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置办-《四合院:截胡秦淮茹后我成六级电工》

  毕竟没有这些,中医馆就开不下去。

  他思索着自己的诊室需要多少桌椅,最终决定先订购4张大长桌和20个凳子,以防不够用。

  他对老板说道:“我要订4张大长桌和20个凳子,不知是否有现货?若有,请直接送到我的店里。”

  老板略作思考后表示:“没问题,我会准备好,下午送过去。

  不过,是否可以先付钱?”

  林经点头同意,并询问价格:“凳子能不能便宜点?买多的话,能否优惠?”

  老板稍加权衡后回答:“单买是五毛,但你可以四毛成交,怎么样?”

  林经觉得划算便答应了,于是桌椅的事宜就此敲定。

  接下来,他打算去查看食堂所需的餐具。

  两人前往售卖瓷器的地方,林经向老板询问:“请问这里的盘子和碗怎么卖?我们需要大批量采购。”

  老板热情回应:“只要两位有需求,我可以给你们折扣。”

  林经随即追问具体价格,以便确定购买数量。

  那老板沉吟片刻,开口道:“这盘子和碗每个只要五分钱,给你的话我就按五分收,卖给别人却是六分。”

  林经听后觉得这个价确实不贵,有些店铺里的盘子和碗要七八分一个,这里只需六分,而且质量看起来还不错。

  于是林经决定订购五十个碗、二十个盘子,这样厨房的筹备基本完成。

  付完钱后,他对老板说道:“老板,能不能麻烦您帮忙送货?我们俩搬不动这么多。”

  老板思索了一下答应了:“行,小伙子要是不急的话,下午就给你们送过去。”

  林经点头表示感谢,既然下午就能送来盘子,那食堂开业的日子也近了,他计划找个好日子正式开张,完成心愿。

  轧钢厂的工人们也能早日来他这儿用餐,或许还能赚些钱。

  想到这些,林经心里踏实了不少。

  林经对傻柱说:“咱们回去吧,东西差不多都置办齐了。”

  傻柱在一旁听得明白,知道林经买的东西都很重要。

  两人往四合院走去,路上林经又提起傻柱与秦淮如的事,毕竟之前在岛上时曾有苗头。

  傻柱话未说完便停住,林经不清楚他的真实想法,也不知他是否仍在意秦淮如,毕竟当时两人都已准备结婚,却因意外搁置。

  至于傻柱的父母以及白寡妇等人,自从搬家后杳无音讯,不知所踪。

  林经继续追问:“你跟秦淮如究竟有没有可能?她现在独自抚养孩子,孤零零的,我心里挺难受,你就一点都不心疼她吗?难道你们之间真的毫无感情了吗?”

  傻柱在旁边听着林经的话,明白林经对秦淮如与自己关系的关注。

  他当初和秦淮如谈恋爱时,曾引起不少议论。

  石河院的人都知道他们的关系,但傻柱已释然。

  他身为年轻人,不愿娶一位带着孩子的寡妇,更不愿承担那份沉重的负担。

  那些孩子属于老贾家,为何要他负责?他内心委屈,也不愿为他人背负包袱。

  傻柱如今一心为己,从不考虑秦淮如的感受。

  这并非无情,而是现实使然。

  四合院的邻里必定会对寡妇带孩子的状况指指点点。

  秦淮如独自抚养三个孩子,对孩子视若珍宝,这是傻柱清楚的。

  但两人身份、性格差异明显,他已接受这段缘分将尽的事实。

  此事早已闹得沸沸扬扬,继续下去毫无意义。

  傻柱对林经说道:“你别再提这事了。

  我已经决定分手。

  我们不合适,平时他总把孩子放在首位,我也了解他对孩子的感情。

  孩子是老贾家的血脉。”

  “我和她之间并无金钱牵连,即便结婚,他也未必会让我生孩子。

  他或许担心我对他孩子不利,可人都有私心,都会优先考虑自己。”

  林经听傻柱提及此事,才得知他已决心与秦淮如分手。

  既然如此,不如尽早了断,以免拖累双方。

  毕竟他们虽未正式分开,若一直这样不清不楚,四合院的邻居们难免会有诸多议论。

  那些邻居嘴上不留情,什么话都说得出来。

  林经深知这一点,不愿再让邻居们拿傻柱的事说事,便劝道:“既然你心意已决,就干脆些,别再拖拖拉拉。

  时间久了,对谁都无益。

  若想成家,不妨找个知书达理的姑娘,别再碰像秦淮如那样的寡妇。

  年轻人怎可与寡妇结亲?对你名声不好,将来若有孩子,更难处理。”

