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南市地处吉林省西北部,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底蕴与独特地域风情的城市。它的总面积达5108平方公里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辖18个乡镇,包括洮府街道、瓦房镇、万宝镇、黑水镇等,每个乡镇都有其独特的风貌与故事,共同构成了洮南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
一、乡镇风貌与历史沿革
洮府街道
洮府街道地处东经122°39′17〞至122°51′35〞、北纬45°17′45〞至45°23′25〞,面积91.4平方千米。这里历史悠久,满清时是蒙古族人游牧地,民国时期此地分别归洮南市政公所,东好保、立业保、大通保分辖。伪满时期分别归洮南街公所,大通村公所,黑水村公所分辖,1946年土改后分别归洮南县城、关区、大通区三区分辖。1956年合作化时,撤区划乡,这里大部归洮南镇,另一部分归大通乡辖。1958年公社化后,归洮安县红光公社辖。1962年,从红光公社分出,成立城郊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城郊乡,1984年更名为洮府乡,2005年撤洮府乡设立洮府街道办事处。
如今,洮府街道凭借城乡郊区的优势大力发展棚膜经济,拥有悠久的棚膜蔬菜种植历史,菜农们种植经验丰富、技术熟练。这里形成了瓜、果、菜、苗产业链,现有经营中的蔬菜种植类合作社9个,共有蔬菜大棚4000栋,其中暖棚2400栋、冷棚1600栋,棚膜种植总面积3000亩。暖棚可生产四季蔬菜,生产茬口3 - 4茬,冬季以叶菜类为主;冷棚生产周期为3月30日至10月30日共7个月,可安排早春提前和秋季延后2个茬口生产,春、夏、秋三季蔬菜品种丰富,有茄子、西红柿、豆角等。此外,春季这里还是辣椒和圆葱育苗基地,辐射到洮北、松原、内蒙古、黑龙江等地 。
瓦房镇
瓦房镇位于洮南市区西北51.5千米处,行政区域面积247平方千米。其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初期,当时属蒙古扎沙克图郡王领地。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设置瓦房镇,又名龙华镇,隶属洮南府,因驻地瓦房而得名。此后历经民国、伪满时期,行政区划不断调整,1987年,瓦房镇划归洮南市。
瓦房镇地处白城——扶余冲积洪积扇平原与冲积平原区,地势较平坦。境内河道属松花江流域,有洮儿河、蛟流河等河流,还有几处小型湖泊。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地下矿藏主要有铁矿、石灰石;野生植物有野菜、碱草等;野生动物有野兔、野鸡等;水生资源有鲫鱼、鲢鱼等。全镇下辖17个行政村,截至2018年末,有户籍人口人 。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耕地面积15.1万亩,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还盛产绿豆等经济作物。畜牧业以饲养牛、羊为主,同时渔业也有一定发展。镇内有县乡(镇)级公路5条,交通较为便利。
万宝镇
万宝镇地处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洮南市西北部,行政区域面积234平方千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属洮南府乾平社,此后在历史的长河中,其行政区划不断变迁。截至2020年6月,下辖3个社区、17个行政村 。
万宝镇地处万宝——那金大兴安岭山前丘陵台地区,大兴安岭余脉东麓,地势起伏,属丘陵、半山区,境内有名山头33个,那金河由西北至东南斜贯全境。这里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煤矿、铁矿、铜矿等。全镇辖区总人口在2011年末达人(另有流动人口2015人)。经济方面,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耕地面积17万亩,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还种植葵花等经济作物,畜牧业以饲养羊、奶牛为主。2011年财政总收入20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23元。交通上有县、乡(镇)级公路1条 。
黑水镇
