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叔看上去心情不太好?”
听闻高殷发问,高演连忙低头回话:“太皇太后所苦小增,臣亦痛心。”
“六叔至孝性情,朕深敬之。”
高殷向高演还了一礼,高演急忙起身阻拦,口中说着“不配”,心绪更加复杂。
“时候也到了,咱们升朝吧。”
高殷将毓冕递给高演,笑着说:“请六叔替我着服。”
一旁的高湜、高长恭等人也在帮忙穿衣,这是高殷登基后表示亲密的举止之一,高演也得此殊荣。
高演点头,帮高殷系好束带,毓冕离开手中的刹那,高殷便完成了上朝的天子装扮,转了一圈,向众近臣展示:“如何?”
“真圣明天子!”
听着众人的吹捧,高殷面露微笑,率领他们向正殿行去。
高演紧随其后,他的指节微微颤动,心中怅然若失。
公元560年,春正月,癸丑朔。
“升、朝——!”
侍从官高声呼唤,如同军令,身着朝服的百官大队应声涌动,层层叠叠如同黑红色的波浪,一层层涌入昭阳殿中。
众臣脱靴卸剑,就位于席,屏息垂首。
细微的敲击声传来,新君的身影缓缓从旁侧步出,踏在砖石上的脚步沉稳,稚嫩的脸上神色静穆,不见当初为太子时的儒弱或惶惑,众臣只能将这理解为巨大的天命加诸于身,改变了君王的气格。
高殷一步步走向空悬的御座,头颅顺着宗王近臣们入班而转动,沉稳而锐利地扫过阶下。
无人敢直视那目光的巡弋,只觉那目光仿佛有形之物,沉沉压过自己项背。偌大的昭阳殿,仿佛只余下高殷的步履,一步,一步,踏在每个人绷紧的心弦上。
高殷来到了他的帝位前,倏然转身,面朝众臣。
他伸出双手,拉起衣袖,朝服的下摆霎时扬起一道金色的微澜,而后才随着主人的落座,缓缓披挂在御座上,为皇帝装饰着双腿。
这是臣子们抬目所能看到的唯一景色。
“吾皇万岁……!”
宫人登楼奏乐,群臣山呼海啸。
面对这无形的天灾,高殷微微颌首,接受百官极力扮演的效忠。
等声音渐歇,高殷手指轻颤,韩宝业等人就已经领会意思,高声宣布朝会开始。
“第一道诏令。”
高殷开口,话语轻柔,却无人不凝神静听:“寒暑亟循,奄及徂岁,改元命始,国之典章。朕祗承宝图,宜遵故实。可改天保十年为乾明元年。”
齐绍高举年号字框,群臣伏拜。
“嘉号既新,惠泽宜布,可大赦天下;此前各元氏良家人口发配宫中的,以及赐给人为奴的,一同释放免罪。九州职人,各进四级,内外百官,普进两级,父亲有爵位的,作为爵位继承人的孩子,赐给一级爵位。”
北魏早期仿魏晋制度,设立九品,而后孝文帝首创从品,议定每品分正从,四品以下又分上下,合计九品、十八等、三十级,比魏晋的简略九品有足够的晋升层次,成为日后隋唐等诸多王朝的参用遵循。
“九州职人”,指的是流外官。官员分流内流外,流内即九品十八等的官员,也就是朝廷的正式员工,而流外就是无品、不入流的散官勋官、州县佐吏,分流外九等。
流外通过铨选,可以进入流内成为有品级的官员,也叫“入流”,而高殷此次登基,使流外官进四级,便是升了四等,如果是流内四等的官员,等于直接进入到朝廷编制内,成为从九品下的官品,一下子便入了流;
而内外百官等于平白升了一品,从五品下的升为正五品下,从二品的升为从一品,正一品无可升的就别封或者加官轶,总之为朝廷干事的官员,都因为高殷的登基改元而获得晋升,这就是新君布施的恩德。
那些因为犯罪而入刑的普通百姓,只要不是死刑,都可以赦免,死刑也能够转成固定刑期,就这个时代的刑律而言,可能错放了几个坏人,但大部分都是可怜的好人,前段时间被高洋残杀的诸元,现在也免了罪。
“诏令二,放宽徭役赋税,停止新的重大工程建筑,已经开工的暂时停止,与民生息。”
“诏令三,宫中的宫女和官府的奴婢,年纪在六十岁以上的,以及身体衰弱疲病的,主管官员将他们挑选出来,放回原籍。天保七年以来各家因发配而流放的,所在官员也都让他们返回。”
这条诏令让众臣微微诧异,上来就火急火燎地反对先帝的部分政令,足以体现新君想要革故鼎新的想法。
“诏令四,派遣大使出行巡察天下,征求政事的好坏,访问人民的疾苦,有才德的人,将其情况报告回朝廷,以便提拔举荐。”
连下四道诏令,高殷暂歇,调整一下呼吸,随后继续。
“诏令五:自高祖创业以来,诸有佐命功臣,其子孙绝灭、国统不传者,有司访问近亲,将名字奏上,朝廷比量后立为继嗣;忠正之士并听进见政事,军人奉行国家公事战而亡者,及时申报,朝廷追赠荣誉;督将、朝士中名望高、影响大者,自天保以来没有追赠者,同样上报。”
高演一愣,这一条正是他想要做的,将来在登基时收买人心的诏令。
将那些高欢时期得势、高澄高洋时期又跌落阶级的勋贵重新拉回身边,凝结成新基本盘的策略,被高殷捷足先登了。
高演不用看,都知道此刻高殷的表情是一脸得色,正如高殷也猜测到高演的错愕一样。
莫非有人一直向新君传递我的想法?
