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公司开始正常营业,新的一年,新的征程开始。
火锅店开业这一天,【莜莜慈善基金】也同时恢复上班,宋建国以基金会主席的身份正式亮相基金会,与基金会同事见面。
兰瑛的茶叶店在这一年刚一开始,她便让出百分之七十的份额给同事的侄女,她不再参与茶叶店的具体经营,只是维持着她是老板的身份。
当初陆阳给兰瑛开这一家茶店,也只是本着让兰瑛打发时间的这么一个想法,根本不指望挣钱这一说法。
现在宋建国出狱了,小天赐也越来越大了,兰瑛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照顾宋建国和小天赐的身上。
小雨去了通州,那边还有一些零散的工作没有完成,陆阳给她的时间是一个月内完成这边的工作,然后,一个月之的动身去滇省,在小雨到滇省的一个月之内,吴小勇得去黔省。
爷爷奶奶这一次没有急着回高山村,二位老人舍不得离开重孙女,尤其是奶奶本人,只要小天赐冲她一笑,奶奶就失去了招架的力量。
公司上班后的第十天,陆阳在公司成立了稽查部,整个稽查部分为了两部分。稽查一部负责巡视各分公司的账目和经营,稽查二部分负责监督各分公司的运营和工作考核。
早在去年的时候,陆阳就发现好多分店的员工工作态度出了问题。在这一部分有问题的分店中,存在着一些人有混日子的现象。
公司给了员工最高的工资待遇,而这一部分员工认为,他们做多做少,做好做坏,都会得到这份高于其他同行的工资待遇,他们选择了做人最不耻的行径态度——多做不如少做,少做不如不做。
对于这部分员工和分店责任人,陆阳是不能容忍的,这种带有极大惰性思想去做事的人,陆阳给稽查二部负责人的指示是,发现并核实这样的人,有一个马上解聘一个。
用陆阳的原话来讲,就是公司不养闲人,更不会纵容这类公司内部的蛀虫。
没错,陆阳把这一类人定义为蛀虫,这些人就是一群不思进取,不懂感恩,专门躺在阴暗角落吸血的贪食虫。
人,都是有一定惰性的。这种惰性就像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它会在不经意间影响人的行为和决策。而对于陆阳来说,这种惰性便是一个需要面对的挑战。
他知道,虽然可以给予大家高出同行一倍的工资,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家就会因此而努力工作。毕竟,惰性是一种难以克服的本能,即使面对高额的回报,人们也可能会选择安逸和舒适。
然而,陆阳无法忍受这种情况的发生。他认为,既然大家领取了高额的工资,就应该付出相应的努力。他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团队,而不是一群懒散的人。
为了克服大家的惰性,他开始思考各种方法。他意识到,单纯地依靠高额工资并不能解决问题,还需要从其他方面入手。
对于公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今年开业的第二天,陆阳就组织相对应的部门,重新制定工作职责和工作细则。
同时,陆阳责令各分公司负责人对所负责的城市进行精准定位,并例计划,完不成计划的店,给予负责人降职处理。
在这之上,陆阳还决定更改一些激励措施,设立更科学的奖励制度。通过这些努力,他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大家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责任。
只有这样,才能打造一个高效、团结的团队,实现共同的目标。
有奖有罚,恩威并施。
陆阳需要的是一群高素质的人,做服务工作,任何细小的失误或不尽心,都会给客人带来极差的体验。
客人花钱进店消费,就是图一个贴心的服务,你做不到这一点,客人又凭什么要进店消费?
正月过完,爷爷奶奶吵着要回高山村了,陆阳抽时间回了一趟高山村。
此次送爷爷奶奶回来只是一方面的事,另一方面,陆阳特意找了村支书徐康,具体的了解村里还有多少地适合种辣椒,他想扩大辣椒的种植面积。
前一阵子,吴小勇在滇省反馈回来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在省外开火锅店,对火锅底料的要求比省内高。
现在省内的火锅底料是现炒现用的,而省外有很多原材料缺少,如果单一的从省内采购再转运到省外,这增加公司的运营成本不说,也不利于材料的储存。
所以,吴小勇建议陆阳考虑一下包装火锅料包。这种料包现在市场上的品种也蛮多的,公司要做的,就是自己成立一个底料包的生产车间,用来专门负责公司所有的店。
陆阳觉得吴小勇的建议是具实际可行性的,他找到毛剑青商量之后,得出的答案也是可行的。
不存在技术的成熟壁垒,自己独特的配方,再加上省内配套的材料链,只需要增加一些机器,就完全能达到公司的要求。
这样做的好处还有一点,那就是用包装料包,能够让公司所有火锅店的口味统一在一个标准上。
现在公司正在对外扩张,往后去到全国各地,千店千个主厨,每一个主厨都有自己习惯性的动作,炒制出来的火锅底料不可能一成不变,这就给客人带来不同的体验感,而这一点,是陆阳最不能接受的。
一周前,毛剑青已经联系好厂家,并且到厂家落地考察学习过,就等陆阳做最后的决定了。
所以,陆阳这才利用送爷爷奶奶回家的机会,回来了解家乡对辣椒的种植情况。
而徐康给陆阳的回复是绝对的,他告诉陆阳,即使陆阳有再大的需求,高山村也能保质保量的供应。
得到徐康的保证,陆阳当场拍板决定,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倍的采购量,往后需求加大了,再另行增加。
