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赵王之怒-《楚兵》

  天下放晴后,大楚东征军如同席卷而来的风暴,

  短短十几天,战马能跑多快,进攻的速度就有多快。

  除徐州郡外,一路所有郡城几乎传檄而下,

  北海郡、寿春郡、东海郡……等山东两淮十数郡,尽归圣武皇帝之手。

  圣武二年,正月初一,

  寿春郡外,小谷庄。

  十三营已经完全拆开了,四个旅全部分开打,

  两淮地区,没有成建制的力量,一千多北疆精锐兵卒,足以应付任何情况。

  每支旅队带着些许郡兵,组成数千人的战斗序列,一路扫荡,势不可挡。

  小谷庄不愧是淮南好地方,竟然有两丈高的庄墙,这在大楚可是妥妥的富庶之地。

  小谷庄河流前,李保立下营地,

  建安军有十七斩二十三法:不可拆屋,不可闯民宅。

  故李保没有打算,入小谷庄立营,只是派遣了两百兵卒进入,算是占领这个小地方了。

  小谷庄营地,校场之中。

  几十个族老跪伏一地,拜见大慈大悲的楚军名将李保。

  有道是,匪过如梳,兵过如篦。

  他们庄子里,早早的准备好了酒肉吃食,以作劳军之用。

  还强迫各家各户,凑齐楚女二百六七十名,就是希望大军能给条活路。

  没想到这支楚军竟然秋毫不犯,这令他们不禁喜出望外。

  人总是喜欢恭维的,武川镇保爷也不例外。

  主位之上,他面带笑容,神态浮夸,整个人都飘了起来。

  正当保爷在校场大旗下,享受小谷庄的称赞时,

  营外忽然响起了,急促的马蹄声,一名传令兵火急火燎的来了。

  “统领,不好了统领!”

  校场之上,李保虽然飘了,但并不糊涂。

  他伸手阻止传令兵开口,待小谷庄的人离去后,

  才负手而立,询问兵卒,到底什么事?

  “不好了,国策论摊丁入亩泄漏,不少郡城的宗族态度暧昧,”

  “伍旅官要大军停下来,不能前进了,万一有反叛,必须马上扑灭。”

  ------------------

  小沛县,这是大汉时期的名县。

  此刻,荒草地上,泱泱一片人头海洋,

  那是无穷无尽蓬头垢面的灾民,他们排成长龙,默默的等待前方施粥。

  这些人面黄肌瘦,眼神灰暗,行走无力。

  在两淮楚人眼里,赵王大军算是不错了,虽然这些施粥官员态度恶劣。

  但灾民们都看见了粮食,那是实实在在的粮食。

  有这些吃,就算是打骂他们都无所谓。

  施粥的棚子百步外,有一条小溪,

  两个年轻的难民兄弟,笑眯眯的一人端了一大碗。

  几个月了,好不容易吃上白米粥,他们此刻闻着味,都感觉饥饿的不行。

  “哎,树板,这个粥怎么有点霉味啊。”

  “想的真多,粮食都是陈粮嘛,有点味道很正常啊。”

  闻言,树皮也觉得有理,当即不再迟疑,大口大口的喝下。

  可是忽然,树皮觉得浑身难受,肚子隐隐作痛,眼睛也看不清路了。

  树皮还以为是吃撑了,甩甩头没在意。

  只是下一刻,树皮的肚子变成了绞痛,

  他难受的厉害,痛得倒在地上抽搐,浑身冷汗淋漓。

  “啊……啊……杀,杀了我。”

  就像喝了毒药的狗,蓬头垢面的树皮在人生的最后时刻,疯狂抽搐,口吐白沫而死。

  就在树皮死后不久,他的大哥,树板也死在了他的身边。

  圣武元年,正月初一。

  小沛县放粮,死者数千,伤残者近万。

  -----------------------

  “报,楚军前锋已经拿下北海郡,”

  “报,北线野战军后队遭遇袭击,前线可能粮草不足,”

  “报,江南的六万石粮食抵达寿春郡,二线郡兵前往交接。”

  ……

  圣武二年,正月初二。

  东口县,阳光正好,

  似乎大雨下完了,一连几天都是万里晴空。

  大营水洼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无数后营兵,在平整地面。

  这里大军建筑众多,也许会出现一座城池。

  历史上,停留大军后,出现的名城之事并不少见,不差东口县这一个。

  高坡之上,老树之下。

  周云坐在一块扁平的石头上,他一边环视楚营,一边端着刀削面祸祸,

  这里良风正好,在此地吃朝食,心旷神怡。

  从汇聚的战报来看,南线战场比想象中的顺利,北线战场比想象中的糟糕。

  不过大势已定,人心已变,

  就算宋国储进良跟刘鲁再怎么蹦跶,也不过是多活几天而已。

  大楚军队南线进展神速,山东两淮都快平定了,

  徐州一拿下,南线楚军直接从山东进攻泰山郡,

  两面夹击,宋国只有败亡的份。

  “如此搞法……那孟百川、杨猛、卓神通等人,岂不是颜面扫地?”

