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立德的动作堪称雷厉风行,几乎是在拿到了胤礽的认命的下一刻便立刻开始了行动。
作为防守一方,又是提前准备,杜立德自然拥有着自主挑选主战场的优势。
他铺开直隶堪舆图,手指在上面缓缓移动。
首先,主战场不能放在北京城,作为王朝国都,天子脚下,随便扔块儿砖都能砸到个头顶三眼花翎的侯爵贝勒的地界儿。
真要是在这里打起来,砸坏了哪位爷府上的瓶瓶罐罐那还是小事儿,要是惊了这群大爷那才是天大的麻烦。
他可不想在功成名就之前,先惹上一身骚。
其次,这决战的地界儿一定要足够开阔!
明匪号称三十万大军,虽然他心中对此存疑,但己方集结的兵力也非小数。
若战场过于狭窄,大军如何施展得开?又如何能一鼓作气,一举重创明匪,毕其功于一役?
一番仔细斟酌之后,杜立德的手指重重地点在了通州运河沿岸。
此地背靠通惠河,西扼京师门户,东连广阔平原,地势开阔,足以容纳数十万大军鏖战。
一旦战事不利,亦可凭借河道稍作阻滞,为后续调整争取时间。
“就这里了!八里桥!”
他眼中精光一闪,抚着颌下花白的胡须,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
“此地,简直是为我大清歼灭明匪量身打造的完美战场!”
杜立德并不知道他作出这决定没过多久,关于清军动向的情报就出现在了朱大皇帝的御案上。
朱和埸看着这份来自千里之外的情报,脸上的神情变得古怪起来。
八里桥啊!
八国联军一巴掌把蛮清抽醒的地方。
蛮清战神僧格林沁打出三千对五惊世战绩的地方。
历史的轨迹,当真奇妙。
不过看样子,这蛮清战神的位置,有人要跟僧格林沁抢一抢了。
至于这位神格的争夺者杜立德,朱和埸也刚看过锦衣卫送来的背景资料。
崇祯十六年的进士,建奴入关后,审时度势,摇身一变成了清廷官员,凭着才学,倒也挺受糠稀那老贼的器重。
当年糠稀平三藩,此人就在背后出谋划策,算是个有本事的。
“不过……”
朱和埸的眼神冷了下来。
“既然是给建奴卖命的,如今还领兵,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这种人,本事越大,为祸越烈。
“来人!”
“陛下,有何吩咐。”
“给李振华发报,告诉他放缓推进速度,做出兵力不足、后勤不济、疲惫不堪的假象,给足建奴时间收拢兵力。朕要在八里桥,一战,彻底打断建奴的脊梁骨!”
……
与此同时,八里桥阵线,清军大营。
数十里连营拔地而起,无数杆大小军旗迎风招展,猎猎作响。
从直隶各地开拔而来的八旗兵马,如同涓涓细流汇入江海一般,源源不断地向八里桥地区集结。
杜立德身着戎装,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看着越聚越多的军队,感受着营地中那股躁动而又压抑的气氛,心中的战意也随之节节攀升,越发高涨。
而与此同时,派出去的探子们带回来的“好消息”,也是一个接着一个。
首先,之前军情中所说的,登陆的明匪足有“三十万大军”的消息,经过他不断派遣探马反复侦查、多方验证之后,已经证实为虚报!
明匪的实际人数,撑死了也就是十万左右,甚至可能还不到这个数目!
其次,那些明匪果真如他所预料的那般,因为是远道突袭,并未携带多少重型火炮!
探马回报,明军炮队所装备的,大多是一些仅依靠单一马匹便能够拖拽的小型火炮。(钢制步兵炮,野战炮,重机枪)
再有,他为了迟滞明匪前进速度而派出的数支精锐骑兵袭扰部队,作战效果也堪称斐然!
虽说折损了不少八旗勇士,让他着实肉痛了一把,但明匪主力前进的速度,确实是肉眼可见地降了下来。
按照这个速度,他完全有足够的时间,将京畿周边的所有八旗兵力都聚拢到八里桥一线。
如果说,在刚接到任命,得知明军大举登陆之时,杜立德认为此战的胜算还只有六成的话,那么现在,随着这些“好消息”的不断传来,这个几率已经在他心中飙升到了九成!甚至更高!
