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天下苦秦者久矣”(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画面中一位年轻的帝王在大殿之中听着臣子们说着各地的起义军。
年轻的帝王沉默许久,最终开口,“天下苦梁者久矣”
的一番话,惊讶、这一刻他们才重新正视起秦泽。
秦小秦顿了一下才继续,为什么在景帝死后,各地百姓迅速响应起义军,不仅仅是七国遗民想要复国,更是“天下苦梁者久矣”。
天下,不只是一群人,而是整个梁朝的百姓,整个梁朝的百姓长期收到梁朝的压迫。
景帝这个皇帝的离开,一个火星子的点起,整个梁朝百姓迅速响应。
梁朝统一天下之后,外有强敌匈奴,内有七国遗民的怨恨,七国势力想要复国。
内忧外患之下,梁朝百姓的生活反而并没有得到改善。
繁重的劳役,如:梁直道、景帝陵墓等等。
严苛的法律,梁朝以法家思想为主,法家渗透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严苛的法律自然是不为人所接受的。
严格的税收和土地制度,一旦无法完成既定的任务,就可能被贬为农奴,生活朝不保夕。
而梁朝因为内忧外患,再加上景帝往上倒腾几代的君主都是以法家思想为主,自然只能是将压力转嫁到百姓身上】
此时正在田地之中已经完全麻木的农名看着天幕,眼中好像迸发无数的希望,“真的会有为他们这些百姓着想的皇帝吗?”
“所以?都是匈奴和七国势力的错?是因为他们,我们的生活才没办法改善的?”
一位农民听此发出疑问,他虽然听不懂天幕上说的大多数的话,但他明白一点是因为七国遗民和匈奴。
“该死的七国贵族,明明都已经成为我大梁的百姓,天天还想着复国”
各地百姓义愤填膺,气的扛起农具,要到官府中举报,他们这里有鬼鬼祟祟的人,估计就是那什么七国贵族。
至于官府自然是不能给我大梁朝廷丢脸,他们还想着名留青史呢,积极的不要不要的,没想到还真的被他们抓到了一些暗地里想要复国的七国人。
“我打死你们,就是因为你们这些人,陛下才没能改善我们的生活”
“都怪你们,安安分分的不好吗?为什么要想着复国?”
“原来我们过的这么辛苦,都是因为你们”
快要被民愤打死的七国人看着面前身穿梁朝官服,要拦不拦的官员,以及伸到脸上的嘴巴子。
你丫的倒是挡严实一点啊,还有生活没改善关我们什么事,明明就是秦漠那个暴君不把你们放在眼中。
等到这些人实在是进气少出气多,他们才象征性的将怒上心头的百姓隔开。
毕竟是预谋想要复国的七国贵族之后,还想着从嘴里撬出点东西来。
原来皇帝这么不容易吗?外有匈奴,内有七国遗民作乱,怪不得小皇帝上位之后连十万兵都出不来。
想他梁朝在八国混乱时期是何等的辉煌,灭业之战,出兵六十万,灭晋之战,出兵四十万,最差的灭国之战也出兵十万。
到小皇帝上位却只堪堪拿出五万。
虽然照着天幕这种说法他们梁朝好似无辜可怜的模样。
实际上的梁朝,外匈奴不敢动,内七国遗民被镇压。
之所以严苛刑罚,完全是因为他们梁朝是以法家思想为主。
自梁惠王时期重用法家,梁朝迅速在八国中崛起一直到现在的统一天下的梁朝。
法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荀子)。
百姓的想法是很简单的,只要能吃饱饭,他们就信任你,爱戴你。
让百姓吃不饱饭,那就不好意思了,你砸了我们的碗,那我就要掀了你们的锅。
而景帝之后梁朝起义不断也正是因为此。
文帝初登基便意识到梁朝潜在的巨大危机,提出了五点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为郡县,二为劳役,三为赋税,四为刑罚,五为文化。
年轻的帝王站在这天下最中央的位置说出这五点
“此五点就是梁朝当前的矛盾,只要解决这五点,起义军将不复存在”
“吾知先帝推广郡县制,在于强化皇权,不想我梁朝走向周朝的结局”
“但先帝操之过急,虽强化皇权,但也让地方与中央矛盾加剧”
“六国贵族与吾之兄弟数十人,以分封制将其封出,各地起义自有各地诸侯镇压”
“吾令诸侯分封其子嗣,庶子皆可承,不需数年,不削而弱”
由此转而郡县。】
景帝有点恼怒,怎么他的儿子们一个两个的都不支持郡县制,后面那几点他认,第一点他可不认。
他倒是没想到秦泽居然也支持分封制,难道真的要用分封制?
