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秦家人离院-《年代:重生1958》

  “什么,被你孙子拿走了?”

  一行人诧异的看过来,秦张氏当即发现自己说错了话,连忙捂住嘴巴。

  可已经来不及了,王婶战斗力彪悍,上前一把抓住她,大声喊:“好啊,原来是你家破了我的粮食,你们家秦枣就是个贼啊,要绝我家的命根,我要告到公安去!”

  邻居也都议论纷纷:“原来是秦枣偷的啊,我说我们大院有谁会偷粮食,秦枣以前就偷东西,还以为他现在改性了呢。”

  “啧啧,秦家人这是要害死王婶一家呀,这年头买了粮食,可不是死路一条吗。”

  众人议论纷纷,唾沫星子像钉子一样扎过来,让秦张氏急忙辩解,道:“我说错了,我说错了,这个袋子不是枣儿拿。 ”

  可现场哪有人听她说话,一个个都笃定,秦枣就是个小偷。

  这时,张淑芳站出来,声音柔和却响亮:“邻居们,大家听我说,我们家枣儿没偷,这个袋子还在王婶手里,好好的呢。”

  大家反应过来,对啊,这袋子不是在王婶手里吗?

  二大爷问:“王婶,你这袋子粮食到底丢没丢啊?”

  王婶说:“当然丢了,只是又被神仙送回来了,可能是神仙看不得我们一家饿死。”

  秦张氏当即大叫:“什么神仙,一定是他偷了我家的粮食,跟袋子一起偷走了!”

  大家就又用异样的眼光看她,她才反应过来,这是又承认了秦枣偷王婶的粮食。

  来不及多说,被张淑芳挡住,说:“婆婆,您就回去休息吧,这里我来说。”

  随即让秦老汉和人一起把她抬了回去。

  看秦张氏走路,张淑芳松了口气,又对众人道:“各位邻居,王婶的粮食肯定没丢,哪有什么神仙,不过是她放在哪里忘了,又找着了而已,现在重点是我们家的粮食丢了,一大爷,您帮我们家搜查一下大家家里吧,看看是谁家偷了我家的粮食。”

  听到这话,众人哗然,三大爷第一个说:“我不同意,凭什么你家丢粮食,我们大家家里就要被搜查,之前王婶的粮食丢了,怎么不搜查,难不成你跟老易有什么关系?”

  这话说得,张淑芳气红了脸,啐了一口道:“三大爷,你可别瞎说,我只是丢了粮食,太着急了。”

  这时,秦枣从家里跑出来,问:“妈,今天怎么没东西吃?”

  张淑芳抱住他,安慰道:“枣儿,家里的粮食被偷了,现在没东西吃,你忍一忍,等妈把粮食找回来,就有东西吃了。”

  秦枣听到这话急了,问:“妈,粮食怎么被偷了?被谁偷了?”

  张淑芳咬牙,摇摇头:“不知道,不过王婶家的粮食倒是找回来了。”

  “王婶家的……”秦枣转头,就看到王婶手里拿手的袋子,大叫道:“妈,我知道了,就是王婶偷我们家的粮食!”

  他一把冲过去,把袋子抢过来,说:“妈,这个袋子是我从王婶家里拿的,奶奶把它跟我家的粮食放在一起,现在他在王婶手里,肯定我家的粮食也被王婶拿了!”

  他的话说出来,石破天惊,大家都是无比惊讶,一些人则是看热闹的表情,这太有意思了,秦枣居然自己承认了偷东西!

  张淑芳面色一变,来不及反应,秦枣已经抓住她的手臂摇晃,说:“妈,你快让王婶把咱们这个粮食还回来,不然咱们家没吃的了!”

  他觉得自己太聪明了,一眼就能找到偷粮食的小偷,现在看王婶的表情非常凶。

  张淑芳则要去匆忙捂他的嘴,秦枣跑得飞快,喊道:“妈,你捂我的嘴做什么?”

  众人看他们俩的神色已经一言难尽了。

  到了这一步,张淑芳忽然感觉非常累,索性摊牌:“是,街坊邻居们,我儿子是偷了王婶的粮食,可这些粮食又被偷回去了呀!王婶还把我们家的粮食也全偷走了,现在怎么办,求监管邻居们可怜可怜我们家,让我把粮食拿回来吧!”