这接二连三的“好消息”,也很快便通过快马传回了北京城。
紫禁城内的皇太子胤礽闻报,原本因糠稀暴毙和明军压境而惶惶不可终日的心,总算是稍稍安定了一些。
满朝的螨螬蚊物百官们,那颗高悬着的心,也终于算是落回了肚子里。
是夜,那些达官贵人、王公贝勒的府邸之中,无不张灯结彩,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
那热闹的阵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前线的清军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辉煌大胜,将明匪杀得片甲不留,凯旋归来了呢!
……
大明天允元年十月初八,“大明军队”约莫三万余人,在经过了十来天的“艰难”行军之后,其先头部队的旗帜,终于是出现在了八里桥清军大营的视野范围之内。
消息传到杜立德耳中,这位花白胡子的老帅“噌”地一下从帅位上站起。
“终于来了!”
杜立德声音激动,他猛地一挥手,向侍立一旁的亲兵大声喊道:
“来人!给本官披甲!”
蛮清是真没人了,能打的要么已经坟头长草,要么就还在边境和老虎龇牙。
剩下的那一堆顶着各种吓人头衔的旗主王爷、贝勒公卿,要么是有勇无谋的莽夫,要么干脆就是无勇亦无谋的废物。
胤礽敢让这么一位骑马都成问题的老同志挂帅出征,统领京畿数十万大军,虽然也是形势所迫下的无奈之举,但也真是心大到了没边儿。
不过,这些在杜立德本人看来,则完全不是问题。
区区数万明匪前锋,本官亲率三十万八旗精锐,以泰山压顶之势碾过去,还不是手到擒来?
作为糠稀平定三藩之乱背后的男人,杜立德多少还是有点东西的。
在收到明匪仅三万多人马出现后,他并没有立刻出击,保险起见,他依旧派出了大量的精锐骑兵,四散而出,仔细探查明匪后方的情况。
毕竟,先前的情报可是显示,明匪登陆的总兵力足有十万大军。如今只出现了三万,剩下的七万主力在何处,不得不防。
很快,探子们送回了情报。
情报显示明匪后方除了几万运送军资的“民夫苦役”外并无发现其余成建制的明军作战人员。
这样的结果,令杜立德在感到兴奋的同时,心中也升起了一丝疑惑。
明匪的主力人马呢?难道是掉队太远,还在更后方?亦或是……他们根本就没有跟上来?
不过,战机稍纵即逝!
杜立德深吸一口气,将那丝疑虑强行压下。
如今明匪这支先头部队,仅有区区三万兵马,便敢孤军深入八里桥,这简直是狂妄到了极点!
如此天赐良机,他杜立德绝对不容许自己错过!
八日下午五时许,通惠河南岸,清军大营。
杜立德一声令下,早已整装待发的十数万八旗精锐部队,发出震天咆哮,向着河对岸那些尚未完全站稳脚跟的“明匪大军”,发起了猛烈进攻!
刹那间,数百门大小火炮同时发出了怒吼,密密麻麻的实心铁球拖着尖锐的呼啸,向着河对岸的“明军阵地”砸去!
“咚、咚、咚……”
沉重的铁球砸在地上,激起漫天尘土,命中人体,发出一阵阵令人牙酸的闷响。
虽然“明军”并没有扎堆儿聚集,也没有排出线列阵型。
但面对如此规模的炮击,不少倒霉的士兵依旧是连反应都来不及,便被呼啸而至的炮弹砸得筋断骨折,血肉模糊,顷刻间便已命丧当场。
清军阵营中,站在后方高台上观战的杜立德,见到己方炮击效果如此甚佳,而河对岸的明军竟然连一门反击的火炮都没有,脸上的喜色不由得越来越浓。
他一手轻轻抚着颌下花白的胡子,一边满意地连连点头,对身旁的将领们笑道:
“果然不出本官所料!明匪的冒进部队,果然没有携带大型火炮!好!传令下去,给本官狠狠地打!告诉炮营的那些小子们,不用吝惜炮子儿!待战事结束,本官定会亲自为他们向朝廷请功,人人有赏!”
为了这场仗,他把京畿武库,连同各地卫所搜罗来的火炮,能拉的都拉了过来,足有数百门之多!
