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分孟冬、仲冬、季冬,分别是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齐制,季冬月的最后一天,挑选二百四十个十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的乐人子弟作为童子,分作两班穿不同服饰,由戴着四支金眼假面具、蒙着熊皮、穿玄衣朱裤的方相氏扮演者,率领着三百名童子与穷奇等十二神兽,跟随鼓吹的号令前进,在宫廷中进行驱除恶鬼的傩戏表演。
这一日,齐国最尊贵的皇室成员与王公贵族都会观礼,也是高殷难以彻底禁绝娄昭君对外联系通道的原因,这种场合太皇太后也要出席。
如果她称病不出,那么臣子就有合理的借口询问太皇太后的情况,并且提出探望的意愿,虽然高殷可以驳斥回去,但没有正当的理由,会被人在私下非议。
而且他再怎么拒绝其他臣子,但高演这个娄氏的亲儿子是无法拒绝的。这个时代,哪怕娄昭君是个普通民妇,还犯了杀人罪,但若是她的儿子高演闯入监狱去见她,愿意替她受刑,官府都要看情况表扬。何况是一国的太皇太后和地位最高的嫡系宗王?
如果太皇太后病了,那还就更要给高演探望了,否则高殷阻碍人家母子见最后一面,更不是人。
皇权因为皇帝而存在,但皇权并不独属于皇帝,它自有一套运转的规矩,皇帝只是其中受益最大的人。即便是皇帝,或者说正因为是皇帝,才更需要在某些时候守规矩,比如构成皇权基础的孝道就是一条底线。
当皇帝自己违反了这些规则时,“望之不似人君”的评价就会开始蔓延,继而被人往夏桀、殷纣头上套,地位开始动摇。
尤其是高殷此刻刚刚登基,他的面目才和大齐这副身躯连接上去,更不能落人口实,也没人想追随一个刻薄寡恩的主。
因此这种时候,娄昭君也被请了出来,坐在最上座。
其下一些是太后李祖娥,之后就是帝后高殷夫妇,以及公主、皇子、宗王诸人。
高氏与姻亲坐满前殿,中场则是重要的王公勋贵,如段韶、斛律光、娄睿等人,再之下是魏收邢邵赵彦深等朝廷高级官员,一直坐到殿外,从一品以下到六品以上,皆陪同参观。
即便只是平凡的驱鬼仪式,可这么多政治家凑在一起,就成为一场政治性聚会了。
高殷双手合于胸前,肃立拱手行揖礼:“天命承祧,孙惟稚冲。伏惟圣祖母陛下慈训弘宣,谨拜稽首以闻。”
随后双膝跪地,俯身以额触地,重复两次,口呼:“孙皇帝殷,谨拜问太皇太后陛下圣躬万福!”
娄昭君看上去一副精神恍惚的模样,端坐受礼完仍发着愣,直到身边的婢女提醒,才回过神来,低声回应着:“皇帝陛下孝思虔至,老身甚慰。赐座。”
后面是转头吩咐婢女,婢女取来坐席,高殷象征性地一座,随后起身,继续朝着李祖娥下拜,说着差不多的话。
李祖娥的表现倒恳切许多,轻招手,命高殷上前来,拉着他的手:“至尊临轩御极,当以九鼎为心,惟祷陛下圣体康绥,麟趾延祥。”
“谢姊姊关爱,儿愿姊姊玉体康宁,长乐未央。”
高殷与李祖娥亲密一些,旁人不会说什么,毕竟是亲母子。
随后高殷回到皇后身边的位置,诸亲贵百臣,根据亲疏官位,最下至四品官员,都上来向太皇太后、太后、皇帝与皇后祝拜。
最先上来的是高演,刚说完话想要退后,就被娄昭君拉住了手:“演儿,勿走,陪在阿姊身边。”
高演眼眶一红,强力止住眼泪,回头看向高殷。
众臣随之一起看向高殷,高殷默默点头,高演才能跪着侍奉在娄昭君左右,她始终抓着自己孩子的手,半点都不松。
之后又是她最小的儿子高济,娄昭君似乎没认出他:“你是谁?”
“母……太皇太后,儿臣是您最小的孩子啊!”
高济欲哭无泪,娄昭君仍是摇摇头,看向高演:“你认得他吗?”
高演忍不住,眼泪喷涌而出,娄昭君奇怪:“你哭什么?”
“对了。”她忽然站起身:“湛儿呢?他怎么不在?”
高济想张口,被旁人扶下,高殷扫视群臣,见到臣子们面露悲戚哀伤,还隐约有着愤怒,又看向高演。
高演扶住娄昭君,轻声劝说:“九弟他在晋阳呢,晋阳是国本,他在那里镇守。”
“哦。哦……是这样。”
娄昭君点点头,坐了回去,又忽然抓住高演的手。
“那他什么时候回来?”