黑水镇地处洮南市南部,行政区域面积328.6平方千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属离义社,1983年公社改乡,1986年6月乡改镇,1987年属洮南市。截至2020年6月,下辖一个社区、8个行政村 。
黑水镇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东经121°83’,北纬45°22’,与新疆哈密纬度位置几乎相同,光温充足,地下水质优良,土壤肥沃,因积水形成的泡沼呈黑色,蒙语称“哈拉呼苏”,意为黑色之水。这里种植西瓜历史悠久,据记载,公元872年前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西征胜利后,将新疆盛产的西瓜带回辽都上京(黑水镇附近)一带进行栽培种植,《洮南县志》记载1928年当地种植有“三白”“三结义”等品种西瓜。如今,黑水西瓜个大、皮薄、含糖量高达15度以上,口感独特,品种以“新红宝”“爱花二号”“甜美人”为主,深受消费者喜爱,还先后荣获多项荣誉,获得国家地理标识保护性商标等 。2021年成立“洮南市新红宝西瓜专业种植合作社”,并建成洮南黑水西瓜产业园,形成产销一条龙的发展模式。
二、历史文化脉络与历史人物
洮南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留下了独特的印记。从古代的游牧文化,到后来的农耕文明发展,这片土地见证了民族的融合与文化的交流。
在历史人物方面,虽然没有广为人知的全国性知名人物,但这片土地孕育出的众多平凡百姓,在各自的时代为洮南的发展贡献着力量。比如那些在农业生产中不断探索创新种植技术的农民,他们世世代代扎根土地,培育出像黑水西瓜这样的优质农产品,让洮南的特色农业得以传承和发展;还有在商业领域,早期那些在洮南从事贸易往来的商贾,他们促进了洮南与外界的经济交流,推动了当地商业的繁荣,虽然他们的名字没有被历史大书特书,但他们的功绩却融入了洮南的发展历程之中 。
三、必游景点与历史遗址
吴俊生驿
吴俊生驿建于民国时期,位于洮南城内,是当年商贾往来、邮政中转的重要驿站。其建筑风格独特,木雕砖刻、青砖灰瓦,见证了洮南百年商道与驿路的沧桑,如今已成为文保单位,承载着洮南的历史记忆,是游客了解洮南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走进吴俊生驿,仿佛能看到当年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的热闹场景,感受到洮南曾经作为交通和商业要道的重要地位 。
自然景观
洮南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洮儿河、蛟流河贯穿全境,河流两岸风景秀丽,滋养着这片土地。河畔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多样,是众多候鸟的栖息地,每到迁徙季节,能看到成群的候鸟在此停歇、觅食,构成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在瓦房镇等乡镇,平坦的田野与蓝天白云相互映衬,展现出东北平原独特的田园风光,对于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是一处能让人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魅力的好去处 。
四、民俗风情
洮南的民俗风情具有浓郁的东北特色。在传统节日方面,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春联、挂灯笼,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充满了浓浓的团圆氛围。元宵节时,会有热闹的花灯会和舞龙舞狮表演,人们走上街头,欣赏着五彩斑斓的花灯,观看精彩的民俗表演,共度欢乐时光 。
在民间艺术方面,东北二人转在洮南也深受喜爱。演员们幽默风趣的表演、独特的唱腔和精湛的技艺,常常引得观众捧腹大笑、掌声不断。还有剪纸艺术,当地的剪纸艺人用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能创作出栩栩如生的作品,内容涵盖了人物、动物、花卉以及各种吉祥图案,这些剪纸作品不仅是艺术品,更是洮南民俗文化的生动体现,常常被用来装饰房屋,增添生活的喜庆氛围 。
五、特色美食
黑水西瓜
作为洮南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黑水西瓜前文已详细介绍其种植历史和特色。直接食用,清甜多汁,是消暑解渴的佳品。还可以将西瓜皮去掉外层硬皮,切成小块,用糖、醋等调料腌制,制成清爽可口的西瓜皮咸菜;或者将西瓜瓤榨汁,制作成西瓜汁饮料,甚至可以用来制作西瓜冰沙等甜品,深受大众喜爱 。
