当初没有和先太子订婚,或许现在他们早就是一对琴瑟和鸣的夫妻了。
可惜,凡事没有如果。只能让锦玉多用点心,好好弥补同珩儿之间的关系。
乔知夏吃了两块点心就吃不下了,擦过手,又喝了一杯茶。
太后也不催她,闲来无事就捧起一本佛经来看。
等等,这佛经,看着怎么那么眼熟?
正是她亲手撰抄,又亲自装裱的那本。
她薄唇一勾,明知故问:“母后对这本佛经可还满意?”
太后笑着点头:“乔美人的小楷清丽秀雅,全文没有一处疏漏错误,哀家满意得很。”
乔知夏趁机再刷一波太后的好感。
“乔美人同朕说过,入宫之后,总是因为身份低微而自卑,一遇到仁爱善良的母后,便不由自主地想同您亲近。”
太后心道,皇帝可真是看走眼了。
那个乔美人,就连跪在地上的时候,脊背也挺得直直的。还有上交佛经的时候,面对几位妃子的质问,也是冷静自若,从容不迫。
半点看不出旁人所说的自卑怯懦。
也正因为这样,太后对她,才多了几分欣赏。
她没纠正皇帝的话,摩挲着手中的茶盏,道:“她的性子倒是直爽率真。”
乔知夏又道:“进香时,若是乔美人对您有什么顶撞冒犯之处,还请母后宽待一二,回来后朕自会严加处置。”
太后怎会听不懂儿子的意思?不过就是在她面前为乔美人求情,以免到时候她又被自己责罚。
想不到她这个不近女色、不通情爱的儿子,竟然也会为了一个女子,做到如此地步。
“放心,哀家也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不会同她斤斤计较的。”
乔知夏听了一喜,急忙行礼道:“多谢母后!”
宋锦玉在一旁默默听着,心中早就掀起轩然巨浪。
表哥竟然如此细心,连出宫进香的事,都为乔知夏考虑到了。
那个女人,除了脸蛋生得好看些,身段狐媚些,家世出身、学识教养、待人处事,哪一样能比得过自己?
如今却被她捷足先登,先是魅惑表哥为她求情,后又成了整个后宫唯一一个承宠的女人,再到表哥为了她劝说太后,宋锦玉预感,乔知夏将成为自己在后宫的一大劲敌。
只希望到时候秦芳烟安排的人下手利落些,神不知鬼不觉地帮她除了这个祸患。
他犹犹豫豫地说:“太后娘娘遣人来问了两次,奴才都说您公务繁忙,但您太久不去,太后恐会多想。”
乔知夏扶了扶额,太后是裴景珩的生母,对他最为了解。她一看见太后,就会不由自主地心虚。
可是,就这样避着不见面,也不是个办法。
乔知夏闭上眼睛,定了定心,道:“随朕去一趟慈宁宫。”
远远就听见屋子里欢声笑语,走进一看,淑妃竟然也在。
看着那身着龙袍的伟岸身影,宋锦玉笑容中多了几分惊喜。
自从乔知夏的佛经得了太后的称赞,宋锦玉便产生了一种危机意识,三天两头就往慈宁宫跑,使尽浑身解数讨太后欢欣。
经过这几日,太后对她亲近了不少,而皇上的到来,更是意外之喜。
她连忙姿势标准地起身问安。
“臣妾见过皇上。”
乔知夏额角一眺,今天来得真不是时候。
她摆手让淑妃起身,然后上前给太后行礼。
太后亲自伸手,扶着她起身落座。
“皇儿可有日子没到哀家的慈宁宫来了。”
“为了政事,疏忽了母后,朕实在惭愧。”
“皇上以国事为先,哀家又怎么会怪你?”太后笑道,“淑妃刚刚为哀家泡好了茶,皇上也尝尝。”
乔知夏眼神掠过淑妃,她带着温婉贤淑的笑,轻轻地回望过来。
宫人端上一个茶盏,缓缓注入清茶,饶是乔知夏对茶文化懂得不多,但一闻香气就知道,这是好茶。
在太后和淑妃期待的目光中,她将茶盏靠近唇边,淡淡品尝。
太后慈爱地问:“皇儿觉得如何?”