“哼,还真的是和你皇兄一模一样”
大皇子是没想到这个弟弟居然支持自已的分封制吗?他就知道分封才是最好的。
既然周朝能靠分封长达八百年之久,定有它的妙用。
直到听到后面秦泽的话,朝臣们都惊讶的看着秦泽。
不愧为天幕所称赞的“千古一帝”
这心肝啊就是黑啊,让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转嫁为嫡长子与庶子之间的矛盾。
他们的继承制度一直都是嫡长子继承制,如要分封,那么就一定会面对诸侯王的威胁。
而现在诸侯所有的子嗣都能分诸侯的领地,那可不是越分越小,越分越弱。
照这样下去,可不就是数十年,不削而弱。
那些诸侯王的庶子还会感谢陛下,对陛下感激涕零。
却不知道陛下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景帝也惊讶的看着秦泽,他自已也知道他太急了,想要在他这一代将梁朝稳定。
却在无形之中加剧了矛盾,如今他可以慢慢来了。
他可是有二十五个儿子,这个计划,甚好。
秦泽骄傲的抬起头,挺起小肚子,嘿,让你们小瞧我,让你们认为我是靠臣子带飞的。
哼,这才是真正的我。
咱可是学过历史的,虽然不会当皇帝,但会照葫芦画瓢,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数个朝代凝聚的精华。
区区小场面而已。
【画面中一位年轻的帝王在大殿之中听着臣子们说着各地的起义军。
年轻的帝王沉默许久,最终开口,“天下苦梁者久矣”
的一番话,惊讶、这一刻他们才重新正视起秦泽。
秦小秦顿了一下才继续,为什么在景帝死后,各地百姓迅速响应起义军,不仅仅是七国遗民想要复国,更是“天下苦梁者久矣”。
天下,不只是一群人,而是整个梁朝的百姓,整个梁朝的百姓长期收到梁朝的压迫。
景帝这个皇帝的离开,一个火星子的点起,整个梁朝百姓迅速响应。
梁朝统一天下之后,外有强敌匈奴,内有七国遗民的怨恨,七国势力想要复国。
内忧外患之下,梁朝百姓的生活反而并没有得到改善。
繁重的劳役,如:梁直道、景帝陵墓等等。
严苛的法律,梁朝以法家思想为主,法家渗透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严苛的法律自然是不为人所接受的。
严格的税收和土地制度,一旦无法完成既定的任务,就可能被贬为农奴,生活朝不保夕。
而梁朝因为内忧外患,再加上景帝往上倒腾几代的君主都是以法家思想为主,自然只能是将压力转嫁到百姓身上】
此时正在田地之中已经完全麻木的农名看着天幕,眼中好像迸发无数的希望,“真的会有为他们这些百姓着想的皇帝吗?”
“所以?都是匈奴和七国势力的错?是因为他们,我们的生活才没办法改善的?”
一位农民听此发出疑问,他虽然听不懂天幕上说的大多数的话,但他明白一点是因为七国遗民和匈奴。
“该死的七国贵族,明明都已经成为我大梁的百姓,天天还想着复国”
各地百姓义愤填膺,气的扛起农具,要到官府中举报,他们这里有鬼鬼祟祟的人,估计就是那什么七国贵族。
至于官府自然是不能给我大梁朝廷丢脸,他们还想着名留青史呢,积极的不要不要的,没想到还真的被他们抓到了一些暗地里想要复国的七国人。
“我打死你们,就是因为你们这些人,陛下才没能改善我们的生活”
“都怪你们,安安分分的不好吗?为什么要想着复国?”