  王婶则无比戒备,护住自己那袋粮食,道:“你别胡说,我可没偷你们家的粮食,我说了这粮食是神仙,还回来给我的,不然我们家就饿死了,你们家粮食肯定也是神仙惩罚消失的,是你们活该!”

  人群里许三观也说:“就是,你们家秦枣偷人粮食,现在还往人家身上泼脏水,难怪神仙都看不惯,大家说,院子里有秦枣这么个小偷,谁住的安心?”

  “对啊,万一哪天偷到我们身上了怎么办,要不咱们把秦枣扭送到公安去。”另外一个汉子也说。

  闻言张淑芳慌了,说:“我敢保证,我们家枣儿以后再也不会偷了,我绝对看着他!”

  “谁信你的话,要能看着早看着了,至于偷王婶粮食?”许三观又喊。

  张淑芳急了:“许三观,你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秦枣就是个惯偷,大家说是不是?”

  “是啊。”

  “就是。”

  许三观大声说,众人纷纷响应,正在张淑芳被逼得眼泪都要出来的时候,一大爷一声喊:“行了!”

  他威严的目光扫视众人,道:“秦家人已经够惨了,你们还添什么乱?”

  说着看向王婶:“王婶,我们必须去你家搜一下,要是没有秦家的粮食,也算还你个清白。”

  王婶站起身,瞬息之间气势就像一头凶恶的母虎,说:“一大爷你凭什么搜我家,要是你敢带人搜我家,我就去街道办,告你一大爷,偏帮秦家人,帮着秦家人偷院里的粮食!”

  “王婶,你别胡说八道!”

  王婶这样说,一大爷倒是说不过理。

  但他决定不说理,给二大爷一个眼神,就打算硬闯。

  可眼神一瞥,又看到站在王婶旁边的李勇,正对着他冷笑。

  论吵架,李勇可能不行,但打架可是专业的,一大爷几个大老爷们,欺负王婶一个女人简单,欺负李勇却差了十万八千里。

  这个年头的街道办和公安,人手不足,而四九城的巷子人口居住十分密集,因此每座大院都设立了三个大爷来处理日常琐事,大家并不会有事没事真去麻烦街道和公安,平时说要告公安,往往是用来威胁。

  所以,一大爷才敢想着硬闯王婶家,因为它是有理有据的,是为了帮院里邻居找到丢失的粮食,就算告到街道上去,他都有道理,街道也不会把他怎么样。

  但是,他要是因为乱闯别人家,被李勇揍一顿,李勇同样有道理,也不会把李勇怎么样。

  说白了,就是一个有些看重武力的社会,偏偏李勇就是那个武力天花板。

  这让一大爷一口气堵在心口般,有点上不去,下不来,半晌说:“算了,王婶,人在做天在看,我希望你不要贪图秦家的粮食。”

  旁边,三大爷来了一句:“真是有意思啊,老易王婶家丢粮食的时候没见你上心,确定粮食是秦枣偷的,也没听到你处罚,现在秦家人丢粮食,你说什么人在做天在看了,说白了他们家出小偷,丢粮食那是活该,是报应!”

  “老王你就别多说了!”二大爷对三大爷说。

  见到这一幕,一大爷心里忽然有种悲怆的感觉,他真的年纪大了。

  许多事情不能按照心意走,大院逐渐脱离他的掌控。

  自此,进王婶搜查是不可能的了,秦家只能忍下这个哑巴亏。

  并且,秦枣的名声还就此坏掉了,大家都知道他是个小偷。

  可随之而来的问题更大,秦家没有粮食吃,马上就要弹尽粮绝。

  虽然食堂有一口饭吃,但那口饭只能活命,肯定会生病。

  目前,秦家人还只是简单的饿瘦了,都没怎么脚肿。

  但这样下去,他们家必然会饿得脚肿,甚至更厉害。

  晚上,秦张氏在屋里感叹:“这日子可怎么过啊,没有粮食吃,我们全家都会饿死!”

  “淑芳,你快想想办法啊。”

  张淑芳咬牙,说:“行,我去想办法。”

  说着来到外面,远远地看到一大爷走出大院去上厕所,摸着黑就抱了上去。

  ……

  “淑芳,你等我,我拿一袋粮食给你,等下就说我们家的粮食也被偷了。”

  两人约定,一大爷对张淑芳许诺。

  “嗯,一大爷,谢谢您。”张淑芳把衣服穿好,低着脖子感谢。

  半晌,一大爷回来,到家悄悄抱了一袋粮食出门,往外走。

  和张淑芳会面后,没忍住,又动手动脚起来,解了张淑芳的衣服。

  屋顶上,李勇瞧见这一切,嗤笑一声。

  跳下屋顶,李勇大声喊:“有人偷粮食了!”

