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章 李靖的提议-《穿越杜荷,开局李承乾谋反》

  什么!

  出城20里迎接杜荷?

  就在大部分官吏脸色惊喜之时,李治、褚遂良和于志宁等人,他们的脸上满是惊愕。

  杜荷只是率兵打下三个小邦国,而且对方还是缺兵少将,至于要出城20里去迎接?

  他何德何能?

  就在晋王府的幕僚心思复杂之时,其余官吏纷纷持着笏板站起来高呼。

  “陛下圣明!”

  李世民抬起手微微往下压了压,示意百官坐下来。

  沉默数息。

  他捏了捏眉心说道:“房玄龄、李靖、萧瑀、褚遂良、崔勖、张玄素,你们随朕来两仪殿议事。”

  “其余百官退朝。”

  等李世民带着一众官吏离开后,一众中立大臣纷纷三五成群围在一起。

  他们针对明日迎接大军凯旋,嘀嘀咕咕起来。

  “韩国公立下大功,你们说陛下会如何赏赐他?”

  “现在空缺侍中和吏部尚书两个重职,你们说陛下会不会把杜荷升任上去?”

  “有可能!”

  “杜荷已经贵为国公,爵位不可能再往上升,陛下只能提升他的官职。”

  “韩国公年纪轻轻就已经站在权力顶峰,真是让我等羡慕啊!”

  ...

  在朝臣议论纷纷之时,两仪殿内也在商议赏赐之事。

  其他将领的赏赐,众人的观点倒是比较一致,按照立下的战功加官进爵。

  对于百官之首的长孙无忌赏赐,除了增加食邑外,再赏赐其中一子县伯的爵位。

  唯有对杜荷的赏赐,众人的意见不一。

  房玄龄和萧瑀建议,升任杜荷为吏部尚书,让其为大唐甄选有才学的官吏。

  他们给出的理由很简单。

  除了杜荷立下的巨大战功和功劳外,他举荐的薛仁贵和裴行俭两人,全都是文武大才。

  既然杜荷有善识人才的眼光,他担任吏部尚书自然最合适不过。

  褚遂良和张玄素两人极力劝阻。

  要是陛下任命杜荷为吏部尚书,按照杜荷的行事风格,肯定会把晋王府的相关势力一点一点削弱。

  到时候晋王更没有和太子抗衡的资本!

  褚遂良沉声道:“启禀陛下,韩国公喜欢任人唯亲,他并非是吏部尚书的最合适人选!”

  “而且其他功劳更大,资历更老的将军还在征战,如果韩国公升任为吏部尚书,那其他大将军们该怎么办?”

  对于杜荷喜欢任人唯亲这一点,李世民心里倒是赞同。

  不管是杜构还是杜爱同,亦或者是裴行俭,背后都离不开杜荷运作的手段。

  甚至薛仁贵、席君买和崔神基等人的晋升,都是杜荷在给他们创造机会。

  张玄素适机建议道:“陛下,韩国公今年才27岁,现在就升任他为吏部尚书,以后太子登基恐怕对其赏无可赏。”

  “臣建议对韩国公的赏赐和赵国公一样,除了增加韩国公的食邑外,赏其一子爵位!”

  李世民微微点了点头。

  臣子赏无可赏,便会酿成灾难。

  如果李承乾能像他这么强势或者聪慧,完全能把麾下的骄兵悍将镇压住,倒不会发生太大的问题。

  可太子的智商,显然不是杜荷的对手。

  房玄龄看到陛下的表情后,他的眉头微微一皱,并没有继续为杜荷多言。

  言多必过!

  就在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李靖,他微笑着拱手道。

  “陛下,兵部尚书李道宗重伤未愈,时下各路大军还在继续征战,不如提拔杜荷为兵部尚书?”

  “杜荷在兵法一道颇有造诣,而且很有战略眼光,他担任兵部尚书说不定会有惊喜。”

  兵部尚书?

  众人的表情齐齐一变。

  就连心里已经有初步想法的李世民,他的眼神也发生了变化。

  褚遂良正想站起来说话,李世民摆了摆手道。

  “诸位爱卿不必多言,朕心中已有想法。”

  “你们先回去忙吧,朕想一个人静静。”

  这...

  褚遂良和张玄素两人脸色一沉。

  兵部尚书执掌着大唐的兵权,在这个关键时刻,其重要性甚至比吏部尚书还要大!

  麻烦了!

  众人脸色各异地站起来拱手行礼。

  “臣等告退。”

  随着众人离开,李世民背负双手走到墙上的行军图前。

  他的目光放在西域、天竺和东南夷等广阔疆域上,深邃的双眸直冒精光。

  过了许久。

  他低声呢喃道:“杜荷此子对开疆拓土的热情,丝毫不亚于朕,倒是兵部尚书的合适人选。”

  “也不知道在朕的有生之年,能不能打下杜荷提到的未知领土!”

  沉默许久。

  李世民让侍从把孙思邈请来两仪殿,屏退一众侍从后,脸色凝重地朝孙思邈询问道。

  “孙神医,朕还能活多久?”

  “你不必隐瞒,实话实说就好。”

  这...

  孙思邈的脸色猛地一变。

  他给陛下调理身体这么久,这还是陛下第一次向他询问这个问题。

  思虑许久。

  孙思邈拱手道:“如果陛下不需要操劳国事,安心在宫内调养身体,说不定能看到大军打下西域的一天!”

  “倘若陛下继续披览忘倦、中宵不寐地处理国事,恐怕这两三年会发生比较大的改变。”

  他说的很委婉,但李世民听懂了。

  李世民的脸色满是遗憾,他双目失神呢喃道。

  “只有两三年的时间吗?”

  他还以为自己这么年轻,最少还能活十余年。

  时间太短暂了啊!

  感慨一番。

  李世民朝孙思邈微微拱手道:“孙神医,朕的身体情况,还请你守口如瓶。”

  “即便太子和杜荷问起,你也不要多言。”

  孙思邈心虚地拍胸口保证。

  ...

  晋王府。

  李治正伏案抄写古帖,看他写的字形有些缭乱,可见其内心并不像表情那么平静。

  晋王府记室参军事李义府站在一旁,他等李治抄写完后,当即掐媚询问道。

  “殿下有心事?”

  “如果不是涉密之事,殿下不妨将心事发泄出来,卑职愿当您的聆听者。”

  李治瞥了一眼李义府,随后微微摇了摇头。

  过了片刻。

  “哎!”

  李治叹了一口气,随后指着李义府说道。

  “你一个小小的记室参军事,听了也解不了本王的烦恼!”

  对于李义府这个近臣,李治打心里欣赏他的才能。

  他不仅能写得了一手好文,而且说的话也让人心喜。

  可惜就是官职品阶太低!

  李义府微笑道:“殿下,思皇茂则,敬询端辅,您不说出来,怎知臣没有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