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司马献计-《三国:掠夺词条,从商贾到帝王》

  一转眼,大半年的光景已过。

  冬去春来,春暖花开。

  许昌宫室业已落成,张尘遂迁都许昌,立宗庙社稷,封赐群臣。

  原魏公国官吏,一应职衔不变,在此基础之上,另加封爵。兖州牧曹操,原为汉室大将军,现加封大司马,晋爵二等,改濮阳乡侯为濮阳郡侯。其余未得爵位之诸将,皆封列侯。

  群臣赐封已毕,张尘又令大封六宫,封正室夫人甄姜为皇后,貂蝉、蔡琰、张宁为妃,乔莹、乔婉姐妹为贵人。

  一时间,大魏朝野大安,一派祥和。

  这天,襄阳皇宫,刘协登殿议事,对众人说道:“张贼窃据神器,乱我汉家天下,是可忍孰不可忍!朕誓不做偏安之君,今日与诸公商议,数月修养,而今我朝元气已复,朕欲兴兵讨贼,复兴汉室,诸公以为如何?”

  刘协言罢,环顾众人。

  不多时,只见一人缓缓站出。

  正是原荆州长史,现任御史中丞,蒯良。

  蒯良道:“陛下三思,那北魏疆域广袤,兵强马壮,钱粮丰足,张尘手下文臣武将,皆为当世翘楚,不可小觑。陛下不可仓促伐之。”

  刘协闻之,不由微微皱眉,环视众人,人人眼神闪躲,竟无一人敢言战。

  刘协心中不由大为气闷。

  正在此时,忽有一人,奋然而出。

  “陛下不乘此时进兵,更待何时?兴兵讨逆,复兴汉室,乃顺应天意,陛下无需犹豫,可速行之!”

  众人一看,赫见文班末位,站出一人,看年纪大约只有十七八岁。

  那人缓步上前,朝向龙座,深施一礼。

  刘协抬眼望去,只见那人,面生得很,便问道:“你是何人,现居何职?”

  那人再拜一礼,恭敬道:“臣,司马懿,现任议郎。”

  一旁,御史中丞蒯良喝道:“大胆司马懿,你一个小小议郎,朝堂之上,哪有你开口的份?在此蛊惑帝心,你该当何罪!”

  “陛下,臣有平魏之策,愿献与陛下!”

  “一派胡言!”蒯良怒道,“大殿之上,岂容你信口开河,来人,将此人轰出殿外!”

  “慢!”刘协道,“你说你有平魏之策,可是真的?”

  “陛下,不可相信此人!”

  “住口!”刘协瞪了蒯良一眼,随即喝道:“信与不信,朕需要你来教吗?”

  天子一怒,蒯良顿时心底发寒,再不敢多言一句。

  刘协又看向司马懿道:“司马懿,你既有平魏之策,那就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出来。若果是良策,朕便给你加官进爵,倘若信口胡言,朕可要治你一个欺君之罪!”

  司马懿躬身一礼,侃侃道来:“张尘据有九州,陛下只有荆益,论实力,自是不及张尘。但若要复兴汉室,讨贼伐逆,却也未必不能。臣以为,可兵分五路,四面夹攻,令其首尾不得救应,然后可图。”

  刘协听罢,道:“张尘带甲百万,北魏人口、军力,皆强于我,何来五路兵马?”

  司马懿道:“其一,由大将军吕布,领兵二十万,出汉中,径取长安。其二,由司空刘备,领兵二十万,北上夺取樊城、许昌。此二路,为陛下之兵,另外三路,则非国中之兵也。”

  刘协听罢,不禁奇道:“哦?那另外三路为何?”

  司马懿道:“其三,令人出使羌族,见羌王迷当,赂以金帛,令其发十万羌兵,取西平关,袭扰凉州。其四,修书遣使,并以赏赐,直入匈奴,见左部单于呼厨泉,令其发兵十万,攻取雁门。其五,邀东吴出战,以其水军优势,沿江北上,奔袭青徐。”

  司马懿说罢,环顾众人,道:“有此五路大军,张尘必顾此失彼,首尾不能救应。其中,只要一两路可成,汉室可兴矣。”

  此话说完,在场众臣,无不露出敬服之意。

  听得司马懿说完,刘协也不禁大喜。

  “好!司马懿,你果有定国安邦之策,有此五路大军,何愁张贼不灭?”刘协笑道,“传旨,封司马懿为建威将军,赐千金,封列侯!”

  “臣,司马懿,叩谢陛下天恩!”

  言罢,刘协急遣能言官吏,为使前去,分别游说西羌、匈奴、东吴三路,又拜刘备为平北大都督,会同张飞、张任、严颜等一应诸将,领兵三十万,径取樊城。

  此时,吕布受封大将军,正于梓潼统兵。刘协即派人飞马赶至蜀中,令吕布起兵二十万,出汉中,行陇右,径夺长安,又令张鲁全权负责粮草事宜。

  敕命已下,又三月,吕布、刘备、迷当、呼厨泉四路大军并进,唯有孙策一路,以备战为由,似有观望之意。

  许昌,魏宫。

  今日朝会,群臣早早等候在殿外,个个神情焦急。

  闻听四路大军并进,已袭扰边境,众人不由得万分焦急。

  不多时,内侍自殿内而出,却是传旨道:“陛下有旨,今日龙体欠安,不上朝,诸公且自散去。”

  众臣无奈,只得各自散去。

  不料,一连三日,皆是如此。

  眼见四路大军来势汹汹,众臣不由得心急如焚。

  这日,众臣再也按捺不住,于是相约来到司徒府上。

  “沮司徒,如今蜀汉来势汹汹,陛下却一连几日不上朝,这可如何是好啊?”

  “是啊,沮司徒跟随陛下最早,最得陛下所信,还请您带领我等,进宫面圣啊!”

  一时间,众臣吵嚷一片,沮授摆了摆手道:“各位,稍安勿躁,陛下行事,向来极有分寸,必不会荒废国家大事,此番既然不上朝言事,那必是心中已有对策,诸位莫要心急啊。”

  “沮司徒,话不是这么说的。四路大军,来势汹汹,眼瞅着都要打进来了,陛下沉得住气,可也得给我等吃颗定心丸才是啊。”

  一个大臣开口说道,随即众臣也纷纷附和。

  沮授道:“好吧,既然如此,我便进宫一趟,你等各归其位,这个时候,朝堂不可生乱。”

  “我等谨记。”

  众臣说罢,拜辞而去。

  送走了众人,沮授忙命人备车,匆匆赶往太尉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