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明白傻柱子——林经的父亲,担心他们在食堂忙得不可开交。
他焦虑得直跺脚,但没说出口,也没揭穿林经的父亲。
毕竟对方是长辈,直接质问或揭露内心想法不妥。
于莉压下疑问,随他们一同回家。
回到家后,两人发现双胞胎已躺床上睡着。
林经和于莉都一整天没见孩子,一进屋便赶去看望。
孩子们熟睡的模样,无比可爱。
林经感叹道:“这一天不见孩子,真想得慌。”
于莉在一旁听见,不禁笑出声。
她没想到林经如此重视孩子,仅仅一天不在家处理食堂事务,就这么想念,若天天如此,岂不是要被孩子牵绊得失去理智?
于莉忍俊不禁,林经疑惑地看着她:“你笑什么?”于莉止住笑意,认真地说:“刚才看你看着孩子时的样子,简直像极了一个大孩子。”
林经听完于莉的话,心里有些不悦。
作为孩子的父亲,怎么能说自己还是个长不大的大孩子呢?他已经足够成熟,不然怎么会有孩子呢?不过,他没打算现在和她争论。
此刻于莉满脸欢喜,因为期盼已久的食堂总算开业了,还有不少人前来捧场,两人感到格外开心。
回家后看到孩子熟睡的脸庞,夫妻俩都觉得十分满足。
林母走近他们,轻声说道:“你们俩也该去休息了,一天忙到现在,凌晨才回来,明天还得打理食堂呢。
早点歇着吧,明早还要照顾孩子,他起得早,你们睡得太晚,明天肯定也醒得早。”
林经和于莉听出了母亲的关怀,知道她是心疼他们。
经营食堂确实辛苦,但为了家庭生计,这点付出他们甘之如饴。
食堂刚起步就有不错的收益,日后可以补贴家用,解决全家的开销问题。
于莉回应道:“妈,我们这就去休息了,您也别太劳累。”
林母点点头,“好,我也该休息了,你们快回房吧。”随后,林经牵着妻子的手回屋准备休息。
然而,刚进房间,他们便听见院子里传来一阵声响。
林经侧耳细听,似乎像是傻柱发出的。
难道是他今天喝多了,在家里闹事?
林经略一思索,觉得并非没有可能。
刚才见到父亲时,老人家情绪低落,喝点酒确实容易醉。
但他究竟是在跟谁撒酒疯?林经一时想不起,只隐约记得似乎是有人在傻柱家,而那声音的确是从傻柱家传来的。
傻柱可能还没休息,仍在家中折腾,但林经已无暇顾及,毕竟他第二天还得去食堂干活。
他和于莉还有许多事要处理。
次日清晨,林经早早醒来,发现家中的一对龙凤胎已醒来,他上前逗弄着两个孩子。
孩子们见到父亲格外开心,笑声不断。
林经没想到女儿和儿子见到自己都如此热情,内心满是满足。
看着这对双胞胎,林经心中充满幸福感。
在四合院里,他们是第一对拥有双胞胎的家庭。
邻居们无不羡慕,既有了儿子,也有了女儿,堪称完美。
林经为儿女感到骄傲,他知道未来养老无忧,只需专心抚养孩子成人。
因此,林经正努力攒钱,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他希望孩子们能接受优质教育,学有所成,报效国家。
于莉在一旁默默观察,深知林经对孩子的喜爱。
尽管平日里林经忙于工作,陪伴时间不多,但他的心里始终装着孩子。
孩子们每次见到父亲都欢呼雀跃,争相扑入怀中。
林经轻轻抱起两个孩子,每次回家,他们总是跑向他,他便一把抱起,左右亲昵一番。
他对自己的孩子满心喜爱。
林经理柔声说道:“孩子们快去找奶奶,爸爸妈妈要去食堂上班了。
食堂今天刚开门,还有很多事等着我们收拾。”
毕竟昨天宴请的客人留下的残局还未清理,他和妻子还得忙碌一阵。
于是林经将孩子交给母亲,叮嘱道:“妈,您辛苦了。
有您在家照看孩子就好,爸也可以帮忙,我们这就赶去食堂。”