如今看来,战果显着,也不枉他这一番煞费苦心的准备!
杜立德高兴,他手底下那帮八旗大爷兵们,更是个个打了鸡血一般,嗷嗷直叫。
原本不少人还以为今天将会是一场九死一生的恶战,心中早已是惴惴不安,叫苦不迭。
现在看来,这哪里是什么九死一生的恶战啊!
这河对岸的明匪,分明就是一群待宰的羔羊,这场仗,简直就是一场白送功劳的派送大会啊!
“镶黄旗的勇士们,随本将军冲啊!杀明匪,抢功劳了!”
一名身着鲜亮镶黄旗甲胄,头戴红缨盔的八旗将领,挥舞着手中的马刀,声嘶力竭地高声呼喊道。
他底下的一众镶黄旗勇士们闻言,纷纷随之应和,发出一阵阵“叽哩哇啦”的怪叫,争先恐后地向前涌去。
想抢功劳的,可不止是镶黄旗一家。
满八旗,蒙八旗,乃至刚组建的八旗新军,有一个算一个,见到明军被己方大炮炸了个稀里哗啦,阵脚大乱,皆是如同闻到了血腥味的饿狼一般,嚎叫着发起了冲锋。
甚至连一些原本被杜立德安排在后方,作为预备队的部队,此刻也出现了不小的骚乱,不少官兵蠢蠢欲动,也想冲上去分一杯羹。
蛮清的军功赏赐虽然同大明那种简单粗暴、直接以首级计功的方式差距很大,但依旧是相当值钱的。
升官发财,荫妻封子,皆系于此。
眼下面对这几乎等同于白送的军功,这些八旗的老爷兵们,谁不想上去狠狠捞上一把?
而此刻,清军阵地的对面,那片正被无数实心铁球不断蹂躏打击的“明军”阵地之上。
一名身着大明制式军服,头戴笠盔的年轻军官,目瞪口呆地望着漫山遍野冲杀过来的清军士卒,脸都吓白了。
他嘴唇哆嗦,半晌,才从喉咙里挤出一句绝望的嘶吼。
“???!(阿西吧!)”
“建奴太猛了!快跑啊!”
……
作为防守一方,又是提前准备,杜立德自然拥有着自主挑选主战场的优势。
他铺开直隶堪舆图,手指在上面缓缓移动。
首先,主战场不能放在北京城,作为王朝国都,天子脚下,随便扔块儿砖都能砸到个头顶三眼花翎的侯爵贝勒的地界儿。
真要是在这里打起来,砸坏了哪位爷府上的瓶瓶罐罐那还是小事儿,要是惊了这群大爷那才是天大的麻烦。
他可不想在功成名就之前,先惹上一身骚。
其次,这决战的地界儿一定要足够开阔!
明匪号称三十万大军,虽然他心中对此存疑,但己方集结的兵力也非小数。
若战场过于狭窄,大军如何施展得开?又如何能一鼓作气,一举重创明匪,毕其功于一役?
一番仔细斟酌之后,杜立德的手指重重地点在了通州运河沿岸。
此地背靠通惠河,西扼京师门户,东连广阔平原,地势开阔,足以容纳数十万大军鏖战。
一旦战事不利,亦可凭借河道稍作阻滞,为后续调整争取时间。
“就这里了!八里桥!”
他眼中精光一闪,抚着颌下花白的胡须,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
“此地,简直是为我大清歼灭明匪量身打造的完美战场!”
杜立德并不知道他作出这决定没过多久,关于清军动向的情报就出现在了朱大皇帝的御案上。
朱和埸看着这份来自千里之外的情报,脸上的神情变得古怪起来。
八里桥啊!
八国联军一巴掌把蛮清抽醒的地方。
蛮清战神僧格林沁打出三千对五惊世战绩的地方。
历史的轨迹,当真奇妙。
不过看样子,这蛮清战神的位置,有人要跟僧格林沁抢一抢了。
至于这位神格的争夺者杜立德,朱和埸也刚看过锦衣卫送来的背景资料。
崇祯十六年的进士,建奴入关后,审时度势,摇身一变成了清廷官员,凭着才学,倒也挺受糠稀那老贼的器重。
当年糠稀平三藩,此人就在背后出谋划策,算是个有本事的。
“不过……”
朱和埸的眼神冷了下来。
“既然是给建奴卖命的,如今还领兵,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这种人,本事越大,为祸越烈。
“来人!”
