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里送完新被子棉服,李勇还特意给王小宁带来一些花生、红枣之类补身体的东西,都是他在黑市上换来的,一些家庭早先藏了很多,留着也没用,不能当饭吃,李勇拿白面跟他们换,他们吃白面才顶饿,不然胃会饿坏。
接到东西,李军夫妇当然高兴,王小宁最欢喜,觉得怀孕之后真好啊,全国的人都在饿肚子,就她不用挨饿,还有各种补品。
同时,李勇估计舅舅家的粮食该吃完了,让黄秀兰和李农平再去送一波。
黄秀兰却开始心虚了:“勇子,这样不太好吧,咱们送太多了,没准会闹出什么事。”
没想到李农平却说:“能有什么事,大猛是个实诚人,咱们给他送粮食,他家肯定记着恩,大家都是亲戚,关系近一些,以后咱们家有什么事,他们也好帮打手。”
上次跟黄大猛深聊以后,他让马屁给拍爽了,这会儿黄大猛就是他李农平最好的兄弟,你两个亲兄弟还亲的多,要不是不知道李勇那边粮食的情况,他早就提议要去送粮了。
黄秀兰闻言诧异,感觉重新认识了李农平一样。
“他爸,你之前不是看大猛不顺眼吗,不让我过去送粮食,还跟我吵架。”
李农平嘿嘿笑:“以前我跟大猛不认识,不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现在不是熟了嘛,他这人实诚,值得交,人生在世怎么能没几个过命兄弟,你们就听我的,帮帮大猛家绝对不亏。”
黄秀兰一想也是,这年头农村还很动乱,村里的地位高低,主要看谁家儿子多,谁家的亲戚多,是靠武力决定的,黄大猛作为一个健壮的中年男人,定倍足。
“他爸,还是你有主意。”王秀兰真心实意地夸道。
被她夸了,李农平也是心里美滋滋的,有些飘飘然。
黄秀兰是个有主意的,性格强硬,以往经常跟他吵闹,很少有赞同他的时候。
现在被这么强硬的媳妇夸奖,说他有主意,李农平能不舒服吗?
“不过,他爸,你的哥哥和弟弟那边要不要管一下?”
这件事黄秀兰早就想说了,李农平的两个兄弟虽然从前看他家不起,从来没帮他家什么忙,而且遇到事还落井下石,但是毕竟是李农平的亲兄弟。
俗话说,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万一那两人饿死了,李农平没准会后悔。
李农平闻言也陷入犹豫,眉头皱起,脸色阴暗,笑不出来了。
为什么会说黄大猛是他最好的兄弟?因为他真的没几个好兄弟,大哥和小弟从小就联合起来欺负他,只因为大哥是家里的长子,在父母面前说得上话,小弟又是幼子,作为最小的受妈妈疼爱。
而他在中间可以说是爹不疼娘不爱,大哥小弟见到这情况,自然联合起来欺负他,爸妈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候也跟着数落他。
后来爸妈死了,他们三人间的关系也没什么改变,他依旧是夹缝里的那个,遇到事不敢吭声,也就渐渐养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
还记得小时候,他感到无比的孤独,想跟大哥和小弟玩耍,可刚过去就被对方推到水坑里,两个人站在水坑旁边哈哈大笑。
可以说,过去的记忆对于他来说,是无比灰暗而残酷的,然而世事无常,他现在竟然发达了,他的儿子个个有出息,老大和媳妇到镇上上班,是人人羡慕的双职工,老二更是混到了市区里,把全家带起来,老三虽然是个女娃子,在旧社会是被人看不起的,只能嫁人生子,可是现在却成了村里的教书先生,眼看未来有希望当村长。
老四年纪还小,当有这么多家人帮扶,以后也差不到哪去。
这样一来二去的,他的大哥和弟弟就比不上了。
其实自从他家发家以来,大哥和小弟的态度就有些改变,最近没有粮食吃,更是没事就盯着他们家,时不时假装和李农平偶遇,尝试跟他说几句话,但李农平从来不理。
小时候的那些记忆,早就深深刻在李农平的脑海里,成为他难以磨灭的伤痕,一片过去那么多年,都还留着疤。
最近,大哥小弟更是混在一群闲聊的人里,想要进厅屋,不过都被黄秀兰赶出去了。
他们两家虽然子孙也很多,真要联合起来,李家人可能打不过,但偏偏李家出了李勇这么个人物,那可是能上山打虎,几拳打死大熊的存在,让全村人都畏惧,他的大哥小弟也因此敬畏,无论如何都不敢真正惹怒他们,只是在远处陪笑。
这段时间,村里想跟他家拉关系的人太多了,大家都知道了李农平的态度,也都渐渐将那两家人排挤出去,他们要是走近了,都会被前来闲聊的人冷嘲热讽,然后灰溜溜的走开。
可以说,如果李农平不想牵扯,那两家人绝对攀扯不到他的身上。
但是现在,秀兰主动说出了这个问题。
他真的能弃两家血脉亲情于不顾吗?
