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吉时已过,立储之事,容后再定!-《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林豪料想朱元璋立朱允炆为储的想法不可更改,

  遂再度明确了自己“坚决反对”的态度,

  并直言要求朱元璋先处死自己,再立储君。

  可林豪不知道的是,

  朱元璋的想法已有所松动。

  刚刚宗王们跪成一片,

  明面上是帮林豪求情,让朱元璋息怒,实则是在表达对未来处境的担忧,

  令偏爱子嗣的朱元璋,不由地多了一分顾虑,

  在他看来,子孙福贵平安和大明社稷稳固是同样重要的。

  而林豪那句“未来自会验证臣说的话”,也启发了朱元璋的思路。

  验证未来?

  去太庙偏殿问一问,不就可以了吗?

  咱陷入了一个误区,

  只顾着去想老四和他的后人,不适合继承皇位,想着避免这一切,

  可咱至今还没弄清楚老四是怎么坐上皇帝的。

  唯一确定的是,这混账老四必定不是顺位继统,

  咱的洪武朝之后肯定发生了什么事,

  才给了老四机会,

  而且真要有什么残害宗室的事发生,那社稷必然不稳,

  咱有必要弄清楚一切之后,

  再行决定储位的归属!

  朱元璋思索之际,

  黄子澄气不过林豪依然死赖着反对朱允炆,开口发难道,

  “林豪,你太歹毒了,”

  “到这个份上,还是这副死不悔改的态度!”

  “你怎么也不想想太子爷,是太子爷提携你,而你却这样污蔑中伤他的子嗣,”

  “你还有良心吗?”

  “你恩将仇报,枉为人臣。”

  齐泰也紧跟着骂道,“林豪,没有太子爷,你哪有机会入京为官?”

  “而你却断他一脉的前路,”

  “你忘恩负义,与禽兽何异?!”

  黄子澄也大声跟进,开展“人身攻击”,

  “林豪,你这败类,”

  “太子爷才入陵寝,我等不指望你能感念他的恩德,”

  “但你却急不可耐地发难,欺凌遗孤,”

  “连最基本的为人操守都没有,”

  “必为天地所不容!”

  林豪原本对于任何对自己的攻讦行为,都是持欢迎态度的,毕竟那都是对自己求死的“助攻”,

  但是他发现骂自己的人是黄子澄、齐泰、方孝孺时,顿时就绷不住了,当即开口反击道,“滚蛋!尔等三个无能狂吠之辈,鼠目寸光,迂腐不堪!”

  “本官就是为了保住太子爷子嗣才反对皇孙为储,”

  “就是有你们,才会有乱局,”

  “还在有脸在这儿,恬不知耻地抨击本官,”

  “跟尔等多说几字,都是脏了本官的嘴。”

  这三人在后世有一个称呼“建文三傻”,

  他们支持朱允炆削藩,但操作过急过猛,导致了朱棣的靖难,

  但是面对燕藩的造反大军,

  他们能力不足,行事又迂腐,以至于朝廷平叛决策,错误频出,

  最终使得朱允炆在手握绝对优势情况下,丢掉了皇位,

  可以说建文朝廷的倒台,

  朱标一脉陷入沉沦,

  他们“三傻”也要负上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林豪是绝对不能容忍自己被“菜鸡”侮辱的。

  黄、齐、方三人勃然大怒,正欲开口继续痛斥,

  却听朱元璋发话了,

  “够了!”

  “今日吉时已过,立储之事,容后再定!”

  在场所有人闻言,纷纷吃惊至极,

  林豪:???

  怎么回事?

  老朱怎么改主意了?

  这不科学啊!

  他还是会就地格杀我的吧?!

  而文官们下意识地喊道,“陛下?!”

  “嗯?!”朱元璋扫视了他们一眼,他们顿时低头噤声,

  逼宫洪武皇帝的事,

  他们根本没胆去干。

  朱元璋伸手指着一脸发懵的林豪,狠厉地说道,

  “此獠悖逆,”

  “速速打入诏狱,”

  “听候咱的发落!”

  林豪眉头一挑,满脸的不可置信,

  啥?