完成这件事后,在回锦城去的时候,陆阳去了一趟大兴乡刘文忠家里,他给刘文忠送去了小天赐近期的相片,这是春节期间,兰瑛给拍的。
看到相片中的小天赐,刘文忠想得最多的还是女儿刘晓月。
“要不随我去城里看一看天赐?现在她已经学会扶着东西走路了,也会……”
陆阳原本说小天赐也会喊爸爸妈妈了,但在一瞬间,他又咽下后面要说的话。
小天赐嘴里喊的妈妈是宋莜莜,而不是刘晓月。这样的话说给刘文忠未免太残忍了,原本小天赐叫妈妈时,应该是叫刘晓月才对。
可现实中完全不是这样的,刘晓月是刘文忠的独生女儿,她的去世,让刘文忠的生活直接变成灰暗色,他现在还没有完全走出失去女儿的悲痛中来。
吴芳听陆阳这样说,她是有些心动的,正当她准备应下陆阳的邀请时,刘文忠开口拒绝了陆阳。
“算了,家里一堆事走不开。如果条件允许,你下次回来的时候,把她带回来我们看一看就好了。”
刘文忠说这句话的时候,一半是真,一半是假。想看外孙女是真,家里有事走不开是假。
他想的更多的还是不合适,他没有一个充分的理由去到陆阳家。毕竟,刘晓月到死也算不上陆阳的什么人,连女朋友都算不上。
真要去,难道仅仅只是说,他们是小天赐的外公外婆吗?这在明白人眼里看来,多少有一些荒唐。
“好,我下次回来的时候,一定带她回来看你们。”陆阳顺应着刘文忠,他不会勉强刘文忠去做他不想的事情。
刘文忠还想留陆阳吃了晚饭再走,但一看时间尚早,现在也才下午的三点多一点点。
又闲聊了几分钟,陆阳还是一个人走了。
走之前,陆阳特意绕道去了刘晓月的墓地,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就是单纯的去看一看,告诉刘晓月一声小天赐成长的情况。
站在刘晓月的坟前,陆阳内心还是无法真正的做到心静如水。
他以为自己能坦然面对,可一想到小天赐,再想到自己与刘晓月认识几年以来的一切,他终究是不能淡定。
火锅店开业这一天,【莜莜慈善基金】也同时恢复上班,宋建国以基金会主席的身份正式亮相基金会,与基金会同事见面。
兰瑛的茶叶店在这一年刚一开始,她便让出百分之七十的份额给同事的侄女,她不再参与茶叶店的具体经营,只是维持着她是老板的身份。
当初陆阳给兰瑛开这一家茶店,也只是本着让兰瑛打发时间的这么一个想法,根本不指望挣钱这一说法。
现在宋建国出狱了,小天赐也越来越大了,兰瑛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照顾宋建国和小天赐的身上。
小雨去了通州,那边还有一些零散的工作没有完成,陆阳给她的时间是一个月内完成这边的工作,然后,一个月之的动身去滇省,在小雨到滇省的一个月之内,吴小勇得去黔省。
爷爷奶奶这一次没有急着回高山村,二位老人舍不得离开重孙女,尤其是奶奶本人,只要小天赐冲她一笑,奶奶就失去了招架的力量。
公司上班后的第十天,陆阳在公司成立了稽查部,整个稽查部分为了两部分。稽查一部负责巡视各分公司的账目和经营,稽查二部分负责监督各分公司的运营和工作考核。
早在去年的时候,陆阳就发现好多分店的员工工作态度出了问题。在这一部分有问题的分店中,存在着一些人有混日子的现象。
公司给了员工最高的工资待遇,而这一部分员工认为,他们做多做少,做好做坏,都会得到这份高于其他同行的工资待遇,他们选择了做人最不耻的行径态度——多做不如少做,少做不如不做。
对于这部分员工和分店责任人,陆阳是不能容忍的,这种带有极大惰性思想去做事的人,陆阳给稽查二部负责人的指示是,发现并核实这样的人,有一个马上解聘一个。
用陆阳的原话来讲,就是公司不养闲人,更不会纵容这类公司内部的蛀虫。
没错,陆阳把这一类人定义为蛀虫,这些人就是一群不思进取,不懂感恩,专门躺在阴暗角落吸血的贪食虫。
人,都是有一定惰性的。这种惰性就像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它会在不经意间影响人的行为和决策。而对于陆阳来说,这种惰性便是一个需要面对的挑战。
他知道,虽然可以给予大家高出同行一倍的工资,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家就会因此而努力工作。毕竟,惰性是一种难以克服的本能,即使面对高额的回报,人们也可能会选择安逸和舒适。
然而,陆阳无法忍受这种情况的发生。他认为,既然大家领取了高额的工资,就应该付出相应的努力。他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团队,而不是一群懒散的人。
为了克服大家的惰性,他开始思考各种方法。他意识到,单纯地依靠高额工资并不能解决问题,还需要从其他方面入手。
对于公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今年开业的第二天,陆阳就组织相对应的部门,重新制定工作职责和工作细则。
同时,陆阳责令各分公司负责人对所负责的城市进行精准定位,并例计划,完不成计划的店,给予负责人降职处理。
在这之上,陆阳还决定更改一些激励措施,设立更科学的奖励制度。通过这些努力,他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大家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责任。
只有这样,才能打造一个高效、团结的团队,实现共同的目标。
有奖有罚,恩威并施。
陆阳需要的是一群高素质的人,做服务工作,任何细小的失误或不尽心,都会给客人带来极差的体验。
客人花钱进店消费,就是图一个贴心的服务,你做不到这一点,客人又凭什么要进店消费?
