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杖朝之年送五岁稚童-《乖巧的女人最好命,太子欲罢不能》

  嘉禾郡主夭折的噩耗,如同凛冬的寒风,迅速席卷了肃穆的护国寺。

  这五载光阴,太皇太后与太后多半时日都在这古刹清修。

  为远在边关的武王,为浴血奋战的将士,更为大晏的国祚绵长,虔诚诵经祈福。

  当这晴天霹雳般的消息传入佛殿,太皇太后捻动佛珠的枯瘦手指,几不可察地顿了一瞬。

  檀香氤氲,钟声悠远。

  片刻沉寂后,那张镌刻着岁月沧桑的面容,复又归于深海般的沉静。

  然而,太后终究少了那份经年累月磨砺出的定力。

  她身形猛地一晃,踉跄后退数步。

  指尖无意识地绞紧了素白的丝帕,眼神惊惶,几乎疑心自已听错了——

  那个如珠似玉的小小生命,当真就此消逝了?

  护国寺悠远宏大的钟声余韵未绝,缭绕的檀香气息尚在鼻端。

  一阵急促如骤雨、沉重似闷雷的马蹄声,便由远及近,踏碎了山寺的宁静,裹挟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沉重压迫感,直抵寺门。

  “启……启禀太皇太后、太后娘娘!”

  一名随侍太皇太后祈福的小太监连滚带爬地冲入殿内,声音因惊惧而变了调。

  “陛下……陛下亲率禁卫军,已至山门迎驾!”

  两位大晏最尊贵的女人同时步出佛殿,太后在自已姑母眼中,看到了久违的惊疑与凝重。

  皇帝亲迎?且如此急切?那嘉禾之事,便是真的了!

  而这护国寺,也不能再继续待下去。

  晏时叙的身影出现在护国寺的石阶之上。

  他一身常服沾染风尘,俊朗的面庞被一层浓得化不开的阴霾笼罩。

  他身后,是肃立无声、甲胄森然的禁卫军。

  铁血之气凝结成令人窒息的凝重氛围,连空气都仿佛冻结了几分。

  “孙儿给皇祖母、给母后请安。”

  太后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惊涛骇浪。

  她几乎是扑了过去,全然不顾仪态,双手死死攥住了晏时叙伸过来欲搀扶她的手腕。

  她的手指冰凉,带着剧烈的颤抖,死死锁在儿子脸上,带着最后一丝渺茫的、摇摇欲坠的希冀。

  “叙儿!快告诉母后!宫人禀报说嘉禾……说嘉禾她……”

  她喘息着,好一会,才艰难地问出了口:“是不是真的……如他们所说……殁了?!”

  那双素来沉静慈爱的凤眸,此刻盛满了惊涛骇浪,只等一个确切的答案。

  晏时叙的手腕被她攥得生疼。

  他张了张嘴,喉间却似被滚烫的砂石堵住,艰涩无比。

  他想安抚悲痛欲绝的母亲,想向睿智的皇祖母剖白那环环相扣的阴谋与无辜的牺牲。

  想诉说昭昭的英勇与重伤,更想痛斥那幕后黑手的歹毒用心……

  然而,目光对上母后那濒临崩溃的眼神,再转向旁边,皇祖母那双仿佛已洞悉世间一切悲欢离合的苍老眼睛。

  那眼神里没有质问,只有一种了然一切的、深沉的悲哀。

  所有的解释,在这一刻都注定苍白无力。

  尤其是想到嘉禾那小小的、冰冷的身体。

  想到长姐那撕心裂肺、怨毒入骨的诅咒……

  晏时叙心如刀绞,最终只是沉重地、极其缓慢地点了点头。

  “母后……皇祖母……嘉禾……是真的……殁了。”

  “轰——!”

  太后只觉得眼前一黑,天旋地转,身体猛地一软。

  若非晏时叙及时用力扶住,她几乎要瘫倒在地。

  攥着他手腕的手指骤然失力,滑落下来。

  压抑的堤坝彻底崩塌,泪水汹涌而出。

  她死死捂住嘴,破碎的呜咽声从指缝中凄厉地溢出,肩膀也剧烈地颤抖着。

  “嘉禾……怎么会……她还那么小……那么小啊……”

  那泣血的哀鸣,字字锥心。

  太皇太后极其缓慢地闭上了眼睛,深陷的眼窝微微抽动。

  她没有失态呼喊。

  但那瞬间挺直又仿佛被无形万钧重担压弯的脊背,那骤然失去所有血色的干枯嘴唇……

  无不昭示着一种比嚎啕大哭更深沉、更刻骨、更锥心的痛楚。

  一滴浑浊的泪水,悄无声息地从紧闭的眼角渗出。

  沿着岁月刻下的深刻纹路蜿蜒滑落,最终滴落在深色的衣襟上,无声地洇开一小片深色的湿痕。

  这世间至痛,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

  可太皇太后,却已历经了好几次送黑发人的痛楚。

  到现在杖朝之年,还要亲自送一个五岁稚童……

  何其残忍。

  ……

  凤梨宫,偏殿。

  昭昭在药力的作用下沉沉睡着,小脸依旧苍白如纸,但呼吸总算平稳了许多。

  温梨儿守在一旁,疲惫地揉着额角。

  嘉禾夭折的噩耗和群臣沸反盈天要求废黜太子的消息。

  如同两块巨石,沉沉压在她的心头。

  这么大的事,宫人便是想瞒着她,也瞒不住。

  秦嬷嬷悄声进来,低语禀报:

  “娘娘,太子殿下被陛下罚闭门思过一月,现已在承恩殿。”

  温梨儿揉额的手一顿,眼中忧色更浓。

  她并非不明事理,深知这是平息物议、保护天儿的必要手段。

  但想到儿子此刻的心情——怕是委屈、惊惧、还有那沉甸甸的负疚感。

  再想到那无辜殒命、花朵般凋零的嘉禾……

  温梨儿下意识地抚上尚且平坦的小腹,忧虑着自已的情绪是否会波及腹中胎儿。

  “嬷嬷,看好昭昭。本宫……得去看看太子。”

  温梨儿站起身,脚步因心焦和疲惫而有些虚浮。

  “娘娘,您身子要紧,胎象才刚稳……”秦嬷嬷急忙上前搀扶。

  “无妨。”

  温梨儿摆摆手,强自打起精神。

  此刻,她必须站在她的两个孩子中间,尤其是一个正承受着巨大压力的孩子身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