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凤梨宫偏殿内。
温梨儿才终于明白,晏时叙所谓的“运功之法”是何等“功法”!
他竟当着她的面,用她那些新缝制的、绣工精巧的小衣小裤,裹缠住“小阿叙”,动作间充满了令人面红耳赤的暗示!
“陛下——!”
温梨儿又羞又恼,脸颊红得几乎要滴出血来。
一双美目瞪着他,气得声音都带了颤,几乎要哭出来。
“你……你之前还同臣妾说,臣妾那些不见了的贴身衣物,是被柳晴弄脏了,你才一把火烧了!”
晏时叙此刻倒是理直气壮,振振有词。
“自然是因为她!若非她给朕下药,朕怎会用梨儿的贴身衣物?不过……”
他俯身凑近,滚烫的唇几乎贴上她敏感的耳垂,气息灼热,声音沙哑得惑人。
“梨儿的小衣包裹着‘小阿叙’,那滋味……当真是别有一番销魂蚀骨。”
温梨儿:“……你……你……你个流氓!”
她气得抓起一个软枕砸向他。
见真把人惹恼了,晏时叙忙收敛了戏谑,眼疾手快地接住软枕。
长臂一伸便将羞愤欲绝的小妻子捞进怀里,好一阵温言软语地哄劝。
直到温梨儿挣扎的力道渐弱,他才变戏法般从方才脱下的龙袍袖中,取出一卷明黄诏书,递到她眼前。
“喏,看看这个,消消气?”
温梨儿的目光被那明黄的卷轴吸引,疑惑地接过。
“封储诏书?陛下已经定好日子了?”
晏时叙点头,神色也郑重起来。
“明日早朝时,朕会带天天亲临金銮殿。诏书宣读之后,他需受群臣朝拜,正式入主东宫。”
温梨儿凝视着诏书上“皇三子晏邢天”那几个庄重的字眼,心头百感交集。
“嗯。一切都由陛下做主。”
……
翌日,寅正刚过。
天际仅透出一抹青灰的鱼肚白,巍峨森严的宫城已在黎明前的沉寂中苏醒。
沉重的朱漆宫门在低沉的吱呀声中次第洞开,身着各色品级官服的朝臣们如同无声的潮水,自四方宫门鱼贯而入。
靴履踏过漫长而空旷的御道,发出整齐而肃穆的回响。
最终汇聚于那象征着大晏国最高权力核心的金銮宝殿之前。
殿内,盘龙金柱粗壮如虬,撑起高旷深邃的穹顶。
晏时叙身着十二章纹玄色衮服,头戴十二旒冕冠,端坐于九龙宝座之上。
冕旒垂下的玉藻微微晃动,遮住了他深邃的眼眸,只余下紧抿的薄唇和棱角分明的下颌。
周身散发着俯瞰众生的帝王威严。
内侍总管永泰手捧明黄卷轴,立于丹陛之前宣读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储贰之位,国本攸关,社稷所系。皇三子晏邢天,天资聪颖,仁孝性成,敦敏好学,深肖朕躬。仰承宗庙之重,俯顺臣民之望,兹恪遵慈谕,载稽典礼,授晏邢天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固国本。其膺天眷,永绥兆民。布告天下,咸使闻知。钦此!”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山呼海啸般的朝贺声整齐划一地响起,声浪滚滚,仿佛要掀翻殿顶那流光溢彩的琉璃瓦。
无数道目光,饱含着敬畏、审视、期许、复杂难明的情绪,全聚焦在了丹陛之下那个小小的身影之上。
年仅七岁的晏邢天,身着为他特制的玄色四爪蟒袍,头戴金冠。
他小小的身躯在宽大的袍服下显得愈发单薄,却挺得笔直如松。
稚嫩的脸庞绷得紧紧的,努力维持着属于储君的沉稳与威仪。
在方才永泰宣诏的漫长过程中,他便一直保持着垂首恭听的姿势。
一双小手规规矩矩地叠放在膝前,纹丝不动。
这份远超年龄的定力与沉稳,让不少历经三朝的老臣眼中也流露出赞许之色。
此刻,宣诏声落,朝贺声起。
晏邢天深吸一口气,在满殿肃穆到极致的注视下,缓缓起身。
头上的金冠玉旒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
他向前一步,走到丹陛正前方,动作一丝不苟,带着刻入骨髓的皇家仪态。
他再次屈膝,深深跪拜下去,额头恭敬地触碰到冰冷光滑的金砖地面。
“儿臣晏邢天,叩谢父皇隆恩!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音清亮,带着孩童特有的音色,却努力拔高、放稳,试图压过那份稚嫩。
跪拜礼毕,他并未立刻起身,而是保持着跪姿,抬起头,目光越过丹陛高高的台阶,望向那高踞于九龙宝座之上的父亲。
“儿臣年幼,蒙父皇授以储君之位,此乃天高地厚之恩,亦是国家社稷之重托。”
“儿臣虽驽钝,亦知此位关乎天下万民福祉,关乎祖宗江山基业。”
“儿臣在此立誓:从今往后,定当克已勤勉,夙夜不懈。敬奉父皇母后教诲,尊师重道,虚心向学,习文以修德明理,习武以强身健魄。”
“必以仁孝之心侍奉亲长,以宽厚之怀体恤臣民,以勤谨之志处理庶务。”
他的声音愈发响亮,郑重承诺:
“儿臣定不负父皇母后所望,不负列祖列宗所托,不负天下臣民所期!必当竭尽心力,恪守太子本分。他日承继大统,亦当为一代明君,护我大晏江山永固,保我黎民百姓安康!请父皇放心!”