“原来我们过的这么辛苦,都是因为你们”
快要被民愤打死的七国人看着面前身穿梁朝官服,要拦不拦的官员,以及伸到脸上的嘴巴子。
你丫的倒是挡严实一点啊,还有生活没改善关我们什么事,明明就是秦漠那个暴君不把你们放在眼中。
等到这些人实在是进气少出气多,他们才象征性的将怒上心头的百姓隔开。
毕竟是预谋想要复国的七国贵族之后,还想着从嘴里撬出点东西来。
原来皇帝这么不容易吗?外有匈奴,内有七国遗民作乱,怪不得小皇帝上位之后连十万兵都出不来。
想他梁朝在八国混乱时期是何等的辉煌,灭业之战,出兵六十万,灭晋之战,出兵四十万,最差的灭国之战也出兵十万。
到小皇帝上位却只堪堪拿出五万。
虽然照着天幕这种说法他们梁朝好似无辜可怜的模样。
实际上的梁朝,外匈奴不敢动,内七国遗民被镇压。
之所以严苛刑罚,完全是因为他们梁朝是以法家思想为主。
自梁惠王时期重用法家,梁朝迅速在八国中崛起一直到现在的统一天下的梁朝。
法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荀子)。
百姓的想法是很简单的,只要能吃饱饭,他们就信任你,爱戴你。
让百姓吃不饱饭,那就不好意思了,你砸了我们的碗,那我就要掀了你们的锅。
而景帝之后梁朝起义不断也正是因为此。
文帝初登基便意识到梁朝潜在的巨大危机,提出了五点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为郡县,二为劳役,三为赋税,四为刑罚,五为文化。
年轻的帝王站在这天下最中央的位置说出这五点
“此五点就是梁朝当前的矛盾,只要解决这五点,起义军将不复存在”
“吾知先帝推广郡县制,在于强化皇权,不想我梁朝走向周朝的结局”
“但先帝操之过急,虽强化皇权,但也让地方与中央矛盾加剧”
“六国贵族与吾之兄弟数十人,以分封制将其封出,各地起义自有各地诸侯镇压”
“吾令诸侯分封其子嗣,庶子皆可承,不需数年,不削而弱”
由此转而郡县。】
景帝有点恼怒,怎么他的儿子们一个两个的都不支持郡县制,后面那几点他认,第一点他可不认。
他倒是没想到秦泽居然也支持分封制,难道真的要用分封制?
“哼,还真的是和你皇兄一模一样”
大皇子是没想到这个弟弟居然支持自已的分封制吗?他就知道分封才是最好的。
既然周朝能靠分封长达八百年之久,定有它的妙用。
直到听到后面秦泽的话,朝臣们都惊讶的看着秦泽。
不愧为天幕所称赞的“千古一帝”
这心肝啊就是黑啊,让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转嫁为嫡长子与庶子之间的矛盾。
他们的继承制度一直都是嫡长子继承制,如要分封,那么就一定会面对诸侯王的威胁。
而现在诸侯所有的子嗣都能分诸侯的领地,那可不是越分越小,越分越弱。
照这样下去,可不就是数十年,不削而弱。
那些诸侯王的庶子还会感谢陛下,对陛下感激涕零。
却不知道陛下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景帝也惊讶的看着秦泽,他自已也知道他太急了,想要在他这一代将梁朝稳定。
却在无形之中加剧了矛盾,如今他可以慢慢来了。
他可是有二十五个儿子,这个计划,甚好。
秦泽骄傲的抬起头,挺起小肚子,嘿,让你们小瞧我,让你们认为我是靠臣子带飞的。
哼,这才是真正的我。
咱可是学过历史的,虽然不会当皇帝,但会照葫芦画瓢,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数个朝代凝聚的精华。
区区小场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