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速呈上来。”
一听有林豪的新记录,
朱元璋立刻将朱翊钧的事情抛到脑后,
坐回主位上,伸出右手掌,朝着朱棣摆了摆手。
“是!”朱棣嘴角微弯,一脸自信地上前,将袖中的稿纸奉到父皇手中。
朱元璋只觉眼前的老四,相比之前更令自己不悦,
但事有轻重缓急,
他压下心中想训儿子的冲动,翻开稿纸,开始审阅,
“《与林大学士同在太医院疗养录》?”
朱棣拱手拜道,“儿臣今日午休醒来之后,产生了诸多与林豪有关的新记忆,”
“特别是与林豪一起疗养期间,共同探讨了诸多治政的想法,获益匪浅,”
“并且儿臣还‘想’起自己做过了详实的交流文字记录,并藏在内府的密柜里,”
“儿臣当时就猜到这一切必定是父皇您的安排,”
“所以不敢马虎,”
“立刻亲自去调阅、整理、誊抄记录,以至于耗费了许多时间,今日来得有些晚。”
一众后世皇帝闻言,皆是眼眸一亮,
想要找详实可靠的记录,
果然还是得靠“亲历者”上,最是简单。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看向朱由校说道,“由校,你的法子又立了一功,”
“让老四去接触林豪,至少咱以后不用担心,没有那混球的新纪录了。”
旋即,又白了朱棣一眼道,“以后整理记录的时候麻利点,磨磨蹭蹭的,每次都迟到,让咱等你,成何体统?!”
朱由校见太祖爷捧自己踩太宗爷,只得讪讪地拱了拱手,不敢言语邀功。
而朱棣则是撇了撇嘴角,脸上露出一副淡然的表情,
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此刻对父皇的冷嘲热讽,变得不那么在意。
朱元璋开始继续往下阅读稿纸内容,
“疗养前三日,”
“孤忧心差事,不敢放松,”
“高炽事事请示,孤亲自批复,”
“而林豪一直在劝解孤要放宽心,既是疗养,就好好休息,这朝廷离了陛下都照样转,何况离了你我?!”
“第四日,孤受林豪感召,已经适应了疗养的日子,”
“开始将政务全部往外推,”
“高炽过来请示,孤便让他自己做主,”
“林豪见状,指出孤宽心过度,不可养成疏于治政的习惯,”
“孤甚是无奈,说宽心的是他,让孤上心的也是他。”
“第五日,林豪的一众海关司心腹官员集体到访,再次控诉新上官阻扰他们正常办差,”
“林豪安抚好众人,当即写奏疏痛批那些官员祸乱海关司,请求复岗,”
“他这一举动,让孤明白他虽然表面上不喜欢办差,但内心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正直之人,”
“第六日,父皇没有对他的奏疏,做出批示,”
“第七日,也没有消息,”
“第八日,依旧没消息,孤呈递交流密报时,问父皇询问情况,父皇派内侍训斥孤,让孤安分点。”
“第九日,一众海关司官员再度到访控诉,林豪又一次上疏,奏疏继续石沉大海。”
“之后,林豪每隔两天,就上疏控诉一次,可父皇就是没作回应。”
“第十五日,海关缉事队主力出海平倭,林豪因诊病没有获准壮行,”
“控诉奏疏没有消息,加之麾下执掌的军队远离,林豪实际权势大减,这对他非常不利。。。”
“接下来一个多月,可能由于无法离开太医院,复岗的事又没进展,林豪感到枯燥烦闷,开始跟孤阐述自己对朝局的理解,”
“他的部分观点,孤并不认可,但与他多番辩论之后,孤发现自己非但没有说服他,反倒被他说通了。。。”
“譬如,他说大明之外敌是元人不假,但华夏之敌,是倭奴,”
“他希望孤不要忘记平定沙漠之志,对元人,要彻底打服,并同化之,”
“对倭奴要彻底铲除,将之抹平于天地之间,”