“等您的身体稍好,我就请求至尊让他回来。”
高演说着,看向高殷,娄昭君也一同看了过来:“皇帝陛下,可以让步落稽回来吗?”
高殷连忙跪下行礼,回复着:“圣祖母言重了,今夜方相驱鬼,也正为九叔祈福。”
娄昭君点点头:“是了,等驱除了恶鬼,他也就回来了。”
群臣中有呜咽啜泣声,当初那个精明强断的渤海王妃变成了这副痴样,让他们简直不敢相信。
他们甚至不敢说高湛的真实死因,倒不是想替高殷隐瞒,而是说出那么残忍的事情,怕太皇太后顶不住。
“长广王都在我们肚子里”,这种话叫勋贵怎么好说出口!
李祖娥是知道的,用团扇掩住下半张脸,隐约发出讥笑,娄昭君像是听不见,高演的眼中却布满血丝,高殷也只能把头转过去,对母后轻轻摇头。
他装作没看见,高演也不会怎么样,若上去劝阻母后,反而会让人看见他的举动,而且只有他明白,母后的讥笑再大声也是应该的。
哪怕她敲锣打鼓放鞭炮,都算是克制了。
众臣低声,议论纷纷,等待夜幕变得深邃。
宴席已经准备好,但这时候还不能上,只能倒些茶水酪奶提神,不少人已经呵欠连天。
成熟的臣子顾虑到身家性命,还能强打精神,绍德等孩子就已经累得不行,想凑到母亲的身边安睡,被侍女所制止,仍是有些不悦。
高殷转头,眼神瞪了过去,既不气愤,也不失望,就是这么安静地看着。
面无表情本身就是一种表情,绍德他们害怕了,连忙正襟危坐。
高殷招来侍者,嘱托她们去取些温水沾湿毛巾,给孩子们擦擦脸。
坐在他身侧的文襄诸子中,包括着两个公主,她们也觉得乏味,高永徽忍不住发问:“什么时候才开始?”
“快了。”
高殷正说着,忽然听见一慢两快的敲击声,接着是一声高亢的叫喊:“小心火烛咯!”
三更到了。
高殷下令:“打开宫门。”
五更三唱后,宫廷内外大开各闾门,扮神者聚集在一起,手持器杖等待。
原本他们应该在寒风里待命的,但高殷怜惜他们,里面还有许多孩子,所以让他们在附近一所偏殿中等候。
众人又在黑夜里等待了一个时辰,听见宫内杂役扮演的更夫四唱:
“谨防贼盗嘞!”
随后是一声声鸡鸣。
邺城各处城门全部打开,寒风就此畅通无阻,犹如幽冽的恶鬼,闯入这血腥的皇都。
娥永乐等将率领百保鲜卑,将高殷所在的昭阳殿团团包围,而领左右府、护军府的禁卫则转动起来,像是精密的齿轮,在宫城以及国都内戒严起来,确保只有鬼魂能进来。
“快吃,快吃!”
韩宝业和齐绍率领一支膳队,让扮神队伍将器杖放下,递给他们一个碗,然后迅速倒热汤在他们手上,同时还有一块软糯的糕点。
“至尊觉得你们辛苦,心疼你们,所以准备了吃食热水,让你们少受点冻,待会表演也有力气!”
韩宝业扯着嗓子叫唤:“哎哟,你们可算赶上了好时候,不仅让你们避寒,还给你们暖身子,要是搁往年啊,不冻死几个不算完!”
这就是为什么挑选二百四十人,却有三百名儿童的原因,如果表演有错误,或者不精彩,高洋还要杀人。
孩子们捧着碗,侍女们给他们倒汤,些许汤汁不慎洒在手上,他们居然不觉得烫,反而觉得热汤暖化了自己快要冻僵的手。
有孩子不慎把碗掉在地上摔碎,他慌乱不已,扑在地上摸索碎片,但除了灰尘和碎屑,就只得到了几个小伤口。无奈之下,这孩子只得伸出双手,让侍女把汤倒在他手上。
侍女嫣然一笑,重新拿了个碗给他,稍稍耽搁的几秒钟,就能引来韩宝业的谩骂:“快点!咱们只有一刻钟的功夫,吃好了没?好了就准备吧!”