  “颜面是自己给的,不是别人。”

  李信的进步很大,他对于战争有一种特殊的直觉,

  周云令他处理战场信息,他能很好的完成。

  但要是安排他处理后勤等问题,那就是焦头烂额,

  所以,最近周云一直让这个执戟郎中做战场分析,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提前做好准备。

  建安军兵卒强,但后勤组织能力更强。

  一个势力是否处于鼎盛期,就是看他的组织能力是否崩坏。

  王朝后期,底层糜烂,官员机构臃肿,执行力几乎消失。

  而此刻,周云麾下的南线楚军,正值行动力跟组织力的双巅峰。

  有赵王周云把控,前线军队只管冲锋,

  后方所有的一切事物,都有赵王扫尾。

  徐州至寿春,徐州至北海,周云沿途早计划好粮仓位置。

  前方主力前脚落位,后勤建筑兵马,后脚也几乎同时到达。

  根据皇城司的消息,毒士了然已经认命了,

  他在徐州消极度日,终日不问政事。

  徐州军团先丢失了灵魂人物上官虎,现在又失去了灵魂智囊了然,

  此刻军心浮动,毫无战心,似乎是一只待宰的羔羊。

  石头旁边,大孝子找个凳子坐下,

  他喜欢吃羊杂汤,朝食也爱吃这个。

  “父亲,你咱不直接把徐州拿下,感觉不是很难啊。”

  大孝子的话,周云没有回答,他只是淡然点了点后面的老树。

  周云一边吃面,一边道,“如果你要把这棵树拔了,你要先干什么。”

  “那我肯定要把泥土扒开啊……明,明白了,可咱还是觉得打徐州更快。”

  “徐州一丢,两淮彻底失去抵抗力,中原地区再无波澜。”

  李信的疑惑,周云没有过多解释。

  他是在军人的角度看战争,而周云是以恢复民生的角度看战争。

  徐州城一旦被攻陷,所有的敌对力量都会沉下去,

  那个时候,再想找他们出来就千难万难了。

  所以周云选择慢慢攻打,让忠于徐州的力量一个个冒出来,这样今后的麻烦就会少一些。

  而且,南线大军前脚打下的地方,后脚周云安排的文官就到了。

  各地登记造册,稳定民心,跟地方宗族交流,也需要大军在旁掩护。

  毕竟政权出于刀剑之上,没大军在旁边,

  唐俊等人暂开工作,可能不是那么顺利。

  高坡之上,老树之下。

  沙盘已经摆好,正当大孝子准备跟周云进行一场兵棋推演时,

  李义忽然连滚带爬,从青砖营房后面出来。

  “祸事了,祸事了,主公,有大麻烦了!”

  祸事?大麻烦?!

  闻言,周云跟李信面面相觑,不禁一阵错愕。

  这特么宋国跟东楚都玩完了,那还能有多大的麻烦。

  一只雄健的臂膀伸出,周云接过楚册,摊开之后,一目十行。

  【国策论下卷泄漏,摊丁入亩之事,大楚权贵已人人知晓。

  望主公早做准备,天下官员数万,不可轻敌。】

  第一张楚纸,周云毫不在意,直接丢掉。

  他叫传令兵过来,吩咐了一些事情,才不慌不忙,转头看第二张。

  【大量权贵力量在暗中聚集,河北、两淮、河洛、关中,尤其是江南的五姓望族,李林国希望赵王慎重。】

  楚纸又丢了!

  一张泛黄的楚纸,在李信跟李义,和一大武川镇将领担忧不已的眼神中,

  缓缓飘荡,落在泥巴地里。

  第三张楚纸,周云看完后,竟然是一阵冷笑,

  那笑容像无奈,又像是一种愤怒。

  高坡营地,老树旁边,

  大楚赵王周云蓬勃的气血之力,随着冷笑渐渐沸腾。

  他的眼神让人不寒而栗,那是一股杀气,一股滔天的杀气。

  赵王周云怒了,他呼吸粗重,气的身子上下起伏。

  湛金十字枪下,周云勃然大怒,歇斯底里的咆哮。

  “会杀人,会杀人!都说了会杀人!!”

  “怎么就是有蠢货,要往刀口上送呢!”

  山坡几十个武川护卫被吓的瑟瑟发抖,胆战心惊,

  他们从未见过武川卧龙如此愤怒。

  哪怕当年雪林最困难的时候,二当家都是笑嘻嘻的,从不埋怨困境。

  老树下,李信小眼睛一溜,

  他趁父亲不注意,偷偷捡起地上的楚纸。

  摊开之后,李信跟李义不禁头皮发麻,这江南望族真特么是人才。

  【皇城司竹蛇禀报,小沛县,三万灾民食用了江南军粮后,出现大量死亡现象。

  江南宗族为了少缴纳粮食,采用了过去的老一套,利用石虎、九龙散等膨胀物,大量做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