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玉璧山杨宇豪-《楚兵》

  “尊敬的赵王,这位是乌嚓尔擀,他已经七十一岁了,是腾格里最老的长者。”

  “他只要听一下草原的风,听白灾比听毡包里,孩子的呼噜声还要清晰。”

  赵王中军的后营水平,自然远远超过白狼军的二把刀。

  中军修建的土袋堆墙,东西横跨四里,南北长达六里,

  多段挡风坡,能有效阻挡风暴,足够容纳十几万人的营地,拔地而起。

  营地的外围,是庞大的牲畜区域,

  这些草原牛马,只要稍稍给点滋润,点上几堆篝火,它们就能抗住冰雪。

  这几天大风,赵王行宫,大纛摆动的厉害,

  几十面战旗,呼呼作响。

  李信来的时候,正好看见了腾格里王帐军,首领古义尔,

  他带着一个长满老年斑,半截身子都快入土的老萨满,跟父亲周云诉说天气的事情。

  “尊贵的天可汗,往年阴山的白灾,一般在三月二十五六后出现。”

  “但最近天气,稍稍有点变化,今年可能要提前一二天……”

  “牛羊牲畜,有天可汗的神兵帮忙,都处理的很好,这次白灾,腾格里不会死人,损失会很小……”

  赵王行宫,老兵卒来来回回,不少焦急忙碌的赵军官员,粗鄙的询问刘庶、贺诗楚防寒之事,

  那模样,不像把他们当上官,倒像把他们当出气筒。

  腾格里旗特勒王对行宫很熟悉,他曾经来过无数次,但都没有现在小心翼翼。

  望着行台上,威风凛凛的赵军大纛,李信不知他作何感想。

  出门的时候,古义尔对李信行了尊贵草原礼仪,

  老萨满乌嚓尔擀更是跪伏在地,行了三跪九叩的草原拜礼。

  白狼将军!

  这将是瀚狼山上的执鞭者,会是草原的王,这是很多投降部落的共识。

  “那个乌啥子老人,怎么称呼父亲为天可汗?”

  行宫中一直在忙碌,刘庶跟贺诗楚只是草草跟李信打了招呼,

  赵王、兵司主簿、兵司衙长,现在这三个人,那是焦头烂额。

  整个赵国的兵事、政事、对外政策,都压到了三架马车的头上,那劳碌可想而知,

  刘庶对着坐在周云旁边凳子上,吊儿郎当的李信诉苦,

  最近啊,他连做梦都在处理公务,已经快走火入魔了。

  行宫外,寒风呼啸,呜呜作响。

  从赵国十几万后勤人员的行动中,不难看出,

  大约二十五日左右,阴山将会有一股寒潮。

  为此,赵王周云率领赵国的各级官员,在处理好政事之余,

  其绝大部分精力,都在做防寒抗冻的准备。

  北疆军团自雪林崛起,寒冷他们并不陌生,这不会过多伤害他们,

  只是玉璧城下,人马太多、太杂,且各族兵马,私心者太多,不能如臂指挥。

  这在无形之中,加大了赵军辅兵后营的工作量。

  面容俏丽的女卒,端来上好的江南毛尖,

  行宫主位台阶上,只有两个人,赵王周云,白狼将军周言。

  “乌嚓尔擀的孙女,前几天难产,是咱们的稳婆,胆大的拽了出来,现在母子平安。”

  “腾哥里部落认为,本王能跟上天抢人,比天更大。所以孤现在,是天可汗了。”

  说到这些事情,李信不得不佩服,他这个连婆娘都管不好的草包爹。

  对付草原投降部落,那简直是手拿把掐。

  现在各游牧部族稳定的情况,超过所有人的想象。

  十七营的斥候,阿张等人探来的消息,几十万牧人都已经认可了赵王,

  就此时此刻,如果王帐旗跟几个大部落不老实,

  他们一动,就会被底下赵国的人反了。

  关于玉璧城,

  大孝子还是来了。

  也许他还没有长大,还不是一个王者,他最终没能扛过内心的煎熬,

  虽然他不能去玉璧城前线,但来禀报赵王,他还是敢的。

  毕竟坑爹,他是专业的。

  “父亲,咱跟猴子、大眼,想了好多玉璧城的打法……”