字字句句,清晰有力,掷地有声。
从一个七岁孩童口中说出,那份与年龄极不相符的郑重承诺,让整个金銮殿陷入了一种奇异的寂静。
许多大臣眼中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惊讶与动容。
这份早慧、这份担当,已远超所有人的预期。
高坐御座的晏时叙,面上依旧保持着帝王的威严与沉静,冕旒下的神情看不真切。
但那双深邃如渊的眼眸深处,却翻涌着激赏、骄傲,以及一丝为人父的动容。
他看着丹陛之下,那小小的、却已挺起脊梁的儿子,仿佛看到了自已血脉与意志最骄傲的延续。
他微微颔首:
“善!太子既有此志,朕心甚慰。望你牢记今日誓言,常怀敬畏之心,勤学修德,莫负朕望,莫负天下。”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晏邢天再次深深叩首。
晏时叙抬手,虚扶:“太子平身。”
晏邢天依言起身,小小的身板依旧站得笔直如标枪,只是宽大的蟒袍袖口中,无人看见的小手微微蜷缩了一下。
晏时叙的目光缓缓扫过下方恭敬肃立的群臣,带着无上的威压,再次开口:
“太子年幼,尚需勤学砥砺。着令东宫属官,务必尽心辅佐,悉心教导。众卿亦当恪尽职守,勠力同心,辅佐新储,共固国本!”
“臣等遵旨!定当竭忠尽智,肝脑涂地,辅佐太子殿下!”
群臣齐声应诺,声浪再次汇聚,震得殿宇嗡嗡作响。
册封大典最重要的环节终于完成。
在满朝文武敬畏的目光注视下,晏邢天一步步退下丹陛。
……
温梨儿才终于明白,晏时叙所谓的“运功之法”是何等“功法”!
他竟当着她的面,用她那些新缝制的、绣工精巧的小衣小裤,裹缠住“小阿叙”,动作间充满了令人面红耳赤的暗示!
“陛下——!”
温梨儿又羞又恼,脸颊红得几乎要滴出血来。
一双美目瞪着他,气得声音都带了颤,几乎要哭出来。
“你……你之前还同臣妾说,臣妾那些不见了的贴身衣物,是被柳晴弄脏了,你才一把火烧了!”
晏时叙此刻倒是理直气壮,振振有词。
“自然是因为她!若非她给朕下药,朕怎会用梨儿的贴身衣物?不过……”
他俯身凑近,滚烫的唇几乎贴上她敏感的耳垂,气息灼热,声音沙哑得惑人。
“梨儿的小衣包裹着‘小阿叙’,那滋味……当真是别有一番销魂蚀骨。”
温梨儿:“……你……你……你个流氓!”
她气得抓起一个软枕砸向他。
见真把人惹恼了,晏时叙忙收敛了戏谑,眼疾手快地接住软枕。
长臂一伸便将羞愤欲绝的小妻子捞进怀里,好一阵温言软语地哄劝。
直到温梨儿挣扎的力道渐弱,他才变戏法般从方才脱下的龙袍袖中,取出一卷明黄诏书,递到她眼前。
“喏,看看这个,消消气?”
温梨儿的目光被那明黄的卷轴吸引,疑惑地接过。
“封储诏书?陛下已经定好日子了?”