母亲明白,林经新开的食堂需要夫妻俩打理许多事务,他们确实忙碌,家中由她和老伴照顾孩子便足够。
“大儿子,你只管和媳妇去食堂工作,家里一切交给我们,你们安心经营食堂,等生意越来越好,人来人往,这才是我想要看到的。”母亲微笑着说道。
林经深知母亲的善良与体贴,无论做什么,母亲总为他着想。
这样的母亲让他感到无比骄傲。
林经深受触动,一时不知如何言语。
母亲年事已高,还帮他照看孩子,这劳累常人皆知。
这时,妻子于莉上前感激地说:“妈,您真是太辛苦了,家里的事全靠您一人,我们帮不上忙,实在过意不去,您的恩情我铭记于心。”
林母听闻儿媳的话后,深感欣慰,觉得于莉十分懂事,能拥有这样一位孝顺的儿媳是她的骄傲。
“傻孩子,一家人何必如此见外?赶紧动手吧,时间不等人,别耽误了你们的工作。”林经闻言,便带着妻子往食堂方向走,留下家中老人与孩子。
林经对现状颇为安心,毕竟家中长辈照料更胜他人,即便请保姆也未必能如他们尽心。
走进食堂,眼前的景象令于莉惊讶,昨日晚餐留下的残局尚未清理,饭菜散落各处。
她注意到,桌上肉类已被四合院及轧钢厂工人们吃得所剩无几,心中暗自思索。
林经却淡然一笑:“原打算好好款待他们,如今既然已吃完,日后多准备些便是。
下次来客时,再添置足够食材即可。”
于莉未作声,默默开始整理食堂,将桌椅摆放整齐。
原本杂乱的空间,在两人一番清扫之后焕然一新,总算恢复了应有的模样。
初见之时,于莉还觉无从下手,如今终得圆满。
稍作休憩之际,林经说道:“于莉,相信一年之后,轧钢厂工人与四合院的邻里定会常来我们食堂用餐。”
林经深知轧钢厂的工友们一向与他交情甚笃,断不会舍近求远去别处用餐。
即便如此,他心里仍有些忐忑,只能静待工友们是否真会如约而至。
不过眼下最紧要的是准备过年所需。
林经心想,快到年底了,该置办些年货了。
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总得备些美味佳肴,等过年时让长辈和孩子们开开心心地享用。
每逢佳节倍思亲,林经期盼着新年能早日到来,这样他也能安心休整一番。
他对身旁的于莉说道:“要不咱们现在抽空去市场挑点年货?过年总得准备些好吃的,爸妈和孩子们都等着呢。”于莉点头应允,毕竟这对双亲寄居于此,过节自然也得添些好东西。
林经和于莉打算好好过个年,以往只是简单买些吃食应付过去,今年却不同。
两人走向市场时,遇见了傻柱和秦淮如,他们亲密牵手同行。
于莉对此颇为羡慕,她与林经已婚多年,夫妻间竟从未如此亲近。
秦淮如性格开朗,曾与多个男人交往,为抚养孩子学会不少,如今牢牢抓住傻柱的心,令对方一心想要与她成婚。
于莉觉得不可思议,傻柱年轻力壮,为何要选择带着孩子的寡妇?何况连他父亲何大青都不赞同,妹妹更不可能接受。
或许傻柱被冲昏头脑了吧。
但转念一想,这与己无关,多管闲事不如置身事外,等他们成婚时随个分子便是。
此刻的甜蜜场景,反让林经夫妇心生羡慕。
林经上前打趣:“傻柱,瞧你乐呵呵的,是不是有啥好事?快告诉我们。”其实他知道二人打算结婚,故意调侃。
一旁的小飞也笑着附和:“没错,我们年底二十六就办喜事啦。”
林经没料到婚期来得如此之快,竟定在年底二十六。
他满心惊讶,原本以为两人至少要等到年后才能成婚。
林经走上前道:“傻柱、秦淮如,真为你们高兴!祝你们今后恩爱长久,携手到老。”
二人听罢欢喜不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意,明亮而灿烂。
林经看得出这对璧人已真心相爱,否则不会有这般甜蜜模样。
傻柱问:“你们要去哪儿?做什么?”