  “什么?抛石机很难改进?那是铁驼子头疼的问题,不归咱们战兵管。”

  ……

  就像每一个少年,都想得到父亲的认可,

  赵王周云一边喝热茶,一边耐心处理公务,偶尔还跟刘庶、贺诗楚说些防寒问题时,

  大孝子手舞足蹈,喋喋不休,已经说了很多关于玉璧城的事情。

  某一刻,周云嘱咐贺诗楚,人员训练一定要到位后,

  他才星目斜了李信一眼,淡然的道,

  “转身,后边第三个柜子,第二格里面,有一份详细书册。”

  闻言,大孝子虽然疑惑,但还是起身拍拍屁股,屁颠屁颠就去了。

  赵王行宫的书册密密麻麻,堆满了柜子。

  李信不禁有些发愣,前段时间来看,很多格子都是空的,

  短短十几天,赵国要记录东西这么多?

  找到父亲周云说的书册后,李信毫不犹豫的打开。

  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

  他跟梁大眼等人讨论的战术,在这里竟然有大差不差的相似记录。

  甚至于很多李信跟梁大眼没想过的招数,这里面也讨论了可行性。

  这一刻,李信拿着书册,小眼睛一眯,恍然大悟。

  原来赵王麾下的主簿集团,一直在收集玉璧城的信息,

  并根据其战况,做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想法。

  “那……那父亲为何不阻止刘忠武?”

  行宫里,漆木板上,

  大孝子小眼睛震惊的注视周云,开口询问。

  这种愚蠢的问题,赵王连头都不想抬。

  檀木案桌上,周云看奏书的速度很快,几乎一目十行,

  批改完一份关于五峰山大营恢复的问题后,他便停笔叹息,小恬了一会。

  “玉璧城的困境,不是刘忠武一个人的,而是整个赵军集团的。”

  “大家都没有攻打山城的经验,刘忠武整体处理,实际上还算不错。”

  听着周云的话,大孝子并不满意,

  他嚣张的脸上,闪过愠怒,走到赵王案牍前,激动的道,

  “赵军不能输啊!父亲,您该去前线指挥,您该去攻陷那该死的玉璧城,武川卧龙肯定比龙骧主簿厉害。”

  面对这个闯祸儿子的失态,周云嘴角闪过笑意,

  但面上,赵王眼眸冷厉,伸手指着李信,冷哼道,

  “坐好!你今后必须有一个少将军的稳重。”

  说完这句,不待大孝子回到四方雕兽蹲櫈。

  周云便起身,踱步到了行宫窗口,

  插销一开,北风呼啸的实木窗子,‘砰’的一声,撞在墙壁上,

  刺骨的寒意,随着大风,灌入行宫。

  赵王周云迎着风雪,负手而立,

  目光看了几眼北方天穹后,才无奈的道,

  “这件事情,本王跟两位元老商议过了。”

  “玉璧城之战,既然已经交给了刘忠武,那胜败都是龙骧军负责。”

  “如果孤干预,赢了是谁赢的?败了又是谁败的?”

  人心变了。

  赵国的人心,变得太快了。

  以往赵军每一战,都是生死战,没有什么负不负责任,

  一败就是全军覆没,族灭人亡。

  但现在,龙骧、朱雀、玄武、白狼,还有六营主战兵马。

  在赵国度过了最艰难的过程中,每一支部队都认为自己居功至伟。

  这种固步自封的现象,造成了这次龙骧军攻打玉璧城,没有请任何一支主力战兵帮忙。

  即使是当时叫去了梁大眼,也一直把朱雀军的人边缘化,

  周云听说,最终还赶了出来,这事足以看出,现在龙骧军有多傲。

  如果赵王周云干预后,玉璧城攻陷,

  那么其他部队不服气,认为是赵王帮忙。

  龙骧军同样会不服气,认为不需要赵王,他们也能赢。

  赵王行宫,大孝子当面,刘庶叹息的摇了摇头,

  “咱们必须考虑到军心,要让军队心服口服。”

  “大军博弈,最忌讳的就是,朝令夕改。”

  “五当家这一支,能赢是他们的本事,输了也该他们背着。”

  刘庶如此说,李信低头思索片刻,面露痛苦,脸上带着沮丧道,

  “可……那是我武川镇的威名啊,就让他们如此祸害?”