“陛下,有何吩咐。”
“给李振华发报,告诉他放缓推进速度,做出兵力不足、后勤不济、疲惫不堪的假象,给足建奴时间收拢兵力。朕要在八里桥,一战,彻底打断建奴的脊梁骨!”
……
与此同时,八里桥阵线,清军大营。
数十里连营拔地而起,无数杆大小军旗迎风招展,猎猎作响。
从直隶各地开拔而来的八旗兵马,如同涓涓细流汇入江海一般,源源不断地向八里桥地区集结。
杜立德身着戎装,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看着越聚越多的军队,感受着营地中那股躁动而又压抑的气氛,心中的战意也随之节节攀升,越发高涨。
而与此同时,派出去的探子们带回来的“好消息”,也是一个接着一个。
首先,之前军情中所说的,登陆的明匪足有“三十万大军”的消息,经过他不断派遣探马反复侦查、多方验证之后,已经证实为虚报!
明匪的实际人数,撑死了也就是十万左右,甚至可能还不到这个数目!
其次,那些明匪果真如他所预料的那般,因为是远道突袭,并未携带多少重型火炮!
探马回报,明军炮队所装备的,大多是一些仅依靠单一马匹便能够拖拽的小型火炮。(钢制步兵炮,野战炮,重机枪)
再有,他为了迟滞明匪前进速度而派出的数支精锐骑兵袭扰部队,作战效果也堪称斐然!
虽说折损了不少八旗勇士,让他着实肉痛了一把,但明匪主力前进的速度,确实是肉眼可见地降了下来。
按照这个速度,他完全有足够的时间,将京畿周边的所有八旗兵力都聚拢到八里桥一线。
如果说,在刚接到任命,得知明军大举登陆之时,杜立德认为此战的胜算还只有六成的话,那么现在,随着这些“好消息”的不断传来,这个几率已经在他心中飙升到了九成!甚至更高!
这接二连三的“好消息”,也很快便通过快马传回了北京城。
紫禁城内的皇太子胤礽闻报,原本因糠稀暴毙和明军压境而惶惶不可终日的心,总算是稍稍安定了一些。
满朝的螨螬蚊物百官们,那颗高悬着的心,也终于算是落回了肚子里。
是夜,那些达官贵人、王公贝勒的府邸之中,无不张灯结彩,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
那热闹的阵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前线的清军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辉煌大胜,将明匪杀得片甲不留,凯旋归来了呢!
……
大明天允元年十月初八,“大明军队”约莫三万余人,在经过了十来天的“艰难”行军之后,其先头部队的旗帜,终于是出现在了八里桥清军大营的视野范围之内。
消息传到杜立德耳中,这位花白胡子的老帅“噌”地一下从帅位上站起。
“终于来了!”
杜立德声音激动,他猛地一挥手,向侍立一旁的亲兵大声喊道:
“来人!给本官披甲!”
蛮清是真没人了,能打的要么已经坟头长草,要么就还在边境和老虎龇牙。
剩下的那一堆顶着各种吓人头衔的旗主王爷、贝勒公卿,要么是有勇无谋的莽夫,要么干脆就是无勇亦无谋的废物。
胤礽敢让这么一位骑马都成问题的老同志挂帅出征,统领京畿数十万大军,虽然也是形势所迫下的无奈之举,但也真是心大到了没边儿。
不过,这些在杜立德本人看来,则完全不是问题。
区区数万明匪前锋,本官亲率三十万八旗精锐,以泰山压顶之势碾过去,还不是手到擒来?
作为糠稀平定三藩之乱背后的男人,杜立德多少还是有点东西的。
在收到明匪仅三万多人马出现后,他并没有立刻出击,保险起见,他依旧派出了大量的精锐骑兵,四散而出,仔细探查明匪后方的情况。
毕竟,先前的情报可是显示,明匪登陆的总兵力足有十万大军。如今只出现了三万,剩下的七万主力在何处,不得不防。
很快,探子们送回了情报。
情报显示明匪后方除了几万运送军资的“民夫苦役”外并无发现其余成建制的明军作战人员。
这样的结果,令杜立德在感到兴奋的同时,心中也升起了一丝疑惑。
明匪的主力人马呢?难道是掉队太远,还在更后方?亦或是……他们根本就没有跟上来?