  还是不杀我?

  又又是打入诏狱了?

  老朱是怎么回事?

  我都坏了他立储大事,这种动摇国本的逆行,他都能忍?

  他不会被夺舍了吧?

  他还是杀伐果决的洪武大帝吗?!

  还是我哪里说错了?做错了?

  告诉我,

  我改还不行么?!

  “陛下,臣不想去诏狱,您还是赐死臣吧,”

  “臣要回。。。”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人打断。

  “回什么回,得了便宜还卖乖。”

  “老实点!”

  蒋瓛已经领命起身,和几名锦衣卫一起,迅速地将林豪拖下了下去。

  此刻的林豪,

  除了反思和复盘失败,什么都做不了。

  朱元璋见林豪的身影消失,沉着脸指令道,“今日先这样,退朝!”

  说罢,便重重的拂了一下衣袖,转身离去。

  众藩王都为朱允炆立储“未遂”而感到窃喜,遂率先拜道,“恭送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蓝玉等武勋们作为受益一方,旋即也欣喜地跟进行礼恭送。

  文官们则是纷纷脸色,声音低沉。

  作为最大的失败者,

  朱允炆只觉自己的魂魄,遭受到了致命的冲击,

  原本触之可及的储位,

  就这样失之交臂了,

  宗室,

  蓝玉,

  还有那个林豪,

  孤一定会好好回敬尔等!

  ······

  朱元璋下了朝,便直奔太庙。

  赶在约定的时间点,到了偏殿,

  他发现只有朱由检、朱慈烺父子二人在。

  “老四又不在啊?”

  “咱有很多事情想问他,”

  “这些时日,他不是迟到,就是早早离去,是在刻意回避咱吧?”

  “要不尔等来回答咱?”

  对于太祖爷爱批评太宗爷的“老毛病”,并想着弄清楚太宗爷上位过程之事,

  朱由检父子已经习以为常,而且也应对自如,

  那便是闭口不谈,转移话题。

  “老祖宗,太宗爷的事,臣孙回头再奏禀,”

  “现下臣孙的崇祯朝,又碰上大困难了,女真人又有南下侵扰的意图,而朝廷的军饷又开始捉襟见肘。。。”朱由检行完礼,赶紧抛出难题,转移太祖爷的注意力,

  自从听了太祖爷的“办法”,他极力控制住自己喜欢干预底下做事的坏习惯,

  充分放权给洪、孙等几位重臣,

  还鼓励南京小朝廷,还有地方自主应对困局,

  虽然崇祯朝那种大厦将倾的状况,已经得到缓解,

  但是问题还是存在的,

  比如缺银子。

  而朱慈烺也立刻明白父皇转移太祖爷“视线”的意图,也赶紧抛出自己的问题,

  “太祖爷容禀,臣孙的朝廷也缺银子,”

  “要是朝廷能有多余的钱,臣孙一定能整合地方势力,驱逐女真人,恢复我大明中枢该有的权势。。。”

  身为“散装”朝廷,

  义兴朝的大部分地方,只是名义上听从朝廷号令,根本不上交赋税。

  这导致了中枢的财政吃紧,

  他们仅靠朝廷实控地盘的财赋维持运转,

  而且实控区的大户势力还要藏匿收入,维持自己一方在朝堂话语权,

  这种“搞钱”的难题,

  也是朱慈烺急着想去解决的。

  可朱元璋哪里不知道,两个后世子孙的套路,“混账!”

  “咱这祖宗没钱,都没找你们进贡都已经仁至义尽了,你们还跟咱哭穷?”

  “少给咱转移话题。”

  “今天咱一定要弄清楚洪武二十五年之后发生的所有事,”

  “老四他到底如何上位的?”

  “尔等给咱从实说来!”

  朱由检父子心中大惊,互相一眼,不约而同地跪倒在地,低垂着头不敢接话。

  “怎么?”朱元璋眸中怒火开始升腾,“尔等还想着替他遮掩么?”

  “信不信咱回去就废了老四。。。”

  话音刚落,只听老年朱棣步入偏殿,大声说道,

  “父皇,不要为难他们了,”

  “儿臣自己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