晏时叙点头,神色也郑重起来。
“明日早朝时,朕会带天天亲临金銮殿。诏书宣读之后,他需受群臣朝拜,正式入主东宫。”
温梨儿凝视着诏书上“皇三子晏邢天”那几个庄重的字眼,心头百感交集。
“嗯。一切都由陛下做主。”
……
翌日,寅正刚过。
天际仅透出一抹青灰的鱼肚白,巍峨森严的宫城已在黎明前的沉寂中苏醒。
沉重的朱漆宫门在低沉的吱呀声中次第洞开,身着各色品级官服的朝臣们如同无声的潮水,自四方宫门鱼贯而入。
靴履踏过漫长而空旷的御道,发出整齐而肃穆的回响。
最终汇聚于那象征着大晏国最高权力核心的金銮宝殿之前。
殿内,盘龙金柱粗壮如虬,撑起高旷深邃的穹顶。
晏时叙身着十二章纹玄色衮服,头戴十二旒冕冠,端坐于九龙宝座之上。
冕旒垂下的玉藻微微晃动,遮住了他深邃的眼眸,只余下紧抿的薄唇和棱角分明的下颌。
周身散发着俯瞰众生的帝王威严。
内侍总管永泰手捧明黄卷轴,立于丹陛之前宣读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储贰之位,国本攸关,社稷所系。皇三子晏邢天,天资聪颖,仁孝性成,敦敏好学,深肖朕躬。仰承宗庙之重,俯顺臣民之望,兹恪遵慈谕,载稽典礼,授晏邢天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固国本。其膺天眷,永绥兆民。布告天下,咸使闻知。钦此!”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山呼海啸般的朝贺声整齐划一地响起,声浪滚滚,仿佛要掀翻殿顶那流光溢彩的琉璃瓦。
无数道目光,饱含着敬畏、审视、期许、复杂难明的情绪,全聚焦在了丹陛之下那个小小的身影之上。
年仅七岁的晏邢天,身着为他特制的玄色四爪蟒袍,头戴金冠。
他小小的身躯在宽大的袍服下显得愈发单薄,却挺得笔直如松。
稚嫩的脸庞绷得紧紧的,努力维持着属于储君的沉稳与威仪。
在方才永泰宣诏的漫长过程中,他便一直保持着垂首恭听的姿势。
一双小手规规矩矩地叠放在膝前,纹丝不动。
这份远超年龄的定力与沉稳,让不少历经三朝的老臣眼中也流露出赞许之色。
此刻,宣诏声落,朝贺声起。
晏邢天深吸一口气,在满殿肃穆到极致的注视下,缓缓起身。
头上的金冠玉旒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
他向前一步,走到丹陛正前方,动作一丝不苟,带着刻入骨髓的皇家仪态。
他再次屈膝,深深跪拜下去,额头恭敬地触碰到冰冷光滑的金砖地面。
“儿臣晏邢天,叩谢父皇隆恩!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音清亮,带着孩童特有的音色,却努力拔高、放稳,试图压过那份稚嫩。
跪拜礼毕,他并未立刻起身,而是保持着跪姿,抬起头,目光越过丹陛高高的台阶,望向那高踞于九龙宝座之上的父亲。
“儿臣年幼,蒙父皇授以储君之位,此乃天高地厚之恩,亦是国家社稷之重托。”
“儿臣虽驽钝,亦知此位关乎天下万民福祉,关乎祖宗江山基业。”
“儿臣在此立誓:从今往后,定当克已勤勉,夙夜不懈。敬奉父皇母后教诲,尊师重道,虚心向学,习文以修德明理,习武以强身健魄。”
“必以仁孝之心侍奉亲长,以宽厚之怀体恤臣民,以勤谨之志处理庶务。”
他的声音愈发响亮,郑重承诺:
“儿臣定不负父皇母后所望,不负列祖列宗所托,不负天下臣民所期!必当竭尽心力,恪守太子本分。他日承继大统,亦当为一代明君,护我大晏江山永固,保我黎民百姓安康!请父皇放心!”
字字句句,清晰有力,掷地有声。
从一个七岁孩童口中说出,那份与年龄极不相符的郑重承诺,让整个金銮殿陷入了一种奇异的寂静。
许多大臣眼中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惊讶与动容。
这份早慧、这份担当,已远超所有人的预期。
高坐御座的晏时叙,面上依旧保持着帝王的威严与沉静,冕旒下的神情看不真切。
但那双深邃如渊的眼眸深处,却翻涌着激赏、骄傲,以及一丝为人父的动容。
他看着丹陛之下,那小小的、却已挺起脊梁的儿子,仿佛看到了自已血脉与意志最骄傲的延续。
他微微颔首:
“善!太子既有此志,朕心甚慰。望你牢记今日誓言,常怀敬畏之心,勤学修德,莫负朕望,莫负天下。”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晏邢天再次深深叩首。
晏时叙抬手,虚扶:“太子平身。”
晏邢天依言起身,小小的身板依旧站得笔直如标枪,只是宽大的蟒袍袖口中,无人看见的小手微微蜷缩了一下。
晏时叙的目光缓缓扫过下方恭敬肃立的群臣,带着无上的威压,再次开口:
“太子年幼,尚需勤学砥砺。着令东宫属官,务必尽心辅佐,悉心教导。众卿亦当恪尽职守,勠力同心,辅佐新储,共固国本!”
“臣等遵旨!定当竭忠尽智,肝脑涂地,辅佐太子殿下!”
群臣齐声应诺,声浪再次汇聚,震得殿宇嗡嗡作响。
册封大典最重要的环节终于完成。
在满朝文武敬畏的目光注视下,晏邢天一步步退下丹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