  “咱们那一战,不是齐心协力,摧枯拉朽,四方豪强,皆不如赵刃锐利。”

  李信的咆哮是无能的,他的出发点虽好,但事情会闹到扯不清的地步。

  赵国已经不是过去了。

  国大而治,赏罚分明!

  它现在很多事情,必须有将领负责任,否则,无法服众。

  可大孝子是少将军,即使有明显的错漏,刘庶跟贺诗楚自然不敢斥责,只能默默低下头颅。

  某一刻,赵王周云冷喝一声,李信才别过头去,委屈的闭嘴了。

  寒窗关上,赵王又回到了案牍前,他拿起朱笔,幽幽的道,

  “也许两年,最多三四年,本王亲征的事,将会越来越少。”

  “将来出战四方的,必然是刘忠武、赵武生、侯莫陈崇,这些宗族的佼佼者。”

  “你要学会,容下他们些许错误,只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就该让他们继续。”

  一朝英雄拔剑起,又是苍生十年劫。

  赵国的辅兵伤营,已经把前线战斗的伤亡减到最低了。

  赵王周云能做的事情,他跟刘庶等人,最大限度的做到了。

  玉璧城目前来说,突厥兵马伤亡很大,也就是这两天,城就破了。

  攻坚是残酷的!

  历史上,无数雄主因为坚城,折戟沉沙,饮恨战场。

  而此刻,赵国也来到了它的历史时刻。

  周云在大孝子冷静后,说了一些老成之言,

  赵军不再是一个五郡之地的弱国了,

  它是威名赫赫,雄踞并州、漠南,能调动几十万兵马,

  甚至可以征用楚人宗族的强大军事集团。

  这么庞大的军队里,不可能人人都是名将,

  如此复杂的组织,很多问题,也不是谋士推演能算出的。

  就像这次玉璧城之战,赵军各部缺乏协同,赵军没有攻城经验……等等问题,都一一暴露。

  这些宝贵的经验,不但是任何书籍能替代的,同时它也只适应这几十年。

  因为战术在革新,军队的能力也在变化。

  就像曾经的辽国轻骑被金国重骑克制,可金国重骑,又被蒙古的游骑克制。

  “周言,你能来,本王很欣慰,说明你遵循了心中的道义。”

  “但你要学的还有很多,去吧,把营地建好,过几天有寒潮来了。”

  辞别了父亲,大孝子浑浑噩噩,不知道是怎么出的行宫。

  赵王中军,到处是川流不息的兵员。

  呐喊声、责骂声,马匹嘶鸣,车轴咕噜声,随处可闻。

  阴山上,前几天刺眼的冬阳不见了,

  天穹灰蒙蒙的厉害,就像大幕压在了山峰之上。

  前方,赵王行宫辕门外,是两个身如虎牛的大将,

  郭朗目光炯炯,注视着行宫方向,童虎则在跟一些武川子弟唠嗑。

  正当北风吹起李信的毛裘,他策马通过辕门时,

  一匹快马,自热火朝天的建营雪道,奔腾而来,

  马上的骑士兴奋极了,他一边站马而起,一边挥舞双手大吼道,

  “少将军,少将军!前线大好事,突厥杨豪立马叫阵,已经连赢七场了……那些宗族将军根本不……”

  竹竿只顾着叫大孝子去看热闹,浑然忘记了这是什么地方,

  直到他看见辕门附近,李信等人尴尬的捂着额头,十几个赵王护卫怒目而视时,

  他才眼睛那么一砸摸,意识到了不妙,

  竹竿是机灵的,他咽了咽口水,立刻义正言辞的道,

  “杨豪贼子,竟敢挑战大赵,真是自寻死路。”

  “小贼侥幸,赢了几个宗族废物,待赵将出马,定叫他死无葬身之地。”

  ----------------------

  敕勒川,阴山下。

  玉璧城头,突厥人的战鼓正在咆哮。

  几十面图腾旗帜,随着狂暴的北风,压弯了旗杆。

  今早,玉璧城巨石闸门拉起,一位突厥骁将,带着十二名骑兵,

  于雪坡上,横槊踏马,叫阵青龙李兴。

  阵前斗将!