李农平从大门望出去,远方的大树下,他的大哥静静站着,看着这边没有说话。
看到李农平望过来,好像知道他看到自己了,他大哥往前走,就要过来。
李农平把头移开,不理会了,换王秀兰看过去,说:“你大哥这几个月没事就站在咱们家前面那棵大树下,总盯着咱们家看。”
“村里就这么点地方,三天两头的碰到,还总想跟我搭话,鬼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黄秀兰絮絮叨叨,李农平没有说话,坐到一边去了,在思考,像个木偶一样。
“你那小弟也是, 没事就大嫂大嫂地喊着,以前可没见他喊我大嫂,都是喊我败家婆娘,扫把星,吸血鬼,天天嘲讽我。”
“以前哪知道有今天,现在你弟对我态度可好了,那弟媳妇还来给我送头花,知道咱们家勇子把什么都买了,但是不会买头花,男人心思粗不知道这些事。”
黄秀兰嘴角扯动,似乎是在讥笑,道:“好笑,我需要她送头花吗,只是没有去买咱们家的钱现在比他们家多好几倍,粮食吃不完,他们现在个个挨饿。”
“你小弟儿媳妇去年生了娃,这种困难年头的小孩,我看他们怎么养得起,前几天听说快饿死了,他们还算有良心,没做出抢孩子粮食的事儿,不然也撑不到现在。”
“说了那么多,农平,你到底是个什么章法?”
自从李农平说要帮助黄大猛一家后,黄秀兰是看他越来越顺眼,觉得丈夫是个能拿主意的,现在也不自作主张,耐心地询问李农平的意见。
李农平沉默片刻,还是摇头。
“不要管他们,他们两家子儿子孙子这么多,咱们家就勇子一个人搞粮食,怎么弄得过来?”
听到这话,黄秀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
“农平,你说的有道理,我这脑袋都迷糊了,天天看勇子拿出大把的粮食出来,以为他弄粮食不费事。”
“不过农平那可是你的亲哥亲弟,要是出啥事的话?”
李农平无所谓地说:“能出什么事,死了跟我们家又有什么关系,你管好你哥就行,这边不用管。”
说完他就拿着锄头出去,要去找野山暑。
虽然李勇能弄粮食,但黄秀兰夫妇可也不是做山吃空,只要有空就出去找吃的,山上长的水里游的,没有毒的,能进口的都弄回来。
这也是村里人大多还在坚持的原因,除了食堂那一口饭,在灾难时期,山村地带真的比外界好混很多。
虽然也好不了太多就是了,只能说暂时死不了。
他走了,留下黄秀兰暗自咋舌,看向远处树下站着的李家大哥,心想她真是错看自家男人了。
原本她以为李农平是个软柿子,怕他家人死了到时候难受,就像自己,大哥跟她不是一个妈,但她还是生怕大哥出什么事。
可李农平竟然无所谓,竟然真能将这血脉亲情割断。
想到这黄秀兰又拍自己脑袋。
自己丈夫本来就是个心硬的,以前家里没钱没吃的,她为了两个小的跟李农平抢钱用,哪次抢赢了?