东北炖菜
在洮南,各种炖菜也是餐桌上的常客。猪肉炖粉条,选用当地优质的猪肉和粉条,猪肉肥而不腻,粉条吸收了肉香和汤汁的鲜美,口感爽滑劲道;小鸡炖蘑菇,采用农家散养的小鸡和野生蘑菇,经过长时间炖煮,鸡肉鲜嫩,蘑菇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味道醇厚;还有排骨炖豆角,排骨的肉香与豆角的清香相互融合,豆角软糯,排骨入味,是一道极具东北特色的家常菜 。
六、旅游指南攻略
最佳旅游时间
洮南四季分明,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美景。春季(3 - 5月)可以欣赏到田野间万物复苏的景象,适合体验乡村田园风光;夏季(6 - 8月)气候凉爽,是品尝黑水西瓜等水果、观赏自然风光的好时节,还能参加一些乡村采摘活动;秋季(9 - 11月),田野一片金黄,是欣赏丰收景色的最佳时期;冬季(12 - 2月)虽然寒冷,但可以体验东北的冰雪文化,如观看冰雕、滑雪等 。
交通指南
外部交通方面,游客可以先到达白城市,白城市有机场、火车站,交通较为便利。从白城市到洮南市,可以选择乘坐汽车,车程较短,交通方便。内部交通上,洮南市各乡镇之间有公路连接,市内也有公共交通,游客可以乘坐公交车前往各个景点。如果想要更自由地游玩,也可以选择租车自驾,这样能更方便地探索洮南的各个角落 。
住宿推荐
在洮南市区,有各种档次的酒店可供选择,从经济型酒店到高档酒店,能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如果想体验乡村生活,也可以选择在一些乡镇的农家乐住宿,如在黑水镇体验采摘西瓜的乐趣后,住在农家乐,品尝农家菜,感受乡村的宁静与质朴 。
行程规划建议
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安排3 - 5天的行程。第一天抵达洮南市区,参观吴俊生驿,了解洮南的历史文化;第二天前往黑水镇,参观西瓜产业园,品尝黑水西瓜,体验采摘乐趣;第三天去瓦房镇,欣赏田园风光,感受乡村生活;第四天到万宝镇,领略山区的自然风光和独特地貌;第五天返回市区,购买一些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作为伴手礼 。如果时间有限,也可以选择重点游览黑水镇和市区的景点,用1 - 2天时间感受洮南的特色。
洮南这座城市,无论是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还是秀美的自然风光和诱人的美食,都值得游客前来探索和体验,等待着更多人去发现它的美好。
一、乡镇风貌与历史沿革
洮府街道
洮府街道地处东经122°39′17〞至122°51′35〞、北纬45°17′45〞至45°23′25〞,面积91.4平方千米。这里历史悠久,满清时是蒙古族人游牧地,民国时期此地分别归洮南市政公所,东好保、立业保、大通保分辖。伪满时期分别归洮南街公所,大通村公所,黑水村公所分辖,1946年土改后分别归洮南县城、关区、大通区三区分辖。1956年合作化时,撤区划乡,这里大部归洮南镇,另一部分归大通乡辖。1958年公社化后,归洮安县红光公社辖。1962年,从红光公社分出,成立城郊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城郊乡,1984年更名为洮府乡,2005年撤洮府乡设立洮府街道办事处。
如今,洮府街道凭借城乡郊区的优势大力发展棚膜经济,拥有悠久的棚膜蔬菜种植历史,菜农们种植经验丰富、技术熟练。这里形成了瓜、果、菜、苗产业链,现有经营中的蔬菜种植类合作社9个,共有蔬菜大棚4000栋,其中暖棚2400栋、冷棚1600栋,棚膜种植总面积3000亩。暖棚可生产四季蔬菜,生产茬口3 - 4茬,冬季以叶菜类为主;冷棚生产周期为3月30日至10月30日共7个月,可安排早春提前和秋季延后2个茬口生产,春、夏、秋三季蔬菜品种丰富,有茄子、西红柿、豆角等。此外,春季这里还是辣椒和圆葱育苗基地,辐射到洮北、松原、内蒙古、黑龙江等地 。
瓦房镇
瓦房镇位于洮南市区西北51.5千米处,行政区域面积247平方千米。其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初期,当时属蒙古扎沙克图郡王领地。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设置瓦房镇,又名龙华镇,隶属洮南府,因驻地瓦房而得名。此后历经民国、伪满时期,行政区划不断调整,1987年,瓦房镇划归洮南市。