  这在古代两军对峙时,乃经常发生的事情。

  对喷、吵架、问候祖宗,这在战场不算怪事。

  可光过嘴瘾不行啊,那不服就得打,

  大军不可轻动,一对一还不行吗?

  但大多数时候,两军斗将,主帅甚至稍有身份的将军,都是不上场的。

  一般是双方几万兵卒中,厉害的小将出马。

  之所以在后世文献中,某某名将武艺无双,战场斗将杀敌,

  那是因为,活下来的人,很多成了名将。死了的人,没有记载。

  就像此刻,十几万山下赵军,旗帜如海,方阵雄浑,一片肃杀之气弥漫玉璧。

  若是有谁,能两军当面,击败突厥大将杨豪,

  那自是立刻得到上官提拔。

  斗将而胜,乃是小兵通往将军,最快也最直接的一条途径。

  毕竟,哪个将军不想要一个,厉害且又没有背景的头号打手呢?

  玉璧城头,尸山丛林中。

  但见一身形巨硕的刀疤俊朗大将,横槊而立。

  此人身覆狼吞鱼鳞甲,天狼长槊寒光如霜。

  胯下一匹漆黑如玉的突厥名马夜照,战至晨时,连杀了八名赵国各宗族将领。

  “铛-铛-铛-铛-噗……”

  第九个赵将上了,这是上党郡冯家的家将。

  此人使得一杆四棱长锤,挥舞之间劲风四起,火星四溅。

  他跨下的枣红马,四肢强健,踏蹄如飞。

  宝马带着这个上党无敌大将,与杨豪厮杀。

  杨豪叫阵的是,大楚第一勇士,赵国第一大将,青龙李兴。

  可大军交战,叫阵就有叫阵的规矩,

  不是杨豪想叫谁,谁就必须要来。

  若是随便来个阿猫阿狗,就配跟青龙对战,那李兴岂不是永无宁日。

  杨豪必须打到二十几万赵军,无人敢上之后,

  青龙才可能考虑出不出战。

  而且,赵国大军占据绝对优势,李兴完全可以不应战。

  但若是如此,那就堕了天下第一勇士的威名。

  突厥将领一个人打通关,赵军这边不敢上,那是很伤士气的。

  雪坡战场,仅仅十几招,上党大将就险象环生了。

  杨豪幼年经历灾厄,其兄杨宇为保他的命,主动引开楚国追兵,从此永别。

  故杨豪的全名为杨宇豪,这个名字,意味着他要带着大哥杨宇的希望,一起活下去。

  此刻,战场之上,杨豪的武艺在历经数年磨砺后,早已浑然天成。

  他虽然没有修出杨门煞鬼神的重槊甩锤,

  但就凭其宗师八重巅峰,精通各门槊法的本领,

  放眼天下,能胜他的人,其实不多。

  天狼长槊挥舞,带起鬼哭狼嚎之音,

  上党冯将军中门大开,他想要投降,可如此情况,杨豪岂能给他机会。

  一匹无主的战马,马蹄清脆,嘶鸣不止,自雪坡奔腾而下。

  赵军大阵中,十六营一名弓弩手,踏步而出。

  羽箭上弦,快如疾风,射死那匹可能冲撞军阵的战马。

  “杨豪威武,杨豪威武!”

  “杨豪威武,杨豪威武!”

  ……

  敕勒川,阴山下。

  玉璧城头,突厥人摇旗呐喊,欢呼不止。

  与突厥人热火朝天不同,赵国二十几万大军,似乎集体沉默了。

  龙骧军大纛下,

  青龙李兴刚毅的面容上,闪过滔天战意,

  下一刻,他不顾刘忠武等人的阻止,

  一声大吼,响彻战场。

  “来人,备马,本将要去灭了杨豪这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