不过,战机稍纵即逝!
杜立德深吸一口气,将那丝疑虑强行压下。
如今明匪这支先头部队,仅有区区三万兵马,便敢孤军深入八里桥,这简直是狂妄到了极点!
如此天赐良机,他杜立德绝对不容许自己错过!
八日下午五时许,通惠河南岸,清军大营。
杜立德一声令下,早已整装待发的十数万八旗精锐部队,发出震天咆哮,向着河对岸那些尚未完全站稳脚跟的“明匪大军”,发起了猛烈进攻!
刹那间,数百门大小火炮同时发出了怒吼,密密麻麻的实心铁球拖着尖锐的呼啸,向着河对岸的“明军阵地”砸去!
“咚、咚、咚……”
沉重的铁球砸在地上,激起漫天尘土,命中人体,发出一阵阵令人牙酸的闷响。
虽然“明军”并没有扎堆儿聚集,也没有排出线列阵型。
但面对如此规模的炮击,不少倒霉的士兵依旧是连反应都来不及,便被呼啸而至的炮弹砸得筋断骨折,血肉模糊,顷刻间便已命丧当场。
清军阵营中,站在后方高台上观战的杜立德,见到己方炮击效果如此甚佳,而河对岸的明军竟然连一门反击的火炮都没有,脸上的喜色不由得越来越浓。
他一手轻轻抚着颌下花白的胡子,一边满意地连连点头,对身旁的将领们笑道:
“果然不出本官所料!明匪的冒进部队,果然没有携带大型火炮!好!传令下去,给本官狠狠地打!告诉炮营的那些小子们,不用吝惜炮子儿!待战事结束,本官定会亲自为他们向朝廷请功,人人有赏!”
为了这场仗,他把京畿武库,连同各地卫所搜罗来的火炮,能拉的都拉了过来,足有数百门之多!
如今看来,战果显着,也不枉他这一番煞费苦心的准备!
杜立德高兴,他手底下那帮八旗大爷兵们,更是个个打了鸡血一般,嗷嗷直叫。
原本不少人还以为今天将会是一场九死一生的恶战,心中早已是惴惴不安,叫苦不迭。
现在看来,这哪里是什么九死一生的恶战啊!
这河对岸的明匪,分明就是一群待宰的羔羊,这场仗,简直就是一场白送功劳的派送大会啊!
“镶黄旗的勇士们,随本将军冲啊!杀明匪,抢功劳了!”
一名身着鲜亮镶黄旗甲胄,头戴红缨盔的八旗将领,挥舞着手中的马刀,声嘶力竭地高声呼喊道。
他底下的一众镶黄旗勇士们闻言,纷纷随之应和,发出一阵阵“叽哩哇啦”的怪叫,争先恐后地向前涌去。
想抢功劳的,可不止是镶黄旗一家。
满八旗,蒙八旗,乃至刚组建的八旗新军,有一个算一个,见到明军被己方大炮炸了个稀里哗啦,阵脚大乱,皆是如同闻到了血腥味的饿狼一般,嚎叫着发起了冲锋。
甚至连一些原本被杜立德安排在后方,作为预备队的部队,此刻也出现了不小的骚乱,不少官兵蠢蠢欲动,也想冲上去分一杯羹。
蛮清的军功赏赐虽然同大明那种简单粗暴、直接以首级计功的方式差距很大,但依旧是相当值钱的。
升官发财,荫妻封子,皆系于此。
眼下面对这几乎等同于白送的军功,这些八旗的老爷兵们,谁不想上去狠狠捞上一把?
而此刻,清军阵地的对面,那片正被无数实心铁球不断蹂躏打击的“明军”阵地之上。
一名身着大明制式军服,头戴笠盔的年轻军官,目瞪口呆地望着漫山遍野冲杀过来的清军士卒,脸都吓白了。
他嘴唇哆嗦,半晌,才从喉咙里挤出一句绝望的嘶吼。
“???!(阿西吧!)”
“建奴太猛了!快跑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