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竟是元人、倭奴等多方联合行刺!-《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朱元璋虎目微眯,冷冷地说道,

  “少在那儿巧言令色!”

  “那么什么元人和倭奴联合行刺是什么意思?”

  “难道是今日这次?”

  “快把记录呈上来。”

  朱棣面色一正,奉上稿纸,沉声说道,“应该就是!”

  “这份《蜀地江湖门派调查录》,是从锦衣卫蜀地分衙的封存旧档里找出来的。”

  “上面记录了他们受雇于元人,参与了对林豪的行刺。”

  朱元璋面色立时一沉,立刻展开稿纸,开始仔细阅读起来,

  “日前落网的唐门二长老周傲天,为求从宽处理,供述了唐门过去的许多涉案线索...”

  “...洪武二十六年四月,北元人通过明教牵线,雇佣唐门、霹雳堂等蜀中大门派,”

  “伺机刺杀大明朝廷高官,作为对明廷侵袭北方草原和打压江湖门派的反击。”

  “五月中旬,北元人一方与东瀛人接上头,选定了京中风头最盛的大臣林豪,作为行刺目标,”

  “考虑到林豪出行,总是带着规模庞大的护卫队,”

  “所以行刺小队暗中跟踪他长达半个月,”

  “最后选定了他入宫的必经之处,城中河边道动手。”

  “当林豪的海关司车队经过时,参与行刺的百余人发起偷袭,”

  “唐门的暴雨梨花针,明教的迷烟毒粉,霹雳堂的特制霹雳弹,东瀛忍者的毒镖,北元暗卫的火油毒箭等等齐上,”

  “立时杀伤了大半海关护卫,”

  “奈何海关护卫皆武艺不凡,并且装备精良,”

  “他们马上围着马车,结阵固守,”

  “我们突杀许久,无法得手,反倒折损了许多弟兄,”

  “一刻钟之后,”

  “眼见无法得手,北元人首领指令撤退,”

  “我们不得已毙杀受伤不能逃离的兄弟,而后果断撤退,躲到钟山之中,”

  “由于朝廷将抓捕的重心放在东瀛人身上,”

  “我们这些蜀地江湖门派人士,得顺利地脱身,返回蜀地。”

  “时间:洪武三十二年五月。”

  朱元璋通过行刺时间地点,护卫数量,以及那些暗器名称,确认了这份调查录所说的行刺就是今日发生的事。

  他愤而将稿纸拍在桌案上,厉声喝道,“对应上了,果然就是今日这次行刺!”

  “明教!”

  “竟是明教这群混账,”

  “他们竟然公然勾结外敌和江湖门派,刺杀朝廷命官!”

  “之前念在他们协助咱抗元有功,宽容对待他们,让他们宗门自行解散,远离明土,”

  “他们嘴上同意得痛快,可背地里却潜伏下来,干出这等谋逆的勾当。”

  明教源于波斯,在唐朝时传入华夏,

  像这种在华夏传播数百年的宗教,在民间有非常多的信徒,

  朱元璋深知宗教对朝廷统治的威胁,

  所以他在大明立国之时,就明令禁止一众异端宗教继续传播,

  明教也被他归入异端异类,

  由于他与明教曾一起合作抗元,

  他对明教采取怀柔的取缔手段,让明教核心成员离开大明,

  宣布放弃明教信仰的普通教徒,朝廷也没进行监视。

  可根据这份后世的记录,

  明教在大明根本就没断绝,

  只是以更隐蔽、更秘密的形式开展活动。

  朱棣已经看完朱见深带来的那份《明朝奸佞录》,眼眸中透着无尽的愤怒,

  “父皇,明教和江湖门派固然可恶,但他们最多算助纣为虐的帮凶,”

  “幕后主使的北元、倭奴才是最可恶的,”

  “没有他们的主使,”

  “林豪也不至于遇刺,又引发了各种病患,以至于短寿。”

  在朱棣的新记忆中,

  林豪身材瘦长,脸色白皙,

  活脱脱一副的文弱书生形象,

  遭到这种各种暗器尽出的高烈度刺杀,能保住性命已属实不易,

  必定留下了身心创伤。

  “可咱已经去探望过他,”

  “他依旧是一副生龙活虎的样子。。。”朱元璋回想着自己去太医院时,林豪那副欠杀的贱样,顿时皱起了眉头。

  朱见深已经和三位后世子孙皇帝,看完了太宗爷带来的稿纸,

  他拱了拱手说道,“太祖爷,这两份后世记录应该不会有假,”

  “林豪身体极虚,即使没皮肉伤,内胆心脉这些必然也被吓到了,”

  “必须得重视起来。”

  朱元璋微微颔首,说道,“刚才你们的提醒,咱记下了,咱会让太医院多准备神药预防他发病,”

  “回去之后,咱也会让太医们再好好给他检查一番。”

  朱棣闻言,看着四位后世皇帝,面带赞许地点了点头,

  四人皆是躬身拱了拱手。

  却见,

  太祖爷又拿起稿纸,喃喃说道,“记录日期是洪武三十二年五月啊,”

  “也就是咱的洪武朝,要过去六年,”

  “他们的罪行才会曝光,”

  “感谢天赐机缘,让咱提前知道了情况,”

  “这一次,咱要提前将他们一网打尽!”

  朱见深等四帝,顿时面露尴尬,相互对视几眼,纷纷低下了头,

  洪武朝的三十二年,

  是太宗爷靖难成功后的“杰作”,

  当然,这种“小问题”,

  他们太宗一脉子孙,自是不会去跟太祖爷讲解清楚。

  ······

  太医院,

  后堂院子里,

  “养病”中的林豪,斜躺在树荫底下的竹床上,

  一边品着茶,一边听取陶赫禀报并请示各项事务。

  “恭喜夫子,陛下又采纳您的谏言。”

  “他老人家已经下旨给缉事队增添军备和新战船,并指令缉事队加紧训练,随时准备出海剿倭。。。”陶赫面带喜色,将一份奏报递到林豪手中。

  “意料之中,我缉事队省心省银,又好用,陛下没理由晾着不用。”林豪简单地浏览一番,将奏报放到一旁。

  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经过多轮强化的缉事队,马上就会成为一支百战劲旅,大明的“税警总团”,

  来日平灭东瀛,可以让他们打先锋,

  以弥补数百年后的遗憾。

  陶赫继续翻开第二份奏报说道,“这份是关于追查刺客的事,陛下突然指令宋大人和三位小殿下带着锦衣卫、缉事队搜捕科精锐,去钟山抓刺客。”

  林豪眉头微蹙,坐起身,接过奏报,从头到尾仔细看了一遍,“陛下的指令,总是想一出是一出,”

  “这些倭奴刺客肯定优先走水路逃跑,钟山这种备选的潜逃区域,派兵马司和应天府的捕快去搜就好了,”

  “你回去找赵大人,以本师的名义,拟一道奏疏,劝谏陛下,不要瞎干涉底下人查案。”

  说着,便递回奏报,躺回到竹椅上。

  陶赫脸颊涨红,微微抽搐着,

  夫子太刚直,也太莽撞了,

  连“瞎”这种字眼,都敢用在陛下身上。

  幸亏陛下不是朝野传闻中那般暴烈,

  而是一个面相仁慈宽厚的老者,

  否则,

  夫子早就化为尘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