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藩王岁供还欠着?朝廷也没余粮啊!-《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上疏自救?”

  “不去求父王,只靠自己?”

  “这能行吗?”朱高煦三人面犯狐疑,

  一直以来,他们遇上难事,都是靠父王来摆平。

  林豪恢复高深的表情,继续忽悠道,“当然能行!要相信自己!”

  “尔等都已经长大了,而且具有远超同龄人的优秀素质,”

  “陛下所有的皇孙里面,尔等三人是最优秀的,”

  “真的吗?!”朱高煦三人瞬间目光灼热,

  身为皇嗣,从小到大,溜须拍马的话,他们听得太多,

  根本不会轻信,

  但是林夫子的话,总让他们觉得很可信。

  “当然是真的,本师从不骗人!”林豪用力点点头正色说道,同时,他袖中的右手中指不自觉地交勾在食指之中,

  “记住!尔等是注定要做王的男人!”

  “只要尔等略微一出手,”

  “将本师的奏疏呈上去,别说救出本师,让尔等的皇爷爷和父王刮目相看,”

  “甚至是,让大明再一次伟大,也根本不在话下!”

  “吞”下林豪画出”巨饼”,

  朱高煦三人瞬间眼眸发亮,自信心涨到高点,“但凭夫子吩咐!”

  林豪点点头,“尔等稍待,”

  “本师这就进屋去写奏疏。”

  ······

  与此同时,

  御书房,

  朱元璋与各部高官的御前奏议也接近尾声,

  “皇爷爷,只有最后两项了。”朱允炆化身辅官,负责按顺序呈递奏报,“这份是户部的国库结余奏报,”

  朱元璋揉了揉眉心,看向已摊开的奏报,瞬间暴怒,

  “混账!今年国库只有一百万石的粮食结余?银子只有十三万两?”

  “赵勉,你这户部尚书是怎么做的?”

  立于御桌前的一名小个子,国字脸中年官员,立刻出列跪拜道,“陛下明鉴,我户部难啊,”

  “今年朝廷平叛月鲁帖木儿,前后耗费粮食一千万,白银两百万两,”

  “修筑东陵又耗费五百万两银,还有。。。”

  “所以,能有这些结余,臣已经尽力了。”

  听完赵勉的诉苦,句句属实,

  朱元璋只能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朝廷要打仗,又要发展名声,各项开支实在庞大,

  国库还能有钱剩下,已经得谢天谢地了。

  “你起来吧,”

  “朝廷一直缺钱不是办法,你户部还是得想办法开源节流,”

  “回去好好拟一个方略呈奏。”

  “臣遵旨!”赵勉长舒一口气,起身隐回到官员堆里。

  朱允炆奉上最后一封奏报,“皇爷爷,最后一项是礼部的。”

  朱元璋看向奏报,刚平抑下去的情绪,顿时复涨回来,

  “混账!给各藩王岁供,合计还欠粮近七十万石,欠的宝钞,折合成银子更是有八万两。。。”

  “怎么会如此?”

  “还有,岁供不是应该在一个多月前就发完的吗?这都腊月了!”

  “礼部是怎么办事的?”

  为了保证皇家子嗣的富贵无忧,朱元璋定下了完整的宗室供奉制度,

  各藩王及其子嗣均由国家财政供养,

  并且在每年十月集中发放。

  任亨泰缓步走出来,拜道,“陛下明鉴,”

  “十月份的时候,礼部就下发公函给户部,要求发放各方王的岁供,”

  “可当时户部的钱款没有到位,”

  “以至于拖延了。”

  朱元璋心疼儿子们,更是怒气难消,“一句轻飘飘的拖延,就好了?”

  “藩王们身负拱卫边塞的重责,欠他们岁俸,和让士兵们饿着肚子打仗有什么区别?”

  “你礼部明显失职,”

  “你任亨泰负有失察之罪,”

  “仪制司的宗室事务主官,办事不利,当严惩!”

  任亨泰面露无奈地说道,“臣认失察之罪,”

  “而仪制司负责宗室事务的官员,已经被您下了诏狱。。。”

  朱元璋眉头微挑,脸露恍然,

  “咱想起来了,是林豪负责这块事务的,”

  “此獠只顾着教育事务,竟然忘了宗室事务同等重要,”

  “搞死谏、顶撞咱,他是得心应手,办差却是纰漏百出。。。”

  任亨泰想着帮林豪求求情,但听到朱元璋一直在批评林豪,一时有些拿不定主意,只得简单地称是附和着。

  朱元璋数落一通之后,淡淡地说道,“算了,既然已经在诏狱了,就等以后数罪并罚吧,”

  “当务之急,还是要发放藩王岁供。”

  “户部,赶紧拨款!”

  说着,朱元璋提笔,准备在奏报上圈批。

  赵勉当即出列,再拜道,“陛下,三思啊!”

  “拨了款,国库结余就去了大头,朝廷这年,可没法过了。”

  其他尚书也赶紧出列劝道,“陛下,三思!”

  朱元璋眉头紧蹙,怒气升腾,

  但旋即就冷静下来了,

  大臣们说的对,

  朝廷也没余粮啊!

  给了儿子钱粮,咱这老子可怎么办?

  朱允炆见皇爷爷与高官们僵住,眼珠转动,瞬间有了主意,“皇爷爷,叔王们的钱得给,但朝廷也要运转,”

  “要不先拨一小部分,剩下的,过些时日,再想想其他办法给补上。”

  “如果叔王们追问起来,”

  “就把责任归给分掌宗室事务的林豪头上。。。”

  话音刚落,一众高官,除了任亨泰,纷纷表态道,“责任人有了,喘息的时间也有,皇孙之法甚好,”

  “此事林豪本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臣附议。”

  “臣也附议。。。”

  朱元璋抬眸扫视了一眼在场众人,

  允炆这个权宜之计的确很有可取之处,

  只是林豪这混球,又多了一条罪名,

  咱想保他,又得多费一些功夫,

  还有,

  允炆看来是恨透了林豪了,

  之前是“留法去人”、现在又给林豪加罪,

  甚至在未来,

  他都主动放弃了咱留给他的政策和人才,

  想真正教好允炆,让他坐稳大位,为何这么难?

  思绪流转片刻,朱元璋就表态允准了朱允炆的办法,

  御前奏议旋即结束,

  朱允炆和一众高官离去。

  朱元璋靠在御椅上刚歇息片刻,

  随侍太监就奉上了锦衣卫呈送来的密报,

  朱元璋查阅完之后,立刻阴沉着脸,

  “林豪这混球,真是不安分!”

  “咱好意让他移监到舒适的内院,保住他性命,再找机会放了他,”

  “而他却私下串联咱的孙子们,”

  “他到底是咋想的?为何屡屡找死?”

  ······

  锦衣卫诏狱,

  内院西房屋内,

  林豪停下手中笔,

  眯笑着眼,

  开始逐字逐句地检查起刚刚写好的奏疏,

  “...臣礼科左给事中林豪,谏宗室供奉制度拖垮大明,”

  “皇明祖训误国,应当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