  傻柱明白林经是为自己着想,但他已权衡利弊,决心与秦淮如彻底结束这段关系。

  如今两人交往甚少,他也不想再隐瞒,索性一刀两断。

  两人默默返回四合院时,见大娘、二大娘及三大爷等几人正坐在凉亭里嗑瓜子闲聊。

  三位长辈并未询问他们去向,三大爷只关切地问傻柱:“你怎么这么早就跟林经出去了?伤口痊愈了吗?”傻柱没想到他会如此关心,答道:“好多了,谢谢关心。”他心里感慨,四合院的邻里情谊深厚,这么多年从未有过争执,大家对他关怀备至。

  傻柱受到邻居们的格外关注。

  "三大爷,我的伤早好了,能出门了。

  刚才在家带林经和另一个人出去转了转,这才回来。

  "

  三大爷点点头没多说话,他清楚傻柱平时很少外出,这次跟林经同行,想必是伤势已愈。

  "只要伤口彻底恢复,就能出去散步。

  不过出门时还是要小心,千万别摔倒,那样可能会扯裂伤口,让你受更多苦。

  "

  其实这话三大爷虽讲出口,但傻柱心里明白,早在出院时医生就叮嘱过他,避免剧烈活动,循序渐进才能促进伤口愈合。

  现在伤口还没完全康复,痊愈后就无需顾虑了。

  "三大爷您放心,我对自己的身体最了解。

  我可不会让它再受伤,我还指望它将来帮我养家呢。

  "

  听傻柱这么说,三大爷笑了。

  他知道傻柱在牙膏厂工作,深受老板和厂长赏识。

  厂长常把重要任务交给他,而不是其他人。

  林经也在厂里,有时也被安排由傻柱负责。

  屋内于莉听见院里传来声音,仔细一听,不就是傻柱和林经吗?难道林经带回了食堂采购的东西?于莉急切想知道结果。

  这时林经的妻子抱着孩子走出来,看到林经正在院中与三大爷交谈。

  第223章林经的心尖儿

  于莉推开房门走出,朝林经和傻柱走去。

  林经见妻子抱着孩子过来,知道于莉迫切想知道他今日外出采购食堂用品的结果。

  于莉正为资金周转发愁,她希望尽快让食堂营业,以缓解当前负债的压力。

  林经思索片刻后建议:“别总抱着孩子出来,风这么大,当心孩子着凉。”

  于莉听出林经对孩子的关切,这让他倍感温暖。

  尽管生活艰难,林经始终将家庭放在首位。

  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未来,他坚持开食堂的初衷从未改变。

  于莉笑着回应:“这点风没关系,倒是你,今天外出采购情况如何?如果都备齐了,咱们就尽快确定开业日期。”

  林经深知于莉急切的心情,但遗憾的是,许多必需品仍未购置齐全,甚至一些小物件还需他自己次日再去采买。

  天色已晚,他也需早归照顾孩子和年迈的母亲。

  回到家中,林经见到怀里的孩子正咿呀学语,满脸笑意。

  他轻轻接过孩子,感慨许久未有这般亲密接触。

  "让我好好抱抱,看看我的宝贝。”

  林经听闻此言,便将孩子递给身旁的他,让他抱抱孩子。

  毕竟这是林经的双胞胎之一,理应由他来照顾。

  林经接过孩子后,端详,还不时逗弄着。

  旁边的大娘和二大娘等人见状,颇感意外,没想到林经竟如此喜爱孩子。

  这双胞胎长得十分俊俏,与林经有几分神似,仿佛出自同一个模子。

  林经轻声问孩子:“宝贝儿,想爸爸了吗?爸爸可想你啦!”那孩子咿呀作答,似懂非懂。

  于莉看着这一幕,心中明白,这两个孩子必将成为林经的掌上明珠。

  她提醒道:“快进屋吧,别让孩子在外头待久了,身子骨还弱,禁不起风寒。”

  林经听从建议,随于莉一同归家。

  刚进门,就见到妹妹林林正坐着。

  林经知她已有孕在身,正为自己筹措食堂用品的资金奔波。

  他对妹妹的体贴关怀深表感激。

  林林挺着大腹前来帮忙,这份情谊尤为难得。

  兄妹间感情深厚,自幼便亲密无间。

  无论林经做什么,妹妹总爱凑热闹,抢先体验。

  但林经从未介意,只觉亲情可贵。

  他嘱咐妹妹:“若累了,就去嫂子那儿歇会儿,待会儿吃饭时自会喊你,到时给你炖排骨补补。”

  林林听见哥哥关切的话语,倍感温暖。

  虽怀胎数月,但有哥哥这般疼爱,内心充满幸福。

  “哥,我一点也不累,到你家就是想看看我的两个大侄子。

  他们长得越来越俊俏了,要是我将来能生出这样的孩子该多好啊。”

  林经笑着回应:“林林,你将来生的孩子肯定比他们更漂亮,你本就是个小公主,生出的孩子怎么可能不美呢?”

