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标儿一脉没了皇统,咱不甘心啊-《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造反者,就是造反者!”

  “你得位不正,也永远得不到咱的认可!”

  朱元璋劈头盖脸地一顿连骂完毕,胸口起伏,深吸着气。

  而朱棣听完父皇的痛斥,已经忘却了身体的疼痛,

  朕是造反者,

  永远得不到认可吗?

  朕做了这么多,一点用都没有吗?

  朕怎么样做都是错吗?

  他猩红着眼,直视朱元璋厉声道,

  “在您心里,儿臣就这么不堪吗?!”

  “儿臣就该在燕地,束手就擒,”

  “任他朱允炆处死儿臣,处死儿臣一大家子吗?儿臣不服!”

  “儿臣得位不正,不配得到您认可是吧?”

  “那您就用永远别认可便是,”

  “反正最终坐在这皇位上是儿臣!”

  朱棣丧失理智地话语,

  令朱元璋再度彻底破防,

  他从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被儿子恶语相向,

  他奋力地一边冲向朱棣,一边嘶吼道,“你这逆子!!!”

  “咱今天要清理门庭。”

  朱由检则是奋力地跪抱住朱元璋,

  “太祖爷,您冷静!”

  “太宗爷,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您快走!”

  “您是真要陷太祖爷也于不义吗?!”

  朱慈烺也死命按住朱元璋,跟进说道,

  “太宗爷,您快走啊,”

  “天赐机缘,不是让我天家内裂的!老天爷可都在看着,”

  “臣孙求您了!”

  朱棣闻言,也冷静了下来,

  他知道自己刚才的过激言语,

  深深地刺伤了父皇的心,

  如果再和父皇发生肢体冲突,

  那自己这个做儿子的,真的是不孝不义了,

  特别是在这天赐机缘的偏殿里,

  只怕遭天谴的风险。

  朱棣深叹一口气,“父皇,千错万错,都是儿臣的错,”

  “等以后您冷静了,儿臣再跟您赔罪,”

  “儿臣先告退了。”

  说罢,朱棣迅速跪地三叩首,退出了大殿。

  刚才听到那句“老天爷在看着”的时候,朱元璋施力的动作为之一滞,理智也慢慢的恢复,

  他也担心遭到天谴。

  见朱棣离开偏殿,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站定原地,

  朱由检父子也松了一口气,放开太祖爷,瘫坐在了地上。

  冷静了片刻之后,

  朱元璋坐回主位上,开口说道,“刚才是咱气急了,老四这混账也是急脾气,”

  “还好有你父子在。”

  朱由检父子也站起身,对视一眼,朝朱元璋拜道,“臣孙惶恐,”

  “唯愿两位祖宗消气。”

  朱元璋沉声说道,“先不提这个了,”

  “刚才还有很多事,咱没弄清楚,”

  “老四走了,只能由你们回答咱了。”

  “那老四带兵打进京城之后,他是怎么处置允炆的?还有允熥、允熙、允熞他们?!”

  朱由检父子闻言,立时又跪倒在地,

  朱元璋其实是想知道朱标一脉的情况,摆摆手,“尔等没必要遮掩了,”

  “还是老实跟咱交代吧,”

  “以免咱下次问老四,又忍不住想动手。”

  朱由检心里天人交战一番,深吸气说道,“是!那臣孙斗胆一言,”

  “根据国史记载,建文君在太宗爷攻入京城时,宫殿失火,不知所踪,有传言他逃出生天,但始终未见其人,这成了我大明的一个大谜案。。。”

  “而懿文一脉其他诸子,均被废为庶人,圈禁于皇陵,最终都死于意外,”

  “他们的子嗣,也都在几十年后凋零了。”

  朱元璋闻言,瞳孔瞬间放大,浑身止不住地发颤,

  饶是已做好了心理准备,

  他还是觉得无尽的悲苦,蔓延到了自己身躯的每一个毛孔。

  允炆失踪成了谜案?哪有什么谜,大军围城,他必然逃不了,失踪只是避免了老四这混账,背负弑君的罪名,

  允熥他们的命运,定然也好不到哪里去,这所谓意外亡故,也是老四在斩草除根,

  咱老朱家竟骨肉相残到如斯地步!

  标儿,这一脉真是绝嗣了,

  咱的好儿子,

  他咋就这么福薄!

  没有得享大位,也就算了,

  允炆竟然也没能为他守住家业。

  老天爷为何如此苛待他?

  连子嗣都不给他保住。

  思及此,朱元璋双目变得猩红,旋即发出渗人的笑声,

  “哈哈哈哈~!”

  “保不住吗?真的保不住了吗?!”

  “真没有办法吗?”

  “老天爷。。。”

  念叨了几句之后,陷入绝望的他,脑海中闪过一道声音,

  “本官就是为了保住太子爷子嗣才反对皇孙为储,”

  朱元璋顿时噤声,嘴皮开始抖动,

  这话是林豪这混球,胡咧咧时说的,

  不让允炆为储,就能保住标儿子嗣?

  没了君权,允炆如何保住自己一家子人?

  不对,

  允炆有了君权,也保不住家人,

  但允炆不做储君,

  没了君权,他和允熥兄弟几人也就没了名分,

  这样他们就不会对后继之君构成威胁,

  那他们就得以存活,

  标儿一脉就不会绝嗣!

  甚至有可能,

  残害宗室、社稷不稳,洪武盛世终结的情况,都可以避免?

  这样看来,

  林豪这混球的话,也不失为一种保全标儿血脉的办法。

  可是,

  让标儿一脉没了皇统,咱不甘心啊,

  允炆他明明是一个优秀的孩子,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

  咱现在已经知道允炆承位最坏的局面了,

  那就有一定有办法去避免,

  既要确保允炆继承并坐稳大位,让皇统留在标儿一脉,

  又要避免宗室相残等乱象发生。

  看来咱得多费一些功夫,去想一想如何做才行,

  那这样一来,

  立储的事,咱得先缓一缓才行,

  一旦立了允炆为储,万一没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就没转圜余地了。

  还有林豪这“缺才”,

  咱得好好用他才是,

  不能让他呆在诏狱里混日子,得先把他放了。

  理清思路之后,

  朱元璋目光变得尖利,帝王威严再度浮现在脸庞上,

  他猛然站起身,向外走去,准备展开相关部署。

  朱由检父子被太祖爷的魔怔行为,吓得脊背直冒冷汗,

  他们怕太祖爷发生什么意外,

  但又不敢多嘴发问,

  以免触怒了老祖宗,

  只是抬眼愣愣地看着朱元璋。

  朱元璋笑完之后,直接站起身向外走去,

  他要赶紧做好针对性的安排。

  快走到门口时,

  他才想起了还跪在地上的朱由检父子,

  “对了,”

  “尔等不管用什么办法,尽快查出礼科右给事中林豪的最新记录,”

  “这是尔等的重中之重!”

  说罢,

  他留下了两个满脸懵的大明皇帝,离开了偏殿。

  ······

  正当朱元璋急着赶回御书房之时,

  窝在诏狱里的林豪,

  还被挫败感带来的无尽悲苦所“折磨”。

  他看着斑驳的墙壁,感叹着命运的不公,

  “到底是哪里出错了?”

  “让老朱弄死就这么难吗?”

  “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

  这时,

  他身后传来蒋瓛的回答声,

  “是该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