  一石惊起千层浪,整个大院都醒了,大家都跑出来,把偷粮食的人层层围住。

  李勇占了个绝佳的位置,没有上前,只是叮住他们,防止逃跑。

  大家把人围住之后傻眼了,二大爷说:“老易,咋是你?”

  “还有张淑芳,你这衣服咋穿这么乱,扣子都扣错了。”

  张淑芳当即羞得脸色噪红,她刚刚慌忙穿衣,没穿好。

  “我睡醒了刚刚出来上厕所,慌忙之间穿错了衣服。”她赶紧解释。

  二大爷又问:“老易,你怀里抱的谁家的粮食?”

  一大爷呛道:“当然是我自己家的!”

  “大晚上抱着粮食出来做什么?”

  二大爷也是愣,问到这里忽然反应过来了:“你送粮食给张淑芳,她陪你睡觉?”

  “你别胡说八道!”一大爷被说得脸红脖子粗,当即发怒。

  “得了吧,大家都看到了。”

  许三观乐,没想到今天的乐子一件接一件,这也太刺激了。

  这时,一大妈从人群里冲出来,无法相信地看着一大爷。

  “老易,你把我们家救命的粮食拿给秦家人吃?”

  见到一大妈,一大爷沉默了。

  半晌才嗫嚅道:“他妈,我不是……”

  “老易。”

  一大妈摇摇头,上前从他的手中把粮食拿回来,没有说什么,回屋去了。

  一大爷的精气神则瞬间下降一大截,好像失了和平一般。

  大家看热闹,又在旁边嘀嘀咕咕,听得张淑芳脸皮发热,现在她们一家的名声是彻底臭了!

  张淑芳也冲回家去,把门关上。

  接下来几天,张淑芳又想尽办法出去弄粮食,使尽浑身解数,甚至连和面对一大爷一样的方法都用出来,我现在哪有人上当?

  要是平常时候花点粮食可能有人干,但现在是粮食买命的时候,谁可能为了这事儿,把自家的活命粮拿出来?

  加上她们家名声又彻底臭了,谁也怕沾上她,把自家名声也搞臭。

  也只有一大爷家粮食富裕些,身为大院一大爷,工资多,地位高,敢偷偷搞事。

  五天下来,张淑芳还是没有借到粮食。

  又过了半个月,她依旧没有弄到粮食。

  至于秦老汉,秦张氏,就更不必说了。

  一个月之后,也就到了9月底快10月份的时候,秦家人终于支撑不住了,全家都快要饿死了,他们以一大袋棒子面的价格把工作让了出去,全家人搬到乡下张淑芳老家,算是活了下来。

  至于四合院的房子,那本来就是轧钢厂分配的厂房,自然也连带收回。

  见到这情况,李勇当即回了一趟家,告诉爸妈这事,轧钢厂工作有空缺。

  他们有没有什么亲戚适龄的,他可以帮忙运作,花点粮食安排进去。

  至于城里的户口问题,只要在城里成功找到工作,便能轻易落户。

  普通人难以落户的原因,就是根本找不到城里的工作,因为城里找工作的前提就是户口。

  也可以说是个死循环了,形成城乡之间的隔绝,然而在困难时期,有粮食的话,这都不是事。

  李农平和黄秀兰当即商量开了,片刻,李农平摇头,说他这边没有亲戚。

  其实他有个大哥,还有个小弟,有许多侄子侄女,但是大哥和小弟跟李农平都不亲切,曾经很看他不起。

  这种好事李农平自然不会以德报怨,不会透露出去。

  黄秀兰迟疑片刻说:“勇子,要不把村长的儿子安排进去,那小子之前还跟你玩的好呢。”

  李勇诧异,还以为妈会想着安排自己娘家人。

  黄秀兰道:“村里儿子跟你关系好,安排他儿子可以拉拢王家一脉,主要是王建国说,你妹妹一直在村里当教书先生,名声很够,如果有可能,或者能继任下一任村长,就是名气不够。”

  “我就想着,借这个机会,让村里看看咱们家的本事!”