最后钱还是大多用在两个大的身上。
想她黄秀兰整天在家里大吵大闹,是村里出了名的泼妇,但很少有人知道,真正在家里做决定的还是李农平。
那人,看着沉默寡言,不吭声,从来不与人争执,被两个兄弟欺负也不反抗,但却是最心硬的。
就像百炼成钢,外表让他随意捶打,里面却无论如何都不会折断。
想到这,她也是觉得好笑,拿起背篓也出去了。
随着灾难年头的进展,李勇的情绪点收割愈发顺利,空间里的田地已经是越种越多,他的粮食也是愈发丰富了。
但这一点他谁都没说,并不想做圣人,粮食散出去不算大事,但若是惹来灾祸,那才是最大的不值得。
再次回城的时候,三大爷说轧钢厂的事情有眉目了,他跟轧钢厂副厂长李副厂长联络上,对方同意用30斤粮食换一个进厂名额。
按照三大爷所说,厂里本来就要招工人进厂,招谁不是招,还不如换点粮食,这年头大家都饿,别说什么厂长副厂长,一样面黄肌瘦营养不良,随时都可能挂。
接着就安排李勇跟厂长见一面,约在知名饭点便宜坊。
到的时候,李副厂长已经在等着了,三大爷引见,对方是个身材消瘦的中年人,脸却有些圆,能看得出他以前应该是比较壮硕的,身形和脸搭配,可惜这一年下来直接饿瘦,就剩下圆脸了。
整体形象就看起来有些奇怪。
李勇到便宜坊,很快有服务员上菜谱,李副厂长当着李勇的面点了好几个,说:“快些上吧?”
李勇见到了,问:“怎么很多菜不能点,你们这的招牌烤鸭呢?”
“这年头哪还有鸭子啊,肉菜和包子都没了,要不是咱们便宜坊有些路子,连窝窝头也难弄到。”
没错,李副厂长点的就是窝窝头配炒白菜,菜品十分的清爽。
李勇说:“吃着嘴里没味 。”
李副厂长刚想说:“李勇同志你先忍一下,这年头……”
话在嘴里绕了一圈,没开口,又见到李勇身后的背篓里拿出三只大野鸡,说:“两只帮我做成烤鸭片上来,还有一只给你们分着吃吧。”
他的话当即咽下去,这是什么人啊?动不动就拿出三只肥野鸡出来。
想起李勇是城里有名的猎户,又觉得理所当然,心想这年头打猎可不容易,已经有好几例上香山打猎,结果遇到事的,要是他,宁愿挨饿,想办法弄些粮食熬过去就是了,困难时期终有结束的时候,没准明年粮食大丰收,就好了呢!
不过这时候,就是看着这几只野鸡嘴馋,更是心疼送出去的那只野鸡。
“李勇同志,不用送给他们野鸡,大不了给一些票。”
他还是没忍住说道,虽然是个顶圆滑的人,但这会也是见不得送猎物出去。
没想到服务员却不乐意了,双手叉腰就骂:“你以为你是谁,跟着来吃白食的,还管起我们的事,这是这位客人送给咱们的,你算个什么东西,给我闭嘴!”
一顿输出,把李勇和李副厂长都给干懵了。
见李勇也吓着了,那服务员又赶紧堆出笑容,说:“不好意思,嘴快了些,饿太久了,我这就去把你们把野鸡骗出来,保证跟烤鸭一个味!”
说着,拿着三只野鸡就走,生怕李勇后悔似的。
李勇不好意思,平白让李副厂长挨了顿骂,对方好歹是个官,哪受过这些,当即说:“抱歉,李副厂长……”
没说完,就见李副厂长连连摆手,解释:“八大员是这样的,脾气暴,谁也不怕。”
他苦笑道:“也是我没注意,居然要拦他吃肉,可不得骂我嘛。”
“但是还有两只呢,李勇同志,这次我可要沾你的福气,好好吃一顿咯。”
见他毫不在意,倒是心胸宽阔,李勇笑了,说:“尽管吃,不够还有。”
“还有?”