正月过完,爷爷奶奶吵着要回高山村了,陆阳抽时间回了一趟高山村。
此次送爷爷奶奶回来只是一方面的事,另一方面,陆阳特意找了村支书徐康,具体的了解村里还有多少地适合种辣椒,他想扩大辣椒的种植面积。
前一阵子,吴小勇在滇省反馈回来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在省外开火锅店,对火锅底料的要求比省内高。
现在省内的火锅底料是现炒现用的,而省外有很多原材料缺少,如果单一的从省内采购再转运到省外,这增加公司的运营成本不说,也不利于材料的储存。
所以,吴小勇建议陆阳考虑一下包装火锅料包。这种料包现在市场上的品种也蛮多的,公司要做的,就是自己成立一个底料包的生产车间,用来专门负责公司所有的店。
陆阳觉得吴小勇的建议是具实际可行性的,他找到毛剑青商量之后,得出的答案也是可行的。
不存在技术的成熟壁垒,自己独特的配方,再加上省内配套的材料链,只需要增加一些机器,就完全能达到公司的要求。
这样做的好处还有一点,那就是用包装料包,能够让公司所有火锅店的口味统一在一个标准上。
现在公司正在对外扩张,往后去到全国各地,千店千个主厨,每一个主厨都有自己习惯性的动作,炒制出来的火锅底料不可能一成不变,这就给客人带来不同的体验感,而这一点,是陆阳最不能接受的。
一周前,毛剑青已经联系好厂家,并且到厂家落地考察学习过,就等陆阳做最后的决定了。
所以,陆阳这才利用送爷爷奶奶回家的机会,回来了解家乡对辣椒的种植情况。
而徐康给陆阳的回复是绝对的,他告诉陆阳,即使陆阳有再大的需求,高山村也能保质保量的供应。
得到徐康的保证,陆阳当场拍板决定,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倍的采购量,往后需求加大了,再另行增加。
完成这件事后,在回锦城去的时候,陆阳去了一趟大兴乡刘文忠家里,他给刘文忠送去了小天赐近期的相片,这是春节期间,兰瑛给拍的。
看到相片中的小天赐,刘文忠想得最多的还是女儿刘晓月。
“要不随我去城里看一看天赐?现在她已经学会扶着东西走路了,也会……”
陆阳原本说小天赐也会喊爸爸妈妈了,但在一瞬间,他又咽下后面要说的话。
小天赐嘴里喊的妈妈是宋莜莜,而不是刘晓月。这样的话说给刘文忠未免太残忍了,原本小天赐叫妈妈时,应该是叫刘晓月才对。
可现实中完全不是这样的,刘晓月是刘文忠的独生女儿,她的去世,让刘文忠的生活直接变成灰暗色,他现在还没有完全走出失去女儿的悲痛中来。
吴芳听陆阳这样说,她是有些心动的,正当她准备应下陆阳的邀请时,刘文忠开口拒绝了陆阳。
“算了,家里一堆事走不开。如果条件允许,你下次回来的时候,把她带回来我们看一看就好了。”
刘文忠说这句话的时候,一半是真,一半是假。想看外孙女是真,家里有事走不开是假。
他想的更多的还是不合适,他没有一个充分的理由去到陆阳家。毕竟,刘晓月到死也算不上陆阳的什么人,连女朋友都算不上。
真要去,难道仅仅只是说,他们是小天赐的外公外婆吗?这在明白人眼里看来,多少有一些荒唐。
“好,我下次回来的时候,一定带她回来看你们。”陆阳顺应着刘文忠,他不会勉强刘文忠去做他不想的事情。
刘文忠还想留陆阳吃了晚饭再走,但一看时间尚早,现在也才下午的三点多一点点。
又闲聊了几分钟,陆阳还是一个人走了。
走之前,陆阳特意绕道去了刘晓月的墓地,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就是单纯的去看一看,告诉刘晓月一声小天赐成长的情况。
站在刘晓月的坟前,陆阳内心还是无法真正的做到心静如水。
他以为自己能坦然面对,可一想到小天赐,再想到自己与刘晓月认识几年以来的一切,他终究是不能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