“去市场买些年货,快过年了,想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做几道菜,让他们尝尝我的手艺。”
昨儿食堂开张,父母在家帮忙照看孩子,自己一直心存愧疚,想借此机会报答他们的辛劳。
傻柱深知林经一向孝顺,父母不远千里从老家过来,放下田地和生意,只为帮他带娃,这份情谊让他格外感激。
傻柱提议:“巧了,我们正打算去买些年货,婚礼上也需要备些宴席食材,不如多买一些,过年时正好享用。”
于是,三人一同朝市场走去,谈笑间抵达目的地。
市场内商品琳琅满目,衣食住行一应俱全,恍若大型集贸。
傻柱感慨年味渐浓,如此早便铺展出热闹景象。
一旁的于莉闻言浅笑未语。
秦淮说:“既然有这么多好吃的,你就该多买些回去,家里还有好几个孩子,胃口都不小,将来你可有得忙了。”
傻柱听后心里不太舒服,那些孩子又不是他的,凭什么要为他们操劳?把自己的钱全花在别人的孩子身上,他脸色沉了下来。
秦淮注意到了他的表情变化。
秦淮没多说什么,也没试图安慰他,只是独自走到一边,懒得理会他的闷闷不乐。
于莉看见这一幕,明白两人之间起了争执,但这问题只能靠他们自己解决,外人无能为力。
傻柱见秦淮走开,意识到她是真的生气了。
但他心想,她是女人,哄哄就好。
于是,他屁颠屁颠地追到秦淮身边,可秦淮扭头不理他。
傻柱却不依不饶,像块年糕似的黏着他,秦淮往哪儿走,他就跟到哪儿。
秦淮无奈,索性站着不动,傻眼凑近一看,说道:“你生什么气?我只是随口说说,你怎么就一脸不高兴?”秦淮觉得他根本不理解自己的担忧,他知道秦淮在意的是那些孩子,不然也不会一直挂在嘴边。
要是真这么关心,当初就不该结婚,结了婚也只会不断产生矛盾,因为傻柱这个人的心胸并不宽广。
傻柱心里装不下太多事。
秦淮如对他说:“傻柱,好好想想咱们的感情。
觉得值得就继续,结了婚也行;觉得适应不了咱这几个孩子,那就别勉强了。”说完她头也不回地离开,留下傻柱独自站在原地,望着她的背影渐行渐远。
傻柱明白,秦淮如是真的动怒了,否则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本是去买年货,却弄成这般局面,这也不是傻柱想要的结果。
但既然事情已发生,他也无法挽回,只能让她先走。
考虑到两人订婚的日子就在腊月二十六,还有几天时间,他决定先回去冷静思考,再给秦淮如一个答复,希望能得到她的理解。
这时,林经和于莉来到傻柱身旁。
林经拍拍他的肩说:“大丈夫要豁达,别因小事闹别扭。
强扭的瓜不甜,想通了就行。”傻柱知道这是安慰,可事情并非这么简单。
他已对秦淮如生情,还牵挂着她带来的几个孩子和老太太。
孩子的父亲已故,母亲又需要人扶持,傻柱觉得自己责无旁贷。
可眼下,他不知该如何向林经解释这一切。
内心繁乱的他想找人聊聊,却又不知该找谁倾诉。
毕竟这是他的私事,无论找谁,都难以完全理解他的处境。
他稍作思考,决定去找妹妹。
妹妹平日无事可做,他也尚未复工,钢厂假期已至。
或许妹妹正忙着整理家务,快过年了,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
傻柱犹豫片刻,对林经说道:“我要先去看看我妹妹,她应该很想我。”林经听后点点头,未多言语。
他知道傻柱的心情不佳,不愿强留。
于莉在一旁担忧地说:“这傻子会不会想不开?”二人因琐事争执,闹得不愉快。
林经安慰道:“随他去吧,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于莉认同地点点头,毕竟这只是邻里间的琐事。
他焦虑得直跺脚,但没说出口,也没揭穿林经的父亲。
毕竟对方是长辈,直接质问或揭露内心想法不妥。
于莉压下疑问,随他们一同回家。
回到家后,两人发现双胞胎已躺床上睡着。
林经和于莉都一整天没见孩子,一进屋便赶去看望。
孩子们熟睡的模样,无比可爱。
林经感叹道:“这一天不见孩子,真想得慌。”
于莉在一旁听见,不禁笑出声。
她没想到林经如此重视孩子,仅仅一天不在家处理食堂事务,就这么想念,若天天如此,岂不是要被孩子牵绊得失去理智?