“他期待锦衣卫、缉事队的密探们尽快查清东瀛矿藏得情况,而后朝廷就可以兴兵越海,顺手灭倭。”
“孤对他的这份执着,很是不理解。”
“关于大明的内敌,他认为是文官们,以及他们背后的士绅、地方利益集团,想要制衡文官集团,必须做好朝堂文武平衡,”
“如果让文官们独大,那朝堂将会失去锐气,变得和北宋一样孱弱,”
“朝廷任何时候都得保持武德充沛的状态,”
“对他身为文官,却反对自己的团体,孤感到万分困惑。”
“相互交流期间,孤还问过他为何不直接跟父皇坦诚奏禀自己的所有见解,”
“他笑而不语,”
“孤猜想,他是觉得父皇越来越刚愎顽固,不听劝谏,有些失望了。”
“休息的第二个月,”
“父皇没有下旨解除孤的疗养状态,也没有宣布林豪病愈返岗,”
“高炽来请示孤差事时,总会找林豪多请教治政的看法,”
“林豪也总是知无不言,”
“看得出来,林豪对高炽欣赏之情,不亚于高煦。”
“能有这等良才教导孤的一对儿子,真是大幸。”
“休息的第三个月末,”
“宣布林豪痊愈的旨意,终于来了。”
“不过,情况与孤想的不一样,”
“林豪并没有复岗,父皇以他身体羸弱,不可操劳为由,恩赐他返乡静养。”
“孤同时也获准解除疗养,”
“立马派人深入打探内情,”
“发现是因为林豪的各项差事被他人接管之后,推进平稳顺利,”
“这正应了他那句‘朝廷离了谁,都照样转’,”
“既然各项革新大政能稳步进行,那林豪的重要性便大大降低,”
“加之,大臣们见状也纷纷上疏请求清算林豪过往忤逆的罪行,”
“父皇为了保全他的性命,”
“于是特地安排他返乡避风头。”
“奈何林豪不明情况,”
“拒绝领旨,最终被锦衣卫强制押送回乡。”
“。。。”
朱元璋看完之后,再往后一翻稿纸,
发现已经没更多内容了,
顿时眉头一皱,
当即抬头看向自家老四,绷着脸质问道,“这就完了?”
“这混球之后的情况呢?”
“咋没写清楚?”
一听有林豪的新记录,
朱元璋立刻将朱翊钧的事情抛到脑后,
坐回主位上,伸出右手掌,朝着朱棣摆了摆手。
“是!”朱棣嘴角微弯,一脸自信地上前,将袖中的稿纸奉到父皇手中。
朱元璋只觉眼前的老四,相比之前更令自己不悦,
但事有轻重缓急,
他压下心中想训儿子的冲动,翻开稿纸,开始审阅,
“《与林大学士同在太医院疗养录》?”
朱棣拱手拜道,“儿臣今日午休醒来之后,产生了诸多与林豪有关的新记忆,”
“特别是与林豪一起疗养期间,共同探讨了诸多治政的想法,获益匪浅,”
“并且儿臣还‘想’起自己做过了详实的交流文字记录,并藏在内府的密柜里,”
“儿臣当时就猜到这一切必定是父皇您的安排,”
“所以不敢马虎,”
“立刻亲自去调阅、整理、誊抄记录,以至于耗费了许多时间,今日来得有些晚。”
一众后世皇帝闻言,皆是眼眸一亮,
想要找详实可靠的记录,
果然还是得靠“亲历者”上,最是简单。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看向朱由校说道,“由校,你的法子又立了一功,”
“让老四去接触林豪,至少咱以后不用担心,没有那混球的新纪录了。”
旋即,又白了朱棣一眼道,“以后整理记录的时候麻利点,磨磨蹭蹭的,每次都迟到,让咱等你,成何体统?!”
朱由校见太祖爷捧自己踩太宗爷,只得讪讪地拱了拱手,不敢言语邀功。
而朱棣则是撇了撇嘴角,脸上露出一副淡然的表情,
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此刻对父皇的冷嘲热讽,变得不那么在意。
朱元璋开始继续往下阅读稿纸内容,
“疗养前三日,”
“孤忧心差事,不敢放松,”
“高炽事事请示,孤亲自批复,”
“而林豪一直在劝解孤要放宽心,既是疗养,就好好休息,这朝廷离了陛下都照样转,何况离了你我?!”