一刻,也就是十五分钟,四唱后高殷就退去更换衣服,此刻他身穿常服,回到殿内,向娄氏和李祖娥行礼。
两人回礼,目视着高殷坐上御座。
一阵喧闹声传来,扮神者队伍摇晃器杖铃铛,他们欢呼着进入宫殿的西门,迅速铺满了禁院。
孩子们洋溢着兴奋与欢彩,月光照拂之下是太阳般艳红的脸蛋,笑着闹着,向至尊献上驱除恶鬼的表演。
齐制,季冬月的最后一天,挑选二百四十个十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的乐人子弟作为童子,分作两班穿不同服饰,由戴着四支金眼假面具、蒙着熊皮、穿玄衣朱裤的方相氏扮演者,率领着三百名童子与穷奇等十二神兽,跟随鼓吹的号令前进,在宫廷中进行驱除恶鬼的傩戏表演。
这一日,齐国最尊贵的皇室成员与王公贵族都会观礼,也是高殷难以彻底禁绝娄昭君对外联系通道的原因,这种场合太皇太后也要出席。
如果她称病不出,那么臣子就有合理的借口询问太皇太后的情况,并且提出探望的意愿,虽然高殷可以驳斥回去,但没有正当的理由,会被人在私下非议。
而且他再怎么拒绝其他臣子,但高演这个娄氏的亲儿子是无法拒绝的。这个时代,哪怕娄昭君是个普通民妇,还犯了杀人罪,但若是她的儿子高演闯入监狱去见她,愿意替她受刑,官府都要看情况表扬。何况是一国的太皇太后和地位最高的嫡系宗王?
如果太皇太后病了,那还就更要给高演探望了,否则高殷阻碍人家母子见最后一面,更不是人。
皇权因为皇帝而存在,但皇权并不独属于皇帝,它自有一套运转的规矩,皇帝只是其中受益最大的人。即便是皇帝,或者说正因为是皇帝,才更需要在某些时候守规矩,比如构成皇权基础的孝道就是一条底线。
当皇帝自己违反了这些规则时,“望之不似人君”的评价就会开始蔓延,继而被人往夏桀、殷纣头上套,地位开始动摇。
尤其是高殷此刻刚刚登基,他的面目才和大齐这副身躯连接上去,更不能落人口实,也没人想追随一个刻薄寡恩的主。
因此这种时候,娄昭君也被请了出来,坐在最上座。
其下一些是太后李祖娥,之后就是帝后高殷夫妇,以及公主、皇子、宗王诸人。
高氏与姻亲坐满前殿,中场则是重要的王公勋贵,如段韶、斛律光、娄睿等人,再之下是魏收邢邵赵彦深等朝廷高级官员,一直坐到殿外,从一品以下到六品以上,皆陪同参观。
即便只是平凡的驱鬼仪式,可这么多政治家凑在一起,就成为一场政治性聚会了。
高殷双手合于胸前,肃立拱手行揖礼:“天命承祧,孙惟稚冲。伏惟圣祖母陛下慈训弘宣,谨拜稽首以闻。”
随后双膝跪地,俯身以额触地,重复两次,口呼:“孙皇帝殷,谨拜问太皇太后陛下圣躬万福!”
娄昭君看上去一副精神恍惚的模样,端坐受礼完仍发着愣,直到身边的婢女提醒,才回过神来,低声回应着:“皇帝陛下孝思虔至,老身甚慰。赐座。”
后面是转头吩咐婢女,婢女取来坐席,高殷象征性地一座,随后起身,继续朝着李祖娥下拜,说着差不多的话。
李祖娥的表现倒恳切许多,轻招手,命高殷上前来,拉着他的手:“至尊临轩御极,当以九鼎为心,惟祷陛下圣体康绥,麟趾延祥。”
“谢姊姊关爱,儿愿姊姊玉体康宁,长乐未央。”
高殷与李祖娥亲密一些,旁人不会说什么,毕竟是亲母子。
随后高殷回到皇后身边的位置,诸亲贵百臣,根据亲疏官位,最下至四品官员,都上来向太皇太后、太后、皇帝与皇后祝拜。
最先上来的是高演,刚说完话想要退后,就被娄昭君拉住了手:“演儿,勿走,陪在阿姊身边。”
高演眼眶一红,强力止住眼泪,回头看向高殷。
众臣随之一起看向高殷,高殷默默点头,高演才能跪着侍奉在娄昭君左右,她始终抓着自己孩子的手,半点都不松。
之后又是她最小的儿子高济,娄昭君似乎没认出他:“你是谁?”
“母……太皇太后,儿臣是您最小的孩子啊!”
高济欲哭无泪,娄昭君仍是摇摇头,看向高演:“你认得他吗?”
高演忍不住,眼泪喷涌而出,娄昭君奇怪:“你哭什么?”
“对了。”她忽然站起身:“湛儿呢?他怎么不在?”
高济想张口,被旁人扶下,高殷扫视群臣,见到臣子们面露悲戚哀伤,还隐约有着愤怒,又看向高演。
高演扶住娄昭君,轻声劝说:“九弟他在晋阳呢,晋阳是国本,他在那里镇守。”
“哦。哦……是这样。”
娄昭君点点头,坐了回去,又忽然抓住高演的手。
“那他什么时候回来?”