乔知夏硬着头皮憋出几个字:“清爽怡人、回味无穷。”
她不懂品茶,不知该如何形容那些香气、口感,只能大略地说出自己的感受。
淑妃毫不掩饰面上的欣喜:“谢皇上夸奖。要是皇上喜欢喝,臣妾就经常给您泡。”
乔知夏抿了抿唇,心里大喊了一声:“你不要过来啊!”
要是因为一句随口夸奖的话就被淑妃缠上,她真的会哭死。
“比起泡茶的技术,朕更欣赏锦玉的孝心。深宫寂寥,有你时常陪在母后身边,陪她说话解闷,朕心甚慰。”
太后微微一笑,面上的细纹更加明显:“锦玉既体贴又孝顺,看在哀家的面子上,皇上也要多去琼华宫坐坐,莫要让她独守空房。”
乔知夏有苦难言,不是她不想去琼华宫,是裴景珩不让啊!暴君动不动就说要掐死她,她哪里还敢轻举妄动?
赶忙牵起唇角岔开话题:“母后这边可有什么吃食?能否给朕垫垫肚子?”
太后一听,先是有些惊诧,随之而来的便是心疼,招手叫来铃兰,吩咐她上了两盘点心。
珩儿自小便懂事内敛,挨饿受冻,被人欺负的事,很少会同她倾诉,这还是她头一回从儿子嘴里,听到饿字。
乔知夏咬了口点心,余光瞥见太后关怀的眼神,冷不防呛了一下,咳嗽起来。
“锦玉,快去给你表哥拍拍背。”
宋锦玉立即起身,朝乔知夏那边疾行几步。
乔知夏刚端起茶盏,一见她过来,如同老鼠见了猫一般,慌慌张张往后退了好几步。
她仰头喝尽茶水,止住咳嗽道:“朕没事了,不必劳烦表妹。”
宋锦玉伸出去的手僵在半空,半晌,又若无其事地收回来。
她温言软语道:“表哥,慢慢吃。”
太后将两人互动看得清清楚楚,锦玉优雅从容,有母仪天下之姿。可珩儿对她,却看不出半点情意。
两人儿时一同玩耍,要是锦玉当初没有和先太子订婚,或许现在他们早就是一对琴瑟和鸣的夫妻了。
可惜,凡事没有如果。只能让锦玉多用点心,好好弥补同珩儿之间的关系。
乔知夏吃了两块点心就吃不下了,擦过手,又喝了一杯茶。
太后也不催她,闲来无事就捧起一本佛经来看。
等等,这佛经,看着怎么那么眼熟?
正是她亲手撰抄,又亲自装裱的那本。
她薄唇一勾,明知故问:“母后对这本佛经可还满意?”
太后笑着点头:“乔美人的小楷清丽秀雅,全文没有一处疏漏错误,哀家满意得很。”
乔知夏趁机再刷一波太后的好感。
“乔美人同朕说过,入宫之后,总是因为身份低微而自卑,一遇到仁爱善良的母后,便不由自主地想同您亲近。”
太后心道,皇帝可真是看走眼了。
那个乔美人,就连跪在地上的时候,脊背也挺得直直的。还有上交佛经的时候,面对几位妃子的质问,也是冷静自若,从容不迫。
半点看不出旁人所说的自卑怯懦。
也正因为这样,太后对她,才多了几分欣赏。
她没纠正皇帝的话,摩挲着手中的茶盏,道:“她的性子倒是直爽率真。”
乔知夏又道:“进香时,若是乔美人对您有什么顶撞冒犯之处,还请母后宽待一二,回来后朕自会严加处置。”
太后怎会听不懂儿子的意思?不过就是在她面前为乔美人求情,以免到时候她又被自己责罚。
想不到她这个不近女色、不通情爱的儿子,竟然也会为了一个女子,做到如此地步。
“放心,哀家也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不会同她斤斤计较的。”
乔知夏听了一喜,急忙行礼道:“多谢母后!”
宋锦玉在一旁默默听着,心中早就掀起轩然巨浪。
表哥竟然如此细心,连出宫进香的事,都为乔知夏考虑到了。
那个女人,除了脸蛋生得好看些,身段狐媚些,家世出身、学识教养、待人处事,哪一样能比得过自己?
如今却被她捷足先登,先是魅惑表哥为她求情,后又成了整个后宫唯一一个承宠的女人,再到表哥为了她劝说太后,宋锦玉预感,乔知夏将成为自己在后宫的一大劲敌。
只希望到时候秦芳烟安排的人下手利落些,神不知鬼不觉地帮她除了这个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