于莉忍俊不禁,林经疑惑地看着她:“你笑什么?”于莉止住笑意,认真地说:“刚才看你看着孩子时的样子,简直像极了一个大孩子。”
林经听完于莉的话,心里有些不悦。
作为孩子的父亲,怎么能说自己还是个长不大的大孩子呢?他已经足够成熟,不然怎么会有孩子呢?不过,他没打算现在和她争论。
此刻于莉满脸欢喜,因为期盼已久的食堂总算开业了,还有不少人前来捧场,两人感到格外开心。
回家后看到孩子熟睡的脸庞,夫妻俩都觉得十分满足。
林母走近他们,轻声说道:“你们俩也该去休息了,一天忙到现在,凌晨才回来,明天还得打理食堂呢。
早点歇着吧,明早还要照顾孩子,他起得早,你们睡得太晚,明天肯定也醒得早。”
林经和于莉听出了母亲的关怀,知道她是心疼他们。
经营食堂确实辛苦,但为了家庭生计,这点付出他们甘之如饴。
食堂刚起步就有不错的收益,日后可以补贴家用,解决全家的开销问题。
于莉回应道:“妈,我们这就去休息了,您也别太劳累。”
林母点点头,“好,我也该休息了,你们快回房吧。”随后,林经牵着妻子的手回屋准备休息。
然而,刚进房间,他们便听见院子里传来一阵声响。
林经侧耳细听,似乎像是傻柱发出的。
难道是他今天喝多了,在家里闹事?
林经略一思索,觉得并非没有可能。
刚才见到父亲时,老人家情绪低落,喝点酒确实容易醉。
但他究竟是在跟谁撒酒疯?林经一时想不起,只隐约记得似乎是有人在傻柱家,而那声音的确是从傻柱家传来的。
傻柱可能还没休息,仍在家中折腾,但林经已无暇顾及,毕竟他第二天还得去食堂干活。
他和于莉还有许多事要处理。
次日清晨,林经早早醒来,发现家中的一对龙凤胎已醒来,他上前逗弄着两个孩子。
孩子们见到父亲格外开心,笑声不断。
林经没想到女儿和儿子见到自己都如此热情,内心满是满足。
看着这对双胞胎,林经心中充满幸福感。
在四合院里,他们是第一对拥有双胞胎的家庭。
邻居们无不羡慕,既有了儿子,也有了女儿,堪称完美。
林经为儿女感到骄傲,他知道未来养老无忧,只需专心抚养孩子成人。
因此,林经正努力攒钱,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他希望孩子们能接受优质教育,学有所成,报效国家。
于莉在一旁默默观察,深知林经对孩子的喜爱。
尽管平日里林经忙于工作,陪伴时间不多,但他的心里始终装着孩子。
孩子们每次见到父亲都欢呼雀跃,争相扑入怀中。
林经轻轻抱起两个孩子,每次回家,他们总是跑向他,他便一把抱起,左右亲昵一番。
他对自己的孩子满心喜爱。
林经理柔声说道:“孩子们快去找奶奶,爸爸妈妈要去食堂上班了。
食堂今天刚开门,还有很多事等着我们收拾。”
毕竟昨天宴请的客人留下的残局还未清理,他和妻子还得忙碌一阵。
于是林经将孩子交给母亲,叮嘱道:“妈,您辛苦了。
有您在家照看孩子就好,爸也可以帮忙,我们这就赶去食堂。”
母亲明白,林经新开的食堂需要夫妻俩打理许多事务,他们确实忙碌,家中由她和老伴照顾孩子便足够。
“大儿子,你只管和媳妇去食堂工作,家里一切交给我们,你们安心经营食堂,等生意越来越好,人来人往,这才是我想要看到的。”母亲微笑着说道。
林经深知母亲的善良与体贴,无论做什么,母亲总为他着想。
这样的母亲让他感到无比骄傲。