高演只感觉毛骨悚然,如果是这样,那昨日的行动,可不就是笑话?
他永远都不知道,这就是他历史上的国策。
高殷一一点名臣子,吩咐着下去做事,高归彦吃力地应着。
高归彦年幼的时候假装朴实,长大后就放浪形骸,也不读书,终日酣酒,自身更像是武将,作为丞相,处理政务的能力不足。
尽管高殷意料到了这点,让高德政派些人帮着高归彦一些,但朝堂上还是出现些许纰漏,记错或者记漏了命令,又重新请示高殷,这让高归彦心中有些慌乱,比起朝堂议政,还是带兵简单多了!
高殷也没责怪他,命令高德政与高归彦站在一块,同时吩咐两人,有高德政在一旁,高归彦的压力骤小。
“接下来是第六道诏令……”
高殷咳嗽一声,高德政一凛,这说明接下来这道比此前更重要。
“居民十家为比邻,五十家为闾里,一百家为族党。男子十八岁以上、六十五岁以下为丁,都在十八岁时授予土地,符合年龄而无土地的,也都重新审核、授予土地。男子十五岁以下为小,十五岁到十七岁为中,六十六到七十岁为老,中、老可以申请提前获得或保留土地,老在七十岁后不得再耕田,可到当地官府领授版职,赐黄帽鸠杖。得到土地后的第二年,开始交租纳税,二十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除劳役,六十六岁将露田退回,本人免除赋税。”
这是对均田制的新改革,是高殷参照历史上,高湛在位第三年颁布的《河清令》所修改出的新均田令。
此前孝文帝的均田制,是让男子十五岁就开始作为丁开始种地了,而高殷给男子多成长三年的时间,十八岁才开始种,当然要是想提早干活,那也没问题。
而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就给了一道养老保障,只要为国干活干到退休,那么就给一个编制,国家出钱养到死,虽然会为此付出一定的金钱,但长远来看,对齐国的国祚有着巨大的好处:能让他们无条件的相信国家。
听闻高殷发问,高演连忙低头回话:“太皇太后所苦小增,臣亦痛心。”
“六叔至孝性情,朕深敬之。”
高殷向高演还了一礼,高演急忙起身阻拦,口中说着“不配”,心绪更加复杂。
“时候也到了,咱们升朝吧。”
高殷将毓冕递给高演,笑着说:“请六叔替我着服。”
一旁的高湜、高长恭等人也在帮忙穿衣,这是高殷登基后表示亲密的举止之一,高演也得此殊荣。
高演点头,帮高殷系好束带,毓冕离开手中的刹那,高殷便完成了上朝的天子装扮,转了一圈,向众近臣展示:“如何?”
“真圣明天子!”
听着众人的吹捧,高殷面露微笑,率领他们向正殿行去。
高演紧随其后,他的指节微微颤动,心中怅然若失。
公元560年,春正月,癸丑朔。
“升、朝——!”
侍从官高声呼唤,如同军令,身着朝服的百官大队应声涌动,层层叠叠如同黑红色的波浪,一层层涌入昭阳殿中。
众臣脱靴卸剑,就位于席,屏息垂首。
细微的敲击声传来,新君的身影缓缓从旁侧步出,踏在砖石上的脚步沉稳,稚嫩的脸上神色静穆,不见当初为太子时的儒弱或惶惑,众臣只能将这理解为巨大的天命加诸于身,改变了君王的气格。
高殷一步步走向空悬的御座,头颅顺着宗王近臣们入班而转动,沉稳而锐利地扫过阶下。
无人敢直视那目光的巡弋,只觉那目光仿佛有形之物,沉沉压过自己项背。偌大的昭阳殿,仿佛只余下高殷的步履,一步,一步,踏在每个人绷紧的心弦上。
高殷来到了他的帝位前,倏然转身,面朝众臣。
他伸出双手,拉起衣袖,朝服的下摆霎时扬起一道金色的微澜,而后才随着主人的落座,缓缓披挂在御座上,为皇帝装饰着双腿。
这是臣子们抬目所能看到的唯一景色。
“吾皇万岁……!”