“等您的身体稍好,我就请求至尊让他回来。”
高演说着,看向高殷,娄昭君也一同看了过来:“皇帝陛下,可以让步落稽回来吗?”
高殷连忙跪下行礼,回复着:“圣祖母言重了,今夜方相驱鬼,也正为九叔祈福。”
娄昭君点点头:“是了,等驱除了恶鬼,他也就回来了。”
群臣中有呜咽啜泣声,当初那个精明强断的渤海王妃变成了这副痴样,让他们简直不敢相信。
他们甚至不敢说高湛的真实死因,倒不是想替高殷隐瞒,而是说出那么残忍的事情,怕太皇太后顶不住。
“长广王都在我们肚子里”,这种话叫勋贵怎么好说出口!
李祖娥是知道的,用团扇掩住下半张脸,隐约发出讥笑,娄昭君像是听不见,高演的眼中却布满血丝,高殷也只能把头转过去,对母后轻轻摇头。
他装作没看见,高演也不会怎么样,若上去劝阻母后,反而会让人看见他的举动,而且只有他明白,母后的讥笑再大声也是应该的。
哪怕她敲锣打鼓放鞭炮,都算是克制了。
众臣低声,议论纷纷,等待夜幕变得深邃。
宴席已经准备好,但这时候还不能上,只能倒些茶水酪奶提神,不少人已经呵欠连天。
成熟的臣子顾虑到身家性命,还能强打精神,绍德等孩子就已经累得不行,想凑到母亲的身边安睡,被侍女所制止,仍是有些不悦。
高殷转头,眼神瞪了过去,既不气愤,也不失望,就是这么安静地看着。
面无表情本身就是一种表情,绍德他们害怕了,连忙正襟危坐。
高殷招来侍者,嘱托她们去取些温水沾湿毛巾,给孩子们擦擦脸。
坐在他身侧的文襄诸子中,包括着两个公主,她们也觉得乏味,高永徽忍不住发问:“什么时候才开始?”
“快了。”
高殷正说着,忽然听见一慢两快的敲击声,接着是一声高亢的叫喊:“小心火烛咯!”
三更到了。
高殷下令:“打开宫门。”
五更三唱后,宫廷内外大开各闾门,扮神者聚集在一起,手持器杖等待。
原本他们应该在寒风里待命的,但高殷怜惜他们,里面还有许多孩子,所以让他们在附近一所偏殿中等候。
众人又在黑夜里等待了一个时辰,听见宫内杂役扮演的更夫四唱:
“谨防贼盗嘞!”
随后是一声声鸡鸣。
邺城各处城门全部打开,寒风就此畅通无阻,犹如幽冽的恶鬼,闯入这血腥的皇都。
娥永乐等将率领百保鲜卑,将高殷所在的昭阳殿团团包围,而领左右府、护军府的禁卫则转动起来,像是精密的齿轮,在宫城以及国都内戒严起来,确保只有鬼魂能进来。
“快吃,快吃!”
韩宝业和齐绍率领一支膳队,让扮神队伍将器杖放下,递给他们一个碗,然后迅速倒热汤在他们手上,同时还有一块软糯的糕点。
“至尊觉得你们辛苦,心疼你们,所以准备了吃食热水,让你们少受点冻,待会表演也有力气!”
韩宝业扯着嗓子叫唤:“哎哟,你们可算赶上了好时候,不仅让你们避寒,还给你们暖身子,要是搁往年啊,不冻死几个不算完!”
这就是为什么挑选二百四十人,却有三百名儿童的原因,如果表演有错误,或者不精彩,高洋还要杀人。
孩子们捧着碗,侍女们给他们倒汤,些许汤汁不慎洒在手上,他们居然不觉得烫,反而觉得热汤暖化了自己快要冻僵的手。
有孩子不慎把碗掉在地上摔碎,他慌乱不已,扑在地上摸索碎片,但除了灰尘和碎屑,就只得到了几个小伤口。无奈之下,这孩子只得伸出双手,让侍女把汤倒在他手上。
侍女嫣然一笑,重新拿了个碗给他,稍稍耽搁的几秒钟,就能引来韩宝业的谩骂:“快点!咱们只有一刻钟的功夫,吃好了没?好了就准备吧!”
一刻,也就是十五分钟,四唱后高殷就退去更换衣服,此刻他身穿常服,回到殿内,向娄氏和李祖娥行礼。
两人回礼,目视着高殷坐上御座。
一阵喧闹声传来,扮神者队伍摇晃器杖铃铛,他们欢呼着进入宫殿的西门,迅速铺满了禁院。
孩子们洋溢着兴奋与欢彩,月光照拂之下是太阳般艳红的脸蛋,笑着闹着,向至尊献上驱除恶鬼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