林经深受触动,一时不知如何言语。
母亲年事已高,还帮他照看孩子,这劳累常人皆知。
这时,妻子于莉上前感激地说:“妈,您真是太辛苦了,家里的事全靠您一人,我们帮不上忙,实在过意不去,您的恩情我铭记于心。”
林母听闻儿媳的话后,深感欣慰,觉得于莉十分懂事,能拥有这样一位孝顺的儿媳是她的骄傲。
“傻孩子,一家人何必如此见外?赶紧动手吧,时间不等人,别耽误了你们的工作。”林经闻言,便带着妻子往食堂方向走,留下家中老人与孩子。
林经对现状颇为安心,毕竟家中长辈照料更胜他人,即便请保姆也未必能如他们尽心。
走进食堂,眼前的景象令于莉惊讶,昨日晚餐留下的残局尚未清理,饭菜散落各处。
她注意到,桌上肉类已被四合院及轧钢厂工人们吃得所剩无几,心中暗自思索。
林经却淡然一笑:“原打算好好款待他们,如今既然已吃完,日后多准备些便是。
下次来客时,再添置足够食材即可。”
于莉未作声,默默开始整理食堂,将桌椅摆放整齐。
原本杂乱的空间,在两人一番清扫之后焕然一新,总算恢复了应有的模样。
初见之时,于莉还觉无从下手,如今终得圆满。
稍作休憩之际,林经说道:“于莉,相信一年之后,轧钢厂工人与四合院的邻里定会常来我们食堂用餐。”
林经深知轧钢厂的工友们一向与他交情甚笃,断不会舍近求远去别处用餐。
即便如此,他心里仍有些忐忑,只能静待工友们是否真会如约而至。
不过眼下最紧要的是准备过年所需。
林经心想,快到年底了,该置办些年货了。
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总得备些美味佳肴,等过年时让长辈和孩子们开开心心地享用。
每逢佳节倍思亲,林经期盼着新年能早日到来,这样他也能安心休整一番。
他对身旁的于莉说道:“要不咱们现在抽空去市场挑点年货?过年总得准备些好吃的,爸妈和孩子们都等着呢。”于莉点头应允,毕竟这对双亲寄居于此,过节自然也得添些好东西。
林经和于莉打算好好过个年,以往只是简单买些吃食应付过去,今年却不同。
两人走向市场时,遇见了傻柱和秦淮如,他们亲密牵手同行。
于莉对此颇为羡慕,她与林经已婚多年,夫妻间竟从未如此亲近。
秦淮如性格开朗,曾与多个男人交往,为抚养孩子学会不少,如今牢牢抓住傻柱的心,令对方一心想要与她成婚。
于莉觉得不可思议,傻柱年轻力壮,为何要选择带着孩子的寡妇?何况连他父亲何大青都不赞同,妹妹更不可能接受。
或许傻柱被冲昏头脑了吧。
但转念一想,这与己无关,多管闲事不如置身事外,等他们成婚时随个分子便是。
此刻的甜蜜场景,反让林经夫妇心生羡慕。
林经上前打趣:“傻柱,瞧你乐呵呵的,是不是有啥好事?快告诉我们。”其实他知道二人打算结婚,故意调侃。
一旁的小飞也笑着附和:“没错,我们年底二十六就办喜事啦。”
林经没料到婚期来得如此之快,竟定在年底二十六。
他满心惊讶,原本以为两人至少要等到年后才能成婚。
林经走上前道:“傻柱、秦淮如,真为你们高兴!祝你们今后恩爱长久,携手到老。”
二人听罢欢喜不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意,明亮而灿烂。
林经看得出这对璧人已真心相爱,否则不会有这般甜蜜模样。
傻柱问:“你们要去哪儿?做什么?”
