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五帝同在-《楚兵》

  赵元始元年,二月之后,

  天下混乱的形势,渐渐明朗。

  在西南,武卫大将军余建山封闭了栈道,切断了与中原的联系。

  并与安南节度使黄严,爆发了激烈的军事冲突。

  原来,崇山峻岭之中的蜀南豪强黄严从未死去!

  只是楚国圣武皇帝势大,而十二万入蜀大军艰苦两年,才攻陷成都,

  武卫兵卒们,士气低落,再也不想去那瘴气横行的蛮夷之地作战,

  此种形势下,余建山综合考虑,

  由使者数次商议后,双方达成协定。

  武卫向皇帝报功,而黄严将就此死去,永不出现。

  可如今,圣武皇帝驾崩,黄严子嗣被杀,那所有一切全然作废。

  安南郡地方豪强被中原皇帝践踏,皆怒不可遏。

  洛阳动乱消息一来,遂再无顾忌,发兵北上,

  蜀人意图夺取整个蜀中,建立蜀国。

  于是乎,以余建山为首的成都郡,与以安南黄家为首的蜀中豪强,爆发了全面战争。

  与此同时,在长沙郡,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昔日楚国右丞相崔中书,拿出了传国玉玺跟皇帝诏书。

  于黄道吉日,立蓝锦儿之子,项允为帝,年号圣洪。

  可此前,金吾卫孟百川已经立了圣德皇帝,

  楚国两帝同在!

  这导致了一个严重的后果,本就摇摇欲坠的大楚正统,此刻更加接近崩塌了。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圣武皇帝遗留的军事力量,不知道帮谁。

  控制两淮的骁卫大将军王武,一时举棋不定。

  因为自古遵皇帝站错队,那就是满盘皆输,抄家灭族。

  到底是去中原帮助圣德皇帝,还是南下朝见圣洪皇帝?

  这让盘踞寿春郡的近十万楚军选择了观望。

  而元始元年,二月后,

  中原的形势开始水深火热起来。

  占据开封郡、泰山郡、陈留郡等,昔日宋国故地的圣德皇帝,

  与占据南阳的梁国皇帝萧汉,形成了中原两强的对峙。

  梁帝与楚帝,在南阳与开封,渐渐聚集兵力,

  决定中原归属的大战,一触即发。

  而在数万里疆土内,十二卫大将军基本都占据地方,形成了割据军阀。

  幽州夏侯杰、易州安庆、邯郸丁肆业、长安霍守易、凉州耿汤……等等,

  但这些势力中,就目前来看,有机会夺取天下的,只有极少数的几家。

  圣德皇帝坐拥开封,赵皇后正统,理当第一。

  梁光武皇帝拥有南阳主力兵马,更是得到了项盖、南野的支持,实力不容小视。

  而这第三个,就是占据了河洛膏腴之地的大齐。

  黄九虽然出身赤贫,但此人在得到洛阳政权后,竟展现了超高的政治手段。

  对于昔日的流民、流氓户等底层,他打出‘天下大同’的口号,用以安抚人心。

  而在实际利益上,此人却毫不犹豫的背弃了,过去支持他的几百万穷苦之人。

  为了笼络麾下十几万兵马,大齐默许他们肆无忌惮的抢劫,

  让这些人快速形成小寒门、小富户,从而成为大齐政权坚定的拥护者。

  同时对于将门权贵势力,黄九的做法也相对高明,

  但凡有实力的,有兵有将的,官位原封不动,宗族一律优待。

  但凡是空有财富的文官,那就对不起了。

  这些都是害民的吸血虫,人人得而诛之的恶鬼。

  如此多番手段下,大齐形成了一个以小军户为主,洛阳七郡十几万散兵、流兵的军事政权。

  -------------------

  “小方啊。中原不用看,黄九坐拥河洛天险,八关锁地。本身又是英雄草莽,估摸着最终会占据中原。”

  “李保将军,此言差矣。齐国的成分复杂,底蕴不足。开封金吾卫、羽林卫,皆是昔日主力大军,又有皇帝大义,梅某看开封必胜。”

