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朕准备的亲王府,绝对豪华-《八旗铁骑?朕用机枪应对很合理吧》

  (防止猝死,睡了,狗命要紧)

  “呵,一个个叫嚣得震天响,朕还以为又会有一群草原勇士,来机枪面前载歌载舞呢。“

  拿着锦衣卫送回来的电报,朱大皇帝不屑的笑了笑。

  见识了鞑子的光速覆灭后,蒙古人虽然嘴上依旧凶狠,但滑跪速度一点不慢。

  在凌云那番“友好”的劝说之后,第二天一大早,这位蒙古大汗就亲自带着一票部落王公,在锦衣卫临时驻地外,从天不亮一直等到日上三竿。

  态度之卑微,姿态之恭顺,就差没把“忠诚”两个字刻在脸上了。

  ”陛下,这些蒙古王公,真让他们到南京来当富贵王爷?“

  锦衣卫指挥使奚承安站在一旁,低声请示道。

  他心里有点犯嘀咕。

  按他对陛下的了解,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

  朱大皇帝将电报随手丢进一旁的火盆,看着那薄薄的纸片瞬间卷曲变黑,化为灰烬。

  ”富贵王爷?“

  “朕没将他们满门抄斩,挫骨扬灰,就已经算是皇恩浩荡了。”

  “还想换个地界儿,继续作威作福,过逍遥日子?”

  ”那……之前给蒙古人开出的条件……“奚承安有些迟疑。

  ”你是想,说君无戏言,是吧。“

  朱大皇帝笑了。

  “朕的确说过,享亲王俸禄,赏豪华府邸。”

  “可我大明如今,并无亲王之制。这俸禄的标准是多少,自然是朕说了算。”

  他伸出一根手指,在御案上轻轻敲了敲。

  “朕觉得,每月十两银子的伙食费,就已经很‘亲王’了。”

  奚承安眼角抽了抽。

  十两银子,在这南京城里,若是普通三口之家确实能过得相当滋润。

  但那些蒙古王公又哪个不是拖家带口一大群人?这点儿银子……

  “至于豪华府邸……”

  朱和埸脸上的玩味愈发浓郁。

  “这‘豪华’的定义,可就有待商榷了。”

  ”于我们的大明脊梁而言,一间能遮风挡雨,有床有桌的屋舍,便称得上是豪华。”

  “朕给他们准备的府邸,自然也是这个标准。”

  “朕在城郊,给他们备下了一处大宅子,院墙高三丈,顶上还拉了铁丝网,门口有卫兵二十四小时轮班站岗,保管连只耗子都溜不进去,绝对安全。”

  “里面的屋子,都是最新修的水泥房,冬暖夏凉,坚固耐用。每人一间,十个平方,带独立茅厕,够不够豪华?”

  “这……”

  奚承安额头上已经见了汗。

  这说的是亲王府?

  怎么听着跟新建的模范监狱差不多?

  不,甚至还不如监狱。

  监狱的犯人,好歹还有个刑期。

  听陛下这意思,这群蒙古王公,是打算关到死了。

  “怎么?觉得朕刻薄了?”朱和埸瞥了他一眼。

  “不不不!微臣不敢!陛下仁德!”奚承安赶紧躬身。

  “行了,少跟朕来这套。”

  朱和埸摆了摆手。

  “鞑子入关屠戮我汉家百姓,这笔血债里,他们蒙古人出的力可一点都不少。”

  “如今鞑子已经死绝了,他蒙古人又凭什么认为能躲过这清算。”

  “那些普通的蒙古骑兵,尚且可以用自己的血,在战场上为我大明效死,来洗刷他们祖辈的罪孽。”

  “可这些高高在上,享受了数十年荣华的王公贵族,他们又该怎么赎罪?”

  他转过身,看着奚承安。

  “他们不是喜欢养马吗?给他们建的那‘府邸’后面,就是新建的皇家养马场。让他们去养马,去配种,去刷洗,去繁育我大明最优良的战马,也算是为我大明做点贡献。”

  “什么时候,我大明皇家骑兵,能一人三马了,朕或许可以考虑,给他们的牢房……不,府邸,换个大点的窗户。”

  奚承安彻底说不出话了。

  陛下,果真心善!

  “传朕旨意。”

  朱和埸收敛了笑容,声音恢复了平静。

  “命礼部派人去迎接,礼数要做足,毕竟也算来归顺的藩王,我大明的脸面不能丢。”

  “是。”

  “等他们抵达南京后,不必带来见朕了,朕没兴趣看一群丧家之犬的丑态。”

  “直接送去朕给他们准备的‘养马场亲王府’。”

  “另外,派人看好他们,所有人,未得朕的御令,一辈子都不得踏出那座院子半步!”

  “微臣……遵旨。”

  奚承安躬身领命,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快步退了出去。

  他得赶紧去安排,顺便给礼部那帮人提个醒,这帮子蒙古“亲王”可并非真正的亲王。

  ……

  待奚承安领旨离开后,朱和埸召来了海军部司务李信。

  “招标的事,准备得怎么样了?”

  李信精神一振,躬身回道。

  “启禀陛下!”

  “自标书发放以来,凡获得标书的商贾团队,无一例外,皆是如获至宝。”

  “海军部按照陛下的旨意,特地开设了新式舰艇的讲坛,由兵船监造司的几位总工轮流授课,讲解蒸汽机原理、钢结构力学等基础知识。如今,讲坛场场爆满,座无虚席,晚到一步的,只能站在窗外伸着脖子听。”

  “哦?”朱和埸来了兴趣,“他们都能听得懂?”

  “回陛下,起初自然是听得云里雾里。但这些人都是人精,知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竟是花重金请了不少格物、算学专业的书生,给他们当起了‘助教’。”

  “再加上我们提供的图纸,如今,那些个平日里只懂丝绸茶叶的大海商,张口闭口都是‘龙骨强度’、‘水密隔舱’,学习劲头之高,连几位总工都咋舌不已。”

  “很好。”

  朱大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用军方的订单,来撬动整个民间造船业的技术革新。

  这批护卫舰和缉私舰,只是一个开始。

  当这些民间船厂掌握了建造铁甲舰船的技术后,他们就会自发地去建造更大、更快、更先进的商船。

  届时,大明的商路,将随着这些钢铁巨轮,铺满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既然他们热情这么高,那朕,也不能让他们等急了。”

  朱和埸沉吟片刻,做出了决断。

  “传朕旨意,三日后,于海军部衙门,举行大明皇家海军首次舰船招标会。”

  “让所有人都准备好,这第一单,花落谁家,就看他们各自的本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