“去市场买些年货,快过年了,想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做几道菜,让他们尝尝我的手艺。”
昨儿食堂开张,父母在家帮忙照看孩子,自己一直心存愧疚,想借此机会报答他们的辛劳。
傻柱深知林经一向孝顺,父母不远千里从老家过来,放下田地和生意,只为帮他带娃,这份情谊让他格外感激。
傻柱提议:“巧了,我们正打算去买些年货,婚礼上也需要备些宴席食材,不如多买一些,过年时正好享用。”
于是,三人一同朝市场走去,谈笑间抵达目的地。
市场内商品琳琅满目,衣食住行一应俱全,恍若大型集贸。
傻柱感慨年味渐浓,如此早便铺展出热闹景象。
一旁的于莉闻言浅笑未语。
秦淮说:“既然有这么多好吃的,你就该多买些回去,家里还有好几个孩子,胃口都不小,将来你可有得忙了。”
傻柱听后心里不太舒服,那些孩子又不是他的,凭什么要为他们操劳?把自己的钱全花在别人的孩子身上,他脸色沉了下来。
秦淮注意到了他的表情变化。
秦淮没多说什么,也没试图安慰他,只是独自走到一边,懒得理会他的闷闷不乐。
于莉看见这一幕,明白两人之间起了争执,但这问题只能靠他们自己解决,外人无能为力。
傻柱见秦淮走开,意识到她是真的生气了。
但他心想,她是女人,哄哄就好。
于是,他屁颠屁颠地追到秦淮身边,可秦淮扭头不理他。
傻柱却不依不饶,像块年糕似的黏着他,秦淮往哪儿走,他就跟到哪儿。
秦淮无奈,索性站着不动,傻眼凑近一看,说道:“你生什么气?我只是随口说说,你怎么就一脸不高兴?”秦淮觉得他根本不理解自己的担忧,他知道秦淮在意的是那些孩子,不然也不会一直挂在嘴边。
要是真这么关心,当初就不该结婚,结了婚也只会不断产生矛盾,因为傻柱这个人的心胸并不宽广。
傻柱心里装不下太多事。
秦淮如对他说:“傻柱,好好想想咱们的感情。
觉得值得就继续,结了婚也行;觉得适应不了咱这几个孩子,那就别勉强了。”说完她头也不回地离开,留下傻柱独自站在原地,望着她的背影渐行渐远。
傻柱明白,秦淮如是真的动怒了,否则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本是去买年货,却弄成这般局面,这也不是傻柱想要的结果。
但既然事情已发生,他也无法挽回,只能让她先走。
考虑到两人订婚的日子就在腊月二十六,还有几天时间,他决定先回去冷静思考,再给秦淮如一个答复,希望能得到她的理解。
这时,林经和于莉来到傻柱身旁。
林经拍拍他的肩说:“大丈夫要豁达,别因小事闹别扭。
强扭的瓜不甜,想通了就行。”傻柱知道这是安慰,可事情并非这么简单。
他已对秦淮如生情,还牵挂着她带来的几个孩子和老太太。
孩子的父亲已故,母亲又需要人扶持,傻柱觉得自己责无旁贷。
可眼下,他不知该如何向林经解释这一切。
内心繁乱的他想找人聊聊,却又不知该找谁倾诉。
毕竟这是他的私事,无论找谁,都难以完全理解他的处境。
他稍作思考,决定去找妹妹。
妹妹平日无事可做,他也尚未复工,钢厂假期已至。
或许妹妹正忙着整理家务,快过年了,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
傻柱犹豫片刻,对林经说道:“我要先去看看我妹妹,她应该很想我。”林经听后点点头,未多言语。
他知道傻柱的心情不佳,不愿强留。
于莉在一旁担忧地说:“这傻子会不会想不开?”二人因琐事争执,闹得不愉快。
林经安慰道:“随他去吧,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于莉认同地点点头,毕竟这只是邻里间的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