李副厂长心中一惊,但没多问,看向地上十分普通的背篓。
接到东西,李军夫妇当然高兴,王小宁最欢喜,觉得怀孕之后真好啊,全国的人都在饿肚子,就她不用挨饿,还有各种补品。
同时,李勇估计舅舅家的粮食该吃完了,让黄秀兰和李农平再去送一波。
黄秀兰却开始心虚了:“勇子,这样不太好吧,咱们送太多了,没准会闹出什么事。”
没想到李农平却说:“能有什么事,大猛是个实诚人,咱们给他送粮食,他家肯定记着恩,大家都是亲戚,关系近一些,以后咱们家有什么事,他们也好帮打手。”
上次跟黄大猛深聊以后,他让马屁给拍爽了,这会儿黄大猛就是他李农平最好的兄弟,你两个亲兄弟还亲的多,要不是不知道李勇那边粮食的情况,他早就提议要去送粮了。
黄秀兰闻言诧异,感觉重新认识了李农平一样。
“他爸,你之前不是看大猛不顺眼吗,不让我过去送粮食,还跟我吵架。”
李农平嘿嘿笑:“以前我跟大猛不认识,不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现在不是熟了嘛,他这人实诚,值得交,人生在世怎么能没几个过命兄弟,你们就听我的,帮帮大猛家绝对不亏。”
黄秀兰一想也是,这年头农村还很动乱,村里的地位高低,主要看谁家儿子多,谁家的亲戚多,是靠武力决定的,黄大猛作为一个健壮的中年男人,定倍足。
“他爸,还是你有主意。”王秀兰真心实意地夸道。
被她夸了,李农平也是心里美滋滋的,有些飘飘然。
黄秀兰是个有主意的,性格强硬,以往经常跟他吵闹,很少有赞同他的时候。
现在被这么强硬的媳妇夸奖,说他有主意,李农平能不舒服吗?
“不过,他爸,你的哥哥和弟弟那边要不要管一下?”
这件事黄秀兰早就想说了,李农平的两个兄弟虽然从前看他家不起,从来没帮他家什么忙,而且遇到事还落井下石,但是毕竟是李农平的亲兄弟。
俗话说,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万一那两人饿死了,李农平没准会后悔。
李农平闻言也陷入犹豫,眉头皱起,脸色阴暗,笑不出来了。
为什么会说黄大猛是他最好的兄弟?因为他真的没几个好兄弟,大哥和小弟从小就联合起来欺负他,只因为大哥是家里的长子,在父母面前说得上话,小弟又是幼子,作为最小的受妈妈疼爱。
而他在中间可以说是爹不疼娘不爱,大哥小弟见到这情况,自然联合起来欺负他,爸妈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候也跟着数落他。
后来爸妈死了,他们三人间的关系也没什么改变,他依旧是夹缝里的那个,遇到事不敢吭声,也就渐渐养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
还记得小时候,他感到无比的孤独,想跟大哥和小弟玩耍,可刚过去就被对方推到水坑里,两个人站在水坑旁边哈哈大笑。
可以说,过去的记忆对于他来说,是无比灰暗而残酷的,然而世事无常,他现在竟然发达了,他的儿子个个有出息,老大和媳妇到镇上上班,是人人羡慕的双职工,老二更是混到了市区里,把全家带起来,老三虽然是个女娃子,在旧社会是被人看不起的,只能嫁人生子,可是现在却成了村里的教书先生,眼看未来有希望当村长。
老四年纪还小,当有这么多家人帮扶,以后也差不到哪去。
这样一来二去的,他的大哥和弟弟就比不上了。
其实自从他家发家以来,大哥和小弟的态度就有些改变,最近没有粮食吃,更是没事就盯着他们家,时不时假装和李农平偶遇,尝试跟他说几句话,但李农平从来不理。
小时候的那些记忆,早就深深刻在李农平的脑海里,成为他难以磨灭的伤痕,一片过去那么多年,都还留着疤。
最近,大哥小弟更是混在一群闲聊的人里,想要进厅屋,不过都被黄秀兰赶出去了。
他们两家虽然子孙也很多,真要联合起来,李家人可能打不过,但偏偏李家出了李勇这么个人物,那可是能上山打虎,几拳打死大熊的存在,让全村人都畏惧,他的大哥小弟也因此敬畏,无论如何都不敢真正惹怒他们,只是在远处陪笑。
这段时间,村里想跟他家拉关系的人太多了,大家都知道了李农平的态度,也都渐渐将那两家人排挤出去,他们要是走近了,都会被前来闲聊的人冷嘲热讽,然后灰溜溜的走开。
可以说,如果李农平不想牵扯,那两家人绝对攀扯不到他的身上。
但是现在,秀兰主动说出了这个问题。
他真的能弃两家血脉亲情于不顾吗?