宫人登楼奏乐,群臣山呼海啸。
面对这无形的天灾,高殷微微颌首,接受百官极力扮演的效忠。
等声音渐歇,高殷手指轻颤,韩宝业等人就已经领会意思,高声宣布朝会开始。
“第一道诏令。”
高殷开口,话语轻柔,却无人不凝神静听:“寒暑亟循,奄及徂岁,改元命始,国之典章。朕祗承宝图,宜遵故实。可改天保十年为乾明元年。”
齐绍高举年号字框,群臣伏拜。
“嘉号既新,惠泽宜布,可大赦天下;此前各元氏良家人口发配宫中的,以及赐给人为奴的,一同释放免罪。九州职人,各进四级,内外百官,普进两级,父亲有爵位的,作为爵位继承人的孩子,赐给一级爵位。”
北魏早期仿魏晋制度,设立九品,而后孝文帝首创从品,议定每品分正从,四品以下又分上下,合计九品、十八等、三十级,比魏晋的简略九品有足够的晋升层次,成为日后隋唐等诸多王朝的参用遵循。
“九州职人”,指的是流外官。官员分流内流外,流内即九品十八等的官员,也就是朝廷的正式员工,而流外就是无品、不入流的散官勋官、州县佐吏,分流外九等。
流外通过铨选,可以进入流内成为有品级的官员,也叫“入流”,而高殷此次登基,使流外官进四级,便是升了四等,如果是流内四等的官员,等于直接进入到朝廷编制内,成为从九品下的官品,一下子便入了流;
而内外百官等于平白升了一品,从五品下的升为正五品下,从二品的升为从一品,正一品无可升的就别封或者加官轶,总之为朝廷干事的官员,都因为高殷的登基改元而获得晋升,这就是新君布施的恩德。
那些因为犯罪而入刑的普通百姓,只要不是死刑,都可以赦免,死刑也能够转成固定刑期,就这个时代的刑律而言,可能错放了几个坏人,但大部分都是可怜的好人,前段时间被高洋残杀的诸元,现在也免了罪。
“诏令二,放宽徭役赋税,停止新的重大工程建筑,已经开工的暂时停止,与民生息。”
“诏令三,宫中的宫女和官府的奴婢,年纪在六十岁以上的,以及身体衰弱疲病的,主管官员将他们挑选出来,放回原籍。天保七年以来各家因发配而流放的,所在官员也都让他们返回。”
这条诏令让众臣微微诧异,上来就火急火燎地反对先帝的部分政令,足以体现新君想要革故鼎新的想法。
“诏令四,派遣大使出行巡察天下,征求政事的好坏,访问人民的疾苦,有才德的人,将其情况报告回朝廷,以便提拔举荐。”
连下四道诏令,高殷暂歇,调整一下呼吸,随后继续。
“诏令五:自高祖创业以来,诸有佐命功臣,其子孙绝灭、国统不传者,有司访问近亲,将名字奏上,朝廷比量后立为继嗣;忠正之士并听进见政事,军人奉行国家公事战而亡者,及时申报,朝廷追赠荣誉;督将、朝士中名望高、影响大者,自天保以来没有追赠者,同样上报。”
高演一愣,这一条正是他想要做的,将来在登基时收买人心的诏令。
将那些高欢时期得势、高澄高洋时期又跌落阶级的勋贵重新拉回身边,凝结成新基本盘的策略,被高殷捷足先登了。
高演不用看,都知道此刻高殷的表情是一脸得色,正如高殷也猜测到高演的错愕一样。
莫非有人一直向新君传递我的想法?
高演只感觉毛骨悚然,如果是这样,那昨日的行动,可不就是笑话?
他永远都不知道,这就是他历史上的国策。
高殷一一点名臣子,吩咐着下去做事,高归彦吃力地应着。
高归彦年幼的时候假装朴实,长大后就放浪形骸,也不读书,终日酣酒,自身更像是武将,作为丞相,处理政务的能力不足。
尽管高殷意料到了这点,让高德政派些人帮着高归彦一些,但朝堂上还是出现些许纰漏,记错或者记漏了命令,又重新请示高殷,这让高归彦心中有些慌乱,比起朝堂议政,还是带兵简单多了!
高殷也没责怪他,命令高德政与高归彦站在一块,同时吩咐两人,有高德政在一旁,高归彦的压力骤小。
“接下来是第六道诏令……”
高殷咳嗽一声,高德政一凛,这说明接下来这道比此前更重要。
“居民十家为比邻,五十家为闾里,一百家为族党。男子十八岁以上、六十五岁以下为丁,都在十八岁时授予土地,符合年龄而无土地的,也都重新审核、授予土地。男子十五岁以下为小,十五岁到十七岁为中,六十六到七十岁为老,中、老可以申请提前获得或保留土地,老在七十岁后不得再耕田,可到当地官府领授版职,赐黄帽鸠杖。得到土地后的第二年,开始交租纳税,二十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除劳役,六十六岁将露田退回,本人免除赋税。”
这是对均田制的新改革,是高殷参照历史上,高湛在位第三年颁布的《河清令》所修改出的新均田令。
此前孝文帝的均田制,是让男子十五岁就开始作为丁开始种地了,而高殷给男子多成长三年的时间,十八岁才开始种,当然要是想提早干活,那也没问题。
而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就给了一道养老保障,只要为国干活干到退休,那么就给一个编制,国家出钱养到死,虽然会为此付出一定的金钱,但长远来看,对齐国的国祚有着巨大的好处:能让他们无条件的相信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