  辽东道。

  鞍州郡。

  北国风光,寒风呼啸,鹅毛大雪飘摇。

  如此极端恶劣的天气下,赵军依旧展现了强大的进攻能力。

  高句丽失去辽阳后,一路被赵军穷追猛打,

  几番惨败下,只能龟缩入城,再不敢对野战抱有侥幸了。

  到元始元年三月,铺天盖地的赵王中军,浩浩荡荡,渡过辽河,

  其庞大的后营军团,在鞍州郡一带,扎下了坚固的营盘。

  此营占地极大,东起千山脚下,西至二道梁子,连绵十里,

  朱红金边的赵帝旗帜,铺满了鞍山脚下,那一望无际的红色,仿佛在威压这方天地。

  赵军营地人头攒动,长矛如林,口号震天,

  这让孤寂的雪域千山,也因为赵军的到来,而显得生机勃勃了。

  辽阳城已经彻底毁了,后营建设兵团进去看过,

  高句丽基建厉害,毁城也厉害,如果要恢复,其代价比重建还高。

  可赵军又需要一个辽东重镇,

  因此,围绕着重建辽阳之事,已经讨论很久了。

  元始元年,三月一日。

  赵帝行宫之中,一开始,李保跟梅朝方、周伯几人,确实在研究辽阳重建的问题。

  但军人,甭管最初说的是什么,最后都要上升到天下大势的高度。

  “呼-呼-呼……”

  辽东低温,寒风带雪,

  赵帝行宫大殿外,行台之上,响起了杂乱的脚步声。

  周云风尘仆仆的进来了,他拍拍身上土黄桑锦的积雪,

  抬头一看,只见到中原的沙盘附近,赵军这几个将领厮杀正酣。

  只是一眼,周云便知,这些二五仔,又在研讨什么中原战局了。

  这特么一个个自家战局不管,去管大楚?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赵帝行宫大殿,周云面色阴沉,

  扫视了数位将领后,注目李保道,

  “保爷,有空就多研究高句丽的战局,中原暂时随它去。”

  “嘿嘿……”行宫里,朱雀将军李保自知理亏,

  但还是悻悻一笑,无赖的道,

  “陛下,高句丽还研究个屁。白岩山城,安市山城,就看杨延将军什么时候打。”

  说完这句,李保浮肿的眼袋里闪过狡黠,

  他眼睛一斜赵阿四,阴阳怪气的比划,

  “陛下,咱有一个建议。就是朱雀玄武一军打一个。别到时候,某些人还觉得他们多厉害。”

  “保爷,你这个就太过……”

  “闭嘴!”赵阿四本能的想反驳,但主位上,赵帝周云冷喝了两人。

  “咱们现在,是以燕云等地,做那王朝讨伐之事。尔等岂可掉以轻心,针锋相对?”

  “李保,你要真想和玄武军怎么干,就把神机营抽出来。朕让你们两家打个痛快。”

  赵帝行宫,周云冷脸,下方几个大将咽了咽喉咙,低头不语。

  保爷之心,路人皆知。

  神机营在朱雀军,那要单军攻山城,闭着眼睛,也知道肯定是他最强。

  最近,这个赵军出了名的刺头,不断挑衅赵帝五营跟玄武军,

  就是希望他单独去打,高句丽大将杨万春的安市山城。

  安市山城!

  那可是了不得的功绩。

  当年,圣元皇帝麾下公孙氏,三十多万精锐,

  连续进攻两个月,最终却被杨万春击败。

  保爷朱雀军要是灭了安市山城,报了中原民族的血仇,

  那金吾卫孟百川,就再不能跟他相提并论了。

  “嘿嘿……陛下。不,不敢了。”面对二当家周云怒目,保爷惨戚戚的点头哈腰,

  忽然,就在李保笑眯眯的时候,

  他想到了一件事,当即开口道,

  “陛下,有一个问题,我们的军粮,可能不够了。”

  此言一出,不单单是几个将领大吃一惊,

  就连赵帝周云也愣了一会,疑惑道,

  “怎么可能?咱们带了一年粮食东征。这特么才四个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