李农平从大门望出去,远方的大树下,他的大哥静静站着,看着这边没有说话。
看到李农平望过来,好像知道他看到自己了,他大哥往前走,就要过来。
李农平把头移开,不理会了,换王秀兰看过去,说:“你大哥这几个月没事就站在咱们家前面那棵大树下,总盯着咱们家看。”
“村里就这么点地方,三天两头的碰到,还总想跟我搭话,鬼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黄秀兰絮絮叨叨,李农平没有说话,坐到一边去了,在思考,像个木偶一样。
“你那小弟也是, 没事就大嫂大嫂地喊着,以前可没见他喊我大嫂,都是喊我败家婆娘,扫把星,吸血鬼,天天嘲讽我。”
“以前哪知道有今天,现在你弟对我态度可好了,那弟媳妇还来给我送头花,知道咱们家勇子把什么都买了,但是不会买头花,男人心思粗不知道这些事。”
黄秀兰嘴角扯动,似乎是在讥笑,道:“好笑,我需要她送头花吗,只是没有去买咱们家的钱现在比他们家多好几倍,粮食吃不完,他们现在个个挨饿。”
“你小弟儿媳妇去年生了娃,这种困难年头的小孩,我看他们怎么养得起,前几天听说快饿死了,他们还算有良心,没做出抢孩子粮食的事儿,不然也撑不到现在。”
“说了那么多,农平,你到底是个什么章法?”
自从李农平说要帮助黄大猛一家后,黄秀兰是看他越来越顺眼,觉得丈夫是个能拿主意的,现在也不自作主张,耐心地询问李农平的意见。
李农平沉默片刻,还是摇头。
“不要管他们,他们两家子儿子孙子这么多,咱们家就勇子一个人搞粮食,怎么弄得过来?”
听到这话,黄秀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
“农平,你说的有道理,我这脑袋都迷糊了,天天看勇子拿出大把的粮食出来,以为他弄粮食不费事。”
“不过农平那可是你的亲哥亲弟,要是出啥事的话?”
李农平无所谓地说:“能出什么事,死了跟我们家又有什么关系,你管好你哥就行,这边不用管。”
说完他就拿着锄头出去,要去找野山暑。
虽然李勇能弄粮食,但黄秀兰夫妇可也不是做山吃空,只要有空就出去找吃的,山上长的水里游的,没有毒的,能进口的都弄回来。
这也是村里人大多还在坚持的原因,除了食堂那一口饭,在灾难时期,山村地带真的比外界好混很多。
虽然也好不了太多就是了,只能说暂时死不了。
他走了,留下黄秀兰暗自咋舌,看向远处树下站着的李家大哥,心想她真是错看自家男人了。
原本她以为李农平是个软柿子,怕他家人死了到时候难受,就像自己,大哥跟她不是一个妈,但她还是生怕大哥出什么事。
可李农平竟然无所谓,竟然真能将这血脉亲情割断。
想到这黄秀兰又拍自己脑袋。
自己丈夫本来就是个心硬的,以前家里没钱没吃的,她为了两个小的跟李农平抢钱用,哪次抢赢了?