瓦房镇地处白城——扶余冲积洪积扇平原与冲积平原区,地势较平坦。境内河道属松花江流域,有洮儿河、蛟流河等河流,还有几处小型湖泊。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地下矿藏主要有铁矿、石灰石;野生植物有野菜、碱草等;野生动物有野兔、野鸡等;水生资源有鲫鱼、鲢鱼等。全镇下辖17个行政村,截至2018年末,有户籍人口人 。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耕地面积15.1万亩,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还盛产绿豆等经济作物。畜牧业以饲养牛、羊为主,同时渔业也有一定发展。镇内有县乡(镇)级公路5条,交通较为便利。
万宝镇
万宝镇地处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洮南市西北部,行政区域面积234平方千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属洮南府乾平社,此后在历史的长河中,其行政区划不断变迁。截至2020年6月,下辖3个社区、17个行政村 。
万宝镇地处万宝——那金大兴安岭山前丘陵台地区,大兴安岭余脉东麓,地势起伏,属丘陵、半山区,境内有名山头33个,那金河由西北至东南斜贯全境。这里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煤矿、铁矿、铜矿等。全镇辖区总人口在2011年末达人(另有流动人口2015人)。经济方面,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耕地面积17万亩,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还种植葵花等经济作物,畜牧业以饲养羊、奶牛为主。2011年财政总收入20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23元。交通上有县、乡(镇)级公路1条 。
黑水镇
黑水镇地处洮南市南部,行政区域面积328.6平方千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属离义社,1983年公社改乡,1986年6月乡改镇,1987年属洮南市。截至2020年6月,下辖一个社区、8个行政村 。
黑水镇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东经121°83’,北纬45°22’,与新疆哈密纬度位置几乎相同,光温充足,地下水质优良,土壤肥沃,因积水形成的泡沼呈黑色,蒙语称“哈拉呼苏”,意为黑色之水。这里种植西瓜历史悠久,据记载,公元872年前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西征胜利后,将新疆盛产的西瓜带回辽都上京(黑水镇附近)一带进行栽培种植,《洮南县志》记载1928年当地种植有“三白”“三结义”等品种西瓜。如今,黑水西瓜个大、皮薄、含糖量高达15度以上,口感独特,品种以“新红宝”“爱花二号”“甜美人”为主,深受消费者喜爱,还先后荣获多项荣誉,获得国家地理标识保护性商标等 。2021年成立“洮南市新红宝西瓜专业种植合作社”,并建成洮南黑水西瓜产业园,形成产销一条龙的发展模式。
二、历史文化脉络与历史人物
洮南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留下了独特的印记。从古代的游牧文化,到后来的农耕文明发展,这片土地见证了民族的融合与文化的交流。
在历史人物方面,虽然没有广为人知的全国性知名人物,但这片土地孕育出的众多平凡百姓,在各自的时代为洮南的发展贡献着力量。比如那些在农业生产中不断探索创新种植技术的农民,他们世世代代扎根土地,培育出像黑水西瓜这样的优质农产品,让洮南的特色农业得以传承和发展;还有在商业领域,早期那些在洮南从事贸易往来的商贾,他们促进了洮南与外界的经济交流,推动了当地商业的繁荣,虽然他们的名字没有被历史大书特书,但他们的功绩却融入了洮南的发展历程之中 。
三、必游景点与历史遗址
吴俊生驿
吴俊生驿建于民国时期,位于洮南城内,是当年商贾往来、邮政中转的重要驿站。其建筑风格独特,木雕砖刻、青砖灰瓦,见证了洮南百年商道与驿路的沧桑,如今已成为文保单位,承载着洮南的历史记忆,是游客了解洮南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走进吴俊生驿,仿佛能看到当年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的热闹场景,感受到洮南曾经作为交通和商业要道的重要地位 。
自然景观