  林林听了这话忍不住笑出了声,心里暗自感慨哥哥总不忘逗她开心。

  虽然哥哥的食堂事务繁忙,但他还是抽空回家看看家人。

  两人许久未见,难得能聚在一起聊聊天。

  林林这次回来,陈远并不知情。

  要是他回了家发现林林不在,肯定会急坏了。

  但林林只打算在娘家待两天,毕竟已经很久没出门了。

  其实这次出门,林林也是趁陈远上班时偷偷溜出来的。

  要不是这样,陈远肯定不会同意,非得让她乖乖待在家里养身子、等孩子出生不可。

  尽管陈远非常关心她,但她并未放在心上,毕竟年纪尚轻,考虑事情不够周全。

  就在她沉浸在轻松时光中时,陈远突然急匆匆赶到林经家。

  原来,陈远回家后没见到林林,便猜测她可能去了哥哥家。

  想到其他地方都没有她的踪迹,他立刻赶来。

  陈远一到林经家,果然看见林林正安坐在那里。

  顿时松了一口气,之前满心的焦急烟消云散。

  他刚才是真的急坏了,四处找不到林林,生怕她在外遭遇什么不测。

  要知道,林林肚子里还有他们的孩子,万一路上遇到危险怎么办?越想越怕,所以他才会赶过来确认林林平安无事。

  “林林,你怎么能一个人跑出来?你知不知道这有多危险?孩子也跟着受罪,你就不能多替别人想想吗?”

  林经站在旁边,看着陈远责备自己的妹妹,心里明白这一切都是因为妹妹擅自外出,没跟陈远打招呼。

  作为丈夫,陈远自然关心她,也担心腹中孩子,这些道理林经都懂。

  然而,陈远当着他的面呵斥妹妹,这让林经很不舒服。

  "陈远,你别这样!这是我妹妹,我从小到大都没说过她一句重话,你怎么能这样指责她。”

  林林在一旁紧张地拉住哥哥的手臂,“哥,没事的,陈远也是担心我。

  我出门没告诉他,他回家找不到人肯定着急了才会这么说话。”

  林经听妹妹这么说,怒气缓了不少。

  他没想到陈远会在自己面前说她,妹妹一向被家人宠着,从未受过这般对待。

  平时连大声对她说话的人都没有,更别说像今天这样严厉责备了。

  至于妹妹是否能适应与陈远的生活,林经心里也没底。

  虽然祁先生看起来对妹妹很好,但不知他真正在乎的是谁。

  或许只是妹妹肚子里的孩子?但这些问题林经选择不去深究。

  这是兄妹俩的私事,他不便多嘴,万一说多了,妹妹反而会生气。

  罢了,若真有问题,他们夫妻自行沟通就好。

  这时,林母从厨房走出来,手里还端着菜。

  她一直忙着准备晚饭,见到陈远来家便热情招呼:“陈远,刚下班就过来啦?先去洗洗手,马上就能吃饭了。

  我已经做好了,大家一起吃吧。”

  陈远点点头说道:“嗯,妈,我刚下班就过来啦。

  见林林不在家,我很着急,想着他可能来这儿了,不然他一向宅在家里,哪儿也不会去。”

  陈远说完便走向卫生间洗手,准备吃饭。

  此时已到晚饭时分,林经的母亲早已备好排骨和其他美味佳肴,只等他们归来一同用餐。

  林经的母亲催促道:“快去收拾一下,我们可以开饭了。

  吃完早点让林林和陈远回家,天快黑了,太晚在外头不太安全。”

  林经深知母亲为家庭付出了太多,虽然平日话不多,但内心对兄弟俩关怀备至。

  无论发生什么事或产生什么争执,母亲总是第一时间调解。

  这样尽职的母亲让兄弟俩感到无比幸运。

  此刻,林经的父亲正独自在房间内逗弄小宝贝。

  两个孩子是全家的掌上明珠,林经的父亲把其中一个交给了岳父照看。

  当林经喊“爸爸”时,发现父亲正抱着孩子哄睡。

  小孩子玩闹一会儿就会疲惫入睡,这个小家伙真是可爱极了。

  林经的父亲不时打量孩子,越看越觉得这孩子酷似年轻时的林经。

  林经走到父亲身旁说:“爸,快去吃饭吧。

  我妹妹和妹夫都来了,家里炖了排骨,等着您一块儿吃呢。”

  得知林林与陈远来访,林经的父亲满心欢喜。

  毕竟林林刚结婚生子,还没婆婆帮忙,独自在家难免担心。

  如今能见到女儿,他格外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