“第四日,孤受林豪感召,已经适应了疗养的日子,”
“开始将政务全部往外推,”
“高炽过来请示,孤便让他自己做主,”
“林豪见状,指出孤宽心过度,不可养成疏于治政的习惯,”
“孤甚是无奈,说宽心的是他,让孤上心的也是他。”
“第五日,林豪的一众海关司心腹官员集体到访,再次控诉新上官阻扰他们正常办差,”
“林豪安抚好众人,当即写奏疏痛批那些官员祸乱海关司,请求复岗,”
“他这一举动,让孤明白他虽然表面上不喜欢办差,但内心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正直之人,”
“第六日,父皇没有对他的奏疏,做出批示,”
“第七日,也没有消息,”
“第八日,依旧没消息,孤呈递交流密报时,问父皇询问情况,父皇派内侍训斥孤,让孤安分点。”
“第九日,一众海关司官员再度到访控诉,林豪又一次上疏,奏疏继续石沉大海。”
“之后,林豪每隔两天,就上疏控诉一次,可父皇就是没作回应。”
“第十五日,海关缉事队主力出海平倭,林豪因诊病没有获准壮行,”
“控诉奏疏没有消息,加之麾下执掌的军队远离,林豪实际权势大减,这对他非常不利。。。”
“接下来一个多月,可能由于无法离开太医院,复岗的事又没进展,林豪感到枯燥烦闷,开始跟孤阐述自己对朝局的理解,”
“他的部分观点,孤并不认可,但与他多番辩论之后,孤发现自己非但没有说服他,反倒被他说通了。。。”
“譬如,他说大明之外敌是元人不假,但华夏之敌,是倭奴,”
“他希望孤不要忘记平定沙漠之志,对元人,要彻底打服,并同化之,”
“对倭奴要彻底铲除,将之抹平于天地之间,”
“他期待锦衣卫、缉事队的密探们尽快查清东瀛矿藏得情况,而后朝廷就可以兴兵越海,顺手灭倭。”
“孤对他的这份执着,很是不理解。”
“关于大明的内敌,他认为是文官们,以及他们背后的士绅、地方利益集团,想要制衡文官集团,必须做好朝堂文武平衡,”
“如果让文官们独大,那朝堂将会失去锐气,变得和北宋一样孱弱,”
“朝廷任何时候都得保持武德充沛的状态,”
“对他身为文官,却反对自己的团体,孤感到万分困惑。”
“相互交流期间,孤还问过他为何不直接跟父皇坦诚奏禀自己的所有见解,”
“他笑而不语,”
“孤猜想,他是觉得父皇越来越刚愎顽固,不听劝谏,有些失望了。”
“休息的第二个月,”
“父皇没有下旨解除孤的疗养状态,也没有宣布林豪病愈返岗,”
“高炽来请示孤差事时,总会找林豪多请教治政的看法,”
“林豪也总是知无不言,”
“看得出来,林豪对高炽欣赏之情,不亚于高煦。”
“能有这等良才教导孤的一对儿子,真是大幸。”
“休息的第三个月末,”
“宣布林豪痊愈的旨意,终于来了。”
“不过,情况与孤想的不一样,”
“林豪并没有复岗,父皇以他身体羸弱,不可操劳为由,恩赐他返乡静养。”
“孤同时也获准解除疗养,”
“立马派人深入打探内情,”
“发现是因为林豪的各项差事被他人接管之后,推进平稳顺利,”
“这正应了他那句‘朝廷离了谁,都照样转’,”
“既然各项革新大政能稳步进行,那林豪的重要性便大大降低,”
“加之,大臣们见状也纷纷上疏请求清算林豪过往忤逆的罪行,”
“父皇为了保全他的性命,”
“于是特地安排他返乡避风头。”
“奈何林豪不明情况,”
“拒绝领旨,最终被锦衣卫强制押送回乡。”
“。。。”
朱元璋看完之后,再往后一翻稿纸,
发现已经没更多内容了,
顿时眉头一皱,
当即抬头看向自家老四,绷着脸质问道,“这就完了?”
“这混球之后的情况呢?”
“咋没写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