洮南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洮儿河、蛟流河贯穿全境,河流两岸风景秀丽,滋养着这片土地。河畔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多样,是众多候鸟的栖息地,每到迁徙季节,能看到成群的候鸟在此停歇、觅食,构成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在瓦房镇等乡镇,平坦的田野与蓝天白云相互映衬,展现出东北平原独特的田园风光,对于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是一处能让人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魅力的好去处 。
四、民俗风情
洮南的民俗风情具有浓郁的东北特色。在传统节日方面,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春联、挂灯笼,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充满了浓浓的团圆氛围。元宵节时,会有热闹的花灯会和舞龙舞狮表演,人们走上街头,欣赏着五彩斑斓的花灯,观看精彩的民俗表演,共度欢乐时光 。
在民间艺术方面,东北二人转在洮南也深受喜爱。演员们幽默风趣的表演、独特的唱腔和精湛的技艺,常常引得观众捧腹大笑、掌声不断。还有剪纸艺术,当地的剪纸艺人用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能创作出栩栩如生的作品,内容涵盖了人物、动物、花卉以及各种吉祥图案,这些剪纸作品不仅是艺术品,更是洮南民俗文化的生动体现,常常被用来装饰房屋,增添生活的喜庆氛围 。
五、特色美食
黑水西瓜
作为洮南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黑水西瓜前文已详细介绍其种植历史和特色。直接食用,清甜多汁,是消暑解渴的佳品。还可以将西瓜皮去掉外层硬皮,切成小块,用糖、醋等调料腌制,制成清爽可口的西瓜皮咸菜;或者将西瓜瓤榨汁,制作成西瓜汁饮料,甚至可以用来制作西瓜冰沙等甜品,深受大众喜爱 。
东北炖菜
在洮南,各种炖菜也是餐桌上的常客。猪肉炖粉条,选用当地优质的猪肉和粉条,猪肉肥而不腻,粉条吸收了肉香和汤汁的鲜美,口感爽滑劲道;小鸡炖蘑菇,采用农家散养的小鸡和野生蘑菇,经过长时间炖煮,鸡肉鲜嫩,蘑菇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味道醇厚;还有排骨炖豆角,排骨的肉香与豆角的清香相互融合,豆角软糯,排骨入味,是一道极具东北特色的家常菜 。
六、旅游指南攻略
最佳旅游时间
洮南四季分明,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美景。春季(3 - 5月)可以欣赏到田野间万物复苏的景象,适合体验乡村田园风光;夏季(6 - 8月)气候凉爽,是品尝黑水西瓜等水果、观赏自然风光的好时节,还能参加一些乡村采摘活动;秋季(9 - 11月),田野一片金黄,是欣赏丰收景色的最佳时期;冬季(12 - 2月)虽然寒冷,但可以体验东北的冰雪文化,如观看冰雕、滑雪等 。
交通指南
外部交通方面,游客可以先到达白城市,白城市有机场、火车站,交通较为便利。从白城市到洮南市,可以选择乘坐汽车,车程较短,交通方便。内部交通上,洮南市各乡镇之间有公路连接,市内也有公共交通,游客可以乘坐公交车前往各个景点。如果想要更自由地游玩,也可以选择租车自驾,这样能更方便地探索洮南的各个角落 。
住宿推荐
在洮南市区,有各种档次的酒店可供选择,从经济型酒店到高档酒店,能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如果想体验乡村生活,也可以选择在一些乡镇的农家乐住宿,如在黑水镇体验采摘西瓜的乐趣后,住在农家乐,品尝农家菜,感受乡村的宁静与质朴 。
行程规划建议
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安排3 - 5天的行程。第一天抵达洮南市区,参观吴俊生驿,了解洮南的历史文化;第二天前往黑水镇,参观西瓜产业园,品尝黑水西瓜,体验采摘乐趣;第三天去瓦房镇,欣赏田园风光,感受乡村生活;第四天到万宝镇,领略山区的自然风光和独特地貌;第五天返回市区,购买一些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作为伴手礼 。如果时间有限,也可以选择重点游览黑水镇和市区的景点,用1 - 2天时间感受洮南的特色。
洮南这座城市,无论是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还是秀美的自然风光和诱人的美食,都值得游客前来探索和体验,等待着更多人去发现它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