最后钱还是大多用在两个大的身上。
想她黄秀兰整天在家里大吵大闹,是村里出了名的泼妇,但很少有人知道,真正在家里做决定的还是李农平。
那人,看着沉默寡言,不吭声,从来不与人争执,被两个兄弟欺负也不反抗,但却是最心硬的。
就像百炼成钢,外表让他随意捶打,里面却无论如何都不会折断。
想到这,她也是觉得好笑,拿起背篓也出去了。
随着灾难年头的进展,李勇的情绪点收割愈发顺利,空间里的田地已经是越种越多,他的粮食也是愈发丰富了。
但这一点他谁都没说,并不想做圣人,粮食散出去不算大事,但若是惹来灾祸,那才是最大的不值得。
再次回城的时候,三大爷说轧钢厂的事情有眉目了,他跟轧钢厂副厂长李副厂长联络上,对方同意用30斤粮食换一个进厂名额。
按照三大爷所说,厂里本来就要招工人进厂,招谁不是招,还不如换点粮食,这年头大家都饿,别说什么厂长副厂长,一样面黄肌瘦营养不良,随时都可能挂。
接着就安排李勇跟厂长见一面,约在知名饭点便宜坊。
到的时候,李副厂长已经在等着了,三大爷引见,对方是个身材消瘦的中年人,脸却有些圆,能看得出他以前应该是比较壮硕的,身形和脸搭配,可惜这一年下来直接饿瘦,就剩下圆脸了。
整体形象就看起来有些奇怪。
李勇到便宜坊,很快有服务员上菜谱,李副厂长当着李勇的面点了好几个,说:“快些上吧?”
李勇见到了,问:“怎么很多菜不能点,你们这的招牌烤鸭呢?”
“这年头哪还有鸭子啊,肉菜和包子都没了,要不是咱们便宜坊有些路子,连窝窝头也难弄到。”
没错,李副厂长点的就是窝窝头配炒白菜,菜品十分的清爽。
李勇说:“吃着嘴里没味 。”
李副厂长刚想说:“李勇同志你先忍一下,这年头……”
话在嘴里绕了一圈,没开口,又见到李勇身后的背篓里拿出三只大野鸡,说:“两只帮我做成烤鸭片上来,还有一只给你们分着吃吧。”
他的话当即咽下去,这是什么人啊?动不动就拿出三只肥野鸡出来。
想起李勇是城里有名的猎户,又觉得理所当然,心想这年头打猎可不容易,已经有好几例上香山打猎,结果遇到事的,要是他,宁愿挨饿,想办法弄些粮食熬过去就是了,困难时期终有结束的时候,没准明年粮食大丰收,就好了呢!
不过这时候,就是看着这几只野鸡嘴馋,更是心疼送出去的那只野鸡。
“李勇同志,不用送给他们野鸡,大不了给一些票。”
他还是没忍住说道,虽然是个顶圆滑的人,但这会也是见不得送猎物出去。
没想到服务员却不乐意了,双手叉腰就骂:“你以为你是谁,跟着来吃白食的,还管起我们的事,这是这位客人送给咱们的,你算个什么东西,给我闭嘴!”
一顿输出,把李勇和李副厂长都给干懵了。
见李勇也吓着了,那服务员又赶紧堆出笑容,说:“不好意思,嘴快了些,饿太久了,我这就去把你们把野鸡骗出来,保证跟烤鸭一个味!”
说着,拿着三只野鸡就走,生怕李勇后悔似的。
李勇不好意思,平白让李副厂长挨了顿骂,对方好歹是个官,哪受过这些,当即说:“抱歉,李副厂长……”
没说完,就见李副厂长连连摆手,解释:“八大员是这样的,脾气暴,谁也不怕。”
他苦笑道:“也是我没注意,居然要拦他吃肉,可不得骂我嘛。”
“但是还有两只呢,李勇同志,这次我可要沾你的福气,好好吃一顿咯。”
见他毫不在意,倒是心胸宽阔,李勇笑了,说:“尽管吃,不够还有。”
“还有?”
李副厂长心中一惊,但没多问,看向地上十分普通的背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